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4月22日,攀枝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五部门关于发布《攀枝花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年发展报告》的通知,通知指出,2023年,攀枝花已建成风电装机48.65万千瓦,在建3万千瓦;已建成集中式光伏21.92万千瓦,正在开发100万千瓦,待开发10万千瓦;已建成分布式光伏14.52万千瓦,待开发216万千瓦。
原文如下:
攀枝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五部门 关于发布《攀枝花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年发展报告》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钒钛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为展示我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成效,攀枝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攀枝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攀枝花市农业农村局、攀枝花市商务局、攀枝花市统计局联合编制了《攀枝花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发展报告》,现予以发布。
附件:攀枝花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发展报告
攀枝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攀枝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攀枝花市农业农村局攀枝花市商务局
攀枝花市统计局
2024年4月11日
附件
攀枝花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发展报告
攀枝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攀枝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攀枝花市农业农村局
攀枝花市商务局
攀枝花市统计局
2024年4月
前 言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二十大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和高度,对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战略擘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印发实施《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加快建设服务国家全局、体现四川特色、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作出《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奋力谱写现代化攀枝花新篇章的决定》,部署加快建设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重建设“2+3”现代工业体系、“3+1”现代服务业体系、“4+1”现代特色农业体系。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印发《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加快建设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意见》,强调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一年来,全市上下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建设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为战略目标,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为战略牵引,充分发挥攀枝花独特资源禀赋,主动服务国家全局和全省大局,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项目和企业为抓手,持续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端好“铁饭碗”、做强“钛钒碗”、创造“金饭碗”,三次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为全面总结2023年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推动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共同富裕试验区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统计局联合发布《攀枝花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发展报告》。
一、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总体情况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聚焦省委、省政府对攀枝花发展“两区三地一粮仓一门户”的新定位新要求,大力实施市委总体发展战略,团结奋斗拼经济、搞建设、促共富,扎实推进“服务业发展年”各项部署,全市经济整体好转、稳中有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为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支撑。
