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政策正文

山东济南:2025年推动光伏、储能、氢能等新型能源发展

2025-04-10 13:46来源:济南市人民政府关键词:光伏碳达峰山东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四)城乡环境持续优化。一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逐步完善。《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全面开展城镇开发边界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积极构建全域覆盖的村庄规划编管体系。编制形成莱芜区苗山镇、平阴县玫瑰镇、商河县玉皇庙镇“总控合一”型国土空间规划试点方案。济南古城保护提升规划入选山东省城市更新首批创新案例。二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进入全面施工期,济滨高铁、济枣高铁建设有序推进,绕城高速东线小许家枢纽至遥墙机场段改扩建工程、济广高速济南至菏泽段改扩建工程建成通车,高青至商河、京台高速齐河至济南段改扩建工程等高速公路项目加快建设。建邦聊泰黄河公铁大桥、济南都市圈环线济阳黄河大桥通车运行。G309青兰线济南淄博界至章丘胡山大街段建成通车。启动工业南路综合改造工程、凤凰黄河大桥南延等城市道路改造项目,轨道交通二期6条线路加快建设、3号线二期通车运行。三是市政建设提质扩面。积极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形成天下第一泉示范区等6个无障碍环境建设片区。“石热入济”基本达产,“聊热入济”建设有序推进。新增集中供热面积约1700万平方米,总量达3.81亿平方米。完成老化燃气管道更新改造73公里,山东港华安子坡LNG储配站项目建设完成,已完成储气1480万立方米。新增公共充换电站315座、充电桩2.1万个,实现全市充电桩“街道(镇)全覆盖”。完成11万户居民小区电力“一户一表”改造工作。编制《济南市推进再生水利用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入选国家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加快推进国家城市公共管网漏损治理重点城市建设,完成市政供水管网改造27.4公里、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改造47.9公里,彩石东配水厂开工建设。完成主城区34处道路积水点改造。开通优化公交线路54条,其中小巷公交13条。开工建设公共停车设施39处、停车位1.4万个。新建改造公共卫生间99座,起步区生活垃圾分类转运中心(一期)项目建成试运行。四是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全面完成省下达空气质量改善目标,PM10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PM2.5浓度、优良天数占比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90%,水环境质量指数连续三年全省第一。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荣获“五连优”,第二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荣获省终期评估优秀等次。建成各类“无废细胞”633个,“无废城市”建设在全省评估中获“好”等次。长清区获评省级生态文明强县。新建各类公园54处、古树保护园50处,开放共享绿地130处,建成共建花园55处,新建各类绿道116公里。完成“一湖一环”绿道连通项目,实现大明湖南岸“透绿见湖”,环古城6.6公里泉水绿道全线贯通。实施老旧小区绿化提升100处,完成立体绿化1万延长米,建设小微景观(花境)500组。市南部山区完成生态修复工程11处。联合泰安市推动山东省黄河下游环泰山区域国土绿化示范项目入选中央财政国土绿化示范项目;完成造林面积1066.7公顷,森林抚育面积4000公顷。五是乡村环境有效提升。实施泉韵乡居创建十大行动,新增创建省级和美乡村40个。集中整治城市出入口和国省道、高速路沿线785个重点村庄,重点整治提升“泉水村落”169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达到4223个,实现清洁村庄创建全覆盖,完成“四好农村路”新改建工程62公里。建成农村骨干供水管网2730公里,完成村内管网和入户管道9290公里。六是绿色转型步伐加快。超额完成省下达能耗强度降低年度目标任务。首笔政府储备排污权转让项目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顺利完成交易。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和设备更新,发放汽车报废换新和置换更新、家电、家装等以旧换新补贴资金,拉动直接消费和设备投资近180亿元。推动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莱芜区、钢城区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有序推进,累计避险安置3000余户。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新增20家矿山纳入省级绿色矿山名录。新增绿色建筑2635万平方米,新开工装配式建筑1107万平方米。8个项目纳入省级集中式新能源项目市场化并网名单,5个项目纳入省级新型储能项目库,3个项目纳入省级地热能示范工程创建名单。完成9家虚拟电厂注册入市,总调节能力居全省首位,在全省率先参与现货交易。济阳区大寺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循环农业融合发展项目入选国家级EOD项目库。

