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政策正文

山东济南:2025年推动光伏、储能、氢能等新型能源发展

2025-04-10 13:46来源:济南市人民政府关键词:光伏碳达峰山东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是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全面提升品质消费,持续发力首发经济、夜间经济,积极培育数字消费、健康消费,扩大优质商品供给和服务体验。依托黄河国际会展中心、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引办承办国际性、高能级展会,举办展会活动135场以上。培育壮大智能、绿色、健康、时尚、国潮等新消费增长点。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1200家,新引进知名商业品牌首店、旗舰店100家以上。开展“泉城购”2025济南消费季,打造首届泉城品质生活节、531乐购月等标志性品牌活动,全年举办系列促消费活动500场以上。促进新能源汽车、家居家电、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持续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深入推进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试点,加快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城乡要素畅通的现代流通网络。推进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首批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工作,建设改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30处。大力提振文体消费,开展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促消费活动,擦亮“泉城夜八点”夜间文旅消费品牌。培育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旅游休闲街区等文旅消费载体。推进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大辛庄考古遗址公园等建设。新增星级饭店3-5家。推进体卫融合产业园、数字体育产业园建设,促进和扩大冰雪消费,办好航空体育嘉年华,积极创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推广济南“预付宝”平台,破解预付式消费维权难题,持续改善消费环境、释放消费潜能。

(二)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打造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推动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创新发展,齐鲁中科光物理与工程技术研究院二期项目具备工程验收条件,电磁院地面超高速测试轨道和核研院放射性药物测试平台对外开展测试服务。推进多层级实验室体系建设,加快量子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建设;推动完成第三批、第四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及第三批省重点实验室重组,争取更多实验室获批建设;推进泉城实验室、微生态实验室、空天实验室建设。深化校地科技合作,持续推进山东大学深地探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区块链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鼓励引导重点企业、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联合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省重大攻关项目、市重点攻关项目,入选省技术创新项目500项以上。新增制造业创新中心、“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50家以上。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揭榜挂帅,聚焦产业难点、痛点,解决重大技术瓶颈。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5家,备案省市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4家。持续推进山东科技大市场建设,深入开展科技经纪人试点工作,挂牌高校院所企业技术成果2000项。强化金融支持力度,以“海右路演”活动为载体,常态化开展项目(企业)路演活动。高水平创建济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动态优化人才政策“双30条”,打造高水平创新人才高地。深化“海右计划”产业领军人才工程,统筹推进高素质优秀企业家、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高水平技术创新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五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争取入选省级以上产业人才工程计划20人左右。加强“技耀泉城”海右技能人才大赛品牌建设,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

二是提升主导产业能级。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动四大主导支柱产业和十个标志性产业链群扩规模、提能级。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济南工业软件研究院、齐鲁开源社区建设,塑强软件、服务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省级及以上软件百强企业70家,新开发首版次高端软件50个。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加快推进汇川工程型变频器、邦德激光全球总部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支持比亚迪、吉利、重汽等加速释放产能,力争新能源汽车产量实现新突破。精品钢与先进材料产业,加快实施泰钢精品钢系统优化智能制造、圣泉新材料聚苯醚、鲁银新材料高端金属粉末等项目,推动宽禁带碳化硅半导体、聚苯硫醚(PPS)系列特种新材料等关键技术突破。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重点支持济南药谷、银丰生物城、鲁中国际生物谷等载体创新发展,提速恒瑞医药、步长新世纪中医药、科源制药等项目建设,打造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创新和监管服务大平台,争创生物制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持续做好产业链“建强补延”文章,聚焦工业母机、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领域,加强上下游协作配套和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新增省级及以上产业集群3个以上。鼓励“链主”企业围绕关键产业和核心环节开展产业备份,推动重要产品和供应渠道国产化替代。加快钢铁、化工、建材、机械、食品加工等行业数字化、网络化、绿色化改造提升,新培育1个省级特色优势食品产业集聚区。深入实施技改双千工程,谋划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300个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0家。

三是加快培育产业新动能。打造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高地,加快推进山东中晶芯源碳化硅单晶和衬底项目、山东天岳碳化硅材料产业化项目建设,加大碳化硅上下游领域布局力度,争取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和第三代半导体项目获得国家支持。壮大空天信息产业,加快空天信息产业园二期、新一代运载火箭制造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低空经济提速起势,加快市级低空飞行服务站和飞行保障体系建设,培育发展低空制造产业,丰富拓展低空应用场景,推动“低空+”赋能经济增长。推动新能源装备产业扩容提质,开展高效太阳能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研发攻关,推进爱旭太阳能高效电池组件等重点项目建设。以电力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持续推进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建设。提速量子科技产业化进程,健全全国首个“颗粒物光量子雷达监测网络”,持续拓展“量子+”应用示范。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AI泉城”赋能行动,推进中移齐鲁创新院、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及运营,培育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语音交互系统等一批标志性产品,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高地和智能产业集聚高地。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独角兽等优质企业1000家以上。

