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政策正文

山东枣庄推进整区(市)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建设 为新上项目增加能耗煤耗空间

2022-03-16 15:38来源:枣庄市人民政府关键词:分布式光伏可再生能源山东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坚定不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一是提高创新能力。重点支持国家锂电池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际机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三角产业促进中心等十大创新平台提能升级,形成辐射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强的高能级平台。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推动1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以“揭榜制”“组阁制”、定向委托等方式,集成资源共同组织实施100项左右科技创新项目。积极对接国家、省各类人才计划、工程,引进更多人才服务枣庄。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育企业急需紧缺技能人才。

二是落实“三个坚决”要求。抢抓“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政策机遇,加快实施源利新能源200MW、华电滕州滨湖150MW、华电枣庄银山100MW项目,推进全市整区(市)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建设,为新上项目增加能耗煤耗空间。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分类处置“两高”项目,落实“四个区分”要求,严格“五个减量替代”,实施“一张清单管理”,强力推进“两高”项目节煤技改,对“两高”项目能耗实行封闭运行、自我消化、自我平衡,遏制盲目新上“两高”项目。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推动新兴产业壮大规模、增量崛起,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技术手段,大力开展改造提升工程,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活力迸发,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突破。

三是抓好重大战略衔接。落实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及资源地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建设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示范市。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深度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鲁南经济圈等区域发展战略。积极对接徐州,主动融入淮海经济区,配合编制《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规划》,推进新台高速南延至徐州睢宁通道建设,开展济枣铁路南延徐州(新沂)规划研究,加快济宁—枣庄—徐州智慧航道等跨区域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进度。紧抓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战略机遇,推进运河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和景区建设。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扣“招大引外、招新引高”目标定位,突出特色优势产业,紧盯500强企业、大型央企民企,科学精准运用以商招商、园区招商、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合作合资、市场换投资等方式,引进一批在产业链构建中起关键作用的旗舰型、基地型、龙头型项目,确保新签约开工过亿元项目400个以上、过50亿元项目25个。完善“2+5+N”园区发展框架体系,充分发挥园区招商引资主要载体作用,提升园区承载力,持续做大园区总量,支持枣庄高新区、滕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容提质,向全国一流开发区进军;省级开发区跨越发展、实现位次前移。加快推进枣庄高新区锂电产业园、中国兽药谷、枣庄港临港产业园等十大特色园区扩容增效,做优生态,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一流专业园区。

(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是要素整合者、市场开拓者、创新推动者。严格落实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25条措施,推动政务服务从“政府供给侧”转向“企业需求侧”,开展“营商环境大家评”活动,用好12345市长热线和“企呼枣(早)应、接诉即办”平台。加快数字政务建设,实现“一次办好”向“一次不跑”升级,叫响“枣办好”政务服务品牌。深入实施“双全双百”工程,为工程建设项目提供审批全链条管家式服务,探索“多审合一”“多验合一”,跑出项目审批“枣庄速度”。持续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争创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城市和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二是持续抓好重点领域改革。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以新思路新举措打破要素“天花板”,争取省土地、能耗、煤耗等指标支持。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推广“标准地”改革,加大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处置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力度,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扎实推进金融改革,开展“信e贷”试点,健全普惠金融服务平台,确保企业注册突破4万家、平台放款突破400亿元。做强枣庄凤鸣基金小镇,争取新引进入驻基金20家,新增管理规模20亿元。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打造具有较强实力和影响力的骨干国企和工业强企。持续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开发区综合发展评价机制。有序推进司法、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等领域改革。

三是持续加快外贸发展。深化“一招双唤”行动,深耕“一带一路”沿线、RCEP国家等重点市场,引导重点企业“走出去”,鼓励合资合作、境外并购。高效运营枣庄内陆港、欧亚班列,加快建设中国国际闲置品循环链试验区,争创保税物流中心(B型)。推进胖虎全球闲置尚品产业园和闲置品信用体系、追溯平台建设,培育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未来易购智能科技总部建设,充分发挥全国二手车出口试点城市作用,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

(五)坚定不移推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

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双十镇”建设,实施镇域经济提升工程,动态调整示范镇、择优评选特色镇,进一步发挥“双十镇”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80万吨以上,强化粮食储备体系建设,确保粮食供应安全。扎实开展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工作,争创省乡村振兴示范县1个、镇5个、村50个。加快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创建美丽生态牧场30个,新建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产业强镇5个、重点龙头企业10家,打造“厚道枣庄人·放心农产品”金招牌。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持续推进滕州荆河沿岸、薛城白楼湾十里湾等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和美丽乡村片区建设,创建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0个以上。加快建设国家级、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

二是持续优化生态环境。科学谋划西城区水系水环境治理、蟠龙河综合整治、两库四河水系连通及水库扩容,加快推进凤凰绿道片区建设提升工程,推动“山水林田大会战”取得更大成效。强化生态修复治理,完成破损山体修复2600亩,造林绿化提升1万亩,荒山彩化5000亩,湿地建设2000亩。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加快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完成雨污合流管网改造108公里,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7万吨,创建“省级美丽示范河湖”6条(段)。聚焦“双碳”目标,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完成省能耗“双控”和煤炭消费压减任务。

三是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加快世纪大道提升工程建设,新建和打通长江东路、大连西路、和谐南路等城区道路。有序推进供热设施、燃气老旧管网更新,新增城市集中供热面积300万平方米。新建、提升公园游园10处、小微绿地49个、生态街巷100条、口袋公园100个、城市绿道100公里,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改造老旧小区185个、4.1万户,开工棚改安置住房2102套、基本建成4126套,新增海绵城市12平方公里。四是持续完善城市发展格局。着力构建“一主、一强、两极、多点”的市域发展格局,突出中心城区首位度和枣庄高新区龙头作用,打造张范、永安产城融合示范片区,强化薛城来泉、枣庄高新区宏图河等片区改造示范带动效应,加快东西城区相向融合发展,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承载力。支持滕州强市建设,推动在共同富裕进程中走在全省前列;支持山亭发挥农业和生态优势、台儿庄发挥古城龙头作用,打造经济发展增长极。加快滕州、薛城、市中、枣庄高新区4个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探索建设全市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片区)。

(六)坚定不移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力稳住就业基本盘,支持灵活就业、返乡人员创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扶持1200名大学生创业,举办8场枣庄高校人才直通车活动。实施“政策找人”精准行动,推进养老保险参保扩面,奠定“法定人群全覆盖”基础。

二是推进健康枣庄建设。强化三医联动,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抓手,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分级诊疗格局。加快枣庄市人民医院、枣庄市胸科医院改扩建、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新院等项目建设进度,推动区域医疗均衡发展。积极推进各级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

三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新优质学校”和特色高中创建,着力振兴乡村教育。扎实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确保“双减”政策落地落实。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40所,加快推进枣庄学院新校区二期、枣庄技师学院新校区一期、山东煤炭卫校迁建等项目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扩大妇幼、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推动养老、托育事业健康发展。着力提升中心城区文化形象,持续增强基层公共文化供给力,推进城市书房和乡村书房建设,举办“我们的中国梦”等系列群众活动。

四是加快平安枣庄建设。争创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市,持续深化法治环境“4567”专项行动,推进“智慧法治枣庄”提升工程,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抓好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守牢安全发展底线。健全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和多元化解机制,努力将矛盾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继续推进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残疾事业、防灾减灾、社会慈善、移风易俗、文物保护、禁毒、“双拥”工作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附件:枣庄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2.png

电力小程序码.png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分布式光伏查看更多>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山东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