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政策正文

河南信阳:到2030年力争太阳能新增并网容量110万千瓦以上

2024-07-25 10:59来源:信阳市人民政府关键词:光伏电站并网分布式光伏河南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加强重点领域节能管理

1.推动工业领域节能管理

建立健全钢铁行业能耗和碳排放监管与评价体系,稳步推进钢铁企业能效和碳排放核算、计量、报告、核查和评价,推广节能低碳工艺、技术、装备,建立以碳排放、化石能源消费控制为约束的减排机制,推动绿色食品、纺织服装、建材家居、装备制造等行业建立绿色用能监测与评价体系,引导工业企业和园区高效开发利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针对水泥行业,推动光山水泥、华新水泥等骨干企业采用低阻高效预热预分解系统、第四代篦冷机、模块化节能或多层复合窑衬、气凝胶、窑炉专家优化智能控制系统等技术,进一步提升烧成系统能源利用效率;推广分级分别高效粉磨、立磨/辊压机高效料床终粉磨、立磨煤磨等制备系统改造,降低粉磨系统单位产品电耗。(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推动交通领域节能管理

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和有效衔接,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建设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立公路、水路交通能源消耗报告、统计、分析制度,改进和规范能源消耗统计方法。严格执行交通运输营运车船燃料消耗量限值国家标准,建立交通运输营运车船燃料消耗检测体系,加强对检测的监督管理,确保交通运输营运车船符合燃料消耗量限值国家标准。(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

3.推动建筑领域节能管理

推动太阳能光伏、浅层地热能等新能源在建筑中的综合利用,推广高品质水泥、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节能门窗、新型墙体保温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应用,鼓励发展性能优良的预制构件和部品部件。实施建筑电气化工程,依托电制热(冷)技术推进公共建筑供热(冷)清洁化,重点在学校、酒店、商场等大型公共建筑推广热泵、冰蓄冷、蓄热电锅炉等技术。城镇新建建筑实现绿色建筑全覆盖,支持申报绿色建筑标识。推动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积极推广高效建筑供能、用能系统和设备。推广智能电表,建立建筑能耗数据库,推进公共建筑能效提升。(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

4.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

建立和完善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制度,督促企业制定实施节能计划和节能技术措施。严格落实节能审查制度,科学评估新增用能项目对地区能耗双控和碳达峰目标的影响,强化节能验收闭环管理。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综合监管体系,强化能源综合行政执法,强化信用管理。加强碳排放控制目标分析预警,将碳排放双控目标纳入地方和企业“环保脸谱码”管理体系。积极探索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传感器等技术在重点企业用能监测领域创新应用,实现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用能参数的实时监测、准确定位和治理策略优化。(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全面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

以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循环利用率为目标,推动实施新一轮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光山县、潢川经开区省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推动固始县获批省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快构建完善先进的循环经济体系。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原则建设和引进关键项目,促进项目间、企业间、产业间物料闭路循环、物尽其用。提升园区能源利用水平,利用余热余压资源推行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及光伏储能一体化系统应用,提高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推行园区环境污染、节能降碳等第三方管理模式,鼓励绿色运营服务平台对园区企业能源体系、环境管理等进行集中式、专业化处理。到2025年,具备条件的省级及以上园区全部完成循环化改造工作。到2030年,所有园区全部完成循环化改造工作。(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

2.推进再生资源高效高值化利用

积极创建“无废城市”,健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交投便利、转运畅通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推动中心城区的废旧物资回收体系服务范围向各县区延伸,实现回收网络城区全部覆盖、农村地区基本覆盖。支持优势企业打造国家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升级工艺技术装备,推动废钢铁、废纸等主要再生资源品种回收加工利用水平国内领先。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推动相关设施、场所共享共用,建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收运用系统。积极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建设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平台,实现回收企业、个体经营者全面整合,规范回收—运输—再利用运转流程及秩序,做好线上与线下协同,提升居民交投废旧资源便利化水平、行业整体形象与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城市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市供销社)

