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政策正文

山东济宁:到2025年建成、在建光伏装机量达到7GW左右

2022-05-26 11:57来源:济宁市人民政府关键词:光伏装机量十四五山东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日前,济宁市人民政府印发济宁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为重点,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立足我市产业发展,以可再生能源+产业融合模式为方向,打造可再生能源多元化利用示范基地。到2025年,建成、在建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量达到800万千瓦左右。

发挥国家级基地引领效应,以创新引领推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促进太阳能光伏提质升级,大力实施“光伏+”工程。到2025年,全市建成、在建光伏发电装机总量达到700万千瓦左右。

——集中式光伏。重点深耕“光伏+塌陷地治理”基地。聚焦光伏和生态修复融合发展,重点推进邹城市、微山县、鱼台县、曲阜市和嘉祥县等采煤沉陷区结合农业、渔业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光伏电站,大力推动济宁市国家级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基地二期建设,鼓励新增塌陷地光伏+同步治理模式。积极推动“光伏+未利用地”融合发展模式。充分挖掘济宁市行政区域内未利用土地资源,结合生态修复、乡村振兴,采用“光伏+”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开发一批集中式光伏项目。积极发展“光伏+工业用地”集中式发电。支持能源企业利用自有工业场地、园区,积极发展集中式光伏。

——分布式光伏。大力支持“光伏+屋顶”分布式发电。依托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各类工业园区,合理利用工业厂房、商业企业、公共建筑、居民住宅等屋顶资源,积极发展分布式光伏,促进光伏发电就地生产、就地消纳;以嘉祥、鱼台、梁山、曲阜和邹城等县(市、区)为重点,进行整县式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在具备实施光伏条件的乡村地区,大力推广光伏工程带动乡村振兴模式;优先发展“自发自用”分布式光伏。

详情如下:

济宁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济宁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济政字〔2022〕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管委会(推进办公室),市政府各部门,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现将《济宁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济宁市人民政府

2022年1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济宁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前 言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十四五”时期是我省“一群两心三圈”区域战略深入实施并助推新中心崛起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迈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跨越期。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能源革命,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化结构性改革,系统谋划我市未来五年能源发展,推动能源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多元的现代能源体系,为我市跨入全省第一方阵、争当鲁南经济圈排头兵夯实基础。

本规划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我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是规划建设有关重大能源设施、制定能源领域相关专项规划和政策的基本依据。

规划的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远景展望到2035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和修编。

第一章 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济宁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两优两增”工程,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加快转变能源生产消费模式,分类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推动能源消费升级,筑牢能源生产安全底线,提高能源服务水平,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多元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加速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推动济宁高质量发展,跨入全省第一方阵、争当鲁南经济圈排头兵提供安全、稳定、清洁、经济的能源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多元开放,安全发展。把安全发展贯穿能源各领域和全过程,加快煤炭、电力两大主业优化升级,推动企业转型,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内外并举、品种多样的生产供应体系,主体稳定、多层互补的应急储备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能源市场体系,实现深度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

坚持清洁低碳,绿色发展。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大力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与非化石能源快速增长,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压减煤炭消费总量,持续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共生。

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把创新作为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技术创新,推进能源与数字技术、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倡导科技兴安;推动产业创新,加强成果转化,加快产业化步伐;推动模式创新,重视人才培养,深化能源重点领域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利用新模式培育我市产业升级的新增长极。

坚持节约高效,协调发展。把能源节约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积极推行国际先进能效标准和节能制度,推动形成节能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强能源系统统筹协调和集成优化,推动各类能源协同发展,实现集约高效开发、科学高效利用。

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把改善人民群众用能条件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贯彻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加快用能基础设施向城乡覆盖,大力实施清洁能源惠民利民工程,显著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共享能源高质量发展成果。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市能源消费“双控”更加有力,能源供应更加稳定,能源储备体系更加完善,能源结构优化更加明显,能源利用更加高效。主要目标是:

总量目标。到2025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煤炭消费量完成省分解任务,全社会用电量达到453亿千瓦时左右,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稳定在3785万吨标准煤左右,电力总装机达到1800万千瓦。

结构目标。到2025年,全市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比重下降至74%左右,天然气比重提高至8%,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至13%左右;电量结构中,煤电比重下降至67%左右,清洁能源电量比重提高至15%左右,市外来电比重达到18%左右。

效率目标。完成我省下达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目标。

生态目标。完成我省下达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

民生目标。到2025年,人均年生活用能达到420千克标准煤左右。

展望到2035年,“523”能源结构调整目标基本实现,清洁能源与煤炭消费占比基本持平,化石能源全部实现清洁高效利用;能源生产消费模式得到根本性转变,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实现和谐共生;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和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并走在全省前列;全面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多元的现代能源体系。

1.png

注:1. [ ]内为累计值;2. 标*为2020年预估数;3. 能源消费总量、煤炭消费总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等目标以省下达指标为准。

第二章 重点任务

一、推动煤炭产业优化升级,构筑现代化煤炭经济新格局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智能化、绿色化为发展方向,煤炭企业新旧动能转换为重点,优化存量,扩大优质增量,发挥“压舱石”作用,当好动能转换“排头兵”,打造“示范者”工程。到2025年,基本形成现代化煤炭全产业链发展的新格局。

(一)稳定煤炭供应能力

1. 优化煤炭开发布局。继续贯彻全省“稳定西部”的煤炭开发战略,坚持以“稳产挖潜,实现绿色可持续开采”为核心,科学优化煤炭产能布局;加快退出安全无保障、资源枯竭、长期亏损三类煤矿,根据安全论证结果,对采深超千米冲击地压煤矿采取限产、停产、关闭等处置措施;结合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的退出,核减新安、金源等煤矿生产能力。支持优质产能合规释放,适时推动小孟井田等优质资源联合开发,稳妥有序推动压煤村庄搬迁,释放地下优质资源;按照产能置换原则,鼓励煤矿通过智能化改造方式扩能;加快存量产能挖潜提效,积极推进有条件矿井技术改造。加强区域合作,支持煤炭企业“走出去”,重点打造以新陕蒙等地为核心的“外部济宁煤炭基地”。到2025年,全市煤炭优质产能占比达到80%以上,保持全省领先水平;煤炭产量稳定在5100万吨左右,进一步巩固鲁西煤炭基地主产区地位。

1.png

2.完善物流通道网络。发挥我市煤炭交易、物流优势,整合资源搭建煤炭交易平台,推动现代化煤炭市场交易体系建设;大力推动公转铁、公转水工作,充分利用京杭运河“黄金水道”,加速推动路港通达,打通铁水联运“最后一公里”,增强煤炭运输能力;着力构建“一平台、一河、两横两纵”的煤炭物流新发展格局。到2025年,依托运河煤炭交易平台、山东京杭多式联运等项目,打造区域性煤炭综合运输体系枢纽和现代化大型煤炭交易集散地。

3.提高煤炭储备能力。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动静结合、应急保障原则,加快构建我市煤炭供应保障长效机制。重点推进梁山港省级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建设,提升政府可调度煤炭应急储备能力;发挥我市煤矿、港口和交通枢纽优势,重点在任城区、邹城市等地建设一批煤炭物流园区,提升社会煤炭储备能力;依托我市煤矿与燃煤电厂储煤设施场地,有效补充我市煤炭保供能力。到2025年,基本形成以应急储备基地为主、社会化物流园区库存为辅、煤矿与电厂自备库存为补充的煤炭应急保障体系。

1.png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装机量查看更多>十四五查看更多>山东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