(一)三次产业回升向好。第一产业增加值115.27亿元,增长4.2%,比全国、全省分别高0.1、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717.30亿元,增长6.3%,比全国、全省分别高1.6、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471.23亿元,增长7.3%,比全国、全省高1.5、0.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有力支撑经济快速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303.80亿元,增长6.5%(以下增长、下降数据均为2023年与2022年的同比数据)。
(二)重点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3”现代工业体系中,5大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2.3%,支柱地位十分明显。“3+1”现代服务业体系中,4大产业规(限)上企业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46.04亿元,占服务业规(限)上企业总营业收入的89.9%。“4+1”现代特色农业体系中,5大产业2023年实现产值157.6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89.4%。
(三)重点项目投资持续增长。保持了“千个项目、万亿投资”常态化项目储备,216个市重点项目2023年完成年度投资336.1亿元、超计划26.6%,202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
(四)产业质效不断提升。2023年全市规上企业数量达1526户,较2022年增加217户,增长16.6%。其中,规上工业企业510户,较2022年增加46户,增长9.9%;限上批零住餐业企业538户,较2022年增加123户,增长29.6%;规上服务业企业240户,较2022年增加36户,增长17.6%。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9.2%;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44.4%。
二、“2+3”现代工业体系发展情况
2023年,我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建设以先进钒钛钢铁材料、清洁能源两大产业为主导,钒钛磁铁矿采选冶、绿色化工、装备制造三大产业为支柱的“2+3”现代工业体系,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发展质量稳步提升。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其中,全市钒钛产业增加值增长11.0%。
坚持规划引领。研究编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2+3”现代工业体系建设行动方案》《钒钛铸造产业发展规划》《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计划》《新赛道产业培育计划》等工业发展规划、方案和计划9个,细化建设“2+3”现代工业体系的“施工图”。
强化项目支撑。2023年新签约工业项目751.6亿元,新开工重点工业项目11个,新竣工重点工业项目12个,打造省级以上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试点示范项目3个、典型应用场景4个。2023年,全市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36.7%、29.6%,分别高于全省14.4个、23.5个百分点。
加快培育市场主体。2023年盘活17户“僵尸企业”闲置土地1785.7亩、闲置资产10.98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1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1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户,成功组建四川省钒钛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国内首家钒钛金属收储公司。截至2023年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510户,实现利润总额增长9.2%;全市工业税收增长17.9%,占全市税收比重58.5%。
(一)先进钒钛钢铁材料
1.产业发展情况。2023年增加值增长3.6%。截至2023年底,全市从事先进钒钛钢铁材料产业的企业共有29户,其中,钢材企业2户(以集团公司计)、钛材企业16户、钒产品企业11户。
钢材。主要产品为铁路用钢轨,汽车用钢板、钢带、结构钢,家电用镀锌、镀铝、酸洗钢板带,建筑用棒线材,车用箱体、零部件钢材等产品。已形成轨梁155万吨/年、热轧板卷300万吨/年、冷轧板卷132万吨/年、棒线材200万吨/年生产能力。
钛材。形成了“原矿→钛精矿→富钛料→四氯化钛→海绵钛→钛锭→钛材”的钛材生产体系,具备钛锭2.4万吨/年、钛/钢卷1.8万吨/年、钛丝0.2万吨/年的生产能力。2023年,钛锭产量1万吨、增长100.0%。
钒产品。具备钒渣22万吨/年、五氧化二钒4.78万吨/年、80钒铁1.18万吨/年、钒氮合金2万吨/年、钒铝合金0.06万吨/年、硅钒铁0.12万吨/年,随钒产业副产氢氧化铬0.1万吨/年的生产能力。2023年,五氧化二钒、钒合金产量分别达到4万吨、2.3万吨。
2.重点项目情况。2023年重点实施了攀钢高端钛及钛合金用海绵钛扩能、安宁年产6万吨能源级钛(合金)材料全产业链、攀钢钒1450热轧生产线技术改造工程等重大项目,总投资约160.9亿元,完成年度投资27.7亿元。
(二)清洁能源
1.资源储量。
水电。全市水电资源已开发完毕,已建成水电装机622万千瓦,在建39万千瓦。
