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11月13日,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十四五”能源建设重大项目发布,其中光伏项目规模457.94MW。
光伏重大项目清单如下:
原文如下: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的通知
各开发区管理办公室,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管委会各部门,各有关企业: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已经示范区管委会研究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3年11月7日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
前 言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是我们必须面对、必须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
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地位。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是推动济源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内在要求和关键举措,对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五”时期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关键期、窗口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济源的突破期和出彩期,也是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加快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根据《河南省“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和《济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特制定本规划,阐明“十四五”时期济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保障能源安全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任务举措,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济源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也是编制能源领域各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济源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积极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构建较为完善的能源保障体系,能源安全供应、能源结构调整、能源装备技术水平提升、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显著,有效支撑和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未来能源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能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至2020年末,济源发电总装机达到611.33万千瓦,比2015年提高6.32%。截至2020年底,济源供电区建成500千伏变电站1座,变电容量2400兆伏安,500千伏线路4条;220千伏变电站6座,变电容量2580兆伏安,220千伏线路19回,基本实现220千伏变电站全覆盖、110千伏双电源供电,供电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2020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189.52万吨标准煤,比2015年增长20.19%。已建成电动汽车充电桩600余台,初步形成智能高效、布局合理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网络。供热覆盖率从2016年的65%提高到2020年的87%,城市建成区燃气普及率达98.3%,累计铺设燃气管网1000多公里,热力、燃气供应保障能力有效增强。济源能源供给向综合化、多元化加速转变,能源储备调节能力增强。
能源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十三五”时期,济源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煤炭消费进一步削减,共关闭退出矿井15座,退出煤炭产能261万吨。济源煤炭消费量从2015年的1353.77万吨下降到2020年的1005.34万吨,煤炭消费量降低25.74%;202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为48.77亿千瓦时,比2015年增长37.23%。“十三五”末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覆盖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济源完成清洁取暖“双替代”改造9.9万户,济源全域实现清洁取暖全覆盖。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36.33万千瓦,年均增速达到7.92%,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20.94%。
能源助力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充分发挥光伏扶贫脱贫带动作用,建成光伏扶贫电站22座,光伏扶贫电站规模2523.61千瓦,共关联贫困户760户,户均配比约3.3千瓦,光伏扶贫运行期年均总收益213.37万元,成为贫困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产业支撑。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扎实推进,农村电网保障能力有效提升,2020年郊区供电可靠率99.95%,年均停电时间不超过6小时。电压合格率达到99.96%,线损率降至3.45%。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安全、可靠、清洁、优质的电力保障。
能源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提升。拥有示范区级以上能源科技创新平台2个,能源技术装备在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矿用装备等领域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了以成套开关设备、高低压控制设备、箱式变电站、电力器材为主的电力装备产业;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以大型防爆变频器、硬岩掘进机、液压钻探成套装备、高低压防爆开关为主的矿用装备产业。河南济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矿井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综合放顶煤开采先进工艺,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100%。完成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淘汰1台不达标工业炉窑,完成4台高污染工业炉窑清洁能源改造、367台工业炉窑深度治理。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新增风电装机16.4万千瓦,新增光伏发电装机18.53万千瓦,新增生物质垃圾焚烧发电1.4万千瓦。
