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第一次光伏世界大战

2012-08-13 09:54来源:Solarbe关键词:光伏行业光伏企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Evergreen Solar的新的拉单晶技术据称能降低1/3的成本,也获得了能源部3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及各界的关注,但笔者认为新技术的开发加速了该公司的失败:技术型公司往往在成本控制细节和渠道等方面做得不够,而且没有通过商业实践的技术实在不能算是好的技术。有美国民众对此评论:“有人会投资一个从没赚过钱的公司,而且是用着纳税人的钱,冒高风险,简直是搞笑!”类似的抨击还存在于Solyndira,美国能源部等部门为求自保,希望将矛头引向中国自然正常不过。

另外将工厂设在武汉在笔者看来也是匪夷所思。无政策、无项目、无产业集群、无人才优势也没有良好的供应链,Evergreen在进入中国前一定是没有仔细的考察了解中国国情和光伏行业,为其买单实属必然。

Solyndra——最著名的破产者

Solyndra可谓业内最著名的破产企业。2009年该公司获得了5.35亿美元贷款,2010年奥巴马访问这家公司的工厂,美国能源部也扩大了对该公司的贷款担保额度.2011年8月底,Solyndra成为当月美国第三家破产的光伏企业,这使得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华裔能源部长朱棣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麻烦不断:许多官员质疑Solyndra贷款的非正常快速,而在发放贷款前一周,奥巴马一位资深顾问在白宫见了Solyndra最主要投资者,亿万富我乔治.凯撒,他也在2008年为奥巴马大选捐款至少5万美元。美国众议院能源及商务委员会主席称:“Solyndra破产只是这个失败的贷款计划的一部分。”美国媒体认为损失的贷款影响了更多可再生能源公司的成功,在Solyndra之后,另外一家光伏公司SolarCity的2.75亿美元的贷款申请被拒绝。

Solyndra的失败在于许多半路出家的投资者总会制定雄心勃勃的计划,力图在短时间内从无到有,超越现有业内巨头。这时,革命性的技术听起来吸引力很大,但这意味着独立承担所可能出现的所有风险,所以在2008年First Solar风头最劲时,具备压倒性的优势,但对晶硅系市场的扰动不大;而2010年后,First Solar只得独立应对行业进一步压缩成本的要求,晶硅系厂商却是数千家共同努力。而Solyndra的投资,赌博性质更浓,很可惜,它不是庄家,也押错了宝。类似的还有Konarka Technologies,一家同样做薄膜的公司,市场研究机构Lux Research称其破产原因在于技术与战略的失败。

Q-cells——成本Hold不住

曾经业内最大的企业Q-cells的破产让人不胜唏嘘。Q-cells的原因简单、直接,也更具代表性——成本。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行业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