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政策正文

甘肃发布“十四五”河西走廊经济带发展规划:探索建设风光氢储一体综合能源基地

2022-01-13 14:13来源:甘肃省人民政府关键词:风光氢储十四五甘肃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四)系统推进全面绿色转型。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完善大气污染综合管控体系,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加强水源地保护,推进河湖污染联防联控,实现城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保障城乡用水安全。强化土壤污染重点监控,全面推进城镇污染管控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加快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

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加强协同联动,持续推进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建设、退牧还草等国家生态工程。大力实施宜林荒山荒滩人工造林和重点生态区封山封沙育林育草工程,多渠道增加林草资源总量。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提高林草资源抚育经营水平。积极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和资金参与,形成多层次、全方位推进国土绿化的强大合力。

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资源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落实。整合区域管控资源,加强重点用能单位和园区能耗管理监督。统筹整合冶金、水泥、火电等高耗能企业的余热余能资源和区域用能需求,推广余热供暖和工业园区集中供暖。推动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智能用电终端协同发展。严格控制水资源开发,落实好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等行业差别(阶梯)电价、水价政策。推动土地、矿产等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发展示范区建设。

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加强工业企业碳排放改造,大力发展河西走廊新能源。加快推动金昌、敦煌国家低碳城市和嘉峪关国家低碳工业园区建设,鼓励金昌、嘉峪关等重点工业城市率先达峰。加快森林、草原碳汇项目储备,积极参与市场交易。促进科技创新与绿色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共同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产业绿色化改造,大力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发展壮大环保节能产业,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快现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城市建筑绿色化,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开展“零碳”城市创建活动。探索自然资源等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核算和价格形成机制,深入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

4.png

五、共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构建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协同推进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共同做强文旅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共建上下成链、左右配套、优势互补、集群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提升产业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围绕新能源、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优势新兴产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升城市产业协作创新能效。重点布局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一批国家级科研基地、科技创新平台、创新联合体。改善创新环境,加大创新投入,重视创新成果申报和重大专项及产业化项目申报,加强研发机构建设,打造创新创业基地,促进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二)共建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

共建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立足风能、太阳能资源禀赋,全力打造河西走廊新能源生产基地、储备基地、输出基地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进一步拓展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模,打造金(昌)、张(掖)、武(威)千万千瓦级风光电基地。建设嘉峪关百万千瓦光伏发电基地、酒钢智慧电网及新能源就地消纳项目。实施光热发电示范工程,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实现风光热一体化协同发展。加快新能源推广应用,开展分布式微电网储和大电网储等发储用一体化商业应用试点示范,提高新能源消纳比例和调峰能力。利用关键电池原材料优势,做大做强储能电池及电池材料产业。依托武威钍基熔盐堆研究设施,探索建设风光氢储一体综合能源基地。推动实施核装备制造及核技术应用示范基地项目、玉门新能源制氢、张掖绿色氢能阳光甲醇等项目。

做强新能源产业。鼓励绿色低碳和大容量储能技术研发,提升电网汇集和外送能力,重点做强风电产业、太阳能产业和智能电网及储能产业。以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为依托,推动风电机组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打造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运营服务等于一体的风电全产业链。发挥骨干企业引领作用,大力研发推广高端、高质、高效太阳能技术产品和设备,做强太阳能产业。加快大容量输电、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大规模储能等关键技术推广应用,提升输变电装备配套能力和储能关键技术产业化能力,做强智能电网及储能产业。

完善制度机制配套。完善风光电产业服务和协调管理体系,加强配套电网建设和系统优化,健全分布式光伏发电电网接入服务机制。推进新能源综合供给基础设施衔接与联网。合理确定新建风电、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加强新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信用监管效能。

5.png

6.png

(三)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打造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链。以金昌、嘉峪关为龙头,协同建设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大力推进延链补链,重点建设电池、粉末冶金、电镀、电工材料、镍合金加工材料产业链。加快发展高温合金、耐蚀合金、特种不锈钢、高镍系列电池材料、镍钴合金、电镀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快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全面助推冶金—循环经济—装备制造、光伏发电—电解铝—铝制品产业链发展。