风电、光伏。已建成风电装机48.65万千瓦,在建3万千瓦;已建成集中式光伏21.92万千瓦,正在开发100万千瓦,待开发10万千瓦;已建成分布式光伏14.52万千瓦,待开发216万千瓦。
氢能。现阶段工业副产氢理论制氢规模37016吨/年,已开发产能4075吨/年(其中高纯氢产能1000吨/年),待开发产能32941吨/年。
储能。全市推动建设储能130万千瓦,其中,仁和抽水蓄能电站(一期)120万千瓦,全钒液流电池储能10万千瓦。
2.产业发展情况。2023年增加值增长7.0%。截至2023年底,全市水风光可再生能源开发企业共计19户,氢能、储能领域企业共计18户,天然气供应企业1户。供应天然气2.2亿立方米/年,具备高纯氢1000吨/年、磷酸铁6万吨/年、碳酸锂2万吨/年、钒电解液3000立方米/年的生产能力。
3.重点项目情况。2023年,重点实施水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开发领域重大项目4个,总投资243亿元,完成年度投资8.8亿元。氢能领域重点项目5个,总投资62.9亿元,完成年度投资0.39亿元。储能领域重点项目7个,总投资415.3亿元,完成年度投资18亿元。
(三)钒钛磁铁矿采选冶
1.资源储量。截至2023年底,全市钒钛磁铁矿资源保有储量67.47亿吨(累计探明储量86.7亿吨),伴生钒矿1408.5万吨,伴生钛矿55512.94万吨,钒、钛储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三、第一,并伴生有钴、镍、铬、钪、镓、铟、铂等稀贵金属。
全市已设钒钛磁铁矿探矿权5宗、采矿权14宗,主要分布在东区、米易县、盐边县,设计生产规模6550万吨/年。尚未设置矿业权且出让相对成熟的铁矿资源地有5处,分别为:仁和区飞机湾钒钛磁铁矿区、仁和区务本营盘山钒钛磁铁矿、米易县夏家坪钒钛磁铁矿区、米易县棕树湾钒钛磁铁矿、米易县黑谷田钒钛磁铁矿区。
2.产业发展情况。2023年增加值增长8.0%。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钒钛磁铁矿采选冶企业100余户。2022年,全市铁、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75%、50%、35%,较2019年分别提升5个、6个、6个百分点,可利用原矿的品位降低至13%。
钒钛磁铁矿原矿开采。具备原矿(不含表外矿、低品位矿)开采能力约4244.6万吨/年,加上表外矿、低品位矿利用约1亿吨/年。2023年,生产原矿7584.67万吨(含表外矿、低品位矿),下降0.3%。
钒钛磁铁矿选矿。具备铁精矿3875万吨/年、钛精矿669万吨/年的生产能力。2023年,铁精矿产量2851万吨、下降11.3%;钛精矿首次走出国门,2023年产量590万吨、增长3.5%。
钛冶炼。具备钛渣75万吨/年、海绵钛6万吨/年的生产能力。2023年,钛渣产量达39万吨。
3.重点项目情况。2023年重点实施了美利林60万吨攀西钛精矿升级转化氯化钛渣、鑫润矿业800万吨/年高效选矿及配套益民尾矿库、龙佰700万吨/年绿色高效选矿、攀矿密地选厂提质改造等重大项目,总投资约298亿元,完成年度投资15.7亿元。
(四)绿色化工
1.产业发展情况。2023年增加值增长6.5%。截至2023年底,全市主要有钛化工、煤化工、硫磷化工及氯碱化工企业共60户。
钛化工。形成从“原矿→钛精矿→硫酸法钛白粉”“原矿→钛精矿→富钛料→硫酸法钛白粉”“原矿→钛精矿→富钛料→四氯化钛→氯化法钛白粉”的硫酸法钛白粉、氯化法钛白粉生产体系,具备51.5万吨/年的钛白粉生产能力,其中硫酸法钛白粉产能50万吨/年,氯化法钛白粉产能1.5万吨/年。2023年,钛白粉产量53.2万吨,增长3.9%。
煤化工。具备焦炭665万吨/年、焦油30万吨/年、炭黑4万吨/年、甲醇10万吨/年、粗苯4.19万吨/年、沥青13.8万吨/年的生产能力。2023年,焦炭产量307.8万吨、下降13.9%;焦油产量13.5万吨、与2022年持平。
氯碱化工。具备液氯4.4万吨/年、液碱5万吨/年的生产能力。2023年液氯、液碱产量分别为3.6万吨、5.1万吨,同比分别上升20%、2%。
磷化工。具备黄磷13万吨/年、磷酸氢钙1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2023年,黄磷、磷酸氢钙产量分别为3.2万吨、2.5万吨,同比分别下降24%、28%。
2.重点项目情况。2023年重点实施了攀钢6万吨/年熔盐氯化法钛白、绿建节能20万吨钛白废酸及含钒固废综合利用、攀钢钒3号4号焦炉节能环保改造等重大项目,总投资约89.9亿元,完成年度投资6.3亿元。
(五)装备制造
1.产业发展情况。2023年增加值增长18.1%。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重点铸造企业40余户,具备铸造生铁180万吨/年、铸铁件52万吨/年、铸钢件21万吨/年的生产能力。2023年铸钢件产量18.6万吨、增长0.5%;金属冶炼设备9.8万吨、增长24%。
2.重点项目情况。2023年重点实施了美利林年产30万吨高端钒钛耐磨材料、烨煌铸造年产5万吨电力金具等重大项目,总投资约9.6亿元,完成年度投资6.8亿元。
三、“3+1”现代服务业体系发展情况
2023年,我市决定实施“2023服务业发展年”,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挖潜能、促升级,加快建设“3+1”现代服务业体系,服务业经济整体恢复、稳中有进。2023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71.23亿元,增长7.3%。
市场主体快速增长。2023年,全市第三产业法人单位2.2万户、个体户10.5万户,分别较“四经普”增长106%、81%;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40户,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134户,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和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达到778户,增长25.7%。
