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包括集成信息 、控制 、储能等技术以及智能化电力设备 , 促进清洁能源消纳 , 实现电力发输配用储过程中的数字化管理 、智能化决策 、互动化交易的电网设施建设和运营 。 需符合《智能电网用户端通信系统 一般要求》 ( GB/Z32501 )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总体框架》 ( GB/T33607 ) 等国家 、地方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4.4.6 电力负荷调控响应系统建设和运营
包括用于数据采集 、 负荷控制 、服务支持等的电力负荷调控响应系统建设和运营 。 需符合《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GB/T15148 ) 、《智能工厂 过程工业能源管控系统技术要求》 (GB/T38848 ) 、《综合能源 泛能网协同控制总体功能与过程要求 》 ( GB/T 39119 ) 、《 工 业 企 业 能 源 管 控 中 心 建 设 指 南 》 ( GB/T40063 ) 等国家、地方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4.4.7 天然气输送储运调峰设施建设和运营
包括天然气长输管道 、储气库 、支线管道 、 区域管网 , 以及液化天然气 ( LNG) 接收站等天然气输送 、储运 、调峰设施建设和运营 , 甲烷泄漏检测与修复装置配备 , 以及以落实气源合同为前提在天然气资源富集区推动天然气发电与新能源联营设施建设和运营 。 需符合《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 ( 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8 号 ) 等有关法规政策和《输气管道工 程设计规范》 ( GB50251 )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 程设计规范》 ( GB 51156 ) 、《液化天然气 ( LNG) 生产 、 储存和装运》 ( GB/T 20368 ) 、《地下储气库设计规范》 ( SY/T6848 ) 等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4.4.8 分布式能源工程建设和运营
包括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 、地热能供暖制冷等分布式能源工程 。天然气或其他化石能源驱动的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能源系统和工程项 目 的节能率需符合《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的节能率 第 1 部分: 化石能源驱动系统》 ( GB/T 33757.1 ) 要求 , 相关系统和工程项目规划设计需符合《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设计导则》 ( GB/T39779 ) 要求 , 相关系统和工程项目 的制冷 、供热单元和动力单元需符合《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技术条件》 ( GB/T36160 ) 等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4.4.9 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包括电厂 、电网 、油气田 、油气管网 、油气储备库 、煤矿 、终端用能等领域设备设施 、工艺流程的智能化升级 , 建设智能调度体系 , 建设智慧能源平台和数据中心 , 开展智能调度 、 能效管理 、 负荷智能调控等智慧能源系统技术示范, 厂站智能运行 、作业机器人替代、大数据辅助决策等技术应用。
5 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
5. 1 生态农林牧渔业
5.1. 1 现代化育种育苗
包括采用高效育种技术进行种子生产加工 、质量测试评价 、良种推广服务 , 现代化育种基地 、 品种区试站 、抗性鉴定站 、 品种测试评价中心 、现代化种子 ( 苗 ) 生产基地以及国家核心育种场 、 种公畜站和扩繁基地的建设 , 以及规模化 、机械化 、标准化、 集约化 、 信息化育苗活动 。 需符合《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2772 )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 GB6000 ) 、《育苗技术规程》 ( GB6001 )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 GB 7908 )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总则》 ( GB/T3543. 1 ) 、《草种 子检验规程》 ( GB/T2930 ) 、《草品种审定技术规程》 ( GB/T 30395 ) 、《 主要造林阔叶树种 良种选育程序与要求》 ( GB/T 14073 ) 、《淡 水 鱼 苗 种 池 塘 常 规 培 育 技 术 规 范 》 ( GB/T1008) 、《海水虾类育苗水质要求》 ( GB/T21673 ) 等国家 、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5. 1.2 种质资源保护
包括农作物种质资源 、 畜禽遗传资源 、水产种质资源 、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 、林业种质资源和农业野生植物的引种观察 、 收集保存 、鉴定评价 、分发共享活动 , 对已列入《 国家重点保护野 生植物名录》 的处于濒危状态 、对粮食安全和农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农业野生植物 , 包括农作物野生近缘植物 、野生蔬菜 、野生果树 、野生茶和野生药用植物等的保护活动 , 其他对动植物品种资源形成有效保护的活动 , 以及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 、 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 ( 圃 ) 、 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种质 资源库 、 国家级淡水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 、水产原良种场 、水产遗传育种中心 、 中转隔离基地 、 国家动植物基因库 、种质资源圃 、 畜禽保护场保护区 、基因库 、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的新建和改扩建。
5. 1.3 绿色农业生产
包括推进农业生产“三品 一标” ( 品种培优 、 品质提升 、 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农产品“三品 一标” ( 绿色 、有机 、地理标志和达标合格农产品) 、选育推广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 、农业绿色发展监测评价等活动 , 标准地膜制造和环境友好生物可降解地膜制造 , 采用加工减损 、循环利用 、梯次利用 、节能低碳等 技术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绿色转型的活动 , 以及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地理标志农产品核心生产基地 、 生态农场 、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 、绿色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 、 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的建设。
5. 1.4绿色、有机认证农业
包括通过有机农产品 、绿色农产品 、 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 、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认证认定的农业生产 、加工活动 。 需符合有关法规政策和《有机产品 生产 、加工 、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GB/T19630 )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 NY/T391 ) 、《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评定通则》 ( SN/T4481 ) 、《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通用规则》 等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5. 1.5农作物种植保护地、保护区建设和运营
包括在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区域因地制宜开展的零星分散耕地整合归并 、土地复垦及耕地提质改造工程 ; 在永久基本农田开展的退化耕地综合治理 、 中低产田改造 、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耕地质量提升工程 ; 耕地占补平衡项 目 中被占用耕地表土剥离用于新增耕地 、劣质地或基本农田整备区耕地土壤改良工程 , 以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耕地保水保肥 、污控修复等活动 。其中 , 禁止开垦 、复垦严重沙化土地 , 禁止在25度以上陡坡开垦 、复垦耕地 ,禁止违规毁林开垦耕地 。 需符合《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 GB9137 )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 控标准 ( 试行 ) 》 ( GB15618 ) 、《高标准 农田建设 通则 》 ( GB/T30600 )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技术规程 ( 试行) 》等有关政策和国家 、地方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5. 1.6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
包括通过推广抗病虫作物品种 , 使用“以虫治虫” “稻鸭共育”“生物生化制剂”等生物防治技术 , 使用 “杀虫灯”“防虫网阻隔”等理化诱控技术 , 使用高效 、低毒 、低残留 、环境友好型农药 , 开展的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活动 , 以及化学农药减量增效、使用量零增长活动等。有条件地区 ,鼓励建立地方标准。
5. 1.7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包括农业与旅游 、教育 、康养等产业融合 , 推动发展田园养生 、研学科普 、农耕体验 、休闲垂钓 、 民宿康养等休闲农业和乡 村旅游新业态 , 休闲农业重点县 、美丽休闲乡村 、休闲农业精品园区 、 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建设 , 以及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发布推介。
