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根据硅业分会统计数据,2021年全球多晶硅产量约63.1万吨,总需求量约65.3万吨;国内多晶硅产量约49万吨,净进口量约11.6万吨,而总需求量约61.3万吨。产业链供需错配之下,多晶硅赫然成为2021年最“吃香”的光伏产品,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2021年硅料环节国内长单签约量高达145万吨,“满产满销”成为硅料企业的常态。此外,受供求关系影响,2021年多晶硅价格也始终呈现上涨态势,单晶复投料全年均价约19.44万元/吨,同比大涨148.3%。
在此背景下,多晶硅龙头企业凭借各自雄厚的产能储备和不断上涨的多晶硅价格,实现了超高的营收与净利润。5家多晶硅龙头之中,净利增幅最高的当属特变电工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2021年新特能源实现净利润49.55亿元,同比增长680.88%,实现总营收225.23亿元,其中多晶硅板块实现收入约115.76亿元,占比超过50%。紧随其后的是合盛硅业、大全能源,净利润增长幅度分别达到484.74%、448.56%。
通威股份虽净利增幅不及其他四家,但其总营收居于五家之首,2021年实现总营收634.91亿元,同比增长43.64%。据其年报显示,2021年通威各生产基地均满负荷运行,继续保持满产满销,全年实现销量10.77万吨,较上年增长24.3%。并且基于前期产能建设时机的正确把握及公司的高效经营,截止2021年底,通威股份已经陆续收回了永祥多晶硅(老产能)、乐山一期、包头一期项目合计8万吨产能的投资成本。而根据其业务发展规划,通威2024—2026年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累计产能规模将分别达到 80—100万吨、130—150GW。
更值得一提的是协鑫科技(原“保利协鑫能源”),受益于硅料产量增加及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协鑫科技成为2021年为数不多的几家净利大幅扭亏为盈的企业之一。2021年协鑫科技实现营收196.98亿元,同比增长34.3%,实现净利润50.84亿元,相较于2020年亏损56.68亿元,净利润实现大扭转,可以说是多晶硅环节的大赢家。
硅片龙头进军上下游
硅片环节共有7家企业公布2021年业绩报告,与多晶硅环节相同,营收、净利均呈正向增长。
近两年,在“大尺寸、薄片化”的技术变革以及产业链价格压力之下,硅片环节的“来”与“往”甚为频繁。
2019年以来,上机数控、京运通、双良节能、高测股份、金阳新能源(原“宝峰时尚”)陆续进入硅片领域,在2021年“硅片新贵团体”业绩表现均相当亮眼,营收总和达到221.57亿元,平均增幅接近135%。此外,基于产业链大环境,“新贵团体”除了保持硅片业务增长外,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成为其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新途径。2021年11月,京运通与通威、晶科签署三方协议,共同增资四川永祥,加码10万吨多晶硅产能;今年2月,上机数控宣布向上拓展硅料业务,拟斥118亿元巨资建设年产15万吨高纯工业硅及10万吨高纯晶硅生产项目;3月,双良节能发出进军光伏组件领域的信号,拟6亿元成立全资孙公司双良新能科技(包头)有限公司(暂定名),用以投资运营年产20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
老牌硅片巨头也同样如此。以隆基股份为例,2021年隆基实现营业收入809.3亿元,同比增幅48.27%,实现净利润90.86亿元。业务拓展方面,2021年1月中旬,隆基股份董事长钟宝申和原大股东李春安实际控制的连城数控宣布进军光伏银浆原材料银粉领域;今年2月,隆基宣布拟通过向隆基乐叶增资约12亿元投建15GW高效单晶电池+3GW单晶电池制造项目;3月13日,隆基又宣布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就建设年产20GW单晶硅棒和切片项目、30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及5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投资总额高达195亿元。可以看到,隆基在原本“硅片+组件+电站”的基础上,业务布局再次升级,开始形成“硅片+电池+组件+电站”的“一体化”新格局。
组件电池 “一体化”竞赛
光伏组件、电池环节共有11家企业公布2021业绩报告,其中7家净利润上涨,4家亏损。
回顾2021年,受国际贸易壁垒复杂化、物流价格大幅上涨、能耗双控政策限制及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等多重复杂因素影响,让处在产业链“夹心层”的电池、组件厂商均苦不堪言。如爱康科技虽抛售6亿电站资产依然难挽颓势,2021年净利润亏损4.06亿元,同比骤降2466.9%。面临同样困境的组件龙头东方日升,2021年虽然公司营收增长17.23%,但净利润较上年同期相比却下降125.59%。对此,东方日升表示,主要受上游原材料特别是硅料、硅片等价格持续上涨,而公司组件订单销售价格提前签订,且组件销售价格的增长速度缓于上游原材料,造成组件销售毛利较薄,产能释放不完全,叠加物流成本上涨进一步压薄盈利空间。
相比被上游原料“洗劫”的命运,近两年大力拓展垂直一体化产能的天合、晶澳相对成为同领域里的“优等生”,净利润分别达到46.77%、35.31%。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不完全统计,2020年-2021年在以隆基、天合、晶澳、晶科、阿特斯、东方日升为首的组件企业中,一体化产能累计扩产规模超过641GW,其中仅天合、晶澳两家扩张规模就达半数以上。毋庸置疑的是,越早打通“卡脖”环节的企业将具有更强的抵御风险能力。
辅料业绩两级分化
光伏辅材玻璃、胶膜、背板环节共有16家企业公布2021业绩报告,其中12家净利润上涨,4家亏损。
