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加快中国的能源结构转型与优化指明了方向,极大推进了以火电为主的传统电源结构向风电、光伏等为主的清洁、低碳电源结构转型。加快推进新能源电力项目投资与建设,不仅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必然要求,更是电力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
前景广阔
“十三五”时期,全社会用电量平均增速为5.82%,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平均增速为8.05%,发电量平均增速为6.01%。全国的电源结构也进一步优化,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平均上升2.69%。其中,风电和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由2015年的2.3亿千瓦增加至2020年的5.3亿千瓦,新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平均上升1.11%。
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的统计显示,2020年全球太阳能发电和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2.38亿千瓦。据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2050年全球太阳能和风电发电装机容量将分别增长17倍和6倍,届时全球太阳能发电和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27.28亿千瓦。由此推算,全球太阳能发电和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年平均增长率为8.16%。
2020年,中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为1.2亿千瓦,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容量5.34亿千瓦。按照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至少以年平均增长率8.12%的水平增长。毋庸置疑,新能源电力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现实困境
笔者对电力行业多家大型央企在北京、湖南、贵州、江西等地区的分(子)公司进行实地调研,并与这些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以及从事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电力投资、开发和建设的项目经理和各岗位专责人员等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到新能源电力项目在实际投建过程中,尚存在多重困境:
首先,资源配置效率不够高。“十三五”时期,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比重的平均增速,高于新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的平均增速,部分已建成投产的新能源电力项目利用率低,弃风、弃光现象依然存在。有些项目由于资金周转不灵、技术瓶颈、审批周期长等原因未能如期建成投产,甚至中途停止建设,不仅造成指标的浪费,也给地方和企业的资源投入造成损失。
其次,营商环境不够便利。新能源电力项目涉及单位范围广泛,审批手续繁杂。尤其是占地面积大、布局在市区外围的项目,需要县、镇、村级等基层单位的密切配合,但大部分地方基层单位缺乏相关考核内容和标准,并且新能源电力项目创税能力低,地方政府参与投建的积极性不高,既延缓了项目投建进程,又增加了企业与地方的协调成本。
第三,市场交易机制不健全。虽然全国电力市场存在双边协商交易、集中交易、滚动撮合交易、挂牌交易等交易模式,但是符合新能源电力交易特征的模式仍较少。其中,“新能源+储能”模式的电力缺乏并网保障,导致新能源电力消纳问题频发。上网交易价格机制是新能源电力市场交易机制的核心,2020年,风电、光伏已基本实现平价上网,但是大多数地方政府还未明确出台关于推进风光发电向平价上网平稳过渡的相关价格政策。
最后,配套政策不够完备。目前,国家对于新能源电力项目投建实行“三免三减半”的税收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承诺的税收返还周期长、税收方式不灵活等问题,加上可用土地资源日趋紧缺,部分政府在批复用地时更加倾向于土地集约利用型的项目,对新能源电力项目投建批复迟缓。另外,由于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项目质量参差不齐,新能源电力项目还存在融资渠道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
破解之策
一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新能源电力项目指标分配前期做好项目投建主体摸底工作,建立重点开发主体数据库,重点考虑新增新能源电力项目的火电企业,由火电向新能源电力转型的电力产能置换企业,具备新能源电力消纳能力区域内的龙头企业、重点招商引资企业,以及在同等条件下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项目的企业。
配置新能源电力项目指标时,采用直接配置和竞争性配置相结合的方式。考虑到火电项目承担了调峰功能,以及新能源电力投资规模和装机容量较大的项目,建议在直接配置指标时予以倾斜,以通过产权内部化方式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对于自愿淘汰或者完全退出火电,并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发电企业,实行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等量替代甚至超容量替代的配置方式;剩余指标实施竞争性配置方式。
