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中国光伏企业重力出击 征战欧美市场

2011-12-21 14:44来源:互联网关键词:光伏光伏企业欧美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SolarIF创始人兼首席战略官ReneMoerman态度非常严肃地补充强调了4点:

1.一定要注意欧美与中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尊重欧美当地文化。

2.遵守诺言。凡事说话要算数,否则就不要承诺。尤其是合同等重要商业行为。不能为了拿合同而随便做出日后无法兑现的承诺。如果一家厂商没有信用,就没有人愿跟你做生意了。而且质量问题在欧美非常重要,不能像在中国国内那样“差不多就行”。在欧美,价格高低不代表质量没保证。“你在欧洲或美国做生意,必须按当地的规矩做事,因为那里不是中国。”

3.及时、清晰地沟通。由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有时双方间可能会产生误解,因此,需要随时随地沟通,直到把事情或问题说明白为止。

4.中国的“关系”与欧美说的“关系”非常不同。中国厂商常常把各种“关系”带进商业合作中,做事显得很不专业,欧美客户对此很反感。例如,有时中国人会让略懂英文的亲属起草商业文件或合同,用词不够严谨、专业,这会导致欧美客户误认为中国厂商对彼此间的商业合作不重视,随便糊弄人。另外,“关系”不能坏了“规矩”,凡事都要按规矩办,不能利用“关系”搞不透明的事。

“双反”发生的行业大背景

在中国光伏制造商从以前只专注欧洲到现在同时脚踏美欧两只船时,美国对中国光伏厂商的“双反”指控,及该事件的最终裁决结果,为中国厂商的战略转型添了不小的变数。

2010年底,中国已有在海内外上市的光伏产品制造商各16家,行业年产值3000多亿元,出口220多亿美元,就业人数30万人。在光伏产业链中,有20多家具备实际产能的多晶硅厂商,60多家硅片厂商,60多家电池板厂商,330多家组件供应商。

2011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能将达35GW,但全球需求约为24GW。中国太阳能电池实际产量约为16GW,供求严重失衡。这也促使了多晶硅和组件等的价格持续走低,多晶硅目前已降至30万元/吨以下。

国际太阳能多晶硅大厂商已针对新产能,推出2012年的多晶硅硅新合约,部分新合约价格不到25.5万元/吨,甚至有可能下探22万元/吨。不过,中国除了一两家行业巨头采用冷氢化技术大幅降低成本外,其他厂商成本价在30-40万元/吨,这也意味着每生产1吨就要亏损10万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欧美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