从净利润增长幅度来看,光伏玻璃企业表现可谓两极分化严重,如上表排行榜中排名前四及末尾后两位均为光伏玻璃企业。2021年光伏玻璃经历从年初近40元/平米大跌至23元/平米,价格近乎腰斩,光伏玻璃市场也从2020年暴涨的局面重新回归理性。然而2020年由于光伏玻璃紧缺导致价格水涨船高经历记忆犹新,并且在上游组件大幅扩产潮下,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福莱特、亚玛顿、金晶科技、旗滨集团等龙头企业纷纷加快新增产能项目扩建。同时,为加强原料把控,企业也加强在矿产资源的布局,2021年福莱特计划购买三力矿业及大华矿业,而旗滨集团选择在马来西亚建设年产120万吨超白石英砂生产线项目。
相对光伏玻璃,光伏背板和胶膜企业尽管面临2021年上游原材料成本上升,企业利润缩减带来的压力,但受益于下游市场需求增长,部分上游带来的涨幅通过向下游传导,令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尚能控制在合理水平,如联泓新科、福斯特、明冠新材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70.24%、40.35%、16.53。
此外,下游电站端2021年业绩分化也令人咋舌,在已公布业绩的17家企业中,其中10家净利润上涨,7家亏损,企业赢亏几乎对半。
其中,净利润涨幅最大的是金开新能,同比上涨620.56%;净利润降幅最大的是兆新股份,同比大幅下降992.92%。对于业绩大涨原因,金开新能业绩报告显示,自2020年企业完成业务重组,搭上新能源快车,盈利能力大幅增强。而光伏老兵兆新股份因早期电站投入成本偏高,且存在外部应付账款,导致交易后产生大额亏损,并且随着部分光伏电站卖出后,光伏业务发电部分收入有所下降,导致企业亏损,这一现象也是目前多数老牌民营电站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不少民营光伏企业在补贴不到位、重资产高负债、不完全消纳等因素下,电站资产负债率高企,成为拖累,不得不通过出售光伏电站业务,实现由重资产到轻资产转型。与此同时,未有资产债务拖累的企业则在双碳目标的指导下,开始购入光伏电站资产,实现“现金奶牛”。
56家光伏企业2021年业绩详情如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福布斯中国发布“2024-2025福布斯中国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系列评选”榜单,TCL中环凭借其在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及可持续发展的卓越实践,继2022年上榜后再度获此殊荣。本次评选从“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转型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实践、长期经济增长”四个维度出发,旨在探索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领域
当越来越多建而不用的储能项目被贴上“无效资产”的标签,当行业对“大容量电芯”的竞赛日益白热化,储能行业终于走到了一个关键分水岭。一场关于储能本质的拷问正浮出水面: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储能?是追逐虚标数字游戏的“大容量”,还是回归功能价值的“真支撑”?是沉迷于低价竞争的短期红利,还是
7月1日,ST泉为发布公告称,6月26日公司控股子公司安徽泉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泉为”、“被告”)收到上海宝山区人民法院送达的关于上海鸿吉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鸿吉”“原告”)与安徽泉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的《民事判决书》。原告上海鸿吉与被告安徽泉
金友集团于2013年9月6日以卓越之姿,成为国内首家成功通过光伏电缆PCCC产品认证的企业,并在同年强势迈进国家电投采购名录,在光伏电缆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PCCC认证,由电能(北京)产品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执行,自2005年成立以来,一直是电力行业机电产品认证的标杆机构。其管理委员会汇聚了国
6月27日,位于南江县的三一硅能2GW高效晶硅光伏组件生产基地正式投产。为了提高组件功率,项目采用了行业内最尖端的边缘钝化技术+快速水冷技术+半切片技术的多重组合,使组件功率提高了8-10W。而双玻层压技术的应用,使组件从原来的单面玻璃提升到现在的双面玻璃,有效地隔绝了水汽的渗透,将组件寿命
天眼查显示,中广核(吉林)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于2025年6月23日正式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冷晓辉,注册资本3亿元。经营范围含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储能技术服务等。股权数据显示,该公司由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6月25日,中建八局西南公司“聚势谋远#x30FB;砺行致远”供应商大会在成都圆满举行。清源科技以过硬的综合实力,再次斩获“优秀分供单位”殊荣。深耕光伏领域十八载,清源科技凭借安全可靠的产品品质、专业的服务体系以及高效的交付能力,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仅赢得客户的深度信赖,更在行业内树立
总部位于瑞士的MeyerBurgerTechnologyAG(梅耶博格)在为其德国子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后,近期又为其美国子公司和债务关联方申请了第11章保护,寻求出售其资产并停止《工人调整和再培训通知法》诉讼。根据特拉华破产法院已提交破产保护申请的公司子公司包括MeyerBurger(Americas)LeaseCo.,LLC、MeyerBurger(