“两枢纽一支点”稳步推进。《攀枝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方案》首次进入国家层面评审答辩环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我市成功入选全国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攀枝花西部矿产品(钢铁钒钛)骨干流通走廊”纳入全国18条骨干流通走廊国家建设名单,并进入2024年8条全国重点商品骨干流通走廊建设计划候选名单,攀枝花市作为“廊主城市”牵头打造该走廊。
有效带动就业。预计2023年实现服务业就业人数超过29万人,占全市就业人数总量的45%;新增城镇就业20653人,其中服务业占比达74%,增长2.6%。
(一)阳光康养旅游度假产业
1.产业发展情况。
2023年实现康养产业增加值171.19亿元,增长13.2%。2023年,全市共有文旅企业738户,其中,规模以上文化娱乐业企业17户,较2022年增加3户,增长21.4%。
2023年23家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约611万人次,增长45.1%,实现营业收入4.82亿元,增长38.0%;13家星级饭店共接待游客43万人次,增长47.3%,实现营业收入2亿元,增长38.9%,星级酒店2023年平均入住率47.9%,增长12.9%。2023年,全市16个研学基地(营地)共开展960余批次研学活动,增长171.4%,共计接待17万人次,增长188.5%。
2.重点项目情况。2023年,重点实施康养旅游度假重大项目19个,总投资86.5亿元,年度完成投资11亿元。东华山山地体育公园一期建成投运,城市之眼、伴山咖啡等成为“网红”打卡点;三线建设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项目、迤沙拉景区、苴却砚街区3个省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建成投用;金沙江大峡谷旅游度假区项目完成1.0版本打造,拉鲊温泉一期正式运营,金沙博览中心启动前期工作。全市已建成51个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盐边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园获评省级中医药旅游示范基地。
(二)商业贸易
1.产业发展情况。
2023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5.86亿元,增长10.5%;批发业实现销售额946.85亿元,增长9.7%;零售业实现销售额234.56亿元,增长11.5%;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0.42亿元,增长18.0%;餐饮业实现营业额46.89亿元,增长12.2%。
2023年,全市共有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类市场主体65132户,其中,企业10723户。限额以上市场主体748户(其中企业538户,个体工商户210户),较2022年增加151户,增长25.2%。
2023年货物进出口总额54.56亿元,其中,出口总额完成40.97亿元,增长13.0%,贸易伙伴涵盖115个国家和地区。常态化开行中老班列(攀枝花)一周年,累计开行11列,东盟国家成为我市重要贸易伙伴和南向目标区域。
2023年培育不同规模商圈50余个,打造消费新场景6个,西南地区首个“盒马县”落户米易县,兰因栖舍康养基地项目成功申报省级消费新场景,成功创建放心舒心消费环境规范单位246户,我市入选全国第三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
2.重点项目情况。2023年,重点实施商业贸易类重大项目15个,总投资20.14亿元,年度完成投资6亿元。攀西汽车产业服务聚集区、盐边县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等5个项目建成投用,蜀物攀枝花智慧现代产业园、鑫洋•时代之心(王府井购物中心)已基本完工,中国供销•星悦地下空间开发等项目正加快推进建设。
(三)现代物流业
1.产业发展情况。
2023年营业收入达91.12亿元、增长14.9%,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5.4亿元,增长6.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市场主体15395户,其中企业1152户,规模以上企业77户,较2022年增加20户,增长35%,拥有A级物流企业5户。全市各种类型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共219座,静态库容量达7.2万吨,农产品年储蓄总量达29万吨。
2023年实现公路货物运输量12107.71万吨,增长13.1%;铁路货运量3996.69万吨,增长9.7%;邮政业务总量累计完成67351.89万标准量,增长2.7%。
2.重点项目情况。重点实施现代物流类重大项目11个,总投资55.3亿元,年度完成投资6.8亿元。金沙江智慧物流商贸城蔬菜交易区建成投用,攀枝花保税物流中心(B型)、中通快递川滇渝智能科技电商物流园等已达到使用条件,攀枝花国际铁路物流港加快前期研究。
(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
1.产业发展情况。
预计2023年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1亿元,增长7.5%;人力资源市场主体数达到380家,增长5.5%。2023年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2365名,开展技能培训2万余人次,建成省、市高技能人才培育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20个。
2.重点项目情况。2023年,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项目2个,总投资5100万元,年度完成投资440万元。四川攀枝花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核心园区将达3350平方米,入驻机构20家,园区年营业收入1.63亿元。
