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统计显示,80家光伏企业前三季度营收总和10349.89亿元,其中60家企业实现正增长,占比75%。总体来看,得益于国内光伏装机市场大爆发和海外组件需求强劲,各大组件、逆变器等龙头企业业绩维持高速增长。其中,通威股份以1114亿元营收高居榜首,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分居第二、三名,分别为941亿元、851亿元。
对比来看,第三季度,80家光伏企业第三季度营收总和3583.43亿元,53家企业营收实现正增长,占比67.5%。与前三季度营收排名TOP10企业相同,只是位次排名略有调整。
02 企业营收同比增幅
从营收增幅来看,能辉科技第三季度单季营收增幅最大,同比增长456.37%,作为光伏电站系统集成商,市场认为业绩大涨很大程度受光伏上游组件价格下跌的影响。
综合1-9月营收增幅来看,受益光伏市场需求旺盛,石英砂、逆变器、石英坩埚、银浆等龙头业绩狂飙。其中,石英股份涨幅最高,达到378.27%;上能电气、欧晶科技分居第二、三名,涨幅达到210.59%、147.76%。
03 企业净利润情况
净利润方面,80家企业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336.09亿元,其中46家企业实现正增长,占比57.5%。而前三季度,80家企业实现归母净利1149.82亿元,其中53家企业实现正增长,占比66.25%。
整体来看,在第三季度企业盈利能力开始出现分化,其中有43.5%的企业净利润亏损。综合来看,排名前十的企业未有太大变化,只是坐次上下有调整。其中,通威股份、隆基绿能前三季度净利润均超百亿,分别为163亿元、116.9亿元,特变电工以93.76亿元紧随其后;阳光电源、晶澳科技、晶科能源、TCL中环净利润均超61亿元以上。
04 企业净利润同比增幅
从净利润增幅来看,光伏辅材企业成为前三季度的最大赢家 ,帝科股份、三超新材、石英股份等各辅料环节龙头业绩亮眼,前三季度涨幅分别为1968.4%、638.32%、548.32%。
此外,随着光储融合市场迎新一轮“爆发”之际,逆变器市场快速增长,上能电气、阳光电源等光伏逆变器龙头业绩靓丽,前三季度净利润增幅分别达到359.04%、250.53%。
残酷竞争下 产业链步入“薄利时代”
纵览整个产业链,2023年前三季度,光伏行业产能扩张与终端需求不匹配,导致产业链价格快速下行,产业链竞争博弈剧烈,行业愈发“内卷”。
年初以来,上游硅料价格近乎腰斩。据硅业分会披露的数据显示,1月4日,单晶致密料价格成交均价为17.62万元/吨,至10月26日成交均价已跌至8.01万元/吨,跌幅达54%。硅料价格的影响也直观反映在了企业财报上,据大全能源披露的业绩显示,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29.11亿元,同比减少32.49亿%;第二季度跌幅持续扩大,净利润同比下降83.48%;第三季度净利润下降加剧,同比骤降87.61%。大全能源表示,产业内周期性库存消耗叠加新增产能陆续释放,导致国内多晶硅供给量大幅增加,价格快速回落,受此因素影响,公司业绩较大幅下降。
硅料价格大跌之下,光伏主材的四大环节也转向了全面薄利时代。硅片环节,仅TCL中环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3.75%;弘元绿能、京运通则同比下降幅度分别为53.43%、56.21%。对于业绩增长原因,TCL中环表示N型赛道是关键竞争因素,前三季度,TCL中环硅片加速向G12大尺寸产品及N型市场切换,产销规模同比提升68%。
在中下游光伏电池组件环节,21家上市公司2023年三季度营收达5947.22亿元,归母净利达563.52亿元,其中18家企业实现利润正增长。整体来看,推进组件一体化及抓住新一轮技术迭代红利的光伏企业优势渐显。
2023年以来,光伏组件不断刷新“底线”。在上游价格快速下跌、产能阶段性过剩等多重因素交织叠加下,年初组件价格还在1.8元/W左右。而近期,在华电集团第三批光伏组件集采开标中,出现了0.9933元/W的报价;在国家能源10GW组件集采开标中,更是出现了0.945元/W的低价,创下历史低点。组件“1元时代”背后,行业“内卷”加剧,更有龙头企表示,1元左右的组件价格企业很难生存。
激烈竞争之下,一体化光伏企业在微利时代,依然维持净利润增长势头。其中,晶科能源以近三倍的净利润增长率暂时领跑,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阿特斯净利增长一倍左右。此外,N型技术红利开始兑现,晶科能源前三季度组件出货量为52.2GW,其中N型组件出货量达29.8GW。天合光能受益于自产N型硅片产能的逐步释放,组件产品的综合成本进一步下降,盈利能力提升。晶澳科技持续推进N型产能布局,计划至2023年末N型电池产能将超过57GW。而隆基绿能正加速向BC技术切换,随着旧产能存货逐渐出清,新一轮技术周期红利将显现。
80家企业财报一览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6月26日,福建漳平市发改局与华电(漳平)能源有限公司就分布式光伏发电招商项目正式签约。据了解,签约项目总投资6亿元,主要建设自发自用的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换电、物流等。近年来,漳平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吸引优质项目落地。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签约,不仅符合漳平市的能源发展战略,