6月29日,在受到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许昆林,江苏省委副书记、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等领导亲切接见后,沙特ACWAPower创始人、董事长穆罕默德·阿布纳扬,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共同来到协鑫苏州能源中心,共商战略合作大计,为苏州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在穆罕默德·阿布纳扬和朱共山的共同
近期,浙江省新能源、山西粤电、通威太阳能、华东新华、日托光伏企业发布招聘信息,北极星整理如下浙江省新能源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浙江新能”)成立于2002年8月,注册资本约24.05亿元人民币,是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专业从事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投资、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6月28日,凯盛新能发布公告称,为积极应对行业竞争与挑战,提升大吨位先进产能比重,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制造成本,公司控股子公司自贡新能源拟投资建设2000t/d光伏组件超薄封装材料项目。公司及自贡新能源另一股东自贡市金马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将以货币方式对自贡新能源同比
6月24日,TCL光伏科技与巴基斯坦领先的太阳能企业Integra公司(IntegraSolarPakistan)正式签署战略分销协议。根据协议,IntegraSolarPakistan将作为TCL光伏科技在巴基斯坦的官方授权经销商,首年分销目标设定为100兆瓦(MW)光伏系统产品。双方旨在通过深度整合优势资源,共同开拓巴基斯坦光伏市场蓝
在全球积极推进绿色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光伏发电技术凭借绿色、高效的特性,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然而,随着光伏发电系统在建筑中大规模部署,安全问题,尤其是火灾防范问题,成为了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在面对台风、高温等极端天气时,光伏电站的火灾隐患不容忽视,这对安装光伏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7月2日最新报价,多晶硅环节,N型复投料主流成交价格保持在34.5元/KG;N型致密料主流成交价格为32元/KG;N型颗粒硅报价为31.5元/KG。本周N型183单晶硅片最新人民币价格为0.88元/片,保持不变;N型210单晶硅片人民币价格从1.23元/片下滑至1.2元/片,跌幅为2.44%;N型210R单晶硅片
7月1日,杭州市新能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2025年度光伏组件集采中标候选人公布,该项目分为2个标段,标段1中标候选人为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92996640元,单价0.70452元/W;标项二中标候选人为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62568000元,单价0.711元/W。招标公告显示,招标人为杭州市新
6月25日,山西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山西监管办公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该细则将于2025年8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两年。根据实施细则,山西省的分布式光伏发电上网模式包括全额上网、全部自发自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三种。其中:一般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可选择全部自发自用或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25日,山西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山西监管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文件明确,分布式光伏发电上网模式包括全额上网、全部自发自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三种。自然人户用、非自然人户用分布式光伏可选择全额上网、全部自发自用或者
7月1日,华润电力2025年第2批光伏项目光伏组件设备集中采购招标,采购总容量为3GW。标段一:采购总容量为1500MWp,采购组件为N型TOPcon双面双玻单晶组件,组件尺寸:2382×1134×30mm,功率≥620Wp。标段二:采购总容量为1200MWp,采购组件为N型TOPcon双面双玻单晶组件,组件尺寸:2384×1303×33mm,
7月2日,东营辉阳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渔光互补四期1350MW太阳能光伏发电站项目组件采购招标公告发布。根据招标公告显示,该四期项目装机容量为975MW,采用1.3:1的容配比设计,预算金额为74100万元。本次设备采购分为三个标段,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标段:单晶双面双玻组件,装机容量300MW,计划投资约22800
6月24日,在福州高新区南屿镇的流洲安置房B区项目建设工地,工人忙着做好光伏组件上墙准备工作。该项目的商业体建筑在建设中采用了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光伏外墙技术,是福建省首个应用该技术的项目。该光伏系统在商业运营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6.24万千瓦时,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作