四、“4+1”现代特色农业体系发展情况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和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加快建设“4+1”现代特色农业体系,深化“一品牌两中心”建设,现已建成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调”基地、全国立体农业示范点、国家台湾农民创业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芒果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2023年农业生产形势良好。
202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6.31亿元,增长4.2%;第一产业增加值115.27亿元,增长4.2%。
(一)“攀粮”
1.产业发展情况。2023年,粮食种植面积68.7万亩、产量26.1万吨,实现产值9.74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建成省五星级稻菜现代农业园区1个(米易稻菜现代农业园区)、种质资源圃(场、区)6个,新征集入库种质资源77份,米易梯田红米获“全国十大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称号。
2.重点项目情况。实施“以粮为主粮经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太阳能提灌站等重点项目3个,总投资1.39亿元,年度完成投资1.06亿元。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4万亩,其中高效节水1.4万亩。
(二)“攀果”
1.产业发展情况。2023年,全市水果产量68.03万吨,增长7.1%,2023年实现产值57.19亿元。
建成省五星级芒果现代农业园区1个(仁和区芒果现代农业园区)、省三星级芒果现代农业园区1个(盐边县芒果现代农业园区)。“攀果”品牌入选“天府粮仓”第九届四川农博会最受欢迎农产品品牌,锐华•攀枝花芒果入选2023年“天府粮仓”精品(培育)品牌名单,“紫椹缘”牌有机桑葚入选2023年四川省农业品牌目录品牌名单。特色水果新增4个绿色食品,7个地理标志农产品申报农耕农品记忆索引目录,大田石榴申报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目录。盐边晚熟芒果纳入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第一批创建名单。米易奶桑获“四川省新发现优异种质资源”称号,盐边桑葚入选“四川十大地理标志道地药材”。
2.重点项目情况。实施攀西晚熟芒果省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盐边县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等重点项目4个,总投资4.9亿元,年度完成投资1.98亿元。
(三)“攀菜”
1.产业发展情况。2023年,全市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28.35万亩、产量109.05万吨,分别增长2.6%、4.8%,2023年实现产值57.5亿元。其中茄果类9.54万亩、豆类4.1万亩、瓜类2.77万亩、白菜类3.81万亩、绿叶蔬菜2.92万亩、根茎类2.95万亩、其他蔬菜2.26万亩。
蔬菜新增3个绿色食品认证,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申报农耕农品记忆索引目录。
2.重点项目情况。实施中央财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专项农业生产设施条件改善项目,涉及子项目22个,包括农民专业社8个和家庭农场14个,项目总投资2010.68万元,完成年度投资2010.68万元。
(四)“攀畜”
1.产业发展情况。
生猪方面。2023年全市出栏62.43万头、增长1.6%;设计出栏500头或存栏300头的生猪规模养殖场达到150家,与2022年度相比略有下降。
牛羊方面。2023年全市肉牛出栏3.73万头、增长0.8%,肉羊出栏51.87万只,略有下降;全市肉牛养殖规模在50头以上的有39家,肉羊养殖规模在200只以上的有73家。
家禽方面。2023年全市出栏464.57万只、略有下降。
全市共有2家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0家省级畜禽标准化场,1个部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12家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
2.重点项目情况。实施畜禽产业绿色发展、畜牧业发展补短板重大项目2个,总投资5248万元,年度完成投资5248万元。
(五)“攀花”
1.产业发展情况。2023年,全市花卉实现产值1.02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鲜切花0.02亿元,盆栽花1亿元。
2.重点项目情况。实施米易县特色林木综合产业园区项目,总投资15859.54万元,2023年共计投入资金1150万元。
五、新赛道产业发展情况
制定出台《攀枝花市新赛道产业培育计划(2023—2025年)》,加快培育布局钒电池、氢能、动力电池、新型显示、果露酒、预制菜6个新赛道产业,发展势头渐显。
(一)钒电池
发布全省首个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规划《“中国钒电之都”—攀枝花市钒电池储能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引进大连融科、国家电投等钒电池储能龙头企业,全国在建规模最大的钒电池储能项目—国家电投100MW/500MWh钒电池储能电站开工建设,建成钒融科技2000m³短流程工艺钒电解液生产线,生产钒电解液约1200m³。
(二)氢能
与东方电气、航天六院、一汽解放、省特检院签署《液氢应用示范区(攀枝花)合作协议》,开展液氢装备、车载液氢等研发制造。建成格里坪加氢综合能源站,签约落地全省首个制加一体化加氢站;“攀枝花氢”成功实现向凉山供氢,首次实现跨地区输氢;氢能交通应用持续突破,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规模达到30辆,包括氢能公交10辆,氢能重卡20辆。
