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政策正文

吉林白城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到2030年风光装机达40GW左右!

2024-01-12 16:11来源:白城市人民政府关键词:碳达峰光伏装机量吉林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月10日,吉林省白城市人民政府印发《白城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风电、太阳能发电规模化开发与产业集群式发展同步推进,充分发挥我市丰富的风光资源和盐碱地资源优势,围绕建设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生产基地、百万吨级“氢田”,加快推进风电、光伏两个千万千瓦基地和“吉电南送”项目建设,大力实施“陆上风光三峡”工程。鼓励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清洁供暖、生物天然气等生物质能多元化发展,积极建设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制定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氢能+”战略,有序推动“北方氢谷”和“长春一松原一白城”氢能走廊建设,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实施天然气掺氢等项目,实现氢能在农业、工业、商业、交通、民生等领域广泛应用。加快“绿电”示范园区建设,提升清洁能源本地消纳能力。以绿电产业示范园区为突破口,引进绿色新材料、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等高附加值项目,打响“绿电”特色品牌;探索“产业联盟+市场化运作”模式,抓好制氢一体化、碳纤维储氢装备生产等项目,完善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创建全国氢能示范城市,打造“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提高到50%以上。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左右。

逐步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推广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比例。积极推动清洁取暖,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暖、工业余热供暖规模化应用。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为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探索新建公共建筑全电气化设计、建筑群整体参与电力需求响应试点,实现建筑用能与电力供给的智慧响应。

持续优化农村用能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推进生物质回收利用、农光互补、“光伏+设施农业”等低碳农业模式。引导新建农房执行节能及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既有农房节能改造,推广太阳能暖房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推广使用高能效照明、灶具等设施设备。大力推动农房屋顶、院落空地、农业设施加装太阳能光伏系统。到2025年,建成一批绿色环保的宜居型农房。持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推动乡村进一步提高电气化水平,鼓励炊事、供暖、照明、交通、热水等用能电气化。充分利用太阳能光热系统提供生活热水,鼓励使用太阳能灶等设备。推进低碳农业建设,发展节能环保农业大棚,积极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智能型农机装备,促进农机装备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

全文如下:

白城市人民政府关于

印发白城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白政发〔2023〕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市新区办,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现将《白城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白城市人民政府

2023年12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白城市碳达峰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全面落实《吉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工作部署,推动全市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碳达峰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白城第七次党代会工作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在“一主六双”中找准定位,坚持生态强市、建设“一城三区”,大力实施“一三三四”高质量发展战略,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扎实推进碳达峰行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提前布局碳中和。

(二)工作原则

——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坚持全局统筹、系统谋划,强化对碳达峰工作的总体部署。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明确既符合自身实际又满足总体要求的目标任务。

——瞄定重点、系统推进。以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结构调整为重点,探索低碳科技推广及应用,深入推进重点领域降碳,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政府引导、市场发力。加强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稳妥有序、安全降碳。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切实保障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和正常生产生活,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确保安全降碳。

二、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产业集群式发展成效显著,重点企业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以新能源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7.7%,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为2030年前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重点行业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逐步提高,绿色低碳技术得到进一步普及,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三、重点任务