3.深入开展工业固废综合利用

加快推进淮滨县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冶炼废渣、尾矿等大宗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工作。鼓励相关专业园区及企业建设大宗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设施。强化信钢公司废钢回收利用,支持建设大型废钢回收加工配送中心,保障信钢公司废钢供应,为新建短流程特种钢提供原料支撑。持续推进建筑垃圾源头减量,推广绿色施工。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合理规划布局建筑垃圾收运设施、资源化利用设施及消纳设施。推广应用抛(石)建筑固废物挤淤的方式,实施生活垃圾污泥固化封厂,减少使用水泥白灰固化剂固化生活垃圾污泥封厂,降低封厂资金成本。推广应用建筑固废物固堤筑坡,改善提升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实现建筑固废物再利用。支持建设建筑垃圾高值化利用生产线,推动建筑垃圾生产骨料、砌块砖、装配式墙体等高值化产品。打造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链,加强产业协同利用,推进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与上游煤电、钢铁等产业协同发展,与下游建筑、建材、市政、交通、环境治理等产品应用领域深度融合。加大资金投入,引导产废企业主动开展大宗固废资源的综合利用。持续完善大宗固废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机制,加强大宗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第三方评价机构管理,探索建立大宗固废信息化管理体系。(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

4.深化农业固废资源化利用

推进畜禽粪便、秸秆等大宗农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建设田间粪肥贮液池、输送管网、喷灌等设施。支持已建养殖场按农地配套标准流转周边耕地实行规模种植,构建完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长效机制。落实相关要求,督促各县区至少每3万亩覆膜耕地建设1个农膜残留监测点。试验推广全生物降解膜、强化膜“一膜两用、一膜多用”等地膜减量替代技术,推动新型地膜建设,建立健全农膜回收配套政策体系,到2025年,废旧农膜回收率达90%。推动建设绿色农资经营点,建立健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贮存、处置体系。探索农药生产者、经营者采取有偿回收等措施开展回收处置工作。(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

三、推动重点行业碳达峰

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推动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企业的优化退出和转型升级,力争实现部分重点行业率先达峰。

(一)打造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新格局

以中心城区为主核心,豫东南高新区为副核心,中心城区—罗山—豫东南高新区—固始产业核心发展带,明港—息县—淮滨沿淮河产业发展带,鸡公山—新县—商城沿大别山高速产业发展带,打造食品加工产业、纺织服装产业、建材家居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新兴产业等五大产业。规划建设以绿色零碳电力供应为基础的新型电力系统,通过创新风光发电技术最大化挖掘园区及周边风光资源,耦合多种电力交易模式,推动园区100%的绿电供应并降低用电成本,打造豫东南高新区零碳产业园。加快信阳高新区中心园区、平桥园区、上天梯园区、明港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智能制造、钢铁及精深加工、绿色家居、电子信息等产业,打造信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进产业集聚区。做大做强绿色大家居、电子信息主导产业集群,打造开放型信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纺织服装智能制造和食品大健康产业发展,打造息县双百亿级产业集群。加速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装备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和以电子元器件、传感器、新型显示器件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推动固始县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

(二)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和“两高”行业低效低端产能,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实施绿色化提升工程,实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化管理。持续推进钢铁、建材、印染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积极打造近零碳排放园区。优化钢铁行业布局,做好粗钢产量压减工作。推进废钢资源高质高效利用,有序引导电炉炼钢发展。鼓励有条件的高炉—转炉长流程企业就地改造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推广非高炉冶炼技术,提高钢铁行业短流程占比。发展优特带钢、高强度钢产业,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打造优特带钢生产和加工基地。构建绿色建材产品体系,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扩大绿色建材产品供给,提升绿色建材产品质量。以万华生态、现代筑美家居等企业为龙头,打造绿色建材产业基地。依托浙商纺织、刚辉纺织、大江纺织等重点企业,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加快构建废旧纺织品服装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废旧纺织品服装综合利用基地。(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市场监管局)