5. 1.8 农业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包括在东北地区 、黄淮海和长江流域等地开展耕地轮作 , 在地下水超采 区 、 生态严重退化区开展休耕 , 实施农产品复合种植、开展盐碱渍涝治理等活动。
5. 1.9 森林资源培育
包括良种生产 、苗木培育 、森林营造 、森林抚育 、森林主伐更新、 森林可持续经营等 。 需符合《森林抚育规程》 ( GB/T 15781 )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 GB2772 )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 GB/T26424 ) 、《造林技术规程》 ( GB/T 15776) 、《封山 ( 沙 ) 育林技术规程》 ( GB/T15163 ) 、《飞播造林技术规程》 ( GB/T15162 ) 、《 中 国森林认证 森林经营》 ( GB/T28951 ) 、《 中国森林认证 产销监管链》 ( GB/T28952) 等国家、地方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5. 1. 10林业基因资源保护
包括林业基因 (遗传) 资源调查 、监测与信息化平台建设 ,林业基因 (遗传) 资源收集与保存工程 ( 原地或异地保护 、保存设施 、保护区建设等 ) ,乡土树种 、 经济树种 、速生树种的育种 、驯化和生物勘探工程 , 良种利用工程 , 侵入物种防控等 。 需符合《林木种子贮藏》 ( GB/T10016 ) 、《林业基础信息代码编制规范》 ( LY/T2267 )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导则》 (LY/T2185 ) 、《 主要造林阔叶树种 良种选育程序与要求》 (GB/T14073 ) 等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5. 1. 11 林下种养殖和林下采集
包括在不破坏森林植被 、不影响林木生长的前提下 , 在林下或林间空地种植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 药材 、食用菌 、饲草 、蔬菜等 , 林下养殖家禽 、放牧或舍饲饲养家畜等 , 以及在不破坏林地资源的前提下 ,合理有序发展的林下采集业。
5. 1. 12 森林游憩和康养
包括在不破坏地表植被 、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前提下 ,依托森林、草地 、湿地 、荒漠 、高 山 、湖泊 、河流 、海岸带和野生动物植物等自然景观资源 , 开展的游览观光 、休闲体验 、文化体育 、 健康养生等活动 。 需符合《森林体验基地质量评定》 (LY/T2788 ) 、《森林养生基地质量评定》 ( LY/T2789 ) 等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5. 1. 13 绿色畜牧业
包括畜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 , 新型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生产, 优质饲草产业发展 , 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 、合作社 、龙头企业 , 科学合理利用天然草原的家庭牧场等 。 需符合《畜牧法》 、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等法规政策和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5. 1. 14 绿色渔业
包括碳汇渔业及净水渔业 、稻渔综合种养及盐碱水渔农综合利用、池塘及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深水抗风浪及深远海养殖 、海洋牧场 、不投饵网箱养殖 、水产品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 , 生态健康养殖有关模式 , 推进捕捞 、养殖 、加工 、渔港等各领域设施装备节能降碳更新改造等 。 需符合《草型湖泊网围养殖技术规范养鱼 、养蟹 、 鱼蟹混养》 ( SC/T 1091 )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 ( SC/T1135 ) 、《低洼盐碱地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 SC/T 1049 ) 、《淡水养殖池塘设施要求》 ( SC/T6048 ) 、《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 ( SC/T9103) 、《海洋牧场建设技术指南》 ( GB/T 40946 ) 、《淡水网箱养鱼 通用技术要求》 ( SC/T1006 ) 、《浮动式海水网箱养鱼技术规范》 ( SC/T2013 ) 、《水产制品生产卫生规范》 ( GB20941 ) 等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5.2 生态保育
5.2. 1 生物多样性保护
包括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 、动植物资源经营 、渔业资源保护 、古树名木保护等 。 需符合《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小区技术规程》 ( LY/T1819 ) 、《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子采集技术规程》 ( LY/T2590 ) 、《中国森林认证 生产经营性珍稀濒危植物经营审核导则》 ( LY/T2603 )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 HJ710 ) 、《水生哺乳动物饲养设施要求》 ( SC/T6073 ) 、《自 然保护区建设项 目 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 LY/T 2242 ) 、《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规范》 ( LY/T1814 ) 、《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规范》 ( LY/T2241 ) 、《海洋调查规范》 ( GB/T9411 )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 SL167 ) 、《城市古树名木养护和复壮工程技术规范》 ( GB/T 51168 ) 等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5.2.2 自然保护地建设和保护性运营
包括国家公园 、 自 然保护 区 、 自 然公园建设及保护性运营等 。需符合《 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 国家公园管理暂行办法》 和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相关法规政策要求 , 以及《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范》 ( GB/T39736 ) 、《 国家公园设立 规 范 》 ( GB/T39737 ) 、《 国 家 公 园 监 测 规 范 》 ( GB/T 39738 ) 、《国家公园考核评价规范》 ( GB/T39739 ) 、《国家公园标识规范》( LY/T3216 ) 、《 自 然保护地分类分级》 ( LY/T 3291 ) 、《 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规范》 ( LY/T 3292 ) 、《 自然保护地名词术语》 ( GB/T31759 ) 、《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 GB/T20399 ) 、《 自 然保护 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 ( GB/T20416 ) 、《 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规范》 ( GB/T39740 )等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5.2.3 天然林保护修复
包括为维护天然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 、完整性开展的森林病虫害等有害生物防治 、森林管护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 , 天然林抚育保育基础设施建设 ( 如天然林场内林场管护用房 、供电 、供水 、通信 、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 天然林退化修复工程 ( 如采用乡土树种的坡耕地还林 、人工造林 、封山育林 、抚育性采伐等) 。 需 符 合《 林 业 资 源 分 类 与代 码 自 然 保 护 区 》 ( GB/T15778 ) 、《森林抚育规程》 ( GB/T15781 ) 、《国有林区标准化苗圃》 ( LY/T1185 )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 程建设评价技术规程》 ( LY/T1818 ) 、《森林采伐作业规程》 ( LY/T1646 ) 等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5.2.4 国家储备林建设
包括通过集约人工林栽培 、现有林改培 、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 , 营造和培育工业原料林 、 乡土树种 、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多功能森林的活动。
5.2.5 森林草原防灭火体系建设和运维
包括对森林草原火灾的预防和扑救等体系建设和运维 。 需符合《森林防火条例》《草原防火条例》 等法律法规 ,《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 ( 2021-2035年 ) 》 (发改农经〔2020 〕837号 ) 及其专项规划等相关政策规划 , 森林草原火 险区划 、预警监测 、装备机具 、 信息通信 、 队伍建设 、 火源管 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标准规范要求。
5.2.6 生态产品监测体系和生态感知系统建设和运维
需符合《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 ( 2021-2035年 ) 》 (发改农经〔 2020 〕837号 ) 、《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建设方案》《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方法》 ( GB/T33027 ) 、《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 GB/T35377 )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 ( GB/T38582 ) 等相关政策和标准规范要求。
5.3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5.3. 1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
包括采煤沉陷区开展的土地整治 、 生态修复与环境整治等生态恢复活动 , 以及采煤沉陷区影响范围内居民避险搬迁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修复提升、非煤接续替代产业平台建设等。