氢能产业初具规模。抓住河南省氢能产业布局机遇,发挥金马能源产氢优势,积极推动氢能开发应用。金马能源已建设焦炉煤气制氢装置2套,年产氢气4.2亿立方米(金江炼化3.5亿立方米,金源化工0.7亿立方米),单套装置制氢能力全国最大,且生产成本较低。现有30公里长金马能源至洛阳石化的输氢管线,年输氢能力10亿立方米,管道储氢量约15万立方米,输氢能力全国最大。同时,加大绿电制氢项目的建设力度,力争打造氢气生产、加注、存储、运输、应用以及相关设备制造的全产业链条。
能源体制改革释放活力。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速,燃气热电、背压式燃煤热电、农林生物质热电、集中并网风电项目核准权限尝试下放至开发区。简政放权激发全社会对能源行业投资热情,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显著提升。在增量配电及售电方面,成功申报玉川产业集聚区为增量配电试点,积极组织相关企业参与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组织的多元售电和竞价用电等多种形式的能源改革事项。
能源领域安全工作持续加强。“十三五”期间,各级安全基础管理意识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初步建成,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能源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全面落实天然气输送管道保护主体责任,加强煤矿在建项目安全督导,履行好电力安全监管责任。将能源安全监管形成制度化,建立长效机制,严防各类能源事故发生,确保济源能源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十三五”能源发展主要成就
注:根据统计口径,小浪底水电总装机180万千瓦,统计口径发电量46%划归济源,济源折合水电装机82.8万千瓦。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能源结构矛盾突出。济源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进程中,有较大的能源消费增量需求。济源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煤炭消耗在一次能源消耗中的占比较大,年平均占比在90%以上。火力发电作为济源的主要发电方式,2020年发电量占比高达77.34%。虽然“十三五”期间济源煤炭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短时间内能源消费仍将以煤为主,煤炭消费主要集中在电力、焦化、钢铁、有色等行业,行业内重点企业影响范围大,调整起来短期阵痛大,推动速度缓慢。
新能源发展质量不高。受资源禀赋、能源供应可靠性等条件的约束,风电、光伏发电发展相对缓慢,且基本位于郊区或山区等用电负荷较低区域,无法就地就近消纳,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相适应的电力系统尚未建立,可再生能源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新能源、智慧电网、氢能等起步较晚,能源梯级利用、多能互补、储能等新型用能模式发展不充分,先进技术平台建设支撑不强,尚未摆脱传统的能源发展模式,新兴能源发展短板仍比较明显,目前储能电站均未实际运行,氢能布局仍处于谋划阶段。
能源科技支撑能力不强。济源能源技术、装备创新能力不强,灵活高效燃煤发电和现代煤化工等技术研究亟需突破,新型储能、氢能开发利用、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前沿技术和相关产业亟待发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等新模式新业态对新技术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电网调节能力有限。济源主要电源为煤电,兼具少量的光伏发电、风电、生物质发电,抽水蓄能电站尚处于建设初期,电网调峰严重依赖煤电机组,能力和效果有限。
三、面临形势
双碳目标提出后,我国能源朝着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不断迈进。“十四五”时期是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阶段,对能源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能源安全保障进入关键攻坚期。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随着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能源安全保障不仅要满足济源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要进一步提质增效。济源能源供给体系已基本确立,油气全部依靠外部输入,煤炭开采成本攀升,年开采量少,存在供应缺口。能源安全保障将面临各种新的风险和挑战,亟需建立更加完善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能源外引比例仍将进一步提高。风、光、地热、生物质等新能源资源开发初具规模,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作为电源增量主体,其间歇性、波动性的出力特性导致难以对电力保障形成有效支撑,需要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能源转型进入重要窗口期。受自然资源禀赋限制,济源能源消费结构偏煤,且在一定时期内仍将持续增长。济源工业企业节能技改、燃煤锅炉拆改、散煤治理、燃煤电厂减排等节能降耗常规性措施基本用尽,进一步降低煤炭消费潜力有限,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牵引下,必须通过降低能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大力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这既对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能源发展拓展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现代能源产业进入创新升级期。围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能源系统面临全新变革需要,迫切要求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济源在风、光、氢能等新能源装备、材料制造和研发等领域基础仍然薄弱,缺乏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本土企业,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亟需引进一批新能源企业,完善新能源材料研发生产、能源装备制造、能源产、供、储、销产业链条,促进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引导济源产业持续转型升级。
能源需求进入急剧变化期。未来能源需求从总量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总量上看,能源消费增速持续保持较低水平。从结构上看,煤炭、石油消费量将逐年降低;终端电气化水平提高,电力需求增速高于能源消费增速;风、光、水、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水平持续提升,未来新增电量需求将主要由清洁电力满足。从行业需求上看,工业、建筑业用能增速保持相对稳定,服务业、城乡居民生活用能快速增加,日益成为用能增长主力军。电力、天然气供应峰谷差将持续扩大,调节难度进一步增加。