(三)锻造新兴产业竞争优势

1.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重点突破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等新能源储能、新能源配置智能化等关键技术,促进风能、太阳能等与常规能源体系融合,加快提升新能源综合服务的智能化水平。积极探索新能源服务的新型商业运营模式和新业态,构建“横向多能源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的能源集成互补、梯级利用新格局,逐步形成全面感知、广泛互联、开放共享、智能互动、多能协同的新型生态化能源体系。(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2.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

依托光山新材料产业园区,大力发展超硬新材料及制品,加快刀具等高端制品研发制造,支持企业围绕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切割、磨削、抛光等环节开发高端超硬材料制品。支持企业引入培育钻石技术,向宝石级金刚石拓展。培育壮大矿物功能材料,推进矿物功能材料在土壤改良和环境治理中实用化,建设矿物功能材料产业园区。开展基于大宗尾矿生产矿物功能材料的资源综合利用,打造尾矿“近零排放”的非金属矿精深加工园区。积极开展上天梯绿色矿山建设和生态修复,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示范基地。依托“光屏端器”产业链,支持圆创磁电、中部半导体等企业向稀土强磁材料、光电子材料等电子信息新材料拓展,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

3.推进高端特色装备产业发展

依托淮滨造船产业园,打造水上运输船舶和游艇生产基地、河南省内陆临港船艇装备基地。以智能化、成套化、服务化为方向,以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行业为重点,加快培育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新县的百亿级医药制造产业集群为目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和“倍增计划”,着力打造以生物药品、贴膏剂和医疗器械为主的医药制造产业集群。依托息县纺织服装智能制造百亿产业集群,打造纺织专用设备和关键零部件制造基地。依托煜泰科技、鼎润科技、豪特曼、万华生态板业等龙头企业,推进应急装备高端化、智能化、成套化、系列化发展。支持谷麦光电、中部半导体等电子信息企业向3C电子智能装备拓展,重点在大尺寸模组加工装备、自动化装备等领域实现突破。(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

4.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以弱筋小麦、优质稻米为重点,加快弱筋小麦良种的繁育、推广,提高弱筋小麦面粉加工能力,延长糯米粉精深加工产业链,打造速冻食品和原料生产基地。依托文新、灵山、卢氏、九华山等龙头生产企业,在稳定信阳毛尖茶产量的基础上,提高眉茶和保健茶产量,推动茶食品、茶饮品和茶叶精深加工,叫响“信阳毛尖”品牌。建设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及种质资源库,全面推广低温冷榨等先进加工工艺,大力提高茶枯、油茶壳、油茶花、油茶叶、油茶根等的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开发茶皂素、二酯油、保健品、护肤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强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全面推进信阳菜品牌化、标准化、基地化、数字化建设,建成信阳菜中央厨房、优质食材供应链基地,推动信阳预制菜发展。以淮滨县五谷春酒业、平桥区鸡公山酒业等企业为依托,开发特色化产品,加强品牌培育与推广,建立商业新模式。(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四)推动产业智能化改造

加快推进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智能制造数字基础新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智能制造数字基础新设施合作生态。以大型龙头企业为重点,推进产品创新数字化、生产运营智能化、用户服务敏捷化、产业体系生态化,形成示范引领效应。围绕中小企业转型需求,积极开发特色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积极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推动制造过程、装备、产品智能化升级。支持骨干企业推动工艺创新、装备升级和业务流程再造,建设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推动5G技术与智能制造融合发展,加快推动支撑产业、智造服务、标准体系、服务机构等发展,构建一批高水平的智能制造园区。围绕工厂、企业、供应链、产业链开展多场景、全链条、多层次应用示范,培育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实施数字产业倍增计划,积极开发感知互联网、空天智联网、全息通信等未来网络应用场景。依托区块链服务网络(BSN)信阳节点,推动5G+区块链融合创新应用。围绕智慧农业、智能工业、服务业在线化、绿色金融和智慧城乡建设,打通线下线上之间信息壁垒,开发布局应用场景。(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政府办公室、市城市管理局、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