5.3.2 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与修复
包括华北 、东北等地下水超采区开展的灌区节水改造 、 田 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 以节水为 目 的的农作物种植品种结构调整和休耕轮耕 、工业节水改造 、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建设 、再生水利用工程 、调水水利工程 、地下水水源置换工程 、 生态补水等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与修复活动。
5.3.3 土地综合整治
包括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等活动 , 如农村山水路林村综合整治 、低效农用地整理 ( 不含林地) 、低效闲散建设用地整治 、工矿废弃地复垦和空心村整治 , 为提高耕地质量而进行的改良土壤 、培肥地力 、保水保肥 、污控修复等 , 以及 对城镇中布局散乱 、利用粗放 、用途不合理 、建筑危旧的存量建设用地采取综合整治措施 、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有效供给和提高土地利用效能的活动等 。 需符合《土地整治术语》 ( TD/T 1054 ) 、 《土地整治项 目基础调查规范》 ( TD/T1051 )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 GB/T32000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 GB50445 ) 等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5.3.4 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包括因地制宜采用退耕还林还草 、 退牧还草 、 封沙育林育草、人工种草造林等植物治沙措施 , 建设机械沙障和植物沙障等物理治沙措施 , 在水资源匮乏植物难以生长地区使用土壤凝结剂固结流沙表层等化学治沙措施开展的土地荒漠化治理活动; 在石漠化地区开展的退耕还林还草 、造林整地 , 生态经济林 、水源涵养林 、水土保持林营造建设 , 封山育林等石漠化综合治理活动;
通过治坡 (梯田 、 台地 、 鱼鳞坑建设等 ) 、治沟 ( 淤地坝 、拦沙 坝等) 和小型水利工程等工程措施 , 种草造林等生物措施 , 蓄水保土农业生产和建设项 目开发方式开展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活动 。 需符合《防沙治沙技术规范》 ( GB/T21141 )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技术规程》 ( LY/T1840 )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 GB50434 ) 、《水土保持工 程设计规范》 ( GB51018 )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 GB/T16453 )等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5.3.5 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
包括在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 、黄河重点生态区 (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 ) 、 长江重点生态 区 ( 含川滇生态屏障 ) 、 东北森林带 、北方防沙带 、南方丘陵山地带 、海岸带等重点区域 , 开展的 天然林草恢复 、封山育林 、草畜平衡 、草原禁牧休牧轮牧 、沙化土地封禁保护 、退化土地治理等生态保护和修复活动 。 需符合《封山 ( 沙 ) 育林技术规程》 ( GB/T15163 ) 、《造林技术规程》 ( GB/T15776 ) 、《防沙治沙技术规范》 ( GB/T21141 ) 、 《开发建设项 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 GB50434 )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 ( GB51018 )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 GB/T16453 ) 、《重要湿地监测指标体系》 ( GB/T27648 ) 、《湿地生态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 GB27647 ) 、《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导则》 ( SL709 ) 等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要。
5.3.6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
包括对受损 、退化 、服务功能下降的山 、水 、林 、 田 、湖 、草 、沙等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保护 、 系统修复 、综合治理的活动 。 需符合《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 (试行) 》 ( 自然资办发 ﹝ 2020 ﹞ 38号 ) 等有关法规政策和《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编制规程》 ( TD/T1068 )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验收规范》 ( TD/T1069 ) 等国家 、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5.3.7 有害生物灾害防治
包括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进行的外来物种入侵防控 , 农业 、林业病虫害有害生物灾害防治活动 , 以及以资源化利用为手段治理外来入侵物种的活动 。 需符合《外来物种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 ( HJ624 ) 、《 自 然保护 区外来入侵种管理规范》 ( LY/T 2243 ) 等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5.3.8 矿山地质环境、油气田生态环境恢复和生态修复
包括对矿产资源勘探和采选 、油气田开采等过程中的各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采取人工促进措施 , 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 , 逐步恢复与重建地块生态功能的活动 。如矿 山废弃地土地整治 、 、植被恢复 , 废弃矿井回填封闭 、矿山土地复垦 、沉陷区恢复治理 , 矿山大气 、水 、土壤污染防治和治理,尾矿等废弃物综合利用 , 减少土地占用等 。 需符合《矿山地质环 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第 1部分: 通则》( TD/T1070. 1 ) 及分矿种专则 、《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 程 》 ( LY/T 2356 ) 、《 土 地 复 垦 质 量 控 制 标 准 》 ( TD/T1036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3095 ) 、《页岩气开发工 程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 NB/T10848 ) 、《海上油 ( 气 ) 田开发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 SY/T10047 ) 等有关法规政策和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5.3.9 水生态系统旱涝灾害防控及应对
包括自然水系连通恢复 、水利设施建设 、湿地恢复 、 灾害预警信息平台建设等水生态系统灾害防控及应对设施建设和运营 。需符合《洪涝灾情评估标准》 ( SL579 ) 、《湿地生态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 GB/T27647 ) 等国家 、地方 、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5.3. 10河湖与湿地保护修复
包括因地制宜采取治理 、修复 、保护等措施 , 促使河湖 、 湿地原生生态系统保护和生物多样性恢复 , 增强其生态完整性和可持续性的活动 。如污染物控源减污设施建设 、河滨湖滨生态缓冲带建设 、 乡土物种植被恢复 、 河湖有序连通 、 生态调度工 程建 设, 防洪 、 防岸线蚀退设施建设等 。 需符合《湿地分类》 ( GB/T24708 )、《重要湿地监测指标体系》 ( GB/T27648 ) 、《国家重要湿地确定指标》 ( GB/T26535 ) 、《湿地生态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GB27647 ) 、《 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导则 》 ( SL
709 ) 等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5.3. 11 海洋生态、海域海岸带和海岛生态修复
包括为维护海洋生态安全 、 改善海洋生态系统质量 、提升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 通过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 ,修复受损的海洋生态 , 实施蓝色海湾整治和自然岸线修复 , 保护 修复海岛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活动 。 需符合《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指南》 ( GB/T41339 ) 等国家、地方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5.3. 12 增殖放流与海洋牧场建设和运营
包括为改善水域环境 、保护生物多样性向海洋 、 滩涂 、 江河 、湖泊 、水库等天然水域投放渔业生物卵子 、幼体或成体 , 恢复或增加种群数量 、 改善和优化水域生物群落结构的增殖放流与海洋牧场建设和运营 。 需符合《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管理工作规范 (试行 ) 》 ( 农办渔〔 2017 〕59号 ) 、《人工鱼礁建设项 目管理实施细则 (试行 ) 》 (农办渔〔 2017 〕58号 ) 、《水产苗种违禁药物抽检技术规范》 (农业部公告第1192号 ) 等国家 、地方相关 法 规 政 策 , 以 及 《 海 洋 牧 场 建 设 技 术 指 南 》 ( GB/T40946 ) 、《海洋牧场分类》 ( SC/T9111 )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 ( SC/T9401 ) 、《人工鱼礁建设技术规范》 ( SC/T9416 ) 、《人工鱼礁资源养护效果评价技术规范》 ( SC/T9417 )等国家、地方、行业标准规范要求。
5.3. 13 退耕还林还草和退牧还草工程建设
