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第一次光伏世界大战

2012-08-13 09:54来源:Solarbe关键词:光伏行业光伏企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2009年时,SolarWorld甚至跟政府建言:“进一步削减补贴。”当时由于多晶硅价格受金融危机影响,大幅下滑,补贴确实过高,但随后政府在一年下调数次补贴额度,这时SolarWorld、Q-cells猛然发现,原来跟不上补贴下调速度的,竟是自己。而SolarWorld这个德国光伏业的真正老大,本想接着最全的产品线把对手击垮,结果自己也尝到了苦果。2011年至今,中国和欧美很多光伏厂商相继退出光伏行业,但不同的是,中国的企业往往输在资金、技术和渠道方面,欧美企业则输在战略。他们没有把光伏行业看做制造业,固执的认为光伏电池是高科技产业,输的一点也不冤枉。Q-cells在申请破产保护后,也朝着下游电站业务进军,总算学会了判断形势。

平价上网,是德国政府,也是全世界各国国家的追求,从政府到民众都乐于看到光伏发电成本越低越好。低价,损害的是组件商的利益,对政府、民众和安装商都是好事,所以在补贴下调这一点,SolarWorld和英利、尚德等企业的利益是一致的,光伏产品功能单一性决定了几乎每次补贴下降,都直接反映在组件价格上。2011年的组件价格,大多数时间由采购商决定。SolarWorld对并没有定价权的中国光伏企业冠以“倾销”字眼,逻辑上站不住脚。

降补贴——万金油还是政治工具?

虽然从道理上行不通,但此次反倾销仍然很有可能成功,默克尔内阁一直视新能源政策为包袱,趁机借此“减负”也尚未可知。这已经超出行业范围,是政治和中欧经贸间的考量。

目前德国急于让光伏行业摆脱对补贴的依赖,所以未来可能会存在三种情况:
1、双反不成立,补贴继续下调至逐步消失,这其中SolarWorld等企业可能消失,中国的光伏行业也面临大的洗牌,少数存活,适者生存。
2、双反成立,中欧双方元气大伤,成本仍然控制不住,政府粗暴取消补贴,行业垮掉,节能减排事业受阻。
3、新的扶持方式。

从笔者的角度看,单纯而频繁的削减补贴并非好的方式,但这却是对德国最为有利的方式,损害最大的必然是中国企业,SolarWorld和Q-cells只不过是“误伤”。同时降低补贴也由于新一任德国政府接手前任政府的政策时,总会处于一种抨击的态度。而如果德国真的想发展光伏行业,应该在降低补贴之外,引导行业健康的发展,帮助SolarWorld和Q-cells这样的企业转型,让组件供应商也保持合理的利润,毕竟2009年组件价格大幅下滑属于金融危机带来的突发事件,这样的情况几乎不可能重复。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行业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