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政策正文

推进整县光伏试点 河南“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发布

2022-02-10 15:51来源:河南发改委关键词:十四五整县推进分布式河南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月10日,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发布。其中提到积极发展高效协同的融合基础设施,全面赋能转型升级,完善智能高效的产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在智慧能源方面,完善省能源大数据中心功能,强化电力、天然气、热力、油品等能源网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加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依托省智能充电服务平台和“中原智充”手机应用软件,搭建覆盖全省、功能完善的智能充电服务网络。

推进整县光伏试点,建设分布式光伏云平台。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积极推进智能变电站、智能电表、配电网自动化等先进技术应用,实现电网状态全息感知、多元信息全向传递、电网业务全景协调、电网安全全域防护,推动河南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升级,打造中原能源互联网枢纽。有序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在氢能产业发展较快地区布局加氢站,开展油、气、电、氢综合供给服务。

加快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鼓励建设“油气电氢”合建站,实施外电入豫第三直流工程,开展整县光伏试点,推进煤矿智能化改造。到2025年,全省累计建成集中式充换电站2000座以上,各类充电桩15万个以上,智能化示范煤矿25个以上,郑州、开封、洛阳、新乡、焦作、安阳等氢燃料汽车示范城市氢能基础设施有序推进,加氢站数量达到100座以上。

原文如下: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

豫发改数字〔2022〕52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1月19日

河南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包括第五代移动通信(5G)、物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卫星通信等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信息基础设施,应用数字技术促进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形成的工业互联网、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等融合基础设施,以及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及服务研制的科教、重大科技、试验验证等创新基础设施。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新型基础设施的决策部署,加快构建高水平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新平台、新支撑,根据国家新基建规划和《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总体要求,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十三五”发展成就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期间,全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制定出台系列政策措施,推进实施重大项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国内领先。以5G网络建设为突破,统筹推进宽带网络、物联网、数据中心等建设。5G网络规模加快提升,5G基站达到4.5万个,实现县城及以上城区全覆盖,网络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到4934.5万个,居全国第6位,5G终端用户达到1819.7万户,居全国第3位。枢纽地位持续巩固,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总带宽达到1360G,居全国第3位,互联网网内、网间平均时延均居全国第2位,郑州、开封、洛阳互联网国际专用通道开通带宽320G,实现河南自贸区全覆盖。北斗通信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建成省级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形成由247个站点组成的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建立了1个省级数据中心、28个市级分中心运行架构和数据处理分发服务体系。数据中心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建成中国移动(河南)数据中心、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中国电信郑州高新数据中心、中原大数据中心等一批大型数据中心,安装服务器机架3万架,出口总带宽累计达到2.4T。

2.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充分发挥资源、产业等比较优势,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智能+”升级。智能交通领域,试点开展高速公路“无人值守”收费站和高速公路潮汐车道应用,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工程投入试运行,中原科技城开通全球首条开放道路5G无人驾驶公交线路。智慧能源领域,建成河南能源大数据应用中心,覆盖煤、电、油、气、新能源以及经济、环境、气象、工商、不动产交易等多品类数据体系,全省智能充电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充电桩互联互通超过3.3万个。智慧健康领域,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优化升级,深入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设置省人民医院互联智慧健康服务院、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互联网医院等13所互联网医院,建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我国首个连片覆盖的5G医疗实验网。智能制造领域,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中信重工矿山装备等8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建成洛阳、漯河、许昌等3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2020年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为53.2。智慧城管领域,实现了数字城管系统市、县全覆盖,平台覆盖面积达到6401平方公里,纳入平台各类城市部件达到1458万个。

3.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持续完善创新生态体系,推动创新平台建设。截至“十三五”末,我省建有国家产业创新中心1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国家超算中心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92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49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6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省制造业创新中心18家、省技术创新中心14家、省企业技术中心1046家、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87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40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26家。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已有21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审定或登记,正在加快打造全球生物育种创新引领型新高地;国家超算郑州中心计算能力位居国际前列,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等一批重大应用部署实施;国家农机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发布国内首台5G+氢燃料无人驾驶拖拉机;华兰生物、普莱柯、河南农业大学P3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纳入国家规划建设清单。