同时,政府可考虑设立奖惩机制。对于优先建成投产的新能源电力项目投资主体,在以后年度新增新能源电力项目投资时,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获得项目指标配置。对无特殊原因而未达到建设节点要求的新能源电力项目,不再纳入保障性并网项目范围。对于逾期开工,在规定期限内未建成投产的项目主体,取消建设指标,并在数年之内不得参与本地区新能源电力项目投建。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在对省、地、县、乡等各级政府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考核机制时,将新能源电力项目考核纳入其中,设置既包含完成投资额、税收等经济效益,也综合考虑促进就业、碳减排量等社会和生态效益的考核标准。同时,加强政府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省级部门确定本省年度新增新能源电力项目,组织并统筹衔接做好项目开发建设和储备工作,将任务分解至各地级行政区;由地级行政区层层压实责任,协同企业保障项目投资建设顺利推进。由省级部门牵头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快省级、地级、县级、乡级单位项目投建数据互认共享,实现项目进度信息化、透明化,提高审批办理效率。另外,可通过党建联谊、招商推介等活动,加强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是健全新能源电力市场交易机制。由于各地区新能源电力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新能源电力交易市场发展成熟度差别显著,因此,应实行差异化的新能源电力市场交易模式。对于新能源电力具备独立参与市场交易能力的地区,可大力推广“绿电”交易,与省内用电大户合作,实现100%的清洁电力交易,并探索新能源电力跨省交易机制,解决新能源电力消纳难题;对于新能源电力发展较慢的地区,新能源电力可通过与火电、抽水蓄能“打捆”的方式参加中长期电力交易。“新能源+储能”模式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合理配置储能比例和时长,鼓励新能源储能企业自建电网,提高保障并网比例;探索新能源储能共享模式、租赁模式、代理运营商等模式,以降低储能投资建设成本。同时,新能源电力上网电价整体按照国家规定的“指导价+竞争性配置”方式形成,对于新增落实并网的新能源电力项目,其保障收购小时数以内的发电量,上网电价按当年当地指导价执行,保障收购小时数以外的发电量,参与市场竞争形成。
由此,各地应鼓励新建新能源电力项目自愿参与市场竞争形成上网价格,倡导有条件的地区参与“绿电”交易,形成市场交易价格,以实现整体平价上网目标。另外,加强地区内和跨地区的电网输送工程、受电端主干网络等建设,推动电网向智能化、灵活化强网转变,以为新能源电力消纳、区域电力互补以及本地区新能源电力并网提供保障。
四是完善新能源电力项目配套政策。一方面,鼓励各地政府出台差异化的税收政策,对于新能源产业链龙头企业,在“三免三减半”的税收政策基础上,给予额外的税收优惠,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发展,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采用灵活的纳税方式和返税方式,新能源电力企业在应纳税年度未完成纳税额度的,可宽限至以后盈利年度依次补齐;对于承诺企业的税收补贴,需及时兑现,并缩短周期,采用季付或月付方式,激发投资主体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保障供地是新能源电力项目投建的前提条件,各地区定期盘点可用土地数量,根据新能源电力最低消纳责任权重所必需的年度新增新能源电力项目数量统筹规划、合理分配,保障建设用地。鼓励各地政府优化供地方式,采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以及弹性出让等多种方式灵活供地,缓解用地紧张难题。由于新能源电力项目建设占用面积大,可以提倡项目建设主体开发使用符合用地条件的废弃土地,大力推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集中连片分布式光伏项目以及“农光互补”“渔光互补”项目,实现土地集约利用。
另外,考虑多措并举拓宽新能源电力项目的融资渠道,为新能源电力项目的投资者提供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相关金融产品的创新,可尝试以新能源电力用能者信用和政府信用为担保开发金融产品,为新能源电力项目融资。对于已持有新能源电力资产的大型企业,积极推动发行绿色债券或者绿色ABS,畅通和拓宽融资渠道,化解融资难题。
(谢里系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湖南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湖南大学“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主任;惠施敏系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经济学博士生)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月9日,贵州省能源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记者从会议上获悉,2024年,全省能源领域投资累计完成840亿元,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实现产值2800亿元以上、占六大产业基地总产值比重约30%,能源产业基础性战略地位作用巩固提升。2024年,全省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能源保障供应稳定有序、能源安全生产基础夯实、
今年一季度,内蒙古能源重大项目加速推进,能源重大项目投资在去年同期增长85%的高基数基础上保持快速增长,达到372亿元、同比增长52%,手续办结率68%、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开复工率63%、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项目完成投资271亿元,同比增长43%;电力和电网项目完成投资62亿元,同比增长6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春节过后,我国一大批电力能源项目先后开复工。华电集团2月26日,新疆2024年一季度全区重大项目调度会在乌鲁木齐举行,华电天山北麓戈壁基地61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等72个标志性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重点项目新疆华电天山北麓基地61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新疆华电天山北麓基地610万千瓦新能源
5月28日,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副总理兼外长德梅克访问中国能建广东院。德梅克一行参观了广东院企业展厅,详细了解广东院企业发展、技术创新、工程实践、国际业务发展,特别是参与埃塞俄比亚工程建设、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情况。德梅克表示,广东院在能源规划、新能源发电和输变电等领域的