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新机遇。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新一轮能源变革兴起,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智慧电厂、智能电网、智能机器人勘探开采等应用快速推广,无人值守、故障诊断等能源生产运行技术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逐步迈入平价时代,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储能、动力电池和智慧电网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济源要紧抓战略机遇,着力推动多元能源形态协同转化、综合集成、智慧互联,实现分布式能源、先进储能等技术与应用跨越式发展,以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改造能源产业,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方式深刻变革。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了6月30日~7月4日的一周电网项目动态。广东“零碳岛”智能微电网项目6月30日,大湾区首个真正意义上的“零碳岛”智能微电网项目在担杆头片区隆重举行并网仪式。该项目总投资675万元,构建了以208千瓦光伏发电为核心,集成430千瓦时储能系统、25千瓦微风发电机及智能充电设施的综合微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2025年6月30日至2025年7月4日一周电力项目:涉及火电、水电、核电项目的核准、开工、并网等。火电项目广州知识城恒运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开工6月20日,广州知识城恒运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顺利开工建设。该项目位于广州市黄埔区中新知识城生物安全生产基地内,项目建设2台460兆瓦级(9F
6月27日,由中电建水电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小金聚能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全国首个水光蓄一体化光伏项目——小金川流域光伏基地项目在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正式开工建设。这个总投资7亿元、装机规模16万千瓦的四川省重点项目的顺利开工,标志着我国高海拔地区多能互补开发实现重大突破。该项目位
近日,新闻联播发布报道,2025年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敲定,超3000亿元专项资金注入重大项目。至此,全年8000亿元“两重”建设资金已全部下达,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据悉,此次专项资金将精准投向1459个重点项目,涵盖七大领域。长江流域11省市将
日前,中电环保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截至2024年末,公司尚未确认收入的在手合同金额合计为30.79亿元,其中水处理19.83亿元、固废处理9.34亿元和烟气治理1.62亿元。项目实施周期预计在未来1-3年,核电项目则需3-5年。在水务板块,公司主要从事大工业水处理和城镇水环境治理业务,已在国内投资建设或承
日前,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山东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回填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详情如下: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征求《山东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回填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为拓宽我省大宗工业固废利用途径,积极破解大宗固体废物消纳难题,努力实现堆存总量下降目标。根据《国务院办公
最近,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2025年质量管理(QC)小组成果发布会在国网江苏技培中心落下帷幕。来自17家基层单位的23个小组经过激烈角逐,工程咨询公司领航者QC小组《“三跨”输电线路空间距离精准测量平台的研制》等8项成果荣获一等奖,见证了国网江苏电力企管部以匠心打磨QC成果、全力绘就质量强企
入夏气温逐渐攀升,一年一度的迎峰度夏电力保供直面大考。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虚拟电厂对“增强电力保供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来源:中国能源观察作者:杨苗苗)虚拟电厂通过聚合分布式电源、可调节负荷、储能等各类分散资源,形成具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6月25日,贵州大湾2×660兆瓦低热值(CFB)煤电项目冷却塔筒壁结构顺利到顶。贵州六盘水市多能互补能源基地大湾2×660MW低热值(CFB)煤电项目是全省、全市“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重点项目之一,计划总投资50亿元,年发电量可达58.1亿千瓦时。
6月30日,四川绵阳500千伏富乐变电站新增3号主变压器并网,标志着该站主变压器扩建工程正式投运,使绵阳电网供电能力提升至456万千瓦,有力保障迎峰度夏期间电力可靠供应。富乐变电站主变压器扩建工程是国家能源局“十四五”电力规划重点项目,也是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2025年迎峰度夏重点项目。该工程于
6月30日,云南能投曲靖高新区花山氢能综合能源站成功完成氢燃料电池卡车首次氢气充装作业。标志着云南省首座1000kg/天加氢能力的氢能综合能源站实现加氢功能,配售电公司在氢能赛道取得实质突破,为电投公司及能投集团能源结构转型提供坚实基础。战略使命与布局意义该项目由配售电公司与云能资本共同组
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了6月30日~7月4日的一周电网项目动态。广东“零碳岛”智能微电网项目6月30日,大湾区首个真正意义上的“零碳岛”智能微电网项目在担杆头片区隆重举行并网仪式。该项目总投资675万元,构建了以208千瓦光伏发电为核心,集成430千瓦时储能系统、25千瓦微风发电机及智能充电设施的综合微
6月25日,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协作合力推进全市电网建设的通知(锦政办发〔2025〕9号)。其中提到,电力部门及时组织编制电网规划,电网规划要与能源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有机衔接。电网规划应依法纳入能源发展规划,对无法及时纳入的项目,按法定程序评估后调整。在国土空间规划修编中,应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2025年6月30日至2025年7月4日一周火电项目,涉及项目的核准、开工、投运等。广州知识城恒运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开工6月20日,广州知识城恒运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顺利开工建设。该项目位于广州市黄埔区中新知识城生物安全生产基地内,项目建设2台460兆瓦级(9F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
7月3日至4日,中国中煤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在平朔集团召开。会议通报了集团公司上半年生产经营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并对照国务院国资委提升“五个价值”和“一增一稳四提升”工作要求,安排部署了下一步重点工作。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树东作总结讲话;党委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2025年6月30日至2025年7月4日一周电力项目:涉及火电、水电、核电项目的核准、开工、并网等。火电项目广州知识城恒运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开工6月20日,广州知识城恒运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顺利开工建设。该项目位于广州市黄埔区中新知识城生物安全生产基地内,项目建设2台460兆瓦级(9F