7月3日,麦迪科技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麦迪科技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500万元至2,700万元,上年同期为-7,633.52万元,将实现扭亏为盈。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00万元至600万元。本期业绩扭亏为盈的原因,麦迪科技
记者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获悉,7月1日21时15分,西北电网直流外送功率首次突破6000万千瓦,达到6202万千瓦。当天,西北电网日外送电量13.05亿千瓦时,两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截至目前,西北电网外送直流总数达14条,外送规模超8600万千瓦,其中特高压直流10条,超过全国特高压直流外送规模的一
(一)2024年全球光伏产业发展概况2024年,在全球应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全球光伏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国光伏企业凭借着晶硅技术及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低成本先进产能持续释放。制造端除硅片环节占比较去年略有降低外,其他各环节产能、产量全球占比均基本持平或实现不同程度增长,中国继续保持全球
7月2日,位于内蒙古的中车时代电气巴彦淖尔公司(以下简称“巴彦淖尔公司”)在新能源装备智造产业园正式揭牌,全新320kW光伏逆变器产品同步在该基地下线投产。巴彦淖尔风光资源富集,发展新能源产业前景广阔、潜力巨大。中车时代电气此次布局北疆新能源版图,正是湖南装备制造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双碳
认证标准总是滞后于行业发展?质量、性能、成本是不可能三角?极端工况下产品技术怎样创新?2025年6月30日,在晶澳科技北京总部,TÜV北德光伏总经理缪存星先生、江苏沃莱新材料副总裁朱晓六女士及晶澳科技组件研究部负责人,作为晶澳科技首期“JASolarPowerTalk”栏目的嘉宾,面向全球从业者举行了一
7月1日,青海电力交易中心发布青海电力市场风险提示书。文件提出:计划自2025年7月1日起,取消用电侧新能源比例限制。1、原有政策限制据了解,青海2025年交易方案中,水电和新能源企业的年度双边交易电量被限制在自身全年发电量的25%以内(含绿电交易),且除绿电交易外,月度不再组织双边交易。此类限
入夏气温逐渐攀升,一年一度的迎峰度夏电力保供直面大考。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虚拟电厂对“增强电力保供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来源:中国能源观察作者:杨苗苗)虚拟电厂通过聚合分布式电源、可调节负荷、储能等各类分散资源,形成具
7月2日,贵州六盘水钟山区能源局关于自然人、非自然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建设有关工作的提示。自然人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是指自然人利用自有住宅、庭院投资建设,与公共电网连接点电压等级不超过380伏的分布式光伏项目。非自然人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是指非自然人利用乡(镇、街道)村(居)
7月1日,锡装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基于与内蒙古润阳悦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润阳股份控股子公司,简称“内蒙古润阳”)长期良好合作关系,为方便结算,经协商,以2025年5月31日为债权债务基准日,公司同意内蒙古润阳将其对公司全部债务2568.999万元人民币的债务转移给润阳股份,润阳股份同意受让债务并
7月2日,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对省人大十四届三次会议第525号建议的答复。答复文件指出,严控“两高”行业,针对钢铁、电解铝、煤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全面推广智能电表联网监测,通过“河南省智慧环保用电监管平台”实时分析生产负荷与治污设施运行数据,对异常用电行为(如治污设施未同步运行)自动预
7月3日,麦迪科技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麦迪科技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500万元至2,700万元,上年同期为-7,633.52万元,将实现扭亏为盈。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00万元至600万元。本期业绩扭亏为盈的原因,麦迪科技