(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制定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立足我市新能源资源优势,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大力实施新能源替代,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1.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风电、太阳能发电规模化开发与产业集群式发展同步推进,充分发挥我市丰富的风光资源和盐碱地资源优势,围绕建设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生产基地、百万吨级“氢田”,加快推进风电、光伏两个千万千瓦基地和“吉电南送”项目建设,大力实施“陆上风光三峡”工程。鼓励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清洁供暖、生物天然气等生物质能多元化发展,积极建设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制定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氢能+”战略,有序推动“北方氢谷”和“长春一松原一白城”氢能走廊建设,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实施天然气掺氢等项目,实现氢能在农业、工业、商业、交通、民生等领域广泛应用。加快“绿电”示范园区建设,提升清洁能源本地消纳能力。以绿电产业示范园区为突破口,引进绿色新材料、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等高附加值项目,打响“绿电”特色品牌;探索“产业联盟+市场化运作”模式,抓好制氢一体化、碳纤维储氢装备生产等项目,完善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创建全国氢能示范城市,打造“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提高到50%以上。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左右。(市能源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县〔市、区〕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2.合力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有序控制煤炭消费增长,落实、分解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严格实行煤炭消费减量(等量)替代管理。合理控制煤电规模,有序推进老旧燃煤机组等容量替代。积极推进现役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和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大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积极稳妥实施散煤治理,建立完善散煤监管体系,按照国家、省相关规定,有序推进散煤替代,依法严控新建燃煤锅炉。加强散煤清洁化治理,深挖工业散煤治理潜力,因地制宜开展“煤改气”“煤改电”“煤改氢”“煤改生”改造。强化风险管控,完善煤炭供应体系和应急保障能力,统筹煤电发展和保供调峰,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平稳过渡。到2025年,全市煤炭消费量控制在790.56万吨以内。(市能源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引导调控油气消费。合理控制石油消费,提升终端燃油产品能效,推动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替代传统燃油。合理引导工业燃料用气和化工原料用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逐步推进天然气掺氢工程,按照5%的比例,在天然气管网中掺入少量氢气,提高天然气燃烧效率,降低天然气的使用量和碳排放量。积极引进俄罗斯油气资源,健全油气供应体系,稳步推进城市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县级及以上城市天然气长输管道基本覆盖。(市能源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住建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全力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充分发挥我市风、光资源禀赋,加快新能源项目建设,不断提高新能源占比,提升电力系统消纳新能源的能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开展市级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研究局部电网结构加强方案,提出白城市保障电源方案以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方案。结合清洁取暖和清洁能源消纳工作开展市级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研究通过热电联产机组、新能源、灵活运行电热负荷一体化运营方案,实现能源的安全高效清洁利用,达到多能互补效果。推动储能设施建设,引导储能产业延链、补链。支持白城工业园区、白城经开区、吉林西部(大安)清洁能源化工园、洮北绿电园区等重点园区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供电园区试点建设,支持分布式电源开发建设和就近接入消纳,促进与多能互补示范园区、智慧综合能源服务的融合发展,在经济可行的条件下,提高自我平衡能力,减少对大电网调峰和容量备用的需求。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1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市级电网基本具备5%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市能源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国网白城供电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坚持节约优先,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严格能耗强度约束性指标管控,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持续推进能源消费革命,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

1.全面提升节能管理能力。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加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分析预警,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加快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和目标责任,完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和能源计量体系。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健全市、县两级节能监察体系,探索建立行政处罚、信用监管、差别电价等跨部门联动的节能监察机制,依法依规开展节能监察。(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政数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围绕“一三三四”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城市节能降碳工程,推进建筑、交通、照明、供热等基础设施节能升级改造。引导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绿电园区集聚,加快集中供热、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能源系统整体优化和梯级利用,打造节能低碳园区。重点实施电力、水泥、建材、有色金属等行业工艺系统升级、能量系统优化、装置能效提升、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降碳改造工程。加快新能源技术和低碳技术示范应用和推广,实施节能降碳技术示范工程。(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能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促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对标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推广应用高效电机、风机、压缩机、变压器、换热器、工业锅炉等设备,进一步提升能效标准。建立健全能效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企业加强产业链供应链能效管理,优先选用先进水平能效产品设备,引导重点用能单位实施重点产品设备更新换代和改造升级。加强对重点用能设备的日常监督检查,建立惩戒机制,确保能效标准和节能措施落到实处。(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全面实施新基建“761”工程,围绕“两新一重”完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5G基站、5G网络、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结构,因地制宜采用直流供电、“光伏+储能”等技术,探索多样化的能源供应。推动既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升级改造,对标通讯、运算、存储、传输等设备能效标准,加快淘汰落后设备和技术,提高设施能效水平。积极推广使用高效制冷、先进通风、余热利用、智能化用能控制等绿色技术,推动现有设施绿色低碳升级改造。强化新型基础设施能耗监测,将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数据中心纳入重点用能单位在线监测系统。(市通信办、市政数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能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达峰查看更多>光伏装机量查看更多>吉林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