包括为保护生态环境 , 在水土流失严重 、沙化 、盐碱化 、石 漠化严重耕地实施的有计划 、有步骤停止耕种 , 因地制宜种草造林 、 恢复植被 、 抑制生态环境恶化的活动; 以及为抑制草场退化 , 开展的禁牧封育 、草原围栏 、舍饲棚圈 、人工饲草地建设等草原生态保护设施建设活动 。 需符合《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监测 评价 》 ( GB/T 23233 ) 、《 退 耕 还 林工 程 检 查 验 收 规 则 》 ( GB/T23231 ) 、《退耕还林工程质量评估指标与方法》 ( GB/T 23235 ) 等国家、地方有关法规政策和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6 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6. 1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
6. 1. 1 绿色建筑建设和运营
包括绿色建筑的设计 、建造 、综合性能调适 、交付培训 、智慧运维等 。 需符合《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办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 GB/T 50378 ) 、《 绿 色 工 业 建 筑 评 价 标 准 》 ( GB/T50878 ) 、《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 ( JGJ/T391 ) 、《建筑绿色运营技术规程》 等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要求 , 绿色建筑需达到一星级及以上标准。
6. 1.2 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低碳、零碳建筑建设和运营
包括超低能耗 、 近零能耗 、零能耗 、低碳 、零碳建筑的设计、建造和运行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需符合《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 试行 ) ( 居住建筑 ) 》 ( 建科〔 2015 〕 179号) , 近零能耗建筑需符合《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 ( GB/T 51350 ) 。超低能耗建筑 、近零能耗建筑及零能耗建筑需符合国家 、地方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低碳 、零碳建筑项 目 需依据《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 ( GB/T51366 ) 计算具体碳排放量。
6. 1.3 既有建筑节能及绿色化改造
包括改造后建筑相关技术指标符合国家或地方相关建筑节能标准的既有建筑物节能改造 、建筑用能系统节能改造活动; 获得有效期内国家相关绿色建筑星级标识的既有建筑改造和运营 , 以及改造后达到有效期内国家相关绿色建筑星级标识的既有建筑改造和运营 。 需符合《 民用建筑设计统 一 标准》 ( GB50352 )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GB50189 )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 ( JGJ176 ) 、《既有建筑维护与改造通用规范》 ( GB 55022 )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 JGJ/T129 )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 ( GB/T51141 ) 、《既有社区绿色化改造技术标准》 ( JGJ/T425 ) 等国家 、地方 、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6. 1.4 全过程绿色建造
指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 , 采用有利于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减少排放 、提高效率 、保障品质的建造方式的工程建造相关活动 , 包括绿色策划 、绿色设计 、绿色施工 、绿色交付全过程 。 需符合《绿色建造技术导则 (试行) 》 (建办质 ﹝ 2021 ﹞ 9 号 ) 、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 ( GB/T50905 )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 GB/T50640 ) 等有关法规政策和国家 、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6.1.5 建筑绿色运营
指利用系统调适 、节能改造 、智慧化管理等手段提升既有建筑运营效率 , 包括建筑运行阶段综合性能调适 、设备设施精细化管理及维护 、建筑环境长效监测 、 能耗能效智慧管理等活动 。 需符合《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技术要求》 ( GB/T38692 ) 、《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 ( JGJ/T391 ) 、《建筑智能化系统运行维护技术规范》 ( JGJ/T417 ) 、《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标准 》 ( GB50365 ) 、《 空 气 调 节 系 统 经 济 运 行 》 ( GB/T 17981 ) 、《照明设施经济运行》 ( GB/T29455 ) 、《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建设技术导则》《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运行管理技术导则》《医院建筑能耗监管系统建设技术导则》 等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6. 1.6 装配式建筑设计和建造
包括采用预制部件在建设工地通过装配施工方法的建筑设计和建设 。 需 符 合 《 装配式混凝土 建 筑 技 术 标 准 》 ( GB/T51231 )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 ( GB/T51232 ) 、《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 ( GB/T51233 ) 等国家 、地方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 建筑相关技术指标需达到《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 GB/T51129 ) 中A级及以上标准要求。
6. 1.7 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
包括利用建筑屋顶 、墙面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向建筑提供电力 , 以及利用热泵等设施向建筑供冷 、供热的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系统的设计 、建设及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改造活动 。 需符合《建筑光伏系统应用技术标准》 ( GB/T51368 ) 、《太阳能光伏玻璃幕墙电气设计规范》 ( JGJ/T365 ) 、《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 ( GB50364 )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标准》 ( GB50495 )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 (GB/T50801 ) 、《户式空气源热泵供暖应用技术导则》 (建标
〔 2020 〕 66 号 ) 、《 地 源 热 泵 系 统 工 程 技 术 规 范 》 ( GB50366 ) 、《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设计标准》 ( GB/T51381 ) 、《柔性直流输电成套设计标准》 ( GB/T51397 ) 等国家 、地方 、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6. 1.8 建筑用能电气化、智能化改造
包括提高采暖 、 生活热水 、炊事等建筑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以及提升建筑智能化运行水平的升级改造活动 。 智能建筑的设计、建造和运营需符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 GB50314 )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 ( GB50606 )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 GB50339 ) 等国家 、地方 、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6. 1.9 绿色高效制冷改造和运行
包括以建筑中央空调系统 、 商务产业园区 、冷链物流等为重点 , 更新升级制冷技术 、设备 , 优化负荷供需匹配的设计 、 改造和运 行 活 动 。 需 符 合 《 空 气 调 节 系 统 经 济 运 行 》 ( GB/T17981 ) 、《远置式压缩冷凝机组冷藏陈列柜系统经济运行》 ( GB/T31510 ) 等标准中经济运行要求。
6. 1. 10 绿色仓储
包括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物流仓储场所 、节能型农产品冷库 、贮藏库等仓储场所的设计 、建设 、运营和改造活动 。 需符 合《绿色仓库要求与评价》 ( SB/T11164 ) 等标准规范对绿色物流仓储建筑的有关要求。
6. 1. 11 绿色农房建设、改造和运维
包括绿色农房的设计 、建设 、 改造 、综合性能调适 、交付培 训 、智慧运维等 。 需符合《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GB/T 50824 ) 等标准规范要求。
6.2 绿色交通
6.2. 1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升级改造
包括公路 、综合交通枢纽 、高速公路服务区 、客货运场站等交通基础设施的绿色化改造 。 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需符合《绿色公路建设技术指南》 有关要求 , 公路 、服务区 、客货运场 站等节能及绿色化改造后需达到《绿色交通设施评估技术要求》 ( JT/T1199. 1 ) 等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 绿色化升级改造技术需符合 《交通运输行业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 目 录 ( 2021年度 ) 》等国家、地方有关政策要求。
6.2.2 充电、换电和加气设施建设和运营
包括分布式交流充电桩 、 集中式快速充电站 、 非车载充电机 、换电设施 、汽车和船舶天然气加注站 、城市公共充电设施 、城际快速充电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 需符合《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 ( NB/T33002 ) 、《 电动汽车快速更换电池箱通用要求》 ( NB/T33025 ) 、《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技术条件》 ( NB/T33001 ) 、《汽车加油加气加氢站技术标准》 (GB50156 ) 等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6.2.3 智能交通体系建设和运营
