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政策正文

浙江武义县:推进公共建筑、工业园区、居民屋顶等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发展

2024-04-17 11:49来源:武义县人民政府关键词:屋顶分布式光伏光伏+浙江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案例四:千年莲子绽放“共富之花”,聚力打造荷花经济带

武义宣莲距今已有1360多年的历史,“天赐宣平黄金土,地育宫廷白玉莲”是世人对武义宣莲的不吝赞美之词。武义宣莲主要产自武义南部山区的柳城区域发展联盟和桃溪区域发展联盟(柳城畲族镇、桃溪镇、西联乡、坦洪乡),得益于地理环境独特,水源丰富,土壤肥沃,昼夜温差较大,所产莲子以颗大粒圆、饱满肉厚、肉酥味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而闻名。宣莲是武义响当当的名特优农产品,从壶源村的“一亩方塘”开枝散叶,如今宣莲已经鲜艳了整个武义南部山区,遍布柳城、西联、桃溪等乡镇,全县宣莲栽培面积8000余亩,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物,武义宣莲从200多年前的贡莲演变成了整个武义南部山区的“致富莲”。

一是打造“莲产业”,激活富民新动力。通过引进选育优良种,动员农户连片种植,推动莲花产业产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全面实现增效增收。大力培育示范性农业龙头企业、科技示范基地、来料加工经纪人和农村种养大户,积极鼓励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户宣莲种植和生产组织化程度,走出促进农户就业和增收的新路子。安排专项资金对连片新种植宣莲、有机认证、设备引进等进行奖补,支持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基地和产品的认证工作,帮助农户降低劳动成本。创新打造宣莲种植风险财产保险,根据宣莲生长期内所发生的直接物化成本(包括种子、灌溉、机耕成本等),设置亩均不同程度的保额,为种莲小农户增收保驾护航。

二是创新“莲技术”,探索共富新模式。全力支持莲子腐败病防治、连作障碍难题等技术攻关,积极摸索“莲鳖共养”立体套养新思路,推动实施“莲鳖”综合种养实验示范,依托优质水源、良好生态,打造“豆腐渣-黑水虻-中华鳖-莲花”生态农业循环体系,通过无公害生产链,有效控制宣莲连作障碍,有机宣莲和中华鳖品质、数量均有进一步提升,助力莲农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以新业态大大激发了宣莲产业的活力,为宣莲的产业提升和绿色发展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农民致富之路越走越宽。莲渔综合种养是实现宣莲产业升级、共同富裕的一个抓手,在“莲鳖共养”模式下,每年亩增经济效益达5000元以上,整村收入增加50万元以上。

三是聚焦“莲文化”,推动共富新发展。深耕宣莲资源,通过把宣莲产业发展与文化旅游有机结合,聚力打造优势明显、地方特色鲜明的现代莲产业基地,助力形成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十里荷花长廊”风景,成功打造“荷花经济带”。十里荷花景区已经成为国内荷花观光、诗词创作、影视拍摄、绘画写生等最具代表性的基地,株株荷花水中挺立,屡屡荷香迎面而来,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构建赏荷花、莲餐饮、特色民宿的旅游业态,也带动村域餐饮、土特产销售等消费行业,“赏花经济”风生水起,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丰收,“十里荷花长廊”年接待观光体验游客可达20万人次以上。

四是深挖“莲产品”,拓宽致富新路径。以莲为媒,深挖宣莲文化价值和药用价值,把宣莲有机融入食养、药养文化中,开发莲茶、莲宴、水果莲、莲子土烧酒等一批独具特色的莲产品,创新研究以荷花作为原材料提取精油等,实现单一宣莲产品到多元化“莲产品”的发展,打响武义宣莲品牌。为进一步打开莲子销路、提高宣莲产业知名度,以直播为抓手,发展线上销售,在天猫、拼多多、抖音、小红书等电商平台销售试水荷花、莲蓬鲜切、水果莲蓬和宣莲子莲等产品,实现“赏花经济”向“卖花经济”跨越,莲农收入渠道不断扩宽。