(一)2024年全球光伏产业发展概况2024年,在全球应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全球光伏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国光伏企业凭借着晶硅技术及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低成本先进产能持续释放。制造端除硅片环节占比较去年略有降低外,其他各环节产能、产量全球占比均基本持平或实现不同程度增长,中国继续保持全球
7月1日,锡装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基于与内蒙古润阳悦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润阳股份控股子公司,简称“内蒙古润阳”)长期良好合作关系,为方便结算,经协商,以2025年5月31日为债权债务基准日,公司同意内蒙古润阳将其对公司全部债务2568.999万元人民币的债务转移给润阳股份,润阳股份同意受让债务并
7月3日,棒杰股份发布公告称,截至2025年7月2日,公司及子公司连续十二个月内新增尚未披露的诉讼、仲裁事项的涉案金额合计约为8,828.92万元,涉案金额累计达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的29.44%。其中,新增单项涉案金额占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1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人民币1,000万
2025年,随着136号文的一锤定音,光伏行业正式告别“固定电价”,跨入全面市场化交易新时代。新政的推行不仅重塑了光伏电站投资开发逻辑,更掀起了市场对于电站系统如何实现更进一步降本增效的探讨。就光伏逆变器这一系统核心设备而言,更高的功率密度往往意味着更低的系统损耗和LCOE成本。也因此,近
2024年7月,“电能质量管理员”作为国家新职业之一,正式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并被标识为“绿色职业”。这不仅体现出国家对电能质量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折射出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的关注度与日俱增。电能质量关乎千家万户。正值夏季用电高峰期,记者来到浙江宁波,采访了3名电能质量管理员。他
随着《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国能发新能规〔2025〕7号)的正式实施,分布式光伏项目步入了全新的规范发展阶段。目前,江苏、宁夏、重庆、辽宁、海南等多地已相继发布地方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国家能源局也于4月11日配套发布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问答,进一步明确了政策细
近日,福布斯中国发布“2024-2025福布斯中国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系列评选”榜单,TCL中环凭借其在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及可持续发展的卓越实践,继2022年上榜后再度获此殊荣。本次评选从“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转型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实践、长期经济增长”四个维度出发,旨在探索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领域
当越来越多建而不用的储能项目被贴上“无效资产”的标签,当行业对“大容量电芯”的竞赛日益白热化,储能行业终于走到了一个关键分水岭。一场关于储能本质的拷问正浮出水面: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储能?是追逐虚标数字游戏的“大容量”,还是回归功能价值的“真支撑”?是沉迷于低价竞争的短期红利,还是
7月1日,ST泉为发布公告称,6月26日公司控股子公司安徽泉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泉为”、“被告”)收到上海宝山区人民法院送达的关于上海鸿吉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鸿吉”“原告”)与安徽泉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的《民事判决书》。原告上海鸿吉与被告安徽泉
金友集团于2013年9月6日以卓越之姿,成为国内首家成功通过光伏电缆PCCC产品认证的企业,并在同年强势迈进国家电投采购名录,在光伏电缆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PCCC认证,由电能(北京)产品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执行,自2005年成立以来,一直是电力行业机电产品认证的标杆机构。其管理委员会汇聚了国