四是提升服务业发展质效。推进服务业集聚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新认定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家、服务业创新中心2家、两业融合发展试点企业2家。印发《济南市服务业招商引资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积极推进服务业招商引资工作,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00家以上。推进陆港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和综合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加快推动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工程,探索发展“低空经济+物流”等新模式。编制《济南市“四港三区”建设推进方案》,加快提升“四港三区”基础设施水平。加快实施现代物流网基础设施项目,年内竣工8个、新开工6个、新增4个,推进城郊大型仓储基地建设。完善“金融辅导+科技辅导”服务模式,创新“专家+专员”金融伙伴机制,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发挥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及全国股转系统服务基地“共享办公”优势,打造省域资本市场资源要素汇聚交流平台,持续推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房地产项目风险化解工作,统筹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稳控房地产市场。

(三)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一是深化区域交流合作。深入推进黄河科创大走廊建设,打造黄河流域信息通信枢纽中心城市。深化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建设,推进黄河流域政务审批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物流运输服务“一体化机制”建设。深入推进沿黄九市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发展,探索建立跨区域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交易政策体系。加强沿黄城市交流协作,全面深化与郑州市合作。完善济南都市圈综合交通网络布局,加强产业链群协同发展,开展生态共保联治,推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加快推进一体化发展。推进济淄科创大走廊建设,创建钢城新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与毗邻区县拓宽合作范围,打造毗邻县域合作样板。继续做好东西部协作甘肃临夏州、重庆武隆区及对口支援西藏白朗县各项帮扶工作。加快推进济临经济协作区建设,支持历城区与蒙阴县开展产业帮扶。

二是加速重点片区建设。加快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中新济南未来产业城,全力推进比亚迪二期、宾理科技高端新能源汽车工业园、国际生物创芯谷、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加快黄河体育中心“一场两馆”建设,推进黄岗路穿黄隧道、航天大道隧道、黄河大道二期等项目;加快布局“H”型骨架电网,有序推进300余公里高压输电铁塔建设;全力推进示范区“一心四片”开发建设,提速鹊山生态文化区一期工程(博览园)、总部立体城、黄河总部基地等项目。抓好济南国际医学中心建设,加快医疗健康科技创新产业园二期、济南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A地块)等产业载体建设,支持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加大高端项目招引和高层次人才引育,打造医疗集群新高地。推动中央商务区能级提升,加快五大超高层等重点楼宇招商,导入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资源。建立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工作推进体系,围绕产业发展、创新驱动、要素保障、体制机制等方面研究制定支持开发区发展政策措施,推动省级及以上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三是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抓好济南古城(明府城)、老商埠等片区保护整治和改造提升。持续巩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成果,打造2个无障碍环境建设片区。“聊热入济”南线采暖季前建成投产,北线具备试运行条件;长清区2×66万千瓦先进燃煤机组和电力热力送出工程、城区配套线路管网工程建成投用。完成老化燃气管道更新改造79.7公里。优化中心城区供水格局,加快济钢水厂等供水设施建设,新建供水管网40公里,泉水直饮工程新增覆盖人口30万人。实施长清区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市南部山区供水保障工程(二期),新建钢城区北田庄水厂。新增海绵城市建设60平方公里,继续推进中心城区内涝防御能力提升,建设智慧排水系统,提升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完成14.5万户居民小区电力“一户一表”改造工作。加快凤凰黄河大桥南延、工业北路东延、稼轩路等城市道路建设,力争轨道交通4号线、8号线、高新东区云巴环线建成通车,实施千佛山站、市第五人民医院站综合体等TOD综合开发项目。提升社区公交微循环服务,推进港兴路智慧停车场等公交场站建设,新开、优化40条公交线路。加快实施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十大行动”,开工建设公共停车设施29处,新增停车位9512个。

四是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制定推进区县结对共促发展实施方案,建立结对共促年度重点项目清单,通过市内协同、合作联动、抱团发展,加快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县域因地制宜绘制产业链、技术创新、双招双引三张“导航图”,推进产业错位、集聚、特色发展。抓好商河县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省级试点,探索省会城市卫星县城、全省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县城城镇化路径模式。探索全生命周期投资运营管理模式,加快推动全市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紧扣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推动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

五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统筹优化粮食、果蔬、畜禽等六大产业布局和要素配置,实施一批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的产业链项目,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90家。抓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级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等项目建设,争创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加快省现代农业大科学中心(齐鲁农谷)项目规划建设,持续推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现代种业产业园、钢城区山东未来畜禽种业产业园聚集发展,推动实施植物基因编辑、小麦“核不育”育种等重点项目,培育新品种10个以上,建成良种繁育基地30万亩。统筹推进“一村一业、一村一策”“千企兴千村”行动,实施覆盖400个以上村庄的产业项目,健全完善联村企业团体动态调整补充机制,调整联村企业团体50家以上。完成23个省级和美乡村建设任务,市级泉韵乡居和美乡村片区达到21个。推动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区域综合型试点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72公里,实施改造危旧桥梁12座。实施10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推进169个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占比达到83%。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查看更多>碳达峰查看更多>山东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