一季度,国家能源集团圆满完成主要生产经营目标,实现了起步稳、开门红,有效助力国民经济稳增长。聚焦能源保供稳价,全力保安全、增产量、提运量、保电量,自产煤自2021年10月以来连续18个月保持月均5000万吨高位水平,发电量同比增长5.1%,主要指标均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聚焦绿色低碳转型,新能源开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3月3日,双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双柏县加快推进电网及电源项目规划建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明确,加快推进电网规划建设,确保列入国家和省、州、县规划及重点项目清单的电力项目投资及时落地和按期投产,提升我县电网结构水平、供电能力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2月10日,松原市委书记李晓杰,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强与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志伟举行会谈,并共同见证松原市人民政府与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表示将以此次签约为新起点,持续深化服务绿色产业发展、布局重大电力项目、拓展新能源领域等方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2月8日,北京院、市政集团与爱辉区人民政府签署新能源基地项目投资开发协议。新能源基地项目规划装机150万千瓦,总投资约120亿元。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2022年11月7日至2022年11月11日一周电力项目:涉及火电、水电、风电、核电、输配电、储能项目的核准、开工、并网等。火电项目江西赣能上高2×1000MW清洁煤电项目获得核准赣能股份公告称,近日,上高发电收到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江西赣能上高2×1000MW清洁煤电项目获得核准
新时代·新机遇·新征程关于召开“第二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的通知各企事业单位:规模化发展、深海漂浮式、大功率海上装备、智能运维正在为海上风电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截止2021年底,全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达26.38GW,位居全球第一。放眼全球,海上风电已经成为可再生能源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作为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5月11日下午,2022年第一批湖南省级招商引资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线上线下举行,151个重大项目以视频方式进行“云签约”,总投资达1048.7亿元。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在省主会场致辞并见证签约。毛伟明表示,这次集中签约的项目,都是起点高、体量大、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的好
2月13日,大唐新能源在发布公告称,2025年1月集团按合并报表口径完成发电量3,107,319兆瓦时,较2024年同比增加2.61%。其中,完成风电发电量2,801,130兆瓦时,较2024年同比增加0.42%;光伏发电量306,189兆瓦时,较2024年同比增加28.13%。
2月13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关于2024年度第6次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转付情况的公告。2024年12月,财政部下达公司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年度预算841294万元,其中:风力发电403529.5万元,太阳能发电422381.5万元,生物质能发电15383万元。全文见下:按照《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
近日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获悉,2月10日12时15分,西北电网新能源发电出力达10590万千瓦,占当时全网总发电出力的65.16%,占当时全网总用电负荷的89.14%,三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针对此次新能源大发过程,国网西北分部超前捕捉、提前部署,在做好电力保供的前提下全力以赴促进新能源电量消纳。该
2024年,在新能源装机规模不断提升的带动下,规模以上工业电力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原煤供给因安全生产形势复杂,价格低迷、需求不旺等原因,同比下降。一、电力生产情况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4362.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6%。增速较全国(4.6%)高6.0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排第2位。12月,发电量326.
2025年1月,龙源电力新能源发电量达63.92亿千瓦时,其中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2.37%,光伏发电量同比增长47.18%,实现新能源发电量“开门红”。2024年以来,在集团党组坚强领导下,龙源电力按照“12556”工作思路,推行“集中监控、区域维保、数字赋能、专业高效”的新型运检模式,不断提升设备发电效率。
2024年12月31日,国家能源局西北监管局印发《西北区域电力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西北区域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实施细则》补充规则。文件提出,规范发电机组和独立新型储能纳入细则管理要求、优化一次调频过调节管理、完善新能源场站运行管理要求、优化新能源AGC管理、取消对现货市场新能源功率预测考核
2月7日午间,安徽省风光新能源发电出力达到3034.2万千瓦,首次突破3000万千瓦大关,占同时刻全省用电负荷比例达70.7%。近年来,安徽光伏、风电装机快速发展,截至2025年1月,安徽省新能源装机超过5400万千瓦,占省内发电装机(不含皖电东送机组)比重超过一半,超过燃煤火电成为第一大电源。新能源发电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2月11日,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人民政府公布一份《企业投资项目告知登记表》,芜湖繁泰新能源有限公司租用繁昌区26住户屋顶及庭院建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铺设635Wp规格单晶硅光伏组件1975块及安装逆变器等其它设备,安装容量约1131kW(交流侧),项目采用全额上网。项目总投资33
