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热发电系统工程政策正文

利好光伏、光热产业 甘肃“十四五”制造业、工业互联网发展规划发布

2022-01-27 08:55来源:甘肃省人民政府关键词:光伏发电光热发电甘肃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4.推动“5G+工业互联网”应用。

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工业企业、设备制造商、工业互联网技术服务商组建“5G+工业互联网”应用方阵,建设技术测试床。围绕冶金、电子信息、电力等行业开展工业设计、生产制造、生产质检、配料运输、安全管理、运维服务等场景的应用开发,加速场景落地由外围环节向核心生产环节渗透,打造20个具有典型代表、可复制性的应用场景。加快低成本5G工业模组、融合终端的供给,降低工业企业改造成本。探索标准化、可定制、可管理等不同5G商业模式应用。推动5G与时间敏感型网络(TSN)、边缘计算等网络技术融合部署。鼓励产业园区建设“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打造基于5G的全连接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

12.jpg

5.深化安全生产融合应用。

聚焦建材、危险化学品、矿山、钢铁、有色等重点行业领域,支持企业开展设备改造及技术升级,推动人员、装备、物资等安全生产要素的网络化连接,推广操作控制智能化、风险预警精准化、危险作业无人化、运维辅助远程化等应用,强化企业安全感知、适时监测、超前预警、联动处置及系统评估能力。支持化工、原材料等园区建设全要素网络化连接、敏捷响应及自动调配能力,实现多部门协同联动,开展安全生产风险仿真、应急演练和隐患排查,建立以事前预防为主的园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增强现有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生产模块功能,基于泛在连接和海量数据,建立风险特征库、失效数据库及安全生产风险模型。针对高危场景,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管理经验知识的软件化沉淀,培育和推广预测性维护、智能巡检、故障自愈等安全生产类工业APP和解决方案。

(四)优化工业互联网生态布局。

1.构建一核三片区产业格局。

立足我省经济、资源基础和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以打造西北地区产业转型新高地为目标,整合优势资源,建设1—2个省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形成“一核引领、三片区联动发展”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空间格局。

“一核引领”。

“一核”即产业发展创新驱动核,以兰州新区为载体,依托兰州新区大数据产业园、兰州新区国家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平台,集聚全省创新要素,着力提升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水平。重点围绕新材料、能源电力、新能源装备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鼓励企业探索发展工业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以国家超算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依托兰州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全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三片区联动发展”。

河西片区——立足嘉峪关、张掖、金昌等地优势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资源,重点围绕有色金属冶炼、新材料产业集群,依托紫金云数据中心产业园区、张掖大数据产业园区等平台,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加快智能矿山等重点项目建设,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依托酒泉作为省域副中心区域区位优势,充分利用酒泉新能源资源,推进能源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在酒泉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打造全国新能源大数据中心,加快通用设备制造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建设。围绕新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优势,加快推进酒泉、武威区域特定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加快实施新能源产业等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陇中片区——立足定西中药材、马铃薯等优势资源,围绕制药、农产品加工等领域,依托龙头企业,加快新型传感器、工业软件、信息安全技术等在生产中的集成应用,提升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依托白银作为兰白都市圈副核心的区位优势,围绕有色金属、新材料、能源化工等领域,推进重点企业数字车间示范项目,加强与兰州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资源对接,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围绕临夏民族用品、食品加工、砖雕等优势制造领域,鼓励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营销管理等关键环节加大工业互联网应用,促进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

陇东南片区——围绕平凉与庆阳煤电化冶、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升级,依托平凉光电产业园、庆阳数据信息产业园等抓手,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立足天水地区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和陇南地区有色冶金、白酒酿造、中药材、油橄榄加工等优势产业,依托园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双创平台等载体加速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进5G全连接工厂建设,推动IT(信息技术)与OT(生产控制技术)网络深度融合。围绕甘南农畜产品加工、水泥建材、水电资源开发等领域,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推进牦牛等特色产业工业互联网应用,打通原材料、加工、物流、仓储、电商全链条,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增强工业互联网供给能力。

鼓励省内重点制造型企业通过合资等形式成立工业互联网类技术公司,在服务本企业的基础上走出去,为行业内中小企业提供单项技术和成套解决方案,打造专业生产性服务企业。围绕石化、有色、能源等行业,形成一批面向设备互联、标识解析、边缘计算等方向的平台化、组件化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通过将已有设备信息、生产信息知识化和生产流程数字化,构建面向有色冶金、电力、建材等特定行业的知识图谱,并提供跨地域、跨部门和跨业务之间的知识共享体系。

3.完善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

建立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引入具有工业互联网应用评估和解决方案测试能力的企业,鼓励资源池机构为企业提供网络改造、两化融合贯标等专业服务。建设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提供技术研发、应用展示、行业培训、产业孵化、工业企业碳交易等公共服务。完善面向工业互联网的数据共享、产业协同等公共服务,促进工业互联网应用和平台间的互联互通。遴选国内先进工业互联网技术服务商、科研院所组成专业机构,为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发展“诊断”服务,形成个性化解决方案。引导企业积极申报试点示范项目,梳理典型新模式,树立行业标杆。做大做强甘肃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广泛汇聚政产学研用各类主体,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升产业协作水平,推动产业链整体跃升。

4.打造智能制造发展新生态。

建设智能制造领域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行业发展提供关键共性技术支撑。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链水平。面向细分行业,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核心装备、关键工业软件,以及先进适用、稳定可靠、高性价比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加大对智能制造发展短板研究,引导政产学研用各界资源向智能制造聚集。积极推动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培育一批示范典型并复制推广。

