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政策正文

山东济宁:到2025年建成、在建光伏装机量达到7GW左右

2022-05-26 11:57来源:济宁市人民政府关键词:光伏装机量十四五山东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八、强化安全生产,构建安全稳定的能源生产体系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强重点领域管理,构建安全稳定的能源生产体系,全面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全面消除安全隐患,全面遏制重特大事故,确保能源行业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一)强化煤矿安全生产

1. 深化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深入落实安全专项整治要求,进一步健全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大力推进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深化安全教育培训。加强救援队伍达标建设和应急演练,完善应急信息平台和协作联动机制,提高突发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同时加强煤矿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2. 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关退落后、不安全产能,鼓励煤矿通过智能化改造方式扩能,督促生产煤矿严格按照核定生产能力组织生产,坚决杜绝超能力生产;加快推进智能化建设,大力实施“少人则安,无人则安”;完善矿井监测监控、精准定位和通信联络等系统,全面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

3. 加强煤矿重大灾害防治。重点地区矿井推行老空水防治“四步工作法”,严格落实“三专两探一撤”措施,推广水患区域“四线”管理。冲击地压矿井落实核减产能、“三限三强”、卸压解危等综合防冲措施。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做到抽掘采平衡。加强通风管理,提高通风设施构筑质量,强化防灭火措施管理,做好自然发火防治工作。

(二)加强油气管道保护

1. 健全管道保护制度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油气管道保护法和省油气管道保护条例,落实实施主体,抓好宣传培训,切实提高管道保护意识和水平。健全管道保护监控体系,提高管道保护信息管理水平;加快高后果区管道保护视频动态监控建设,大力创建管道保护城市。

2. 健全管道巡护体系。加强管道保护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依法履行管道保护职责,做好组织排除管道重大外部安全隐患工作。依法依规履行管道保护监管职责,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督促管道企业履行管道保护主体责任。全面提升油气管道法定检验覆盖率,建立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油气管道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三)强化电力安全运行

1. 加强电力系统运行管理。深入研究交直流混联、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对电网安全的影响。严格执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等相关标准要求,筑牢“三道防线”。强化调度计划的多时段多层级协调配合和安全校核,提升电网安全预防控制水平。

2. 提升电力设施保护能力。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政企协同,严格依法行政。加强风险监督管控,加大技防设施建设,落实警企联动机制,提升电力设施防范能力。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营造电力设施保护良好舆论环境。

3. 提高区域电网应急反应能力。完善大面积停电情况下电源—电网—负荷联动机制,建立健全新能源—常规能源—电网协调管控机制。开展电网反事故演习,提高大面积停电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三章 环境影响分析

本规划结合省能源规划任务及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合理设定能源生产目标,通过聚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能源生产消费模式,分类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促进能源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共生。

一、规划实施环境影响分析

到2025年,我市预计煤炭消耗量降低约18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1.3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约1.2万吨,减少烟尘排放约0.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40万吨;天然气用量新增约5亿立方米,新增二氧化碳排放约2万吨;油品使用量减少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约1.4万吨。

(一)优化能源供给体系,推动能源领域减排。本规划以构建安全高效、智慧多元的现代能源供给体系为重点任务,加快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煤炭煤电的优化升级,大力调整能源发展结构,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良好的环境效益。到2025年,我市预计非化石能源利用达到300万吨标准煤,按替代我市煤电机组来测算,相应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3万吨,氮氧化物排放约2.8万吨,烟尘排放约1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约800万吨。

(二)优化能源消费体系,推动用能领域减排。本规划以构建清洁低碳的现代能源消费体系为重点任务,优化能源要素配置,推动重点用能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十四五”期间,持续压减淘汰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实现煤炭集中使用,大力发展集中供热,有序推广煤改气、煤改电工程,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通过结构节能、管理节能、技术节能,全面提升能效水平,从源头上降低污染物排放负荷和碳排放强度。

二、预防和减轻环境影响对策

坚持清洁低碳、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实施能源生产、储运、消费与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深度融合,通过采取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措施,倾力预防和减轻能源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一)加强能源规划环评工作保障措施。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法律,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空间管控要求,突出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脆弱区能源开发的生态保护。严格落实规划环评制度,强化规划环评约束作用,推动区域、行业和企业落实污染物排放控制等政策要求。夯实责任,强化监管,规范竣工环保验收,依法开展后评价,落实跟踪监测、企业信息公开等方面的要求,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推动环评、施工期环境监管、后评价的有效衔接。