武义作为“中国宣莲之乡”,种植宣莲面积稳定在8000亩,“武义宣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乡雨宣莲”、“汤记宣莲”等品牌深受游客喜爱,宣莲年产值达6000万元。拥有1000多个荷花品种的十里荷花景区,被评定为AAA级国家旅游景区、“浙江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多彩浙江——最美赏花胜地”等诸多荣誉,被农业农村部授予“中国美丽田园”“省级重要湿地公园”等称号。以荷花湿地公园为龙头,充分利用当地优势,真正实现了生态农业与旅游、文创进一步融合,从赏荷花、收莲子、收荷叶,到莲蓬、荷花、莲藕售卖、制售荷花宴,形成“产、供、销、加工”一条龙,让小荷花变成大产业,用宣莲制作的冰糖宣莲入选了“百县千碗”美食名录。莲产业相关从业人员超过8000人,“莲经济”已经成为武义农民增收最重要的优势拳头产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助推器”。通过生态产品的转化和助推,农文旅有机结合,实现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是“两山”理论实践的标杆。

案例五:有机农业创建赋能绿色转化

作为全国第一个有机茶之乡,20多年间武义持续发力做强产业,探索有机发展绿色转化路径。2021年1月,武义成功入选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2021年4月23日,在中国有机茶之乡武义,召开了2021年中国有机茶生产贸易合作会议。参会的有来自全国17个省的地方茶产业主管领导、有机茶生产企业等共计260多人。当天,武义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授予“中国有机茶产业发展示范县”,全国仅此一家。全县有机产业蓬勃发展,现有有机生产经营主体93家,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6家,有机生产面积稳定在5万亩以上,2020年有机全产业链产值达8.15亿元,实现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双提升,成为绿色生态助力共同富裕的典型案例。

一是规划引领,推动产业高质发展。2000年武义县成立有机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致力打造“有机农业第一县”。2008年为做强做大有机产业,编制实施《武义县有机农业发展规划》,根据资源优势对茶叶、畜禽、大米和蔬菜、经济特产四大产业模块有机产品开发进行总体规划和布局。2018年根据产业发展趋势,修编有机产业发展规划,引领有机农业全域发展。

二是政策扶持,加大产业资金支撑。2017以来,武义县以3亿“两山”资金带动农业投入13亿,每年安排2000万专项资金扶持有机农业发展,邀请有机农业专家,组织辖区内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等有机产品生产主体进行有机产品生产技术培训,着力提高从业者生产管理水平。出台产业政策培育寿仙谷、更香等农业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全县建成县级有机农业示范乡镇2个、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11个,有机认证产品数达200个。

三是产研合作,加强产品创新竞争力。依托浙江大学等专家团科研力量,制定出供销合作行业标准《武阳春雨茶》,制定发布金华市地方标准《武义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联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国家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举办“中国有机抹茶发展论坛”,拉长产业链条,推动融合发展。与省农科院共同承担实施国家、省级食用菌科技项目20多项,选育新品种2个、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项。

四是宣传展销,着力提升品牌形象。建立武义有机产品展销中心,发展“互联网+”的新型营销模式,建立“武义供销一家”网上平台,线上线下同步宣传有机生态理念、展示有机产品品质,提升有机产品知名度、美誉度。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农产品博览会、国际茶博会,举办中国国际(武义)养生博览会、金华市万人品茶会暨武阳春雨茶文化节、武义有机产品品尝推介会等活动。

通过有机产业的发展,武义县不断发展延伸绿色产业链条,大力研发推广药养、茶养、食养等独具武义特色的系列产品,推动产业链向有机农业、有机国药等全产业链发展。农旅结合发展生态旅游,拓宽有机产品销售渠道。浙江更香有机茶业在武义县建设、联结有机、无公害茶园30000多亩,带动县域33000多户山区农户生产就业,年户均增收约2000元。2023年全县有机茶园认证面积1.5万余亩,有机茶产值1.2亿元。截至2023年底带动6万余茶农增收。

案例六:百年“寿仙谷”走实乡村振兴“致富路”

寿仙谷药号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于1997年在武义成立浙江寿仙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为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药材的道地性,在武义白姆乡源口水库大坝脚下建立寿仙谷有机国药基地,基地水质优良,灌溉便利,四面青山环绕,风景秀丽,气候温和,自然生态环境极其优异,是4800亩七大标准化栽培基地之一。基地和产品通过了欧盟、美国、日本、中国四重有机产品认证,通过了国家中药材GAP认证。在这片生态净土之上,寿仙谷人精心培育着“仙草”铁皮石斛、赤灵芝、西红花等珍稀名贵中药材,以及杭白菊、三叶青、绞股蓝、红豆杉等道地药材。