培育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依托金昌、玉门、高台等化工园区,培育发展高端化工产品、精细化工新材料、化工中间体等产业集群。加快张掖凹凸棒石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争创国家级凹凸棒石重点实验室。依法依规积极承接中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重点发展基础化工产品、精细化工新材料、高端化学品等精细化工产业,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积极推进有色、化工、建材等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打造绿色供应链。

加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依托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玉门经济开发区、嘉峪关工业园区等园区,建设以石化通用装备、新能源装备及农机装备、有色金属制造等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依托镍钴新材料创新中心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重离子加速器癌症治疗装备制造、高端医用材料制造、粉末金属材料制造发展。以机器人及其关键零部件、高速高精加工装备和智能成套装备为重点,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业。

7.png

(四)合力做强文旅产业。

共筑文化发展高地。以敦煌为龙头,以河西走廊整体联动发展为关键,打造“一带一路”文化产业高地,推动文化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提升区域文化影响力。依托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综合保护利用工程、敦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工程等建设项目,打造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特色文化品牌。实施文化产业孵化工程,加强文化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

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以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为抓手,打造全省文化旅游产业链的核心依托和重要增长极。通过深度开发文旅资源,整合优化产业布局,完善提升基础设施,开拓特色旅游线路,提升旅游产品质量,丰富旅游消费供给,带动河西走廊经济带乃至全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统筹谋划推进河西五市旅游联盟发展,加强与新疆、青海、内蒙古、陕西、宁夏等省区合作,建立客源互送、线路串联、资源共享旅游合作机制,推动大敦煌与西部省市区多圈层合作,打造文旅康养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

共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联动挖掘河西走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厚的旅游资源,提升丝绸之路黄金文化旅游带的辐射带动力。重点打造以石窟文化、长城文化、红色文化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以大漠风情、丹霞地貌、祁连风光等为特色的生态风情游目的地,建设以中国载人航天发射、玉门百年油田、甘肃清洁能源基地为基础的现代科技旅游目的地。

(五)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种业基地。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顺应现代农业用种需求,切实提高河西种业基地建设水平,增强良种稳定供应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争取实施一批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夯实发展基础,扩大制种面积,建设国家优质种子基地,建立种质资源库(圃),提升育制种水平。积极培育和引进种业龙头企业,加快建立以种业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引导优势企业优化整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种业基地。显著提升玉米、瓜菜、花卉、油菜、马铃薯等制种能力和水平。创建一批国家级种业产业园,推动形成良种研发繁育、检验检测、种植加工、流通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种业全产业链。

加快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以戈壁高效农业发展为导向,坚持科技赋能,打造丝路寒旱农业发展示范基地、超大规模蔬菜、优质牧草和花卉生产基地。加快推进高原蔬菜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品牌化建设,对接“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坚持全产业链开发,打造全国重要的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加强品牌建设,提高“甘味”品牌影响力。

建设高效节水示范区。加快河西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实施水肥一体化示范工程等重大节水项目。以高效节水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开展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大力推广现代节水技术。以农业科技园区为基础,探索实施用水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示范。打造高效节水蔬菜示范区、粮田示范区、地表水高效利用示范区、农艺节水示范区、小型水利节水示范区。

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发挥农字号骨干企业龙头作用,不断培育壮大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主体,建设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区,大力发展特色畜禽产品加工、特色果蔬加工、特色酿造加工、特色主食加工,加快发展葡萄酒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打造百亿级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依托绿色生产及智能制造示范应用项目打造百亿级奶产业集群。培育“专精特新”绿色食品中小企业,依法依规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升级。

10.png

(六)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

推动数字产业化。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积极服务“东数西算”,争取与上海、深圳等地区合作,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信息汇集中心和大数据产业高地。按照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要求,将张掖、金昌、酒泉等打造成支点性数据中心。