近日,随着云南江头村光伏电站、河北香河整县分布式光伏电站等项目的陆续接入,龙源电力自主研发的新能源生产监控系统接入场站数量破千个,进一步巩固了龙源电力数字化建设的行业领先地位,为新能源生产运维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平台支撑,引领新能源数字化转型发展新方向。龙源电力自主研发新能源生产监
“双碳”背景下,全球正式进入能源转型时代,各大央国企也开始加速转型布局新能源,强势进入光伏、风电、充电桩、氢能以及碳等领域,“三桶油”之一的中国石油也不例外。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仅中国石油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中石油太湖(北京)投资有限公司在近半年内就已经投资成立了7家含风光储、
2月7日11时31分,河南电网新能源发电出力突破3000万千瓦,达到3077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出力2440万千瓦,风电出力637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出力占同时刻全省用电负荷的51.1%。据了解,河南电网新能源发电出力创新高主要由于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快速增长。截至今年1月底,全省新能源发电装机6877万千瓦,较2
2月13日,大唐新能源在发布公告称,2025年1月集团按合并报表口径完成发电量3,107,319兆瓦时,较2024年同比增加2.61%。其中,完成风电发电量2,801,130兆瓦时,较2024年同比增加0.42%;光伏发电量306,189兆瓦时,较2024年同比增加28.13%。
2月8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公布上海碳普惠分布式光伏发电第八批减排项目的通知,通知指出,第八批分布式光伏发电碳普惠减排项目共计38个。原文如下: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公布上海碳普惠分布式光伏发电第八批减排项目的通知根据《上海市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上海市碳普惠减排项目和减排场景开发与
西班牙可再生能源企业协会(APPARenovables)的2024年《自发自用光伏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西班牙新增自发自用光伏装机1.431GW,同比下降26.3%,该领域的累计装机达到8.58GW。2023年西班牙自发自用光伏新增1.94GW,而2022年的增量则高达2.65GW,这意味着该市场已连续两年下滑。2024年,光伏自发自
2月13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关于2024年度第6次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转付情况的公告。2024年12月,财政部下达公司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年度预算841294万元,其中:风力发电403529.5万元,太阳能发电422381.5万元,生物质能发电15383万元。全文见下:按照《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淅川县通威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路广军,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水产养殖;食品销售;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水产品零售;水产品批发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通威股份间接全资持股。
2025年2月13日,云南省统计局发布2024年云南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产品生产情况。其中,风力发电量374.3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6%;太阳能发电量281.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1.0%;发电量中清洁电力(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比重为86.3%,较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原文见下2024年云南规模以上
墨西哥总统ClaudiaSheinbaum公布了2025-30年国家电力系统扩建计划,该计划旨在于六年内增加13.02GW的新发电容量。在新能源发电领域,该计划包括9个光伏项目,总投资额为49亿美元,合计发电容量4.67GW,这些项目预计将在2027年至2028年之间上线;同时涵盖7个风电项目,总发电容量为2.47GW,需要投资金额
2月11日,重庆奉节新民永乐光伏发电项目送出工程核准获批。一、为了满足奉节新民永乐光伏发电项目送出项目建设需求,优化光伏场区内电网架构,提高供电可靠性,依据《行政许可法》《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同意实施该项目。二、项目代码:2501-500236-04-01-155410。三、项目单位:重庆绿
近日,黄河公司与法国电力集团新能源公司组成联合体中标的沙特第五轮可再生能源招标1.4GW光伏项目,取得国家发改委境外投资项目备案通知书,项目正式进入执行阶段。黄河公司中标规模分别为MAS1000兆瓦、AHK2400兆瓦,其中MAS项目是黄河公司在全球竞争激烈市场首次获标的吉瓦级规模项目和区域及国别市场
截至2025年1月底,浙江省内电源总装机突破1.5亿千瓦大关,达1.52亿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容量达5908万千瓦,占比近四成。风电光伏发电合计装机达到5596万千瓦,成为电源装机增长的主力,并超越煤电成为浙江第一大电源。伴随装机规模增长,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在电力保障上的作用进一步凸显。数据显示,
2024年12月31日,国家能源局西北监管局印发《西北区域电力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西北区域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实施细则》补充规则。文件提出,规范发电机组和独立新型储能纳入细则管理要求、优化一次调频过调节管理、完善新能源场站运行管理要求、优化新能源AGC管理、取消对现货市场新能源功率预测考核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