(二)“十四五”发展环境

从国内外形势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加速从工业时代向数字时代迈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持续深化,新型基础设施作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基石,驱动着各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将其作为应对复杂严峻经济形势、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的重要举措,持续推进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建设布局,支撑网络强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速构建智慧社会。

从省内情况看,我省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到了由大到强、实现更大发展的重要关口,面临着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在发展新型基础设施方面具有较好的比较优势和实践基础。我省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和网络大省,是全国8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之一,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工业基础雄厚,数字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省政府制定实施5G、新一代人工智能、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等指导性文件,持续推进5G网络、宽带网络、物联网、数据中心等建设,开展上云用数赋智、“5G+工业互联网”融合等专项行动,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布局。

“十四五”时期,我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挑战。一是创新能力亟待提升。5G、人工智能、软件等产业基础薄弱,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缺乏,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支撑不足,先进计算、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关键技术短板明显,2020年R&D经费投入强度仅为1.6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76个百分点。二是应用场景支撑不足。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发展融合不够,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任务繁重,传统企业“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等问题突出,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智慧城管、智能交通等应用场景建设有待提速,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乏力。三是投融资来源单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量较大、盈利模式和投资回报不确定、部分技术标准缺乏,从我省情况看,当前主要依靠各级财政和国有企业投入,社会资本和投资基金投入不足,尚未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投融资格局。

“十四五”时期是我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机遇期,必须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事关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性基础工程,持续推进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丰富拓展内涵和外延,全方位构建高水平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要战略部署,抢抓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坚持政府引导、应用牵引、多元投入,以重大工程项目为抓手,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融合基础设施智能升级,前瞻布局创新基础设施,构建高水平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助推产业升级、社会治理和科技创新,形成建设现代化河南的新平台、新支撑。

(二)发展目标

经过五年努力,基本形成信息基础设施布局完备、融合基础设施赋能广泛、创新基础设施重点突破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成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标杆省份,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全省5G基站累计达到20万个,数据中心机架数达到15万架,实现城市家庭千兆宽带、农村家庭百兆光纤和乡镇以上5G网络全覆盖,建成全国重要的信息通信枢纽和信息集散中心。产业、交通、社会、生态等领域基础设施感知网络基本建立,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争创1个国家实验室、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创新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持续增强。

展望2035年,全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高水平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全面领先,构建形成“公专互补”“固移结合”“天地协同”的一体化网络体系,融合基础设施广泛应用,全面推动传统基础设施迭代升级,创新基础设施取得重大突破,打造形成一批“国之重器”。

三、加快建设泛在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夯实数字河南支撑

(一)全面提升通信网络基础设施

实施新一代通信网络提速工程,大力推进5G、千兆光纤、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等基础网络建设,强化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等关键枢纽设施布局,构建全覆盖全连接物联网体系,超前部署量子通信网、卫星互联网、第六代移动通信(6G)等未来网络,打造空天地一体化新型网络体系。

1.5G网络。统筹5G网络规划布局,加大5G基站选址、用电、资金等支持力度,扩大5G网络城乡覆盖。加快节能5G基站推广应用,推动老旧高能耗设备退网和升级改造,5G基站能效提升20%以上。强化室内场景、地下空间、重点交通枢纽及干线沿线5G网络覆盖,推动由规模建设、广泛覆盖向按需建设、深度覆盖发展。加快推进中国移动网络云郑州大区中心、中国联通5G核心网大区中心建设,持续增强面向中部省份的5G网络服务能力,进一步巩固提升5G网络枢纽地位。加强面向行业的5G网络供给能力,围绕工业、交通、能源、医疗、教育等领域,推广普及5G虚拟专网应用,提升典型场景5G网络服务质量,争创5G融合应用引领区。深入实施“5G+”示范工程,在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智慧城市等领域打造一批标杆应用场景。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参与5G应用的示范和推广。