(二)加强能源开发生产环节环保措施。加强能源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对未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未通过节能评估审查的项目,不核准、不备案、不开工建设。建设项目要做到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投运项目做到环保设施全负荷、全时段稳定运行。积极运用先进清洁生产技术和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能源生产和转化对土地、水资源、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强化企业环保主体责任,增强自主减排动力。

(三)加强能源运输储备环节环保措施。继续优化运输方式,煤炭运输更多采取铁路直达、铁水联运方式,减少转载等产生的损失浪费和环境影响。加快油气管网建设,最大限度避免公路运输突发事故对环境的影响。加强油气管道保护,加大隐患整治力度,防止泄漏、爆炸、火灾等事故发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继续做好安全储备,对液态能源产品存储设施,严格按照安全、卫生防护距离进行选址,严格按照工艺、材料和安全标准设计建造,严格设置消防、绿化、防渗、防溢、防泄等防护措施。对固态能源产品存储设施,重点加强防尘集尘、截污治污、预防自燃等防护措施。

(四)加强能源消费环节环保措施。深化节能减排,依照节能法律法规,综合采取财税、价格、标准等措施,在重点领域、行业、企业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污染严重产能。结合行业特点,力争电力、钢铁等领域余热、余压和废渣等资源100%利用。出台引导企业使用清洁能源的鼓励政策,营造全社会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及恢复治理。煤炭行业,大力推广绿色开采技术和井下洗选技术,减轻煤炭开采、洗选对环境的影响。电力行业,严格新建项目环保准入和环保设施运行监督,全面推进在役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油气行业,优化油气管网布局,推进管道共建公用,减少耕地占用,及时复垦,保护地形地貌。

三、环境保护预期效果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预计到2025年,全市能源行业对环境的影响将得到更好的控制,能源行业节能、生态目标可以实现。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引领,强化组织落实。充分发挥能源规划对全市能源发展、重大项目布局、公共资源配置、社会资本投向的战略导向作用,完善规划引领约束机制;加强能源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规划的衔接;加强规划实施评估,适时进行滚动修编;统筹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金融、能源、电网等部门(单位)职能,强化资金、用地、人才等要素保障,建立能源工作协调机制,形成推动规划实施的整体合力,保障目标分解任务;强化规划刚性管理,完善评估考核制度。

二、深化体制改革,激发能源活力。以培育市场新主体、提高能源配置效率为主线,进一步深化能源体制改革。一是按照有进有退、产权明晰、结构完善、积极稳妥的原则,把整合资源措施落到实处,逐步壮大煤炭、电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市场话语权;二是坚持市场化原则,充分培育多元化的市场竞争主体,全力提高竞争主体的质量和数量,迅速提升高新创新研发和利用水平,打造知名品牌;三是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传统能源企业向新能源产业、非能源产业发展转型。

三、提升政府服务,完善标准规范。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打造能源产业发展绿色通道,以项目审批、资金争取、环境建设为抓手,为能源产业转型发展提供全方位高效服务,促进投资多元化,加速新能源发展。在引导企业强化标准意识、自觉执行强制标准的同时,支持和鼓励行业领军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制定。

四、完善体系政策,促进能源发展。完善能源发展相关金融、价格政策,强化政策引导、扶持和政策协同,促进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用足用好现行财税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健全能源金融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加大能源项目建设融资,鼓励风险投资以多种方式参与能源项目;完善监管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能源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完善能源投资政策,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依法平等参与能源开发利用活动和基础设施建设。

五、强化人才支撑,鼓励创新发展。紧跟能源领域科技进步步伐,全面提升人才科技水平。建立人才储备机制,积极与国内外高校、领先企业加强合作,推动我市高校提质升级,培养引进高水平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吸引专家“周末工作”,形成方式灵活、来源多元、结构优越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依托人才优势,搭建自主创新研发平台,构建能源行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开展能源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工作。

六、加强宣传引导,打造优越氛围。通过网络、电视等载体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我市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的工作情况,提高全社会参与度,使决策更科学、工作更高效。向社会各方面传达能源领域最新情况和信息,方便企业及时了解国家发布的鼓励、限制政策规定,规避行业产能过剩、市场无序竞争、面临淘汰关停等风险,更好地作出决策。提高全社会对能源结构调整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引导更多资源投入能源产业发展,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装机量查看更多>十四五查看更多>山东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