一是创新技术发展,精心打造有机国药品牌。独家种源,源头质量突出。建立繁育技术平台实现可持续育种,选育九大自主知识产权优质种源,灵芝育种有效成分含量高,铁皮石斛育种石斛多糖含量远超《中国药典》25%的标准,从源头为标准化种植提供了保障。运用道地药材与现代栽培技术相结合,建立标准化产业示范栽培基地,栽培1700余种药材,栽培中经筛选、改良、训化和培育的优良品种,采用独创仿野生有机栽培技术,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智能化系统实现种植全过程追溯,保证道地种植、质量纯正。创新的“破壁”“去壁”技术,提升有效成分含量8倍以上。

二是践行“无废”理念,助推绿色转型。打造“生态有机农业循环产业链系统”,形成“灵芝-铁皮石斛-西红花-中药炮制-家禽饲料-有机肥”全方位全链条的农业循环系统,真正实现了从源头到末端的循环利用。注入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建成全球唯一一条达到高精度装量要求的五列STICK自动化粉剂生产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药渣用于基地堆肥,实现固废减量。赋能药品生产全产业链数字化协同,在育种、栽培、深加工、销售等环节实现了全产业链数字化协同,构建智慧控制、智能生产、质量管控、数字管理、联动服务等五大场景,使灵芝生产过程透明化,源头控制污染。

三是“龙头”带动,壮大产业发展。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和源远流长的人文底蕴,武义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有力推动,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方兴未艾。以寿仙谷有机国药基地为中心,海兴药业、万寿康生物、汇美中药材等一大批骨干企业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大溪口、西联等南部山区连片种植基地初现雏形,共同组成了熠熠生辉的全产业链“金字塔”。现已形成以寿仙谷医药为龙头,其他企业为骨干的集育种、栽培、生产、加工、销售、旅游观光及临床研究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并承担制定了灵芝IS0国际标准。灵芝、宣莲、黄精、杭菊、姜、三叶青、铁皮石斛这“武七味”地道中药材,香飘大江南北,“灵芝孢子粉”“铁皮石斛汁”等新产品,深受消费者亲睐。

四是荒山变“金山”,走出乡村共富路。白姆乡依托“寿仙谷”国药产业发展种植基地,结合本地山林土地资源,致力于打造以中药材种植、研发、销售为体系的“国药小镇”。通过将山林流转用于中药材种植,走出了富民强村的第一步。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全村村民参与出让山林行动,中草药材可为村集体增收,村民可以每年获得分红,同时也带动了留村劳动人口就业增收,有效实现了山林土地资源的生态价值。白姆乡的中药材种植,促使这片山林“华丽变身”。

五是“研学+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旅游新业态。寿仙谷有机国药基地作为全国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和浙江省中小学研学教育基地,依托着百年的中医药文化底蕴,主动承担起青少年中医药科普及实践教育,开展中医药主题研学。基地为坚持“传承、创新、健康、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传统旅游、生态旅游、研学旅游相结合,积极开辟科普观光路线与相关研学课程,建成中医药文化馆、灵芝、铁皮石斛等智能化全产业链种植区、灵芝、石斛种质资源库和百草园科普观光区、教学展示区,不断丰富研学内容,深化启蒙精神内涵,促进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寿仙谷药业凭借有机铁皮石斛、赤灵芝、藏红花等名贵药材生产,蜚声国内外,被誉为“中国第一有机国药基地”。武义灵芝、武义铁皮石斛属新浙八味、武七味之一,武义灵芝曾获“中国灵芝十大品牌”荣誉称号,全国科技创新成果奖。武义灵芝-铁皮石斛栽培系统入选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第一批省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名单。2022年武义铁皮石斛获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铁皮石斛、灵芝获生态原产地产品,铁皮石斛、灵芝获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四重有机产品认证,白菊花、绞股兰、西红花、水稻获中国有机产品认证。寿仙谷有机国药基地主要种植面积5067亩,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村企联动方式,即企业免费提供种苗、技术及产品回收,促进中药材产业实现了数字化成果共享,让更多农户赶上“数字快车”奔共富方式,共带动农户9949户,带动农民就业1.5万人。同时,寿仙谷有机国药健康园的研学发展,吸引游客12.6万人次,带动当地农副产品销售、民宿产业收入超3000万元。