2.宽带网络。加快建成全面覆盖城市地区和有条件乡镇的“双千兆”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固定和移动网络普遍具备“千兆到户”能力。持续优化光纤宽带网络架构,推进互联网骨干网、城域网结构优化和关键环节扩容,建设新一代超大容量、超长距离、智能调度的光传输网。加快推进万兆无源光网络(10G-PON)、光线路终端(OLT)设备规模部署,持续开展OLT上联组网优化和老旧小区、开发区等光纤到户薄弱区域光分配网(ODN)改造升级,促进全光接入网进一步向用户端延伸,实现城市、乡镇和重点行政村普遍覆盖。建设千兆城市,深化城市家庭、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双千兆”网络覆盖,推动超高清视频、3D影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等高带宽内容发展。

3.IPv6。持续深化网络基础设施IPv6改造,推动IPv6与千兆光网、5G网络、广电网络同步规划建设,提升IPv6网络性能和服务水平,增强IPv6网络互联互通能力,创建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推动IPv6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支持在制造业、金融、能源、交通、教育等重点行业开展IPv6应用创新试点,打造行业和区域IPv6应用标杆,增强网络基础设施对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撑能力。完善IPv6产业生态,提升终端和应用IPv6支撑能力,推动新生产的家庭网络终端、物联网终端及新开通的家庭宽带、企业宽带和专线业务全面支持IPv6功能。

4.信息通信枢纽。推动基础电信企业持续扩容骨干传输网络,按需部署骨干网200G/400G超高速、超大容量光传输系统,提高骨干传输网络综合承载能力。实施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提升工程,增强互联网国际出口和城际出口带宽能力,进一步扩大流量疏通区域,力争省际出口达到28个、出省带宽达到130000G。积极争取建设国家(郑州)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巩固提升我省信息通信枢纽和信息集散中心地位。推进郑汴洛互联网国际专用通道等关键枢纽设施扩容升级,吸引跨境电商、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企业入驻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促进郑汴洛外向型数字经济发展。

5.移动物联网。统筹布局感知网络,推动存量2G/3G物联网业务迁移转网,建立窄带物联网(NB-IoT)、4G和5G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完善支持NB-IoT的全省性网络,实现乡镇以上区域连续覆盖、农村热点区域覆盖。按需新增建设NB-IoT基站,加快重点领域物联网终端和智能化传感器规模部署,面向交通路网、城市管网、开发区等应用场景实现深度覆盖。加快移动物联网平台建设,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建设综合性物联网管理平台,引导重点领域企业搭建垂直行业应用平台,满足差异化场景应用需求。推动移动物联网创新发展,拓展基于移动物联网技术的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打造一批移动物联网标杆工程。

6.卫星和地理信息。突破位置信息挖掘与智能服务、高性能组合导航等关键技术,研发芯片、模块、天线等关键部件,发展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及位置服务软硬件产品。支持河南省CORS管理中心、郑州北斗云谷、北斗智能时空数字产业基地建设,打造北斗导航产业数据挖掘研发创新、终端制造和应用服务产业链。推进卫星遥感应用保障能力建设,发展高中空飞机、低空无人机、地面遥感等遥感系统,建成多源遥感数据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河南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向北斗三代技术升级,建设河南省地理信息产业园、郑州北斗产业园、鹤壁空间地理信息与5G融合应用试验区。完善基础测绘体系,推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景三维河南建设,引导测绘地理信息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北斗+5G示范应用,推进地理信息技术和产品在社会治理、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深度应用。

7.未来网络。量子通信。加快推进量子通信省干网、城域网、卫星地面站建设,打造星地一体量子通信网络全国调度中心。积极引进量子通信国家实验室科研资源,依托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国科量子通信技术应用研究院等机构,建设国际一流的量子通信安全测评、组网调度、应用验证等基础科研设施,探索开展量子安全政务、量子安全移动办公、量子安全财政支付等示范应用。6G网络。超前布局6G网络,协同开展6G相关的高端芯片、核心器件、仿真验证平台等攻关研制,争取在关键核心技术、标准规范等方面取得突破,为未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专栏1 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

持续提升5G网络覆盖。加快5G独立组网,推广利用中低频段拓展农村及偏远地区5G网络覆盖面,积极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机构所属设施,公路、绿地、大型场馆、景区等公共场所向5G基站建设免费开放资源,推广应用多功能智慧灯杆,提升资源利用率。到2025年,5G基站数量达到20万个,5G用户普及率达到60%。