6月23日,上交所公布关于对江西沐邦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及有关责任人予以公开谴责的决定。根据公告,因2024年度业绩披露问题,对江西沐邦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时任董事长、代董事会秘书廖志远、时任财务总监汤晓春予以公开谴责。具体来看:经查明,2025年1月24日,江西沐邦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
五月前后,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财报相继公布。行业寒冬,在光伏主产业链无序扩张之下,“卖铲子”设备企业依旧赚到了钱。据统计,与光伏制造环节大面积亏损相比,2024年及今年一季度,11家光伏设备企业中10家营收、净利润均为正数,2024年11家核心设备企业营收近900亿元,净利润近百亿元,其中捷佳伟创
日前,亿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布。报告期内,企业营业收入608,160,615.73元,同比下降39.50%,主要系太阳能销售量及销售价格下降所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142,725.22元。此外,公告显示,受光伏行业周期性波动及市场不确定性加强的影响,亿晶光电常州基地5GWPERC电
时光流转至5月中旬,伴随着2024年度财报披露季进入尾声,光伏企业2025年第一季度的业绩答卷也基本呈现眼前。着眼当下,行业供需失衡的矛盾仍然严峻,市场整体下行的大背景下,一季度的光伏企业业绩依旧难掩颓势。从已披露的96家光伏企业一季报数据来看,行业盈利困境凸显。其中,35家企业仍未摆脱净利
光伏行业深陷泥沼,多数企业严重亏损之下,依然有企业高歌猛进,业绩甚至成倍增长。近日,光伏企业陆续公布2024年业绩年报、快报。据北极星统计,截至目前,有10家企业在2024年实现营收与利润的双增长,在凛冽寒冬中划出一道强势增长曲线。营收榜单中,捷佳伟创一马当先,以116.26%同比增幅领跑;拉普
2024年以来,全球光伏行业经历“冰火两重天”:一面是能源转型需求持续增长,另一面是阶段性产能过剩引发的价格快速下滑。作为硅料、电池片双料全球龙头,通威股份(600438.SH)保持了一贯的稳健经营步调,通过加强技术研发与生产降本增效,进一步巩固提升主要业务环节领先的技术、成本、品质、品牌等
4月29日,锦浪科技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锦浪科技营收1,517,642,435.90元,同比上涨8.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4,703,647.78元,同比大涨859.78%。
4月29日,泉为科技发布系列公告,其中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3,096,175.83元,同比减少61.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678,468.13元,同比增加13.29%。同日另一则公告显示,近日泉为科技控股子公司安徽泉为绿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泉为”)、山东泉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
4月29日,协鑫能科发布2024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度报告。2024年度,协鑫能科实现营业收入97.96亿元,归母净利润4.89亿元。其中,扣非归母净利润2.94亿元,较上年上升190.83%。在行业同质化内卷严重的大背景下,协鑫能科取得骄人业绩,得益于持续优化资产结构,深入推进“双轮驱动”战略。2025年首季,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4月28日晚,阿特斯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和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显示,阿特斯在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61.65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47亿元,经营业绩的贡献主要来源于公司的高质量光伏业务以及高速发展的储能业务。2025年第一季度,阿特斯实现营业收入85.86
4月28日,亚玛顿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559,591,875.72元,本期较上年同期减少36.80%,主要原因系报告期受光伏市场影响,虽然光伏玻璃销售价格较上年环比有所上升,但与上年同期比较仍处于低位,因此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近利润5,049,424.71元,同比下降58.25%。营业成本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