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大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在工业、农业、旅游业、商贸物流企业中的应用力度。促进钢铁、能源、新材料等具有比较优势行业与5G、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加快工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高制造业数字化控制和管理水平,鼓励企业加强生产和产品的联网监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售后服务水平。加快发展数字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精准化,建立农产品大数据分析中心、农产品大数据交易平台。发展服务型数字经济、推进文旅数据资源共享,构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依法依规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深化电子商务应用,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

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深化大数据融合应用,加快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建设城乡数字化管理平台和感知系统,培育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教育、智慧医院、智慧景区等发展新亮点,推进数字社会、数字企业、数字政府、数字社区、数字校园等建设,提升全社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和数字经济发展支撑能力。

11.png

六、完善现代综合交通物流网络

强化河西走廊经济带东西交通轴线功能,拓展南北向多路通道,促进形成区域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辐射区域内外重要节点城市和资源集聚区,推进交通与现代物流、旅游、邮政快递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交通物流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综合交通物流供给效率和服务水平。

13.jpg

(一)打造内联外畅的综合交通运输格局。

畅通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持续强化东联西进主通道功能,有序拓展南北通道,构建河西走廊“一轴贯通、多维突进”的综合交通网络。完善以兰新铁路、兰新高铁、兰张三四线、G30连霍高速公路和G312线通道为主轴的西亚欧大陆桥国际通道,打通由酒嘉至敦煌经若羌铁路连接南疆至喀什通道,实现与中吉乌、中巴国际经济走廊连接。强化与中国—中亚—西亚国际走廊连接。向东强化与兰西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的连通。加强玉门与马鬃山口岸、酒泉—嘉峪关与额济纳旗和策克欧安、金昌与阿拉善右旗的交通联系,拓展北向资源通道。加快G3011敦煌至当金山口一级公路建设,强化与青海、西藏的交通联系。

完善区域内综合运输网络。有序推进兰州至张掖铁路三四线武威至张掖段、永昌至民乐高速公路、河西走廊第二通道等项目建设,构建河西走廊经济带快速路网。加快建设S06酒嘉绕城高速公路和G312过境公路,打造酒嘉半小时经济圈,辐射带动玉门、金塔等快速通道建设。加快建设金昌—武威1小时、甘州—临泽半小时城市经济圈。不断完善城乡交通网络。积极谋划酒嘉等重点工矿企业、能源化工基地、空港陆港、产业园区、物流中心等铁路专用线项目。实施一批民用机场建设项目和改扩建项目,构建通用航空网络,积极参与“空中丝绸之路”建设。

(二)优化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布局功能。

加快建设综合物流枢纽平台。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酒泉—嘉峪关为中心,依托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和国际陆港的区位优势,构建服务全国、面向中亚、西亚和欧洲的综合物流枢纽。推进酒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敦煌、嘉峪关国际空港物流园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武威国际陆港“一中心两口岸”发展格局,优化金武经济圈综合物流枢纽布局,促进武威保税物流中心与广西钦州港、重庆果园港等开展国际区域物流合作,不断完善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跨境电商监管系统、通关辅助系统建设,推动跨境跨区域物流大通道建设。加快布局建设酒泉—嘉峪关、金昌等煤炭、商贸物流、大宗农产品等公路铁路物流枢纽,提升“蒙煤入甘”“疆煤东运”“货物西出”运力。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物资储备库、物流园区、快递园区、公共仓储配送设施、农贸批发市场、农产品冷链等物流系统,培育沿东西交通主轴线的张掖、武威等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打造一批以县城为主的重要物流集散地。

提升综合物流运输能力。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与交通运输体系顺畅衔接、协同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物流规模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优化运输结构。以客运快速化多元化、货运重载化一体化、运输服务智能化精准化为重点,畅通中西亚、欧洲的公铁空联运通道,推动国际国内多式联运信息开放共享和互联互通,推进多种运输方式融合协调,不断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完善交通物流运输应急保障体系,推动交通物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七、统筹推进河西走廊城镇带建设