13.jpg

(五)健全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

1.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全面落实企业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建立涵盖设备安全、控制安全、网络安全、平台安全、数据安全的工业互联网多层次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工业互联网安全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建立高效实用的分类分级安全管理机制,建立省级联网工业企业清单和数据保护目录。开展宣标贯标和达标示范工作,强化监督检查,完善安全监测、事件通报、整改落实的闭环管理机制。

2.强化安全防护能力。

构建“政府、平台、企业、用户”四位一体的安全防范体系,打造省级工业互联网安全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标识解析系统、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控制系统、工业大数据等领域安全防护能力。支持攻击防护、漏洞挖掘、入侵发现、态势感知、安全审计、安全可信工业用芯片等工业信息安全技术、产品研发与应用推广。加快密码应用核心技术突破和标准研制,推动需求侧、供给侧有效对接和协同创新,推动密码技术深入应用。加大对工业互联网安全试点示范项目的复制和推广,提升整体防护能力。培育形成1—3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地信息安全企业,显著提升安全感知和综合保障能力。

3.提高主动防御水平。

搭建面向有色冶金、石油化工、能源电力等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攻防演练环境,建设应急资源库,测试、验证各环节存在的网络安全风险以及相应的安全防护解决方案,提升识别安全隐患、抵御安全威胁、化解安全风险的应急响应能力。实施“安全上云工程”。支持成立本地工业互联网安全专业测评机构,定期对重点平台、工业企业、工业APP开展检查检测。

14.jpg

四、保障措施

(一)统筹组织实施。

成立由工信、发改、财政、科技、教育、国资等部门组成的省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工作协调机制,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全省工业互联网发展,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细,促进工业互联网与“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等工作协同推进。设立工业互联网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对工业互联网重大决策、政策实施提供咨询评估。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健全“动态监测—中期评估—总结评估”体系,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严格把握中期评估节点,对目标任务进行必要调整。各市州和有关部门根据本规划,结合实际制定细化方案,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加强资金扶持。

依托现有专项资金、政府投资基金,加大对工业互联网的资金投入。建立工业互联网重点项目资源池,并将能源技术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作为项目重要的参考指标,以项目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强化与国家重大项目衔接,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试点示范,开展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工程。加大省内相关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相关资金对工业互联网支持力度。强化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加大对工业互联网产品、平台、应用示范、两化融合贯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上云上平台、标识解析等的支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三)创新金融服务。

加速互联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产业孵化,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资本市场开展融资,引导各类投资基金向工业互联网领域倾斜。探索建设工业大数据驱动的新型金融服务试点,鼓励金融机构为工业互联网产业提供服务,引导金融资本流向实体经济。重点围绕省内核心企业,打造工业互联网金融体系,降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资难度,促进其业务发展。

(四)强化人才供给。

加大产教融合,支持省内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开展相关学科专业建设。积极引进培育多层次复合型工业互联网人才。鼓励企业、相关院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打造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立健全工业互联网专家库,打造高端咨询人才队伍。开设工业互联网专题研修班,提升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协会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

(五)优化发展环境。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破工业互联网发展壁垒,促进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自由流动,营造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良好环境。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保障体系,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既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又确保公共利益和激励创新兼得,加强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

(六)加强宣传推广。

壮大甘肃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举办工业互联网大会,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度交流,宣传推广工业互联网典型案例。高质量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工业APP等集成创新赛事活动,组织工业互联网线上精品课程培训。利用“一会一节”、兰洽会等展会和大型活动,开展政策解读与宣贯,加强社会宣传普及,凝聚社会共识,推进要素汇聚和市场拓展,促进工业互联网发展。

五、环境影响评价

(一)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分析。

1.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本规划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主要目标。规划发展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产业生态布局等内容体现了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要求,全面助力社会经济绿色发展。

2.项目建设和运营环境影响分析。

5G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工业互联网内外网改造项目施工期间对环境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施工噪声、施工扬尘及建筑垃圾等,营运期主要为电磁辐射和噪声影响。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园区建设项目施工期污染源主要包括施工噪音、建筑垃圾、粉尘、员工生活污水、施工废水,营运期“三废”产生量较小。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智慧矿山等项目施工期间对环境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施工机械噪声、室内装修颗粒物、施工废水、建筑固废等,项目营运期间事故状态下可能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露,造成人身安全与环境损害,能源消费排放主要来源于施工车辆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尾气。

(二)规划实施的环境保护措施。

1.科学规划项目布局。

针对5G网络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制定合理的项目布局方案和建设模式,项目选址应选在易于安装接收设备、视野开阔、温差大、空气质量好的地区,周围尽量无强电磁场或发射源;尽量避开铁路、公路等易产生震动、地质构造不稳定区域和环境敏感地区,保证提供安全可靠的交流电源、通信系统,便于接入公共通信网络;交通应便利,便于观测和维护;严格控制项目营运期间室内外温度,适时安装散热设备,有效保护项目周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2.加强环境评估保障。

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环境功能区划各项要求,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为目标,以提质增效、节能减排为原则,减少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推进建材工业、石化、有色冶金、钢铁等传统产业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加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重点项目施工期间环境保护,应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设备维护;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集中堆放、统一处理;施工结束后做好地形、地貌和土地复垦工作;制定安全防范措施,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配备先进监控和应急设备。做好项目营运期的环境保障,对可能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提前编制和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厂区绿化建设,进出车辆按指定道路行驶,减少占用公共绿地。通过规划实施,到2025年实现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充分协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光热发电查看更多>甘肃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