包括交通指挥中心系统与设备 、 电子警察系统与设备 、交通视频监视系统与设备 、卡 口 系统与设备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与设备、智能公交系统与设备 、城市智慧汽车基础设施 、智能停车系统与设备 、交通信息采集发布系统与设备 、GPS与警用系统与设备、 出租车信息服务管理系统与设备 、综合客运枢纽信息化系统与设备 、路网综合管理系统 、 智能化新 一 代民航旅客服务系统 ( PSS)、智慧机场管理系统 、旅游联程联运信息服务系统 、高速公路扣费系统 、市区过桥系统 、 隧道自动扣费系统 、停车场不停车交费系统等建设和运营。
6.2.4 共享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营
包括公共租赁自行车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 、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 、互联网租赁汽车 、汽车分时租赁系统 、立体停车设施设备、 自行车停车设施等共享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营。
6.2.5 城乡客运系统建设和运营
包括地铁 、 轻轨 、 有轨电车等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营 , 农村客运班线 、 乡镇客运站建设和运营 , 城市公共汽电车系统 (含公交专用道 、枢纽场站 、信息系统) 建设 、 改造及运营 ,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客车和公共车辆购置等。
6.2.6 城市慢行系统建设和运营
包括步行交通系统建设 、 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 、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建设 、都市绿道建设 、道路交叉口路灯优化 、路段过街设施建设、慢行系统优化等。
6.2.7 环境友好型铁路建设运营和铁路绿色化改造
环境友好型铁路是指符合国家环保标准规范 , 考虑对生物重要栖息地的影响 , 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切实保护自然生态 、尽量减少生态影响的客运 、货运和客货两用铁路 。包括环境友好型铁路及相关场所建设和运营 , 以及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 、铁路场站和铁路设备绿色化改造 、废弃铁路复垦等 。铁路客运站 、货运站建设或改造后需达到《绿色铁路客站评价标准》 ( TB/T 10429 ) 、《绿色交通设施评估技术要求 第4部分: 绿色客运站》 ( JT/T1199.4 ) 、《绿色交通设施评估技术要求 第5部分: 绿色货运站》( JT/T1199.5 ) 等标准规范要求。
6.2.8 多式联运系统与公转铁、公转水建设和运营
包括普通集装箱 、大宗物资 、冷链物资 、汽车整车 、 快递包 裹等物资多式联运系统建设和运营 , 以及促进公转铁 、公转水的相关设施建设和运营。
6.2.9 公路甩挂运输系统建设和运营
包括甩挂作业站场 、甩挂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等建设运营和改造。
6.2. 10绿色民航
包括含机场航站楼 、跑道 、机场廊桥供电设施等在内的绿色机场建设 , 机场绿色化改造 , 机场新增或更新的作业车辆及机械 采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 。绿色机场建设和机场绿色化改造需符合《绿色航站楼标准》 ( MH/T5033 ) 等标准规范要求。
6.2. 11绿色港航
包括港 口和船舶岸 ( 受 ) 电系统建设 , 船用LNG等清洁燃料加注设施建设 , 内河老旧码头升级改造 、船舶受电设施设备改造等。 相关设施建设和改造需符合《 绿色港 口 等级评价指南》 ( JTS/T105-4 ) 、《 内河航道绿色建设技术指南》 ( JTS/T225 )等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6.2. 12绿色物流
包括新能源及清洁能源轻型物流车辆 、 中重型卡车购置 , 综 合物流枢纽或大型货物集散中心的建设和运营 , 邮政快递营业场所和处理场所等物流场所的绿色化改造 , 智慧货运信息平台或系统的建设和运营 , 数字化智能化邮政快递信息系统或平台的建设和运营 , 城市寄递系统建设和运营 , 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和运 营 ,零碳物流园区示范等活动。
6.3环境基础设施
6.3. 1 园林绿化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营
包括城市综合公园 、专类公园 、社区公园 、游园等公园和绿地公共设施建设 、养护和运营 , 城市绿道及其配套的驿站 、标识系统和其他附属设施的建设 、养护管理和运营 , 居住用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 、物流仓储用地 、公用设施用地 、 绿地与广场用地等的附属绿地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营 , 各级各类城市道路的分隔绿带 、路侧绿带 、绿化环岛等绿地建设 、养护管理 , 城市郊野公园 、 区域设施防护绿地等区域绿地建设 、养护管理和运营 , 城市建筑屋顶绿化 、墙面绿化 、桥隧绿化等立体空间绿化工程建设 、养护管理,需符合《公园设计规范》 ( GB51192 )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建城函〔 2016 〕211号 )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 CJJ75 )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 CJJ/T85 ) 、《垂直绿化工程技术规程》 ( CJJ/T236 ) 等国家 、地方 、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6.3.2 海绵城市建设和运营
包括在公共建筑及居住小区 因地制宜采取屋顶绿化 、可渗透地面铺装 、微地形 、雨水花园建设 , 雨落管断接 、雨水调蓄与收 集利用等设施建设和运营; 在非机动车道 、人行道 、停车场 、广场等场所采用透水铺装 , 道路与广场雨水收集 、 净化和利用设施 , 生物滞留带 、环保雨水 口 、旋流沉砂等道路雨水径流污染防 治治理等设施建设和运营; 在城镇公园和公共绿地等场所的雨水花园 、下凹式绿地 、人工湿地 、雨水塘等设施建设和运营; 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达标建设 , 如城市易涝点排水改造 , 雨污分流管网 、雨水岸线净化设施建设和改造 , 沿岸流干管建设和改造 , 沉淀过滤 、人工湿地等溢流污废水净化设施建设和改造 , 雨水调蓄设施科学布局建设运营和改造等; 以及为保护和修复城市水体自然生态系统开展的河湖水系自然连通恢复和保护工程 , 河道系统整治、 生态修复活动 , 如渠化河道改造 , 因势利导恢复自然弯曲河岸线 , 自然深潭浅滩和泛洪漫滩等。
6.3.3 城镇供水管网分区计量漏损控制建设和运营
包括城镇公共供水设施建设运营和改造 , 以及供水管网流量计量 、水质监测 、压力调控 、数据采集与远传等供水管网漏损控制设备设施建设运营和改造。
6.3.4 水利设施智能化改造
包括搭建数字孪生平台 , 升级监测设施 , 提升通信 、计算、控制等设施水平 , 提升水利设施业务智能化水平和预报 、预警、预演、预案能力。
6.3.5 城镇污水收集系统排查改造建设修复
包括城镇污水管网排查、疏浚 、维修修复及改造 , 污 ( 雨 )水调蓄设施建设与改造 , 污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 GIS) 建设和运 营等。
6.3.6 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及规范化建设和运营
包括运用无人机 、水下机器人等仪器设备进行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和上游排污管线巡查巡检 , 制订更新排污 口位置图 、排污管线图 , 对不符合要求的入河入海排污 口按照相关技术规定进行拆除关闭 、 归并纳管 、清理整治 , 对相关排污管线进行修复 、 改造和维护 , 按照要求开展入河入海排污 口规范化建设 , 开展入河入海排污口相关监测、数据采集与传输等设施建设和运营。
6.3.7 污水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营
包括城镇和农村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运营和改造 ,污泥浓缩 、调理和脱水等减量化处置设施建设运营和改造 , 厌氧消化处理 、高温好氧发酵处理 、石灰稳定 、热干化 、焚烧等处理 设施建设运营和改造 , 以及污泥的运输和储存等 。 需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 GB18918 ) 等标准要求 。污泥处理处置需符合《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 ( GB4284 )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泥质》 ( GB/T24188 )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混合填埋用泥质》 ( GB/T23485 )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土地改良用泥质》 ( GB/T24600 )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单独焚烧用泥质》 ( GB/T24602 )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稳定标准》 ( CJ/T510 )等国家 、地方 、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应不低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评价技术要求》 ( GB/T40201 ) 中 良好等级。
6.3.8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
包括城镇和农村生活垃圾收集 、 转运等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 ,需 符 合 《 农 村 生活 垃 圾 收 运 和 处 理 技 术 标 准 》 ( GB/T51435 ) 等国家、地方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6.3.9 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和运营
包括大气 、地表水 (含水功能区和农田灌溉水) 、地下水 、饮用水源 、海洋 、土壤 、温室气体 、 噪声 、辐射等环境监测系统的建设和运营 , 系统采样分析设备 、监测仪器 、计算机 、监测车 辆、监测无人机 、监测气球等硬件设备购置 、安装建设及软件系统开发 , 污染源自动监测设施建设和运营等 。相关设备需符合国家、地方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6.3. 10 生态安全预警体系和生态保护修复信息平台建设和运维