坚持群落式布局、节点式推进、特色化发展,以酒嘉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为引领,以区域中心城市和城市组团为依托,推进城市经济圈联动发展,提高城市人口和经济集聚能力,加快中小城市发展,因地制宜推动小城镇发展,统筹推进河西走廊城镇带高质量发展。

(一)促进城镇协调发展。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根据城镇空间分布、产业布局、交通网络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优化形成“一带一核三圈”城镇空间格局。以兰新铁路、连霍高速为发展轴,以沿线城市圈为支点,打造带状发展、圈层辐射的河西走廊城市带(“一带”)。以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为目标,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酒嘉双城城市圈(“一核”)。通过构建更加有效的城市合作机制,推动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域互联互通,打造“环中心城区1小时”的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张掖城市经济圈、金武城市经济圈(“三圈”)。

优化城镇体系结构。以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为前提,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产业有序聚集。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城融合,稳步提高城镇化率,适度扩大城市规模,逐步形成规模等级优化的城镇体系结构。

优化城镇职能结构。突出城镇特色优势,积极推进城镇间分工协作,形成由省域副中心城市、市域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中心镇组成的四级城镇体系职能结构。通过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增强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将酒泉—嘉峪关建设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进一步增强城市要素集聚和综合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和各类产业发展要素的重要作用,将金昌、武威、张掖、敦煌建设成为市域中心城市。充分发挥县城的重要支点作用,通过提升县城产业支撑能力和人口聚集能力,积极融入地区产业链和生产网络,将玉门、高台、永昌、古浪、阿克塞等县城所在地建设成为县域中心城市,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中心镇应充分发挥建制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吸纳农村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

(二)推动城市协作发展。

促进城市人口增长和集聚。以酒泉肃州区和嘉峪关城区、甘州—临泽城区、金川—凉州城区为重点,加快同城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创新管理体制机制,让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持续增强城乡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农业转移人口职业培训体系,提升市内规模以上企业就业吸纳能力,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全面放开各级城市落户限制,强化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持续优化城市人居环境,加大落户人口就业、教育和医疗保障,减缓本地人口外流,增强人口集聚能力。

促进城市之间合作互补。探索城市协同发展机制,加大协调支持力度,强化城市之间相向发展、互动交流,促进城市群基础设施联通、产业融通、经济交融和社会一体化发展。发挥张掖东西联动作用,支持酒嘉、金武、大敦煌旅游经济圈深度融合发展,增强县城和重点镇的支点作用,促进五市产业错位、优势互补、协同联动。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共同构建全省城市协同联动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三)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加快中小城市发展。加快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支持玉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积极推动金塔与肃州和嘉峪关城区联动融合发展,打造瓜州区域产业集聚中心。推动山丹、甘州、临泽、高台联动发展。充分发挥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突出县域特色,实行点状开发,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培育壮大小城镇。坚持小城镇发展与培育产业紧密结合,突出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优势产业、城镇风貌特色,建设一批文化旅游生态型、交通商贸型、资源开发型、加工制造型小城镇。发挥资源、区位、产业优势,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特色小镇。

16.png

八、共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以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为导向,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一)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加快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村村组道路、村内道路通行条件,加快农村出行公交化步伐,加大农村产业路、旅游路建设力度。加强农村防洪、灌溉等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面提升供电能力。推进燃气下乡,支持建设安全可靠的乡村储气罐站和微管网供气系统。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推进房屋清洁供暖。推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的全面深度融合。加大乡村文化广场、乡村舞台、农家书屋、健身器械、路灯、公厕、垃圾池(箱)等村级公益性设施的建设力度。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工匠、产业带头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水平。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产业化开发经营,与农户形成优势互补、利益联结、互惠共赢的产业共同体。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全面实施村庄绿化工程,重点推进村内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完善乡村公共照明设施,全面推广使用太阳能路灯和节能路灯。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农村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强古镇名村、特色民居、历史建筑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运用乡村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等多种元素,建设风格各异、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特色乡村。