第五章电力行业发展本章作者王雪辰(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一、电力生产01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6.7%,电力生产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全国全年电力系统运行保持稳定,供需总体平稳,电力生产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10
7月4日,云南能投发布关于获得马龙区色甲光伏发电项目开发权的公告,公告显示,云南能投于日前收到曲靖市马龙区发展和改革局中标通知书,确定公司获得马龙区色甲光伏发电项目开发权。据悉,该项目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王家庄镇色甲村周边的山坡上,项目装机容量20MW。云南能投表示,公司本次获得马龙
7月3日,中国华电董事长、党组书记江毅到广西公司调研,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积极作为,千方百计扭亏控亏提升经营绩效,加快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为集团公司“十四五”圆满收官多作贡献。总会计师、党组成员曹海东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在中央企业迎峰度夏能源电力保供工作推进会上要求,各中央企业要带头做好迎峰度夏能源电力保供工作,该会议有华电、三峡等18家中央能源保供企业参加。针对今年的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已有华电集团、中煤集团、大唐集团、国家电投、三峡集团等召开会议或督导检查
6月26日,蒙西至京津冀±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蒙西至京津冀工程”)取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核准批复,每年可将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库布其沙漠的360亿千瓦时“绿电”打捆送至京津冀地区。蒙西至京津冀工程是内蒙古自治区首条获批的以输送“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基地新能源为
2025年7月2日13时18分,华润电力温州电厂二期项目3号机组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圆满成功!温州电厂二期项目是浙江省“十四五”期间重大支撑性煤电工程、省“千项万亿”工程、“绿保稳”工程,承载着保障电力供应、促进绿色转型的双重使命。3号机组是华润电力首台投产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高效二次再热燃煤
7月2日,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对省人大十四届三次会议第525号建议的答复。答复文件指出,严控“两高”行业,针对钢铁、电解铝、煤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全面推广智能电表联网监测,通过“河南省智慧环保用电监管平台”实时分析生产负荷与治污设施运行数据,对异常用电行为(如治污设施未同步运行)自动预
6月23日,河南许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节约用电的倡议。文件明确,工业企业节电增效。工业企业特别是重点用能企业要积极响应并参与节约用电行动,加强内部管控、提倡合理安排生产经营计划,根据新分时电价科学安排生产班次,错峰用电;立足企业实际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探索新设备、新工艺
6月16日,河南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实施第十批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显示,本次共63个项目纳入实施范围,其中,工业企业类35个、增量配电网类1个、农村地区类8个、其他类19个。涉及新能源规模360.65MW,其中风电120MW;光伏240.65MW。业主方面,本批次源网荷储一体化
近日,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河南监管办公室发布《关于切实做好各类电源项目接网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制定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接网绿色通道政策。为持续优化提升我省电力营商环境,在电源项目接入电网环节进一步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电网企业参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结合河南源网荷
日前,河南发改委发布《关于实施第九批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通知》。根据通知,本次公布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名单,规模总计335.29MW,光伏219.09MW,风电116.2MW。本次共53个项目纳入实施范围,其中,工业企业类42个、增量配电网类2个,农村类3个,其他类6个。本批次项目光伏发电部分应自通知印发之日
5月15日,河南省发改委印发《河南省绿证绿电交易工作细则(试行)》的通知,对绿证给出最新要求。通知指出,文件适用于省内生产的风电、太阳能发电、常规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电量对应绿证的核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电网企业、电力交易机构应在归集和报送电量数据时标注绿证
5月19日,国家能源局河南监管办公室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开征求《河南新能源和新型并网主体涉网安全能力提升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对于目前并网的存量项目,稳妥有序推进涉网安全能力治理提升。存量集中式新能源场站,2025年底前完成自查并编写自查报告,2026年6月底
5月14日,河南发改委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煤电机组升级改造新能源项目申报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明确,按照“应报尽报”原则,与煤电机组升级改造对应的新能源项目均可参与本次申报。具体申报要求和配置原则如下:(一)纳入开发方案、已实施灵活性改造,并完成深调认定的煤电
5月8日,河南省2025年4月户用光伏项目装机容量统计表公布,2025年已报送项目户用光伏装机容量12.0961022万千瓦;2025年4月新增户用光伏项目装机容量14.1089164万千瓦。
日前,河南发改委发布《关于实施第八批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通知》,明确第八批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名单,规模总计420MW,光伏173.77MW,风电246.25MW。本次共42个项目纳入实施范围,其中,工业企业类35个、增量配电网类1个,其他类6个。本批次项目光伏发电部分应自通知印发之日起6个月内开工建设,风电
日前,河南发改委发布《关于实施第七批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通知》,明确第七批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名单。本次共33个项目纳入实施范围,其中,工业企业类30个、农村地区类1个、其他类2个。本批次项目光伏发电部分应自通知印发之日起6个月内开工建设,风电部分应自通知印发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核准,自核准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