(五)重点改革持续深化。一是“数字济南”提档进位。数字生态指数居全国第8位,数字城市竞争力居全国第14位,获评“2024亚太领军智慧城市”,入选国家信用数据返还试点城市。在全国率先完成市级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地方立法,70余款数据产品实现交易并落地应用场景。发布全省首个数据知识产权使用许可案例,推动首批“算力券”试点落地。济南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投入运营,建成省内首个突破E级的高性能智算集群。“基于泉城链的城市数据可信流通基础设施及应用”入选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实践案例。“构建算网融合平台赋能行业场景应用”方案入选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应用优秀案例。发布新质生产力等3个领域市级数字场景155个,成立5000万元“场景智造基金”。二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稳步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编制市直部门证明事项实施清单,梳理汇总市级证明事项902项,直接取消事项82项,部门核验、数据查询、网上开具等事项比例从23%提升到32%。全市涉企行政检查同比减少28.6%,市级联合抽查扩展至41个部门、524个事项,实现“上一次门,查多项事”。全面推广行政处罚“四张清单”,大力推行行政执法精准化。城市信用监测排名稳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公共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已推广至52个领域,创新开展公共资源交易评标评审专家市域内多点分散评标改革。创新实施“供应链增信”专项担保贷款,为供应链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配套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三是政务服务质效双升。在全省率先开展全面推广电子营业执照试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管理,77项市、区县两级政策兑现事项实现“泉惠企”平台全程网办。7700余项机关内部事项实现网上运行,“爱山东”济南分厅累计上线应用服务超2300项。实现黄河流域省会城市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京津冀210余项高频事项“跨域自助办”。创新开展涉诉不动产“带封过户”登记新模式,878个新建商品房项目全部实现“交房即办证”。推广“区块链+公证证据流转平台”,拓展公积金、股权质押等“公证+”联办机制。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残疾人服务帮代办工作经验获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推广。在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评估中获评全国第2名。四是市场活力有效激发。推广“济担—攀登贷”,为511家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支持33.6亿元。107家民营企业获得国有基金、社会资本融资额超31.4亿元。发布《2024济南民营企业投资机会清单(首批)》,梳理发布熟化地块和建成楼宇共150项机会清单。出台《济南市市属企业主责主业管理办法》,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设立济南大数据公司、济南低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济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盘活存量资产成效明显,市场首单供热类公募REITs项目—济南能源供热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获准发行。小鸭控股集团产业搬迁与城市更新项目入选全国第二批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典型案例。五是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加速建设。科创企业贷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数字人民币交易额突破320亿元,全国首单数字人民币科创票据、首单数字人民币科创公司债券、全省首笔数字人民币创业担保贷款相继落地,缴退税等16大场景全部实现数字人民币结算。稳步推进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15个项目通过中国证监会专业评估。

(六)对外开放稳步推进。一是招商引资提质增效。成功举办济南—法国经贸合作交流会、中欧(济南)绿色低碳经济合作大会等重大招商活动20余场次,持续开拓与法国、日本、新加坡及港澳台地区合作新空间。全年签约落地亿元以上项目671个,总投资3950亿元,其中四大主导产业项目292个。二是外贸网络立体延伸。中欧班列开通跨里海通道、中老国际班列,总线路达15条,联通23个国家48个城市,全年开行班列1029列。新开复航国际客运航线3条、货运航线1条,开通西安—济南—悉尼国际联程航班业务、济南—纽约—列日—济南“第五航权”货运航线。济南机场新货运场站及海关监管场地建成投用,济南TIR国际公路运输中俄专线首发。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开展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制度试点,全省首单研发用“白名单”物品通关落地,推动“药食同源”商品进口通关便利化试点落地,14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云麓墨西哥墨城海外仓、云丝路智利圣地亚哥海外仓建设有序推进。81家企业通过二手车出口备案,居全省首位。实现进出口总额2324.3亿元,增长7.5%。三是对外交流持续加强。国际“朋友圈”不断壮大,新增墨西哥蒙特雷市等5个国际友好(合作)城市,总量达92个。开展“一年四季·泉在济南”在济国际友人体验中国文化系列活动,持续擦亮“Touching济南”民间外交品牌。成立全省首家“涉外公证认证服务中心”,实施“类海外”环境提升行动,打造涉外服务港5个、国际化社(街)区3个。