包括生态安全预警体系的建设和运维 , 以及生态保护修复信息平台系统的设计 、开发 、测试和运维 。 需符合《 自然资源部关 于印发〈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 的通知》 ( 自 然资发 ﹝2020 ﹞ 15号 ) 等国家、地方有关政策和标准规范要求。
6.4 城乡能源基础设施
6.4.1 城镇电力设施智能化建设运营和改造
包括城镇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开发建设 , 城镇配电网技术改造, 用 电设备智能化改造 , 以及高污染 、低效用能设备的电能替代改造等。
6.4.2 城镇一体化集成供能设施建设和运营
包括多能互补利用设施 、分布式供能设施或系统 、智能微网等城镇一体化集成供能设施建设和运营。
6.4.3 城镇集中供热系统清洁化、低碳化建设运营和改造
包括城镇集中供热锅炉节能降碳环保改造 、城镇集中供热管网节能降碳改造 、热电联产机组供暖替代散煤和燃煤小锅炉 、低品位工业余热供暖系统建设运营 、核能供热系统建设运营 , 以及因地制宜实施的热泵 、生物质能 、地热能 、太阳能等清洁低碳供暖等。
6.4.4 农村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包括清洁取暖设备应用和设施建设运营 , 清洁取暖配套的农村电网 、燃气管道建设改造 , 以及其他清洁低碳能源利用设施建设运营。
6.5信息基础设施
6.5. 1 通信网络节能改造
包括通信网络的传输系统 、交换系统和相关设备等的节能改造。
6.5.2 绿色数据中心建设
包括先进高效的互联网数据中心 ( IDC) 、企业级数据中心 (EDC) 、高性能计算中心 、超算中心等不同类型数据中心的建设, 数据中心 电能比需不低于《数据中心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GB40879 ) 中2级能效水平。
6.5.3 数据中心节能改造
包括数据中心的供配电系统 、制冷系统 、运行控制系统 、其他辅助系统等的节能改造。
7 绿色服务
7. 1 咨询监理
7. 1. 1 绿色产业项目勘察服务
包括风能 、太阳能 、 生物质能 、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及其他绿色资源勘察服务 , 可生能源等绿色资源经济利用潜力及绿色产业项目建设规模潜力评估等服务。
7. 1.2 绿色产业项目咨询服务
包括节能降碳 、环境保护 、资源循环利用 、清洁能源 、 生态 保护修复和利用 、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绿色产业项 目 的方案设计 、技术论证 、 方案评价 、尽职调查 、 可行性研究 、风险评估 、工程验收与后评价 、运维优化 、环境安全评估 、 生态效率评 价 , 绿色产业发展规划研究 、绿色低碳技术咨询 、节水管理与技术咨询 、化学品生态毒理测试与预测咨询 、环境友好型产品评估和信息声明 、环境服务质量评价 、环境信息披露等服务 , 自愿碳 减排项目设计、碳排放信息披露等碳减排相关的咨询服务 , 以及环境、社会和治理 ( ESG) , 绿色金融、环境投融资及风险评估、招标采购代理、信息披露、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咨询服务等。
7. 1.3绿色产业项目施工监理服务
包括节能降碳 、环境保护 、资源循环利用 、清洁能源 、 生态 保护修复与利用 、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绿色产业项目的施工监理服务。
7.2 运营管理
7.2. 1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包括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 、 能源管理体系咨询服务 、 能源 管理标杆企业信息咨询 、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成效评估 、能源管理 体系工具软件开发 、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服务等 。 需符合《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 GB/T23331 ) 、《 能源管理体系 实施指南》 (GB/T29456 ) 、《水泥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 GB/T 30259 ) 等国家、地方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7.2.2 合同能源管理
包括采用节能效益分享 、 能源费用托管 、节能量保证 、 融资租赁等形式开展的节能技术改造服务 , 以及合同能源管理商务模式咨询 、融资咨询 、服务评价等 。 需符合《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 》 ( GB/T 24915 ) 、《 合同能源管理服务评价技术导则 》 (GB/T40010 ) 等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7.2.3 合同节水管理
包括采用节水效益分享 、节水效果保证 、用水费用托管等形式开展的节水技术改造服务 , 以及合同节水管理服务模式咨询 、融资咨询 、 服务评价等 。 需符合《合同节水管理技术通则》 (GB/T34149 ) 等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7.2.4 电力需求侧管理
包括节约用电服务 、环保用电服务 、绿色用电服务 、智能用电服务、有序用电服务等 。 需符合《 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 (修订版) 》(发改运行规〔 2017 〕1690号 ) 等国家 、地方有关政策和标准规范要求。
7.2.5 资源循环利用第三方服务
包括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水资源高效及循环利用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 、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垃圾资源化利用、废气回收利用等项目提供第三方服务。
7.2.6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包括大气污染治理 、水污染治理 、土壤污染治理 、其他污染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等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7.3 监测检测
7.3. 1 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
包括能耗数据采集方案设计 、 能耗监测远程终端设备采购 、能耗在线监测计算机平台开发 、 能耗计量和在线监测设备校准 、能耗监测数据库和应用软件开发 , 重点用能单位 、 国家机关和大 型公共建筑等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等 。 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需满足《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技术要求》 ( GB/T38692 ) 、《建筑材料行业能耗在线监测技术要求》 ( GB/T40083 ) 等 国家、地方、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7.3.2 温室气体排放源监测
包括温室气体等碳排放数据的监测 , 监测系统平台开发和数据核算 、分析评价 、预警 、运营维护服务 , 相关衍生的碳资产管 理和碳信息披露服务等。
7.3.3 环境损害监测评估
包括环境损害评估监测方案设计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环境损害应急处置方案设计 、环境损害法律咨询服务 、环境损害保险服务等。
7.3.4 污染源监测
包括污染源监测系统开发 、污染源监测设备采购 、污染源监测数据库建设和应用软件开发 、污染物排放计量和监测设备校准服务等。
7.3.5 企业环境监测
包括企业环境监测设备采购 、环境监测服务 、环境监测软硬件开发、环境影响数据库建设 、污染物监控人员培训等 。 需符合《产业园 区循环经济信息化公共平台数据接 口 规范》 ( GB/T 36578 ) 等标准规范要求。
7.3.6 生态环境监测和生态安全预警
包括水 、 空气 、土壤 、 固体废物 、地下水 、 海洋 、 农业面源 、辐射 、 噪声 、新污染物等生态环境监测 , 突发生态环境事件涉及的监测设计方案等技术服务 , 农业废弃物资源监测 、农用地和农用水资源监测 、林业和草原碳汇监测 、 生态遥感监测 、 生物群落监测 、 生态调查监测预警 、 生态系统质量监测 、 生物多样性监测、水土保持监测等监测服务以及毒性试验服务等。
7.3.7 生态系统碳汇监测评估
包括国土调查 、遥感监测 、碳汇监测技术和模型开发 、碳储量评估 、 生态系统碳汇认证标准和认证方法研究 、生态保护修复碳汇成效监管 、 生态保护修复补偿 、 生态系统碳汇价值评估 、 生态系统碳汇监管网络体系等。
7.4 评估审查核查
7.4. 1 节能评估和能源审计
包括用能单位能源效率评估 、节能改造方案设计 、第三方能源审计 、节能量评估 、 能源审计培训 、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报 告编制服务等 。 需符合《 用 能单位节能量计算方法》 ( GB/T 13234 ) 、《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通则》 ( GB/T28750 ) 、《节能量测量和验证实施指南》 ( GB/T32045 ) 、《节能评估技术导则 》 ( GB/T31341 ) 、《能源审计技术通则》 ( GB/T 17166 ) 等 国家、地方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7.4.2 碳排放核查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和核查
包括碳排放第三方核查 、碳排放核查人员培训 、碳排放核查数据库建设 、碳排放核查结果抽查校核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 目审定与核查服务等 。企业碳排放核算需符合《 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 ( GB/T32150 )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 GB/T32151 ) 等国家、地方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7.4.3 建筑能效与碳排放测评
包括对各类建筑能效水平和碳排放水平的检测评价服务等。
7.4.4 清洁生产审核
包括对企业生产过程及其生产管理开展全面系统的调查和诊断 , 发现其原料使用 、工艺流程 、产品生产 、污染物排放等方面薄弱环节 ,并制定针对性清洁生产改造方案等。
7.4.5 环境影响评价
包括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 环境影响及跟踪监测解决方案设计 、环境影响法律咨询 、环境影响数据库建设 , 环境影响技术评估 , 生态保护红线 、环境质量底线 、资源利用上限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编制 , 以及建设项 目 、行政区域 、工业园区等环境风险评估、环境应急控制方案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制定等。
7.4.6 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
