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评论正文

尚德与英利上演光伏行业“双城记”

2010-11-09 13:51来源:太阳能光伏网关键词:光伏发电光伏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当苗连生厌倦于倒卖化妆品的时候,其眼光瞄向了光伏太阳能。1993年,他从日本引进了一条太阳能霓虹灯生产线,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新能源概念。与施正荣常年沉浸于光伏研究不同的是,苗连生选择太阳能依靠的是商人敏锐的嗅觉。

不过,要发展太阳能,只能通过国家开发银行进行贷款,英利作为民营企业当时根本没有获得贷款的机会。无奈之余,苗连生只有出让60%的股权引入国有资本,将公司进行重组,才有了后来的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引入的国有资本便是拥有政府背景的天威保变,双方达成了君子协定:保变不干涉经营,只以投资者身份参与。英利重组后第二年,便承担了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应用系统生产项目,这是我国首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多晶硅太阳能光伏产品示范生产线。但很多人并不看好这个项目。

作为投资方的天威保变,在投资英利的时候很多人就有不少顾虑:其一,顾忌于英利的民营企业身份;其二,很多人根本看不懂太阳能光伏是干什么的。这与施正荣最初遇到的尴尬如出一辙——当尚德决定拿太阳能产品去打开市场的时候,国内没有人敢保证“那玩意儿好用”,同时,很多人对国产货也不感兴趣。

面临生存危机均“亮剑”海外

国内市场四处碰壁,无奈之下,英利和尚德将出路瞄向了国际市场。此时,传统能源危机的加剧迫使各国政府加快了对可再生能源探索的步伐,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太阳能等绿色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最有前瞻意识的当数日本,早在1994年就出台了太阳能电池发电补助奖励办法。2004年8月,德国政府更新《可再生能源法》,成为《京都议定书》生效后对光伏电池的市场需求首先膨胀的国家。

在这样的背景下,苗连生开始改变策略,意识到国际市场才是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拉动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