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风电运维评论正文

中国风电、光伏的发展比较

2012-02-29 11:08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光伏光伏发电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目前都处于残酷的行业整合期,市场将向大规模的龙头企业迅速集中。受市场空间、供求关系和政策调整多方面因素影响,风电光伏发电在2011年全面进入产业调整、企业整合期。国内风机整机总产能目前已达29GW,但2011年装机容量仅为16GW。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从2008年到2011年,价格从6500元/千瓦降至3500元/千瓦,三年下跌近50%。光伏产品价格则在2011年6月和11月出现两次疯狂下调,一年下跌60%。市场向大规模的龙头企业加速集中。2011年,风电整机制造百家企业中,排名前三位的占据了市场份额的60%。同年二季度,四百多家光伏企业中,前六大制造商的市场份额达55%,远超上年同期的26%。预计未来十年,中国的风电、光伏发电企业各自的存续数量只有10家左右,但其产能和市场规模将超乎想象。

发展格局都是民营资本做产品,国有资本做电站。中国的风电、光伏产品生产企业产量、数量世界第一,这些世界级企业以民营资本为主。2000年光伏行业的经典代表“无锡尚德”,以40万美元现金和160万美元技术股为基础,开创了中国光伏撑起大半个世界市场的时代。但受早期政策、资金、并网等影响,这些民营企业对光伏电站建设几无建树。2009年,中国第一个20GW光伏电站敦煌光伏电站由国家投资总公司和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投资建设,国有资本开始大举入主光伏电站。

初步形成了政府补贴格局下的上网电价体系,开始向市场化运作过渡。新能源相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分散性和不稳定性,造成的结果就是产出效率低、制造成本高,没有补贴就没有新能源事业。2009年7月,国家颁布《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设定了0.51—0.61元/千瓦时的风电标杆上网电价。而光伏企业在2011年以前,几乎百分之百依靠世界光伏电站安装大国的扶持政策。直至2011年8月,《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开启了光伏企业分享国内市场的时代。可以说,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的诞生奠定了风电、光伏发电的生存基础,2009年和2011年关于上网电价的规定提供了其发展的空间,是中国风电、光伏发电从“事业”向“行业”质变的元年。

关键设备和技术仍需进口,核心竞争力正在逐步提高。风电、光伏产品的生产事业是作为世界新能源产业链的加工环节进入中国的,其早期发展的结果就是关键技术和设备依赖境外。据《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0》介绍:风电已经有一套比较健全的风机制造供应链,包括几乎所有主要部件的制造生产基础设施,但是某些关键零部件还需进口。在光伏产品生产行业,从产业链看:多晶硅原料提纯的核心技术和设备生产还主要依赖国外;铸锭设备的国产化率和单机产能已经较高;切片、电池片和组件设备基本还需进口。但随着中国风电、光伏发电业的生产能力、经济实力不断提高,技术研发和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生产能力也在提高。风电大功率产品的生产能力已经走在国际前列,率先生产出了5MW的风电机组,6、7MW的已在研发之中。光伏发电产品的核心技术——光电转换率在实际的规模生产中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电站建设都曾经历一拥而上、野蛮生长的乱象。由于中国的风电、光伏发电业的发展建立在国家扶持政策基础上,并非完全市场化的经济行为,投资规模与最佳效果相互影响的传导效用因此大为衰减,容易出现计划缺失,形成不必要的浪费。回顾其电站建设初期,历史镜头展示着相同的画面:2010年初的甘肃小城瓜州和2011年中期的青海边城格尔木,中国西部的荒原上,先后出现了几十家风电、光伏发电电站同时上马,各大公司跑马圈地,占地为王的疯狂景象:西部机票一票难求,专业人才一人难求,专业安装队伍严重短缺,谁给的报酬高就给谁干。结果导致风电场事故2011年屡有发生,酒泉风电基地65%的问题源于风机馈线电缆头施工安装不合格。缺少合理规划、利用行政手段一拥而上的短期行为,必将为中国新能源事业的发展带来后患。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