包括水环境 、海洋环境 、大气环境 、土壤环境 、 噪声与振动 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等。
7.4.7 自然资源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损害赔偿评估
包括对自然资源生态保护补偿的评估 , 自然资源生态损害赔偿的评估服务等。
7.4.8 生态保护修复产品和生态系统评估
包括生态保护修复产品价值核算 、 生态保护修复产品评估、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服务等。
7.4.9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包括塌塴 、滑坡 、泥石流 、地面塌陷 、地裂缝 、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 、灾害区易损性评价 、地质灾害破坏损失评价等 。 要符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 GB/T40112 ) 等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7.4. 10 水土保持评估
包括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 、监测评估 、监理等技术服务 ,水土保持设施验收 、第三方评估 , 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 , 水土保持法律咨询服务等 。 需符合《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 ( GB/T51240 ) 等国家、地方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7.5 绿色技术产品研发认证推广
7.5. 1 绿色技术产品研发
包括节能降碳 、环境保护 、资源循环利用 、清洁能源 、 生态 保护修复和利用等领域先进技术产品研发 。产品需符合国家 、地方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7.5.2 绿色技术产品认证推广
包括节能降碳 、环境保护 、资源循环利用 、清洁能源 、 生态 保护修复和利用等领域先进技术推广 , 人造板和木制地板 、 涂料 、卫生陶瓷 、建筑玻璃 、太阳能热水系统 、家具 、绝热材料 、防水密封材料 、 陶瓷砖 (板) 、纺织产品 、木塑制品 、纸和纸制品、塑料制品 、洗涤用品 、 电冰箱 、 空调器和洗衣机 、轮胎 、快递封装用品等绿色产品认证和推广 , 计算机 、复印机等节能产品认证和推广 , 硅酸盐水泥 、平板玻璃等低碳产品认证和推广 , 水嘴 、淋浴器等节水产品认证和推广 , 节能玻璃 、保温材料等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和推广 , 电子电器 、建材等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和推广, 有机产品认证和推广 , 绿色食品认证和推广 , 森林可持续经营及产品认证和推广, 生态保护修复产品认定 , 绿色交通基础设 施认证和推广 , 可持续航空燃料认证 , 节能服务公司综合能力评 定、合同能源管理服务认证等 。 需符合《绿色产品标识使用管理办法》( 市场监管总局公告2019年第20号 ) 、《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 ( 建科〔 2014 〕75号 ) 、《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 市场监管总局令2022年第61号第二 次修订 ) 、《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 (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1号修订) 等有关法规政策要求 ,产品需符合国家、地方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7.5.3 绿色技术交易
包括节能降碳 、环境保护 、资源循环利用 、清洁能源 、 生态 保护修复和利用等领域先进技术交易 , 以及交易平台的建设和运营 , 技术成果展示 、 成果转化 、技术审核 、技术评估 、技术转移、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转移等服务及其指导和监督。
7.6 资源环境权益交易
7.6. 1 碳排放权交易
包括碳排放和国家温室气体 自 愿减排交易有关数据统计核算 、碳配额注册登记及变更 、碳交易法律服务 、碳减排方案咨询与服务、碳金融、碳信息管理服务等。
7.6.2 用能权交易
包括用能权统计核算 、用能权第三方审核 、用能权交易法律咨询、节能方案咨询与服务 、用能权交易系统开发建设 、用能权资产管理和运营服务、用能权金融质押服务等。
7.6.3 用水权交易
包括用水权交易可行性分析 、交易参考价格核定 、交易方案设计、交易技术咨询、交易法律服务、交易系统开发建设等。
7.6.4 排污权交易
包括排污权交易的数据统计核算服务 、交易法律服务 、减排方案咨询与服务、金融服务、信息管理服务等。
7.6.5 林权交易
包括林权交易可行性分析 、交易参考价格核定 、交易方案设计 、数据统计核算 、交易技术咨询 、交易法律服务 、金融服务 、信息管理服务以及交易系统开发建设等。
7.6.6 可再生能源绿证和绿色电力交易
包括可再生能源绿证和绿色电力交易的项目信息管理 、证书核发、交易体系建设等 。 可再生能源绿证和绿色电力交易需符合《关于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自愿认购交易制度的通知》 (发改能源〔 2017 〕132号 ) 、《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方案》等政策要求。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5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浦东新区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通知指出,推进交通领域低碳转型,加快推进区属公交、出租服务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计划新能源公交车辆更新456辆,2025年底基本实现营运公交车全部新能源化。逐步推进货运车辆、垃
4月18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发布一周要闻回顾(2025年4月14日-4月18日)。政策篇广西、重庆、广东、江苏……6地工商业分布式光伏上网比例敲定日前,广西、重庆就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据北极星统计,截至目前,已有6个省区市出台相关文件,对分布式光伏上网电量比例作出规定。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据天眼查APP显示4月11日,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000万元成立张家口菱碳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00%,所属行业为研究和试验发展。资料显示,法定代表人为张国强,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公司位于张家口市,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新材料技术研发;风电场相关系统研发;风力发电技术服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浦东新区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重点工作安排发布,具体内容如下:浦东新区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重点工作安排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上海市碳达峰碳中和各项要求,现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浦
4月2日,华润新能源(托克逊)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董士超,注册资本141015.2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储能技术服务、发电技术服务、电力行业高效节能技术研发、新兴能源技术研发;风电场相关系统研发等。股权结构图显示,华润新能源(托克逊)有限
早在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便提出到2030年实现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以此为既定目标,新能源入市步伐明显加快。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达3465亿千瓦时,占新能源总发电量的38.4%,较2020年提高14个百分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025年3月,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1.74亿个,同比增长9.39倍,其中可交易绿证1.44亿个,占比82.26%,涉及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7.07万个,本期核发2025年2月可再生能源电量对应绿证1.60亿个,占比91.66%。2025年1-3月,国家能源局共计核发绿证6.62亿个,其中可交易绿证4.56亿个。其中风电2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4月2日,华润新能源(托克逊)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董士超,注册资本141015.2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储能技术服务、发电技术服务、电力行业高效节能技术研发、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等。股权结构图显示,华润新能源(托克逊)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3月份,全国规上工业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产量7844万千瓦,同比增长23.6%;2025年1-3月份,全国规上工业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产量17267万千瓦,同比增长18.5%。2025年3月份,全国规上工业太阳能发电量4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9%;2025年1-3月份,全国规上工业太阳能发电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16日,远达环保公告,国家电投旗下上市公司远达环保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中国电力、湘投国际合计持有的五凌电力100%股权以及广西公司持有的长洲水电64.93%股权,并向不超过3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本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不构成重组上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生产增速加快。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原煤生产增速加快。3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4亿吨,同比增长9.6%,增速比1—2月份加快1.9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421万吨。1—3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12.0亿吨,同比增长8.1%。原油