全面部署千兆光纤网络。加快“千兆城市”建设,持续扩大千兆光网覆盖范围,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在城市及重点乡镇进行10G-PON规模部署。到2025年,10G-PON及以上端口达到110万,千兆宽带用户突破900万户。

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加快下一代互联网规模部署,提升IPv6活跃用户和流量占比。到2025年,基础网络和应用基础设施实现IPv6全覆盖,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超过70%。

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加快移动物联网建设,NB-IoT网络实现乡镇以上区域普遍覆盖、重点区域深度覆盖,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3亿。支持中国电科22所建设物联网研究院,在自动控制、感知识别、智能天线、射频识别等重要领域突破一批物联网核心技术。

稳步发展卫星互联网。推动河南省地理信息产业园、郑州北斗产业园、北斗云谷、人民星云5G空天地创新应用中心、鹤壁空间地理信息与5G融合应用试验区、焦作地理信息产业园建设,打造基于“北斗+5G”精准时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创新平台,提供“空天地”一体化卫星互联网应用及服务。研究布局低轨卫星互联网产业,培育和打造星网产业链、应用链、创新链。

超前布局量子通信网络。推进河南国科量子通信技术应用研究院建设,开展量子安全器件测评、量子融合密码应用、量子网络准入规范、量子网络综合调度等领域研究,构建量子科技全产业链成果孵化体系。

(二)创新发展新技术基础设施

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建设人工智能公共平台和区块链底层平台,加快新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应用和提升。

1.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统筹布局人工智能通用基础能力平台、开源技术支撑平台和行业应用能力平台,发挥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基础支撑作用。支持人工智能重点企业与河南大学、中电科27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一批人工智能新型研发机构,搭建基础资源与专业化应用开放平台,突破数据挖掘、深度学习、机器感知、类脑研究等关键共性技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物流、医疗、教育、安防等领域应用,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加快推进“中原智谷”建设,搭建中原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集聚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和领军人才团队,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2.区块链平台。加强区块链底层技术创新,建设省区块链协同创新中心,围绕加密算法、共识机制、体系结构、智能合约、链间协同等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攻关,在区块链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研究成果,形成安全可信的区块链底层技术支撑体系。实施“区块链+”赋能行动,开展区块链应用试点示范,在政务管理、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健康、公共服务、智能制造、金融等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区块链应用新模式。

3.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云服务平台,建立云资源接入和调度机制,开展多云融合、协同管理,提升一体化资源调度能力。完善云计算标准体系,支持建设准入集成验证环境,进一步打通跨行业、跨地区、跨层级的算力资源。加强云计算产业链上下游合作,进一步完善开源生态体系,解决云平台、芯片、云管软件之间的兼容适配问题。开展云原生、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管理平台等关键技术创新,支撑超大规模集群应用。深化云计算融合应用,丰富面向各行业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提高企业上云便捷性。

专栏2 新技术基础设施

打造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推进中原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创新中心建设,打造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昇腾适配认证中心、人才培育中心、生态发展中心和标准制定中心。依托中原科技城、中原电气谷、金水科教园区等创新创业载体,培育3-5家核心竞争力强、行业带动作用大、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争创区块链先行示范区。推进区块链与工业互联网协同创新,依托骨干企业搭建开放联盟链,积极建设“星火·链网”超级节点。推进省内区块链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建设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推进区块链技术集成应用,建设基于区块链的全省信用基础设施,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块链示范应用基地。依托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中原工学院等高校,建设国内一流的区块链学科。

提升云平台自主可控能力。推进自主可控、全栈国产化的“黄河云”建设,面向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工业企业及中小企业部署政务信创云、国企云、产业云,打造全省统一调度云资源的算力中枢、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数据底座,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自主可控混合云平台。

(三)科学布局算力基础设施

统筹布局算力基础设施,推动算力、算法、数据、应用资源集约化和服务化创新,加快算力协作、算力路由、算力交易等算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存储+边缘计算+智算+超算多元协同、数智融合的算力体系,建设中部地区计算能力最强、数据应用最广、安全等级最高的算力基础设施集群,打造中原算力网。