7月1日,浙江宁海县发展和改革局发布关于县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69号提案的复函。该复函显示,截至到2025年4月底,宁海县光伏累计装机容量87.41万千瓦,本年累计装机容量13.71万千瓦。此外,新建分布式光伏项目应具备可观可测可控可调功能(“四可”功能),以保障新能源消纳,对于存量不具备“四可”
7月1日,重庆涪陵区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区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53号建议的复函。该复函针对蓝庆兵代表提出的《关于“光伏+”模式推动区内闲置资源高效益利用的建议》(第153号)。涪陵区发改委表示,2024年初以来,光伏组件价格大幅下降,加之涪陵区发展环境优势,涪陵区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呈爆发式增长
6月23日,上交所公布关于对江西沐邦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及有关责任人予以公开谴责的决定。根据公告,因2024年度业绩披露问题,对江西沐邦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时任董事长、代董事会秘书廖志远、时任财务总监汤晓春予以公开谴责。具体来看:经查明,2025年1月24日,江西沐邦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
五月前后,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财报相继公布。行业寒冬,在光伏主产业链无序扩张之下,“卖铲子”设备企业依旧赚到了钱。据统计,与光伏制造环节大面积亏损相比,2024年及今年一季度,11家光伏设备企业中10家营收、净利润均为正数,2024年11家核心设备企业营收近900亿元,净利润近百亿元,其中捷佳伟创
日前,亿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布。报告期内,企业营业收入608,160,615.73元,同比下降39.50%,主要系太阳能销售量及销售价格下降所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142,725.22元。此外,公告显示,受光伏行业周期性波动及市场不确定性加强的影响,亿晶光电常州基地5GWPERC电
时光流转至5月中旬,伴随着2024年度财报披露季进入尾声,光伏企业2025年第一季度的业绩答卷也基本呈现眼前。着眼当下,行业供需失衡的矛盾仍然严峻,市场整体下行的大背景下,一季度的光伏企业业绩依旧难掩颓势。从已披露的96家光伏企业一季报数据来看,行业盈利困境凸显。其中,35家企业仍未摆脱净利
光伏行业深陷泥沼,多数企业严重亏损之下,依然有企业高歌猛进,业绩甚至成倍增长。近日,光伏企业陆续公布2024年业绩年报、快报。据北极星统计,截至目前,有10家企业在2024年实现营收与利润的双增长,在凛冽寒冬中划出一道强势增长曲线。营收榜单中,捷佳伟创一马当先,以116.26%同比增幅领跑;拉普
2024年以来,全球光伏行业经历“冰火两重天”:一面是能源转型需求持续增长,另一面是阶段性产能过剩引发的价格快速下滑。作为硅料、电池片双料全球龙头,通威股份(600438.SH)保持了一贯的稳健经营步调,通过加强技术研发与生产降本增效,进一步巩固提升主要业务环节领先的技术、成本、品质、品牌等
4月29日,锦浪科技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锦浪科技营收1,517,642,435.90元,同比上涨8.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4,703,647.78元,同比大涨859.78%。
4月29日,泉为科技发布系列公告,其中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3,096,175.83元,同比减少61.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678,468.13元,同比增加13.29%。同日另一则公告显示,近日泉为科技控股子公司安徽泉为绿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泉为”)、山东泉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
4月29日,协鑫能科发布2024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度报告。2024年度,协鑫能科实现营业收入97.96亿元,归母净利润4.89亿元。其中,扣非归母净利润2.94亿元,较上年上升190.83%。在行业同质化内卷严重的大背景下,协鑫能科取得骄人业绩,得益于持续优化资产结构,深入推进“双轮驱动”战略。2025年首季,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4月28日晚,阿特斯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和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显示,阿特斯在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61.65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47亿元,经营业绩的贡献主要来源于公司的高质量光伏业务以及高速发展的储能业务。2025年第一季度,阿特斯实现营业收入85.86
4月28日,亚玛顿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559,591,875.72元,本期较上年同期减少36.80%,主要原因系报告期受光伏市场影响,虽然光伏玻璃销售价格较上年环比有所上升,但与上年同期比较仍处于低位,因此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近利润5,049,424.71元,同比下降58.25%。营业成本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