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电站EPC人物正文

刘文良:破解光伏电站EPC困局

2012-03-12 15:10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关键词:光伏光伏电站刘文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根据多年的光伏电站建设经验,刘文良发现,光伏系统的集成有一些很深层次的技术问题并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比如:光伏电站与电网两者如何相互配合?光伏电站如何满足电网的调度?光伏电站如何配合终端电力用户的使用习惯?等等。

他觉得,一旦把这些技术问题突破,由此形成的市场甚至比光伏市场本身都还要大。由此,刘文良开始了对终端再延伸的思考。

为此,他与许多地方电力公司都做过深入地交流。“目前光伏行业多数人都只站在行业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不是站在电网大系统的角度去思考光伏等新兴电源的位置。”刘文良进一步解释说,很多光伏项目并不了网的原因都是系统出力不稳定,在电网需要其出力的时候发不了电,不用出力的时候却拼命发电,所以造成很多风电电站“弃风”和光伏电站“弃光”的现象。

正是基于这些跳出行业的思考,刘文良建议,光伏EPC公司应着力于与电网结合的技术与服务方面,不仅仅局限于是一个光伏上游产品与下游电站之间的桥梁和资源整合者,还应该是电站与电网之间的“润滑剂”——通过技术和服务解决方案去协同与协调两者之间的需求差异。

而这,也正是刘文良心目中的光伏EPC的价值定位。

据他解释,这其中不仅包含了光伏电站与电网在需求特性方面的结合,比如通过储能、提高资源预测等手段来实现光伏电力的可调度,以及在用户终端并网实现电力就地消纳等,还应当包含多种新兴能源的整合,并通过发挥各种不同能源的特性形成弥补与结合,来实现向电网不间断供应电力的目的。

EPC应该成为能源管理系统

光伏行业势必会走上与其他行业相同的发展模式,这是必然的市场规律。所以,刘文良认为,“作为系统集成商,要么在这几年迅速长大,靠规模来支撑盈利能力,然后去延伸价值服务,因为那些附加服务只有在做大之后才可能实现延伸;要么就只做一个光伏产业链上的‘搬运工’,把电池组件从上游产品生产商的库房里‘搬’到电站工地,在这种简单的重复劳动中等死。”

在现阶段市场比较混乱的时期,刘文良的建议是,EPC公司要想办法把自己做大,然后掌握一些核心的东西。在他看来,到明年还没有做起来的系统集成公司,后面发展壮大起来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查看更多>光伏电站查看更多>刘文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