1.数据中心。统筹布局建设数据中心,引导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集聚发展,重点支持郑州、洛阳建设大型绿色数据中心集群,争取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新增国家级枢纽节点在我省布局。加快推进省大数据中心建设,打造数据汇聚、融合、处理、应用、交易、流通的国家(郑州)数据枢纽港,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据湖仓。积极引进基础电信运营商以及互联网、金融重点企业全国性或区域性数据中心,争取在农业种业、交通物流、黄河生态、医疗健康等领域布局国家级行业数据中心。优化数据中心跨网、跨地域数据交互,促进互联网企业、云服务商、电信运营商等多方流量互联互通,实现更高质量数据传输服务。实施大型数据中心绿色化改造,推进液冷、模块化、无损网络等新技术应用,推动现有数据中心改造后电能利用效率不高于1.4,新建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不高于1.3。鼓励使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提升可再生能源在数据中心能源供应中的比重。

2.边缘计算中心。加快发展边缘计算基础设施,在城市城区范围预留边缘计算中心发展空间,实现本地“连接+计算”,全面支撑高密度、大带宽和低时延业务场景。推动市政、交通、电力、公安等设施资源共享,探索利用变电站开展边缘数据中心建设。鼓励城区内的数据中心作为算力“边缘”端,满足VR/AR、超高清视频、车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安防等实时性要求高的业务需求。推进云边协同发展,加强大型数据中心与边缘计算中心的资源协同、应用协同、数据协同,实现边缘计算中心的负荷分担和智能调度。

3.智能计算中心。开展智能计算中心布局,搭建公共算力服务平台,重点推进郑州、洛阳、许昌、濮阳建设全栈国产化、自主可控的智能计算中心,提供算力、算法、数据服务。推进省内城际网络高带宽、低延迟、高并发和智能化改造,构建高弹性、可扩展的智能计算中心集群。建设超聚变服务器生产基地、黄河鲲鹏制造基地、浪潮安全可靠生产基地等,发展人工智能服务器、高性能计算机等高端整机产品,为智能计算中心建设提供全国领先的硬件产品和解决方案。

4.超级计算中心。提升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发展水平,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打造汇聚与调度高性能计算、通用数据处理和云存储资源的高端科学研究基础平台,建设成为推动国家科技创新的“高速引擎”、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超级大脑”。积极融入国家科技创新网络,实现国家级超算中心高速宽带互联。研制新一代国产高性能处理器(郑大芯),开发相应底层支撑平台,提升国产超级计算机计算能力。构建超级计算软件生态,开展异构计算、并行编译、并行优化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建设基础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验证平台,研发国产高性能计算软件工具。加强量子计算、类脑智能、DNA存储等前沿科技研究,围绕大规模高性能计算、黄河模拟器研制等任务,攻关一批核心技术,力争在超算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专栏3 算力基础设施

数据中心。推进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三期、中国移动(河南)数据中心二期、中国电信中部数据中心、中原大数据中心、省大数据中心、信阳大别山区域数据中心等全国性或区域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上汽集团云计算(郑州)数据中心、中原粮农产业大数据中心等建设,争取国家级行业大数据中心布局。

边缘计算中心。推广鹤壁市5G智慧城市新基建(智慧合杆+边缘计算+应用场景)成果,深化基础设施跨行业共建共享,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在全省部署建设一批边缘计算中心。

智能计算中心。加快推动总规模300P算力的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搭建省级算力共享服务平台,打造人工智能共享数据集,为全省人工智能创新提供算力支撑。

超级计算中心。持续提升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超算能力,运算性能保持国际前列,资源利用率达到70%。拓展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特色应用,围绕数字经济、精准医学、生物育种、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超算创新生态专项,打造全国超算应用高地。

提升算力基础设施产业支撑能力。以郑州市为核心,加快高端算力技术和核心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推进算法联合攻关和应用,做大做强计算终端和服务器产业,打造计算产业基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十四五查看更多>整县推进分布式查看更多>河南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