(二)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水平。推动污水垃圾收集处理城乡统筹。加强城乡农贸市场一体化改造。促进市政供水供气供热向城郊村延伸。提升城乡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加强4G/5G网络协同优化,实现乡镇、农村热点区域全覆盖。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旅游路产业路城乡联结,加快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向城市周边延伸,分步实施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

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优化公共资源均等化配置体制机制,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升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合理规划布局农村学校,在交通便利、公共服务成型的农村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统筹城乡师资配置,提升乡村学校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推动城市大医院与县级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巡回医疗和远程医疗制度,鼓励县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县域医共体。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完善户口迁移政策,有力有序有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员以及其他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共享城市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有序推动农村人口向产业发展条件较好、发展空间较大的城镇集聚。

17.png

九、共同打造丝绸之路开放廊道

坚持扩大开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面开放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主动对接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推动对外贸易与双向投资互促发展、对外对内开放融合发展,共同打造丝绸之路开放廊道。

(一)完善合作机制。

探索投资合作新机制。建立现代产业招商平台创新机制,探索设立双向投资招商合作股权投资基金。建立重点招商企业信息库,积极参加各类国际贸易投资洽谈会,加大中西亚、中东欧等国家招商力度。强化境外投资风险防控和预警工作,指导企业加强境外人员安全教育管理。完善外派工程劳务招收、备案、管理、监督机制,强化外派劳务培训,优化外派劳务结构,规范外派劳务市场秩序。

落实外商投资监管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和外商投资信息公示平台,充分发挥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平台作用,形成各部门信息共享、协同监管、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外商投资全程监管体系。

完善外贸企业服务体系。完善外贸企业服务平台,创新外贸企业服务方式,通过线上线下培训、宣传,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政策宣导和服务。

协同推进开放工程建设。通过系统实施国际物流提升工程、跨境电商提升工程、招商引资提升工程、营商环境优化工程,夯实开放合作基础,改善开放合作条件,提升对外开放支撑保障作用。

(二)拓展国际经贸合作。

共同办好“一会一节”。共同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充分发挥两大平台对外提升文化交流合作、形象宣传展示、商贸洽谈合作的综合作用,通过完善节会场馆、丰富节会内容、健全合作机制、共谋招商引资、促进产业融合,推动河西地区向西开放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共建国际合作产业园区。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强化国际产业合作,共建国际合作产业园。以节水设备制造、戈壁农业开发、优质农产品生产为重点,加强与以色列的全方位合作,推进中以(酒泉)绿色生态产业园建设。支持相关企业在中亚、西亚、非洲、中东欧等地区建立境外合作产业园、科研中心,打造高水平海外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共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引导外资优先投向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开展农畜产品互补型贸易,打造面向全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畜产品进口加工集散中心。加大先进技术引进力度,拓展深化技术合作交流。

(三)深化区域开放合作。

畅通区域合作通道。积极融入兰西城市群,以陇海—兰新、连霍高速为区域合作主通道,以敦(煌)格(尔木)铁路、西(宁)张(掖)铁路、嘉策铁路(嘉峪关—额济纳旗)为区域合作副通道,加强同新疆、青海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经济协作,打造西北内陆经济协作区。加快建设大宗煤炭交易中心、木材交易中心、矿产品仓储集散中心、五金机电生产集散基地等,推动形成“煤炭东运”“货物西出”运输大通道。拓展中蒙俄国际贸易新通道,探索开放合作新模式。

强化区域产业协作。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旅游协作,共同打造丝绸之路旅游产业带。抢抓西部大旅游环线建设契机,打造以河西走廊为核心,串联辐射哈密、德令哈、额济纳旗等地的黄金旅游大环线。深化与西南各省份的经贸合作,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与山东、天津、福建、广西、内蒙等省份合作,共建产业合作示范园,发展“飞地经济”。加强与哈密、额济纳旗等地的风光电新能源产业合作。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以酒泉、金昌、张掖、武威等风光电基地为依托,重点承接风光电发电机组、智能储能设备、输变电装备制造等产业。以酒钢集团、金昌集团及各化工园区为依托,重点承接有色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储能新材料、硬质材料等产业。以敦煌、嘉峪关、武威、酒泉、张掖等各级空港陆港物流园区、物流枢纽为依托,重点承接生产服务型物流、保税物流、商贸物流、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等产业。以农业产业园和骨干农业企业为依托,重点承接种子、瓜果、蔬菜、花卉、粮油、奶业、肉类等农产品加工产业。

