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电站EPC人物正文

刘文良:破解光伏电站EPC困局

2012-03-12 15:10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关键词:光伏光伏电站刘文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刘文良对EPC的理解中,未来光伏EPC的商业模式,最起码要具备保障一个电站实现25年持续盈利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投资商分担投资风险,也才可能获得生存。

因此,他认为,未来在光伏产业链上,EPC应该成为最懂“技术”的环节,不仅应该承担起电站的日常运行和维护管理,还应该成为一个能源管理系统,成为一个综合能源供应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初期就像物业管理公司一样。”刘文良举例说,比如,电池板的清洗问题,设备的调整、优化与更换问题,上网的故障问题,等等,都是EPC能够提供的服务。尽管电站业主或投资商自己也可以做这些工作,但随着专业化分工,这将成为EPC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EPC才能跳出“建完电站就不管效果,自身也难找到持续发展模式”的“民工”现状。

“当然,这仍然仅仅只是基础。”刘文良解释说,EPC最终还要成为能源管理系统。除了能够提供这些服务外,还应该具备保障一个电站实现25年持续赢利的基本能力,以及协同多种能源的技术、投融资、团队以及资源整合能力,才可能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培育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获得生存与发展。

光伏电站很难实现发电调节和电网调峰,因为它的发电能力是一条无规则的曲线,随机性比较强,没有办法完全预测。那我就想办法让其随机性变得更可控,比如资源评估更科学合理地深化与细化,以提高资源的可预测性和准确性;与控制管理系统科学匹配,来进行控制与把握,比如利用能源储存技术对其能量进行储存和管理等。”刘文良进一步阐述其能源管理系统理念说,即或是完全可以满足电网调度的火力发电也还面临着需要调度才能发电的现状,而光伏电站只是电网中的一个电源,就算实现了并网,也仍然还得同包括火电厂在内的其他电源一样等待电网的调度。

这正是他并不认为独立的光伏电站在短期内能够实现赢利的原因。因此他认为,帮助光伏电站具备与其他常规电源的同等竞争能力,是未来光伏系统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他也表示,由于资源特性的局限,要让光伏系统实现与火电同样的可被调度能力,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其成本也很可能得不偿失。

正是因此,刘文良提出的对终端再延伸的思考就具有了相当积极的现实价值。在他的设计中,未来的光伏电站只是一个综合性能源供应系统中的一部分,这个综合能源系统还包括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多种能源,不同能源之间根据资源的特点形成相互弥补与配合,以满足居民对电力、热水、供暖的需求以及解决对电网的冲击问题。

刘文良甚至表示,这样一个性能全面的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其规划和设计是可以免费的,他要挣的只是EPC的钱。这个有些类似于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在刘文良的想象中,未来一定会创造出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查看更多>光伏电站查看更多>刘文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