(三)动力电池
全市共有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企业5家、负极材料企业2家,已建成磷酸铁产能6万吨/年、碳酸锂产能2万吨/年、石墨负极材料0.8万吨/年,在建磷酸铁锂产能70万吨/年、石墨负极材料5万吨/年。当升蜀道、川发龙蟒、安宁新能源等合计70万吨的动力电池材料项目加快建设,当升蜀道(攀枝花)30万吨磷酸(锰)铁锂首期一阶段项目建成点火成功,安宁新材料20万吨电池级磷酸铁及磷酸铁锂项目(一期)主体工程完工,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四)新型显示
已培育镁森科技、睿恩光电、美斯特光电等以新型显示产品为主的电子信息规上企业5家,实施了腾彩光电全自动封装、深圳新光芯制LED注塑生产、PCB线路板产业集群等项目。
(五)果露酒
已培育四喜农业、攀西阳光、优稀果酒等果露酒企业3家,形成桑葚酒2000吨/年、葡萄酒2000吨/年、金菠萝酒100吨/年产能;签约落地四川果小酒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威兰特”特色果酒及大健康食品项目。
(六)预制菜
培育攀钢集团生活服务公司、盐边县攀乡食品有限公司、攀枝花滋味盐边食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预制菜生产企业3家。其中,攀钢集团生活公司预制菜生产基地完成产品出品率数据测算,实现部分食堂蔬菜、肉制品集产统配,日加工蔬菜和肉制品近4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28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原文如下;今年以来,国家能源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统筹能源安全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全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迈上新台阶。可再生能源装
4月28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今年以来,国家能源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统筹能源安全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全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迈上新台阶。可再生能源
日前,合肥市人民政府印发《合肥市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发挥合肥市新能源开发基础好和产业发展快等优势,加强统筹谋划和数字赋能,全面统筹推进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大规模、高质量开发,逐步实现新能源装机规模大幅提升、绿色电力供给能力显
4月25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合肥市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大幅提升,达750万千瓦以上,集中式光伏、风电装机规模达330万千瓦以上,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15%。展望到2027年底,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安徽省合肥市人民政府印发《合肥市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方案》,其中明确: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建成兆瓦级新型储能电站60座、装机总规模超100万千瓦,其中建成百兆瓦级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5座。开展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行动。大力推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重
2025年一季度,南方电网经营区域新能源发展势头强劲,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约1882万千瓦,占新增电源装机的98%,同比增长约52%。从装机类型来看,新增光伏发电装机约1540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约756万千瓦、分布式光伏约785万千瓦;新增风电装机约337万千瓦,包括海上风电约127万千瓦、陆上风电约209万千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24日消息,今年一季度,中国南方五省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新增新能源装机容量约1882万千瓦,占新增电源装机容量的98%,同比增长约52%。从装机类型来看,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1540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约756万千瓦、分布式光伏约785万千瓦;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约337万千