18.png

十、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扩大民生保障范围,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完善社会治理基础,促进河西走廊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

(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便利化。

建立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普惠化、便利化。推进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统一,促进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水平有效衔接。建立动态调节机制,合理增加保障项目,稳妥提高保障标准。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共建公共就业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共同打造集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实训、孵化、服务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加快实现河西五市社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推动养老金领取资格核查互认。将常住人口纳入城镇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逐步实现住房公积金转移接续和异地贷款信息共享、政策协同。

(二)加快教育文体资源合作共享。

合力推动教育发展。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推行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多校协同、区域组团等方式,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校际间差距。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政策。建强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河西走廊职业教育集群,重点加强清洁能源、生态保护、文化旅游等相关专业建设。支持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申报职业技术大学,推进武威职业学院等省级“双高”院校建设。促进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打造有区域特色的产教融合行业、企业和院校。支持河西学院发展,提升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构建“书香河西”全民阅读服务体系,鼓励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建立合作联盟,实现区域公共文化资源共享。以扩大嘉峪关电影节影响力为先导,推动影视、舞台艺术发展。协同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河西走廊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依托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平台,共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共建非遗文化产业园。

共同推进体育事业发展。积极建设河西走廊全民健身长廊,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和社区体育场地等资源共建共享,共同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体育比赛。探索建立河西地区体育产业联盟,推动开展各种具有高原特色的赛事活动。

(三)推动公共卫生和医疗养老合作。

构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增强公共卫生早期监测预警能力,推动地级市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全覆盖。健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张掖河西地区公共卫生应急中心(区域传染病医院)等项目。推动优势医疗资源共建共享,联手打造医联体、医共体。布局建设河西地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加强传染病救治体系建设,实现地级市传染病医院全覆盖,加强县级医院感染疾病科和相对独立的传染病区建设。建立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和双向转诊合作机制。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提升应急物资生产动员和调运保障能力。

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共建。合作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构建综合可持续、覆盖城乡的康养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办养老机构,支持民营养老机构品牌化、连锁化发展。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跨区域共建。统筹医疗卫生服务和养老服务资源,促进医养融合。推动人口信息互通共享,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创新试点。

(四)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统筹安全与发展。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确保经济安全。共建国家优质食用油和肉类、重要战略物资等储备基地,确保粮食安全、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共同维护水利、电力、供水、油气、交通、通信、网络、金融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

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强化防灾备灾体系和能力建设,建立区域内重大灾害事件预防处理和紧急救援联动机制,谋划建设河西地区应急救援中心和物资储备中心,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一体化。探索在跨界毗领地区,按照可达性统筹120、110等服务范围。

十一、加强规划实施

加强对河西走廊经济带建设的组织领导,细化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协同实施机制,确保规划主要目标和任务顺利实现。

(一)加强组织协调。

由酒泉市牵头建立河西走廊经济带市际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统筹指导,综合协调发展战略实施,研究审议经济带建设中的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重要工作安排,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督促落实重大事项。相关市州在本规划印发后3个月内制定印发实施方案,落实各项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二)强化实施保障。

积极争取国家对河西走廊经济带建设的政策支持,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充分激发社会投资动力和活力,形成政府资金和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的多元投融资体系。依法依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强人才培养培训,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优化人才引进和成长发展机制。

(三)加强监测评估。

健全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利用网络数据监测等信息化手段,加强规划实施跟踪监测和运行监管,积极协调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实施经验,不断调整完善政策措施,确保规划顺利实施落地。完善规划实施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规划实施的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向社会公布规划实施工作进展情况。加强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跟踪监测和评价,确保在河西走廊经济带建设中促进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河西走廊经济带发展规划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光氢储查看更多>十四五查看更多>甘肃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