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国际光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德、美市场萎缩成定局

2012-03-22 14:53关键词:光伏双反美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国内企业多途径避险求生存

目前光伏生产成本有了明显的下降,产品市场价格也从几年前的6美元/瓦降到1美元/瓦左右。成本的下降对光伏产业意味着大规模应用的时代已经到来,面对巨大的市场发展前景,尽管前路坎坷,国内光伏企业不会放弃任何光伏市场,包括美国、德国市场。

国内光伏企业仍在多途径寻找有效的“避风港湾”。据业内人士了解,光伏产品海外代工、海外建厂成为光伏企业规避双反风险的有效应对措施,这位业内人士说:“一些内地光伏企业多选择由中国台湾、韩国等光伏企业进行贴牌代工生产,以求将双反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到海外建厂,转向新兴市场成光伏企业选择的方向。但“走出去”并不是美国“双反”带给中国光伏企业新的思考。张建敏表示:“光伏成本下降后,将迎来全球应用光伏的局面,不仅是欧洲、美国的市场要扩展,也包括中国,日本、中东、非洲等更广泛的国际新兴市场。近几年,尚德一直在进行全球化的发展布局,在2011年供应国内市场的组件已经达到260兆瓦。”

另一方面,国内人力成本增加趋势也非常明显。目前,国内光伏企业流水线工人每月工资在3000元以上,高管工资多在20万—30万欧元的水平,人力成本与欧美逐年拉近。随着国内光伏行业人力成本的增加,也促使国内光伏企业迈开“走出去”的步伐,选择人力成本更低的海外地区设厂。

双反’的核心是反对本土生产光伏的企业受到补贴,如果走海外建厂将直接避免受到‘双反’的冲击。现在中国的光伏产业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具有领先水平的产业,要出现世界性品牌也必须要走‘海外建厂’这条路,如同当年日本家电行业走出去一样。随着日本家电厂商进驻各个国家,如今产品遍布全球。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光伏企业在国外布局建厂的思路与趋势已经较为清晰。”

光伏最大的希望在国内市场

中国作为未来三大光伏新兴市场之一,国内不少光伏企业将摆脱困境的希望寄托于国内市场的启动。由于我国企业对美国市场出口量不算大,美国‘双反’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冲击有限,但要清醒地意识到我国90%以上的产品出口欧洲,企业面临最大的风险也来自欧洲。一旦美国的‘双反’调查成立,将引发欧洲国家进行类似调查的连锁反应,给中国光伏产业带来沉重打击。尽管欧洲的‘双反’还在酝酿中,但冲击力的确不容忽视,而应对国际贸易争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国内市场的启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国际间的贸易争端并不是暂时的,而是一场长期的持久战,开启国内市场是目前最有效化解光伏困境的方法。如果每年有10GW的装机规模容量,50%-60%被国内消化,那么国际贸易影响对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的影响就会小很多。”

今年初,国家能源局提出的2012年光伏装机规模3GW的目标,对消化国内巨大产能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对此,赵玉文分析:“今年政府提出的规划目标趋于保守,但政府光伏产业意图却非常明显。相继推出光电建筑一体化政策、金太阳示范工程政策,对启动光伏市场的积极性作用非常大,今年国内装机量很有可能会超过3GW的既定目标。如果政府在上网电价不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是像风能一样,按照不同资源地区给出不同的上网电价,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将会快速启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