2025年,大连市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履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以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1.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出台2025年度碳达峰碳中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发改环资〔2024〕1812号,以下简称《目录》)。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接受采访,回答记者提问。问:请介绍一下《目录》的编制背景答
云南省红河州人民政府11月22日印发红河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以降低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主线,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强化大气面源污染治理,加强源头防控,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红
绿色经济是可促成提高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同时显著降低环境风险和生态稀缺的经济。近日,北京市发布《关于北京市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意见》(京办发〔2024〕7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将与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形成“双标杆引领、双引擎驱动”,进一步推动新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0月10日印发《南宁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内容指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低(无)VOCs含量原辅材料生产和使用、VOCs污染治理、超低排放、环境和大气成分监测等领域,支持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节能环保龙头企业,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产业扩规增容、提质
宿迁市人民政府8月21日发布《宿迁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宿迁市将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绿色低碳升级。一是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二是加快退出重点行业落后产能;三是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和固定源提标改造;四是推进园区、产业集群绿色低碳化改造与综合整治;五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8月19日,江苏常州市政府关于印发《常州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加快推进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和公共机构光伏应用,提升全市公共机构光伏应用水平和示范表率功能,因地制宜发展风力发电,统筹发展生
常州市人民政府8月15日发布《常州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实施重点行业超低排放与深度治理。有序推进铸造、垃圾焚烧发电、玻璃、有色、石灰、矿棉等行业深度治理。持续推进煤电机组深度脱硝改造,力争2024年底前完成单机10万千瓦及以上煤电机组深度脱硝改造任务。到2025年底,全市水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2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北京市2024年绿色低碳先进技术征集和示范工程申报的通知。文件明确申报重点方向。(1)源头减碳类:包括非化石能源先进示范项目、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先进电网和储能示范项目、绿氢减碳示范项目等。(2)过程降碳类: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北京市2024年绿色低碳先进技术征集和示范工程申报的通知,绿色低碳先进技术征集,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目标,以加快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为重点,聚焦关键工艺流程和生产环节,择优推荐先进适用绿色技术,经过征集、评审、公示等环节,形成《北京市绿
近日,《深圳市促进安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印发,措施自5月23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本措施重点支持建筑安全、施工安全、火灾等灾害监测预警产品,消防无人机、应急通讯与指挥等应急救援处置装备,安全应急服务等安全应急领域;高效电机与变频器、半导体照明、先进制冷、建筑节能、
自2015年3月《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以下简称“电改9号文”)发布以来,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已走过十载峥嵘岁月。这份被誉为“新电改”纲领的文件,系统提出了“全面实施国家能源战略,加快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
早在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便提出到2030年实现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以此为既定目标,新能源入市步伐明显加快。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达3465亿千瓦时,占新能源总发电量的38.4%,较2020年提高14个百分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紧迫性日益凸显,电力系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电力系统的能源结构也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传统的“源随荷动”模式正在向“源网荷储”一体化转型,这一转型不仅涉及技术革新,还包含了管理和运营模式的深刻变化。(来源:电联新媒作者:姜庆国)
备受期待的国家级虚拟电厂专项政策终于落地!4月8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5〕357号)(以下简称《意见》)。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级虚拟电厂专项政策,这份文件的出台标志着虚拟电厂发展正式进入规范化、规模化新阶段。我们将从专业视角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我省新型储能健康发展,近日,省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独立储能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现对《通知》进行解读。一、政策背景新型储能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技术,是实现电力系统安全稳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6日,陕西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发布售电公司公示结果的公告。陕西电力交易中心于2025年3月14日发布了售电公司市场注册的公示公告,对2家售电公司注册材料进行了公示。公示期间,未收到市场有关方面提出的有效异议。按照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售电公司管理办法》(发改体改规〔
4月14日,浙江金华市市发改委发布了《能耗要素保障金华市重大项目落地路径研究》采购公告。据悉,此次采购预算为30万元,需要交付的研究成果为:通过梳理金华市近年来新上重大项目情况,形成重大项目清单;对全市能耗双控形势进行全面分析,形成《金华市能源要素保障重大项目落地路径研究》报告。公告
4月14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一2027年)》,提出推动开展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在创新技术应用方面因地制宜采用零碳低碳燃料掺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煤电与新能源耦合等技术,提升机组清洁降碳技术水平。《方案》明确清洁降碳技术要求。新建机组应
近日,国家能源集团重点科技创新项目“高水分褐煤锅炉大功率等离子体”在国电电力胜利电厂完成三年试运行,成功投入电厂应用,实现了燃用全水分38.6%褐煤锅炉的冷炉无油点火与全负荷稳燃,建成了世界首座燃用高水分褐煤机组无燃油电厂。与传统常规油枪点火相比,该项目开发出了用于提升高水分褐煤机组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在这一背景下,微电网作为一种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的解决方案,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在微电网实际推广与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待解的难题。(来源:朗新研究院作者:邹雅蓉)明晰微电网的功能定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由中国化学十六化建承建的湖北省大冶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项目成功产出氢气,纯度高达99.99%。该项目作为湖北省唯一入选国家发改委“清洁低碳氢能创新应用示范工程”的项目,总投资34.37亿元,肩负着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使命,更是传统矿区向绿色产业转型的标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