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解析一个光伏产业巨头的“转方式”路径

2012-04-01 14:22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关键词:光伏光伏产业晶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资金:从近到远的突破———

靠“攒钱”建不了几条生产线,瞄准世界资本为我所用,才能加快转方式的步伐

晶龙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采访,看不到传统产业的机器轰鸣,看到的是在酷似实验室的现代化生产线上忙碌的身影。

笔者问:“建一条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需要花多少钱?”

回答是:“6000万元至8000万元,资金投入巨大。”

发展新能源产业,巨大的资金投入哪里来?

刚刚走上生产太阳能电池的晶龙,发展遭遇资金瓶颈制约。上10条生产线大约需要近7亿元,而从自身积累看,也就是近处着眼,凭一个企业积累资金耽误时间,在机遇面前是最大的浪费。

企业已经站在了一个世界范围的广阔平台上发展,放眼远望,最快捷的方式是上市,可迅速融得发展资金。

思想上获得突破,晶龙利用资本市场也达到新的高度。“现在想起来,感觉还是那么神奇和有魔力。”对晶澳公司2007年2月7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所产生的影响,晶龙人至今感慨颇深。

在国际化管理团队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高超运作下,晶澳成为我省太阳能行业首家在美上市的高科技民营企业。通过上市融资,晶龙先后从国际资本市场拿回40多亿元资金。

世界资本开始为晶龙所用。利用这些资金,晶龙实现了扩大再生产,新能源产业规模迅速发展壮大:2007年太阳能电池产能发展到175兆瓦,2008年发展到750兆瓦,2009年更是发展到1000兆瓦,跃居全球光伏行业前三甲……

2007年,企业成立了晶龙投资公司,并在上海设立了投资公司,把触角伸到了资本市场,进行战略投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上海晶龙投资公司成功运作,在国内一个多晶硅项目上投资3000多万元,却得到了13倍的回报,为企业度过国际金融危机提前做好了资金储备。

叩开资本市场的大门,晶龙按照抢占行业制高点的战略思路,利用资本的力量,加速在国际国内布局:投资世界硅材料巨头美国海姆洛克,稳定硅材料来源;在德国、美国设立公司,开拓国际市场;在上海、廊坊燕郊、扬州、邢台建立研发、生产基地……利用更为广泛的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抢占制高点。

在春天的阳光里,充满激情的靳保芳心里勾画着新的发展蓝图:在不远的将来,晶龙期待着下一次更加深刻的转变,因为晶龙已经定下了向世界500强“冲刺”的新目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