(五)打造绿色节能低碳企业

聚焦新型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绿色食品、纺织服装、建材家居、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矿物功能材料等领域,培育壮大龙头企业40家,打造1~2个产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完整的绿色技术产业集群。梯度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其在新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品牌打造等方面取得突破。完善绿色创新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分层孵化体系,构建从绿色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到独角兽企业的成长培育机制,打造一批绿色创新发展企业。实施企业培育专项行动,加快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骨干企业为中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支撑的雁阵型企业集群,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

(六)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1.全力打造绿色供应链。在电子电器、通信、纺织、机械等重点行业,选择一批行业代表性强、市场影响力大、经营实力雄厚、管理水平高的示范企业,按照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发挥供应链核心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协调与协作,建立长效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支持绿色工厂及绿色产品供应商纳入绿色供应链管理名录。强化绿色生产,构建绿色物流体系,建设绿色回收体系,搭建绿色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带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绿色发展,构建以生命周期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涵盖采购、生产、营销、使用、回收、物流等环节的绿色供应链。(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

2.梯队培育绿色工厂。加快舜宇光学、明阳智慧等绿色工厂培育,引导现有的国家、省级绿色工厂进一步提标改造,开展绿色制造技术的创新及集成应用,树立标杆示范。通过采用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淘汰落后设备,建立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机制,推动绿色工厂用能结构优化;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建设改造厂房,预留可再生能源应用场所和设计负荷,合理布局绿色厂区内能量流、物质流路径;推广绿色设计和绿色采购,开发生产绿色产品,实现绿色工厂运行全流程绿色发展。(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3.推动创建绿色园区。在高新区、羊山新区、豫东南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工业集聚地区,打造一批绿色低碳工业园区。按照产业结构绿色化、能源利用绿色化、运营管理绿色化、基础设施绿色化的要求,以产业集聚、生态化链接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园区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推行园区综合资源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推进工业园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集中供热、污染集中处理等工程项目建设,实现园区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升园区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园区内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创建绿色工厂,龙头企业建设绿色供应链,实现园区整体的绿色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城市管理局)

4.完善绿色服务体系。引导培育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绿色制造评价体系相关地方标准的研究,细化分行业的绿色工厂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培育一批集标准创制、计量检测、评价咨询、技术创新、绿色金融等服务内容的专业化绿色制造服务机构,为企业、园区开展绿色示范创建工作提供绿色制造整体解决方案。(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府办公室)

四、加快城乡建设低碳转型

着力构建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转型体系,创新规划、建设、运营各环节绿色低碳发展实施路径,加快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推动城乡建设低碳转型、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和建筑用能结构优化,全面推进美丽宜居城乡建设。

(一)加快绿色建造全产业链发展

1.做大做强装配式建筑产业。依托现有建材专业园区,支持杭萧钢构、中浙远大、万华生态板业、恒顺植物纤维板和上天梯珍珠岩企业绿色发展,培育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基地。重点推进已开工的11个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打造国内一流的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到2025年,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企业,基本建成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集成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建造产业体系。2030年,中心城区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落实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大型桥梁、市政工程等全部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住宅、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等相关要求,新建项目装配率不低于50%。(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教育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委)

2.全面推广绿色建材。围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发展需要,大力发展轻质、高强、保温、防火与建筑同寿命的多功能一体化装配式墙材及其维护结构体系,开展对装配式墙材部品等新产品进行绿色建材产品的认定,支持传统新型墙材企业向新型绿色建材和装配式部品件生产企业转型,引导社会资金推动新型绿色墙体材料行业发展。提升装配式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推广高品质水泥、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节能门窗、新型墙体保温材料等绿色建筑材料,鼓励发展性能优良的预制构件和部品部件。构建绿色建材全产业链,推动上天梯珍珠岩、膨润土等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示范区,建设上天梯绿色建材生产基地。(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电站并网查看更多>分布式光伏查看更多>河南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