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单晶组件评论正文

“大到不能倒”与“大到救不了”

2014-05-23 11:50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作者:王文静关键词:光伏企业无锡尚德超日太阳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企业如果太大了,一旦出现问题,不但不会“不倒”,反而出现谁也救不了的情况,也就是出现了“大到救不了”、“大到谁也扶不起来”的状态

中国的光伏企业特别喜好大。

在2010至2011年,许多公司都给出了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比如无锡尚德、晶澳、英利、天合光能等,都声称已经或将要建成GW级企业,后来又宣称要打造3GW级公司、千亿产值公司。

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的光伏危机,沉重打击了这样的雄心。在2012年和2013年两年之间,中国少有企业再建新的太阳电池生产能力。

但在2013年下半年光伏市场刚刚转暖的情况下,又有大企业令人不安的扩大生产,试图打造10GW产能的企业。

这种现象,源自中国产业中人们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想法,就是:规模大可以降低成本;规模大就不会倒,即使到了破产边缘,国家也会出手相救,也就是所谓的“大到不能倒”。

不过,自2013年以来光伏产业界发生的许多事情,如无锡尚德的破产重整、LDK的救赎、上海超日的债务违约等,让人们对这一命题有了全新的认识。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对太阳电池制造业来说,大并不一定带来的都是好处,往往还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特别是企业如果太大了,一旦出现问题,不但不会“不倒”,反而出现谁也救不了的情况,也就是出现了“大到救不了”、“大到谁也扶不起来”的状态。

政策导向下的市场波动无规律可循

太阳电池制造业的“大”有两层含义。

其一是单种产品的产能规模大,比如太阳电池或硅片加工的产能规模,早年为几十兆瓦,之后出现几百兆瓦,上千兆瓦(GW),甚至未来的十几GW。

其二是产业链的大而全,早年许多企业不断向上游延伸,做电池的延伸到做硅片甚至硅料,如今随着市场的紧俏,有向下游延伸的趋势,做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的人都去建光伏电站去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企业查看更多>无锡尚德查看更多>超日太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