奋斗之姿,迈步新程,中国大唐系统各企业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奋战首季“满堂红”,电量、利润等各项经营指标稳步向好,一起查收这份滚烫的“春日答卷”。桂冠电力公司锚定“六全创优”目标,持续深化智慧运行应用,推进柔性值班主监盘,优化机组检修计划,严密监视气象、水情及新能源出力变化,紧盯全网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4日消息,海南省发改委发布《关于明确我省电化学独立储能电站充放电价格及有关事项的通知》公开征求意见的采纳情况,在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期限内共收到22条反馈意见,经研究,采纳13条,未采纳9条。其中,反馈单位为广储文峡能源(文昌)有限公司、国电投、华能核电、大唐海南能
4月23日,能辉科技发布2024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97亿元,同比增长85.74%;实现归母净利润5254万元,同比下降9.71%;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4862万元,同比下降9.74%;实现基本每股收益为0.35元/股,同比下降10.26%。财报指出,相较于2023年年末,报告期内光伏产业链上游的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
近日,辽宁省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发布,其中值得注意的有:(1)农光互补、渔光互补以及小型地面电站光伏发电项目归于集中式光伏电站管理,需统筹纳入全省建设方案。(2)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的电力用户负荷发生较大变化时,可将项目调整为集中式光伏电站,作为新增集中式
4月25日,浙江华昱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昱欣”)、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电力负荷管理室(以下简称“国网浙江营销服务中心”)、浙江华电器材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能源低碳研究所(以下简称“华电检测研究院”)正式签署技术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三方将在能源综合利用领域开展深度
4月2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25年3月全国新增建档立卡新能源发电(不含户用光伏)项目情况的公告。公告显示,3月,全国新增建档立卡新能源发电(不含户用光伏)项目共4455个,其中风电项目38个,光伏发电项目4408个(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56个,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4352个),生物质发电项目9个。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3月全国新增建档立卡新能源发电项目情况。2025年3月,全国新增建档立卡新能源发电(不含户用光伏)项目共4455个,其中风电项目38个,光伏发电项目4408个(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56个,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4352个),生物质发电项目9个。风电、集中式
2025年2月19日,日本东京国际智慧能源展(SmartEnergyWeek2025)在东京有明国际展览中心拉开帷幕。作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新能源行业盛会,本届展会吸引全球1600余家企业参展,覆盖氢能、光伏、储能、智能电网等全产业链。北京兴晟能源有限公司携多款创新产品亮相,并接受CCTV2央视采访,向世界传递中国
4月28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原文如下;今年以来,国家能源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统筹能源安全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全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迈上新台阶。可再生能源装
4月28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今年以来,国家能源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统筹能源安全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全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迈上新台阶。可再生能源
4月27日,无锡市发改委关于公布无锡市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可开放容量的公告。根据国家能源局《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国能发新能规〔2025〕7号),以及省发展改革委《关于高质量做好全省分布式光伏接网消纳的通知》(苏发改能源发〔2024〕906号)等文件要求,现将今年一季度全市分布式光伏
近日,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光伏车棚——宁德上汽24MW光伏项目正式并网发电。该项目由时代绿能投资,清源科技全资子公司清源易捷设计及建设。项目投运后将为上汽集团宁德基地提供更加安全、稳定、高效的绿色电能,开启企业可持续发展新篇章。光伏+车棚,构建工业绿电新模式宁德上汽24MW光伏电站充分利用厂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7日,资阳市虚拟电厂绿色示范应用项目-第一批次储能设备招标公告发布,项目招标人为资阳产业投资集团旗下的资阳瑞雁环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位于四川省资阳市。项目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要求,搭建一个虚拟电厂平台(综合运营管理平台),建设全市的光储充等能源电力基础