案例七:“双碳”先行示范,“碳”索绿色发展新路径

作为全省首批减污降碳协同试点,武义紧紧围绕“中国温泉名城、东方养生胜地”总体目标,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快绿色崛起为要求,聚焦聚力低碳产业、能源结构优化、绿色交通培育、综合循环利用、碳汇能力提升“五大工程”,大力推进低碳重点项目实施,低碳试点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向低碳要效益,为绿色发展添动能,协同推进减污降碳。

一是示范引领,树立绿色低碳标杆企业。武义县围绕“再造一个武义工业”发展目标,以减污降碳作为工业再发展的基础,源头做减法、节能做加法,政策引领打造绿色低碳转型标杆企业,扩大全县绿色发展空间和容量。加快实现八大细分行业等传统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做大做强新材料、大健康等特色产业园,规划67.4公顷面积打造高端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园。积极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制造业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培育创建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绿色工厂。加大宣传力度,放大寿仙谷药业等成熟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多渠道把绿色低碳工厂的好经验、新成效向上推、向外推,争取更多企业加入,助力制造业进一步转型升级。

二是逐绿而行,助推绿色低碳交通转型。武义以“绿色转型、美丽富民”为导向,以智慧停车项目、公共自行车项目及非机动车停车管理工作为抓手,高质量推进“绿色交通圈”建设,一批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交通出行项目得以实施,“停车难、乱停车”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城市交通秩序不断改善。大力倡导“绿色出行”理念,使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观念深入人心。进一步加快“共享单车”引进步伐,在城区引进“共享单车”以弥补公共自行车布点不完善的缺陷,实现点对点绿色出行服务,使市民出行更加便捷、高效,进一步提高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完善“绿色交通圈”建设。

三是低碳改革,深耕绿色低碳金融支持。武义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推进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融资对接,加强政银企互动。以绿色金融为牵引,共推绿色低碳发展,基本建立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绿色金融实施、监测、考评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建成。加大清洁能源产业支持,积极给予配套的专项信贷产品,为碳减排项目储备和加快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凝聚绿色金融系统性合力,强化沟通协作和信息共享,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和人才保障力度,引导企业转变观念,加快绿色转型、创新发展。

四是创新发展,解锁绿色低碳亮点项目。充分挖掘森林碳汇潜力。武义积极与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进一步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森林碳汇研究,推行以增强碳汇能力为目的的森林经营模式,建立上黄碳汇林试验基地,弥补我国森林碳汇研究及监测数据的不足。全国首个大气边界层顶生态环境观测站——中国科学院大气边界层顶生态环境上黄监测落户武义,实现对区域空气质量、大气结构、温室气体排放等进行综合性高精度监测,为国家“双碳”目标提供关键实验平台和基础研究数据,重点推进分布式光伏整县开发。全县允许依规定在设施农业上建设农光互补、菌光互补项目,推进公共建筑、公共设施、工业园区及企业厂房、居民屋顶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发展,县域内桃溪镇4万千瓦农光互补项目已经投入运营,王宅镇10万千瓦茶光互补、新宅镇2.5万千瓦菌光互补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将实现“双碳”目标行动与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工作相融合,构建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及生态价值实现一体化的绿色生态体系,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武义聚力打通“两山”双向转化通道,以“碳”引擎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越迈越宽阔。浙江省发改委组织相关专家对首批省级低碳试点开展了中期评估中,武义县获评优秀等级。聚焦工业低碳转型,打造“绿色低碳企业”新标杆,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连续三年居全市首位,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4家,成功引进高聚光纤、国际数字贸易港等重大产业项目,涌现了张氏包装、嘉益保温、伟明环保、盘升科技、沪江线业和创新食用菌等绿色转型示范标杆企业,成功创建6家绿色工厂。聚焦光伏产业发展,发挥绿色能源新优势,武义成功入选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以节能小切口助力“双碳”大战略,公共机构屋顶光伏发电建设项目落地见效,自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共发电量30.07万瓦时,自用22.92万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91.85吨,减少SO2排放量约8.89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约4.45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约295.39吨。柳城畲族镇入选低(零)碳乡镇(街道)试点,柳城畲族镇上黄村、新宅镇大莱村、桃溪镇章岸村入选低(零)碳村(社区)试点,是金华唯一一个具备村、乡、县三级试点的地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屋顶分布式光伏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浙江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