(七)民生保障扎实有力。20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一是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1.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7798人。为2.31万名高校毕业生发放就业社保等补贴1.1亿元,为8.5万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4.3亿元。打造“社区微业”就业服务示范性站点195个,帮助实现就业4.8万人次。二是重点人群保障持续优化。9类困难群众11项保障标准分别提高5%以上,为11万人发放低保金、特困人员供养救助金12亿元。新增家庭养老床位2135张,完成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868户。市中区入选全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项目地区。新增备案托育机构70家,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历下区、济南高新区获评全省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区。入选全国首批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单位、全国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三是医疗保障能力提升。职工医保门诊报销限额提高至6000元,一、二、三级医院门诊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宣武医院济南医院、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初步建成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13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0家。在全国医改评价结果通报中列省会城市第2位,获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四是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获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0所,新增9个省级产教融合(联合)共同体。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创新港)加快建设,推进空天信息大学(筹)联合省内重点高校开展研究生培养。实施农村(社区)全民健身提升工程178处,建设智能健身驿站17处,改扩建体育公园2处,新增105所学校体育场地对社会开放。开展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2.6万场次、举办国际国内高端赛事37场,举办大型演唱会、音乐节22场,开展营业性演出活动1192场。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累计建成“泉城书房”60家,打造“泉城文化驿站”70家。建设改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45个,入选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首批全域推进先行区。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首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1个、“好客山东”文旅市集4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3个。五是住房保障扎实有力。健全“租购并举”住房保障体系,新增公租房实物保障困难家庭1285户,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1.54万套(间),为4.9万户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市民、青年人发放租赁补贴1.7亿元。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51个,开工建设安置房10.34万套。69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进场开工,完成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275户。“保交房”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六是社会大局和谐安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审计式”监督检查,安全事故数量、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0.6%、24.5%。成为全国唯一连续14年命案全破的省会城市和毒情最轻的重点城市。圆满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任务。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民族宗教、档案史志、地震气象、妇女儿童、慈善、红十字、残疾人等工作均取得新进步。

一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量质齐升,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区域、城乡发展还不够均衡;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拓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仍需提档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还需加力提速;民生保障依然存在短板弱项,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领域还有一些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亟待解决;城市安全韧性还需进一步增强,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政务服务效能仍需持续提升等等。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全力加以解决。

二、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25年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加快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的关键之年。要扛牢“走在前、开新局”的省会担当,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实干快干,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济南实践崭新篇章。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济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项目提升年”为总牵引,纵深推进数字济南、工业强市建设,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切实增进民生福祉,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中勇当排头兵,不断开创“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新局面。

(二)主要目标。综合分析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和发展需要,确定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一是经济增长方面,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左右,建筑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二是结构效益方面,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三是城乡建设方面,城市发展新格局加快构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升,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四是资源环境方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五是民生保障方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左右;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

需要说明的是,资源环境目标为约束性目标,是必须完成的目标,其他目标为预期性目标,是政府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通过引导市场行为来实现,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争取更好结果。

三、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

(一)全力抓投资促消费,深入落实扩大内需战略。

一是狠抓重点项目建设。落实“四抓四提升”工作要求,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550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年度投资2000亿元以上。推进爱旭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非凡启航半导体智能光电全产业生态链项目等141个在建项目,新开工曙光(山东)先进计算产业创新基地、恒瑞医药高端创新药制剂生产基地等项目83个,产业类项目完成投资600亿元以上。加快机场二期改扩建、凤凰黄河大桥南延工程等项目建设进度;推进高青至商河、京台高速齐河至济南段改扩建等高速公路项目,轨道交通二期、高新东区云巴等轨道交通项目,黄岗路穿黄隧道、航天大道隧道、G308公铁两用桥等跨黄通道项目,太平水库、马头山水库等大中型水库项目建设,基础设施类项目完成投资480亿元以上。积极推进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创新港)一期、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址建设、市儿童医院新院区建设等民生保障类项目,完成投资24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天桥区王炉北辛城中村安置房、钢城经济开发区保障性租赁住房等项目,房地产类项目完成投资560亿元以上。

二是加强项目谋划招引服务。瞄准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链,绘制产业招商图谱,动态提升重点产业链群招商指引,加快谋划、招引一批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大项目,全年谋划项目4500个以上,其中产业类项目3200个以上。围绕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谋划一批补短板优供给项目。加强重点谋划储备项目服务保障,提高落地转化率和投资支撑率。提升招商引资质效,研究出台新形势下推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科学、精准、透明、合规招商引资,全年引进总投资超50亿元项目10个以上。完善项目服务机制,迭代优化项目全生命周期推进服务系统,深度衔接“招商要素一张图”,实现项目智能选址、精准招商落位。发挥项目精准用地联合审查机制作用,强化重点产业类项目用地保障。建立银行信贷需求项目库和股权融资需求企业库,有效解决项目资金需求。建立完善资金争取工作推进机制,持续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性资金争取工作,加快资金支付使用进度。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查看更多>碳达峰查看更多>山东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