日前,合肥市人民政府印发《合肥市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发挥合肥市新能源开发基础好和产业发展快等优势,加强统筹谋划和数字赋能,全面统筹推进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大规模、高质量开发,逐步实现新能源装机规模大幅提升、绿色电力供给能力显
4月27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增强成都市电力保障能力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成办规〔2025〕4号)。
4月11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14040784号建议答复意见的函,文件指出,《四川省光伏风电资源开发管理办法》(川发改能源规〔2023〕512号)要求,按照“成熟一个、开发一个”的原则推进风光项目建设,地方对具备开发条件的风光资源编制拟开发项目的初步实施
近日,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成都市电网2025年第二季度各区(市)县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我区电网2025年第二季度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为13.84万千瓦,承载能力评估等级为“绿色”。相关阅读:四川成都青羊区2025Q1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177.4MW
4月18日,四川省经信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工作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7年,主要承载地和协同发展地融合态势基本形成,新能源产业链关键材料、核心技术和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市场机制、标准体系和管理体制更加健全,链主链核企业规模实力不断壮大,产
4月15日,四川凉山州发改委发布关于发布凉山州2025年第二季度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的通知。通知指出,截至2025年3月31日,凉山州第二季度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为323.05兆瓦。县市方面,数据显示只有冕宁县为红区,其余均为绿区。原文如下:凉山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发布凉山州2025年第二季度分布式光
近日,甘孜州康定新都桥至炉霍高速公路开工动员暨重大项目春季推进活动在康定新都桥镇举行。据悉,本次活动集中开工的66个项目、总投资705亿元,涵盖基础设施、特色产业、民生和社会事业、生态环境治理等多个领域。此次现场推进的项目还包含总投资338亿元的9个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其中7个为光伏项目,包
日前,四川遂宁、凉山州、广元市各县(市/区)公布第二季度电网承载能力评估及可开放容量。根据目前已公开信息,凉山州冕宁县安宁电力供区、国网供区承载能力评估等级分别为红色、黄色;美姑县承载能力评估等级分别为红色;其余全部为绿色。
4月14日,遂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改革局公布2025年第二季度分布式光伏电网承载能力评估及可开放容量的公示,具体内容如下:按照《四川省能源局关于开展分布式光伏电网承载能力评估工作的通知》(川能源函〔2024〕133号)的要求,市发展改革委组织相关单位对供电区域内分布式光伏电网承载能力进行了评估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拟对“面向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的四川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供需平衡分析及发展路径研究”课题承担单位进行比选,兹邀请符合条件的研究单位参加。一、项目名称及简介(一)项目名称面向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的四川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供需平衡分析及发展路径研究。(二)项目简介按照《四川省发
4月2日,四川省发改委发布《关于服务特定电源抽水蓄能电站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文件提出:科学确定抽水蓄能电站配套新能源规模。常规抽水蓄能电站按其装机容量的3倍配套光伏资源,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按其装机容量的2.5倍配套光伏资源;若抽水蓄能电站周边分布有风电资源,可在配套新能源
从微雅江官微获悉,3月26日上午,雅江县百亿产业暨柯拉二期光伏项目开工仪式隆重举行。据悉,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共计36个,总投资高达209.37亿元,涵盖产业升级、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多个方面。其中,柯拉二期光伏项目总投资43.7亿元,装机容量达100万千瓦。“电站的开工建设,标志着雅江县为实现一季
3月26日,位于平均海拔4000米的甘孜顶贡大草原的甘孜州乡城贡札100万千瓦光伏项目正式启动建设。据悉,甘孜州乡城贡札100万千瓦光伏项目是2025年四川省重点项目、省属企业中最大单体光伏项目,装机容量达100万千瓦,计划2027年建成投产。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