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政策正文

打造“光伏+综合应用”基地!甘肃武威市“十四五”制造业发展规划出台

2023-02-27 15:57来源:武威市人民政府关键词:光伏基地项目十四五甘肃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3: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方向

1.png

四、主要任务

(一)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工业发展新引擎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造升级。科学处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关系,合理调整资源配置,实施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行动、特色优势产业培育行动,通过双轮驱动,打造工业发展新引擎。大力支持“农字号”企业提质升级,提升产品美誉度、市场占有率和经济附加值;积极推进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生产,做大乳制品、肉类、面粉产业;扩大优质林果、马铃薯、草食畜、中药材、高原夏菜、酿酒原料等区域特色产品规模;开发藜麦系列养生食品,提高甘青、黄羊河、云晓等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紧盯“双碳”目标,实施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倍增行动,统筹新能源上游装备制造和下游消纳产业发展,抓好电力外送和就地消纳,加快形成“风光水火核”多能互补、“发输储用造”一体发展的新兴产业开发格局。通过技术改造使传统产业实现产业发展和巩固提升,新兴产业占工业产值的比重明显增强,成为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2.推进产业链水平提升。依托全市产业规模优势和配套条件,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求,实施产业链培育行动,分行业制定产业链培育路线图,持续做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优势产业链。实施信息产业赋能行动,提升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支撑作用,全力突破产业融合、数字智能等领域新兴产业链培育,提升数据信息、生物医药、碳基材料、绿色环保等特色产业链智能化水平。锻造产业链长板,补齐产业链短板,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3.提升工业园区生产能力和产业集聚度。实施工业园区扩容升级行动,推动工业园区优势产业由大变强、新兴产业由小变大,提升工业园区承载能力和吸附能力。围绕园区主导产业、环境承载能力、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引导和推动关联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和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提高园区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支持园区引进建设大气污染及水污染防治系统,生活垃圾、污泥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项目和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推动园区向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积极创建绿色工业园区。

专栏4:工业发展“六项行动”

工业发展“六项行动”

1.产业链培育行动:按照“龙头企业+骨干企业+配套中小企业”的模式,“一链一策”实施工业产业链培育。

2.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倍增行动:紧盯“双碳”目标,统筹新能源上游装备制造和下游消纳产业,实现倍增式发展。

3.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行动: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支持“农字号”企业提质升级。

4.特色优势产业培育行动:支持高性能碳基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壮大规模,研发生产下游高端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自主创新能力。

5.信息产业赋能行动:推进5G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建设和应用,开展工业互联网创建活动。

6.工业园区扩容升级行动:推动工业园区优势产业由大变强、新兴产业由小变大,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吸附能力。

(二)强化创新引领,增强工业发展新动能

1.培育高成长性创新企业。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提升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承接能力。支持行业骨干企业牵头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集聚行业上下游中小企业创新要素和高校院所科研力量,实施技术改造和能力提升项目。加大“小升规”企业培育力度,对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创新意识强、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形成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企业,打造细分领域“行业小巨人”。加强产学研政合作,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促进高校院所创新资源与企业创新需求的有效对接。

2.提升产品质量促进品牌发展。鼓励重点优势企业创建和提升自主品牌,推进标准、质量、品牌、信誉建设,培育一批质量高、效益好的行业龙头企业。聚焦产业链“短板”领域,进行设备更新换代、质量品牌提升、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等技术改造,促进企业提升品牌质量、产品附加值和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和安全隐患。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生产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升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支持自主品牌企业“走出去”拓展市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商标注册、品牌收购,促进品牌自主化,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本地品牌。

(三)坚持绿色发展,构筑工业发展新格局

1.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以促进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为目的,围绕制造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提升,将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作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新能源、绿色环保、生物医药、碳基材料、新型建材、绿色化工、数据信息等产业,节能、节水、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鼓励采用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淘汰落后设备。以建材、化工企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建立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机制,推动用能结构优化,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2.严格实施行业准入标准。严格实施行业准入及工业产品能耗、水耗限额标准。严格落实节水目标管理责任,完善工业节水工作机制,推进重点用水企业完善用水计量设施,提高工业用水效益,争取创建国家级、省级工业节水型企业。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执行节能降耗有关规定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鼓励企业自主淘汰、退出落后低端产能。加强重点用能企业监测分析,以查促改助推企业节能降耗。规范专业化再制造旧件回收企业发展,大力推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及余热余压、垃圾等综合利用发电企业规范发展。

(四)深化内外开放,创建工业发展新高地

1.提高工业引资水平。针对中东部沿海等重点区域,强化区域性、龙头型、产业链项目承接产业转移。鼓励加强农产品、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领域的区域合作。推动利用外资,由重点引进技术、资金、设备向合资合作开发、对外并购及引进领军人才转变,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积极引进研发团队等智力资源,更好地利用先进科技成果。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品牌展会等平台扩大出口,支持产品、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

2.建设工业内外开放新高地。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黄河流域生态环保和高质量发展机遇,不断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与贸易合作。发挥各工业园区和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开放创新引领作用,加快大宗商品交易、跨境金融等开放平台建设,拓展电子口岸功能。依托资源、土地优势,在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领域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优势特色产业创新集群,努力提高对外投资效率和质量。

(五)培育市场主体,激发工业发展新活力

1.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保姆式、全程式、贴近式服务,认真落实各级领导联系帮扶企业制度,积极主动上门服务,及时疏解企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真心实意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认真贯彻《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督促县区、部门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严防新增拖欠,建立防止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的长效机制,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引导中小企业规范发展,守法经营,严格落实环保、安全、节能降耗、职工权益保护等责任,在合法合规经营中提高竞争能力。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鼓励民营企业家增强家国情怀、担当社会责任,发挥先富帮后富作用,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文明城市创建、社会治理创新,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紧扣重点鼓励发展的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按照“梯度培育、分级实施、动态管理”的原则,健全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对入库企业定期监测分析,通过“小升规”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培育提升行动,培育一批成长性高、创新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引导中小企业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拓展发展新空间,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创立自主品牌、培育知名品牌,切实增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完善制度保障。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上相关政策,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营造良好制度环境,建立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项目,全面提升要素保障、审批要件办理质量和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始终坚持“六个一视同仁”,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加大向制造业领域的投入,推行“不来即享”“项目管家”“不见面审批”等工作机制,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营造有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

(二)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家、省上扶持制造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探索出台市、县区财政支持政策。以政府为桥梁,积极推进银企沟通,选择有意愿、投资潜力好、投资渠道畅通的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可转换债券、权证以及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集合票据等金融创新产品。鼓励骨干企业上市融资用于绿色低碳项目建设运营,激发市场主体绿色低碳投资活力。

(三)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加强制造业领域人才引进和培养培育,探索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合作,加强急需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工作,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促进企业提质量、增效益、扩规模。支持优势骨干企业选用企业发展急需的大学毕业生,选拔、培养一批熟悉市场运营等方面的产业领军人才,为产业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和保障。建立健全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人才评价和服务保障体系,营造有利于人才引进培养、成长发展的社会环境。

(四)强化规划实施保障。加强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跟踪分析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保障规划顺利实施。围绕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重大任务,加强统计监测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及时对主要预期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完善规划实施评估制度,及时精准调整相关发展目标和策略,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1.png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基地项目查看更多>十四五查看更多>甘肃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