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光伏巨头英利:冬歇期的野心

2012-03-07 11:35来源:经理人(北京)关键词:光伏英利光伏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早在2005年,苗连生就已经在西藏建立了一支“先遣部队”—西藏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2009年又“空降”海南,成立海南英利,重点拓展东南亚市场。

2011年,苗连生加紧“调兵遣将”。2月,英利衡水光伏产业园的奠基,这里有着很明显的人力成本优势,地理上也可以与保定和天津相呼应。十几天后,英利天津光伏产业基地项目在天津滨海新区正式启动,海外市场的大部分组件都从这里组装出口。

世界杯上打出“中国英利”也是为了“出口转内销”,树立民族品牌,开拓中国市场。2011年,英利先后完成青海乌兰和格尔木110兆瓦组件供应、锡铁山35兆瓦组件供应等,全年国内光伏组件销量预计将占到总出货量的20%以上,比去年增长近2倍,英利这一仗“战果”颇丰。

三战役大逆转

“冬天来了,准备粮食,准备棉衣,活着是硬道理。”

2008年金融危机中,谁也无法独善其身,英利面临的压力也是空前的。英利股价也随着大市一路下跌,存在着被收购的危险。英利集团宣传部王志新介绍说,为了应对危机,英利实施精细化管理,组织架构也从原来的铸锭、切片、电池、组件四个分公司改为全产业链的四个公司,由生产型向生产竞争型转变。

苗连生向全公司宣布了英利应对金融危机的“三大战役”:针对海外销售的阻击战,针对资本融资的进攻战和进一步确保市场占有率的攻坚战。英利副总裁赵志恒介绍说,经过“三大战役”的绝地反击,英利反而成为金融危机的受益者。2009年,其全球市场份额逆势增加,从5%翻了一倍达到10%。再后来,经过“百日会战”等一系列“战役”后,英利的份额进一步扩大。

赵志恒回忆说,其实当时光伏市场没有问题,只是金融方面资金出现问题,英利通过延长账期、给客户让利等手段安然度过危机。英利主动在市场上降价,在危机中保持了较快速度增长。英利的竞争优势是完整的产业链和品牌,这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反映不太明显,而在市场低谷期凸显出来。当价格从每瓦4.2美元降到2.98美元,再到1.99美元,英利的毛利润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

三战区大决战

英利从2011年4月份就已经对行业做出了判断,因为任何行业都有暴利机会,但不可能永远暴利,随后公司内部在策略上进行了调整。到了6、7月份,行业形势急转直下,也证明了之前的战略是正确的。苗连生召开万人誓师大会,向欧美和新兴市场、中国三大地区发起全面进攻。苗连生说,之前的所有战略都是为了布局,为这场最后的“战役”做铺垫。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