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光伏产业渐成贸易摩擦“重灾区”

2012-05-14 16:03来源:瞭望新闻周刊关键词:光伏产业双反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受访专家和商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预计,从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新兴市场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救济形势很可能日益严峻。张勇等人表示,除了美欧地区通过修改法案、成立新的贸易执法机构之外,巴西、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国家近期来也纷纷扩充贸易救济调查机构,着手加大贸易救济调查力度。

旨在争夺产业制高点

有关专家认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遭遇摩擦加剧的原因是多重的,但总的来说是“外因为主,内因为辅”,本质上是欧美发达国家争夺未来产业制高点。

从外因看,一是发达国家保增长的压力使然。徐兵说,目前,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进程缓慢,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支柱”主要体现为高技术产业方面,这是它们的“命根子”。随着中国出口的高技术产品增加,这些发达经济体日益感受到威胁,针对从中国进口高技术产品所设置的贸易障碍自然越来越多。余本林说,截至目前,全球与中国有贸易摩擦的国家有20多个,美国涉及的金额就占了全部贸易摩擦金额的近1/3,“摩擦向高科技产业领域延伸的目的就是增加中国商品入美难度,保护本国制造业。”

其次,推动欧美国家“再工业化”、加快制造业回流充实经济。张向晨分析认为,今年2月以来,随着一系列法案措施推出,美国“重振制造业”战略已经从口号进入了实际行动阶段,虽然美方也将钢铁、汽车等传统产业列为重振目标,但重点还是放在生物工程、节能环保等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上,“这就与我国产业升级转型,特别是发展新兴产业的战略意向形成对立,势必形成争夺,因此美方必然设置贸易壁垒,保护本国市场,并给投资者加压,逼迫他们把投资重心放在美国。”

“哪里有竞争,哪里就容易出现摩擦。”张勇说,近两年中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光伏等领域与美欧企业逐渐开始贴身肉搏,贸易摩擦从传统领域转向高新技术领域,新兴市场正面竞争加剧也必然导致摩擦升温。长期来看,贸易摩擦的常态化将是欧美制造业回归的必然结果。

刘良华说,从光伏行业看,中国企业和美国企业的差距“也就在一两年左右”,稍微一发力就赶上了,“但是贸易摩擦给我们许多合作伙伴造成了困扰,在增加后续合作和扩充投资上心态犹豫。”

从内因看,我国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无序是造成摩擦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点在新能源产业较为显著。李粉莉说,该产业之所以引发贸易摩擦,与我国个别企业没有按照客观标准核算成本、按照合理价格出售产品有直接关系,“一年不到的时间,价格跟跳水一样往下降,美国企业能不急吗?”一名浙江企业主反映,甚至在遭遇“双反”调查之后,仍有一些企业不顾行业整体利益,为避免抗辩失败失去部分国外市场,在短期内大幅加大出口,很容易给立案国留下“倾销”的口实。

实施“借力打力”和“走出去”

高新技术产业是未来各国经济发展的“必争之地”。刘良华说:“欧美市场占据我国出口主要份额,具有引领性,要想继续保持发展空间,就必须坚决遏制贸易保护主义泛滥。”在国家层面进行反对、采取反制措施的同时,对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要形成应对能力。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在贸易战中摸爬滚打多年的企业通过“借力打力”和“走出去”的办法应对摩擦。

所谓“借力打力”是指发动欧美发达国家关联企业应对摩擦。张向晨说,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一大特点就是全球布局性强,“中国有出口,也有进口,企业有部分在中国,也有部分就在欧美,一损俱损,因此要善于和欧美的下游用户沟通,可以通过领导人演讲、商贸交流等方式激发他们去游说本国政府,影响甚至改变对方贸易管理机构的裁决。”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