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太阳能建筑报道正文

BIPV崎路曲折

2021-04-20 13:56来源:能源杂志作者:武魏楠 田甜关键词: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9年,无锡尚德全新光伏研发中心大楼落成。整座建筑最大的亮点无疑是高达37米、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的光伏幕墙系统。这是当时全球最大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建筑,总装机容量1MW,年发电量超过70万千瓦时。为兼顾建筑设计美观和光伏发电效率,光伏幕墙被设计为70度的安装倾角。

10多年后,无锡尚德退出光伏组件第一梯队,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杂志”ID:energymagazine)

2021年3月4日,隆基股份(以下简称“隆基”)公告宣布,公司拟以协议转让方式现金收购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特股份”)1.31亿股,交易对价16.35亿元,占目标公司截至2020年12月31日总股本的27.25%。交易完成后,隆基将成为森特股份第二大股东。

公告表示,本次收购有助于促进双方业务融合,充分发挥森特股份在建筑屋顶设计、维护上的优势,同时结合隆基股份在BIPV产品制造上的优势,双方共同开拓大型公共建筑市场的业务发展,有助于公司扩大分布式市场范围,拓展光伏产品的应用场景。

隆基此举将2020年以来的BIPV热潮再度推高。

BIPV是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也就是光伏建筑一体化。简单理解,就是将光伏电池和建材直接结合成砖墙、幕布、屋顶等。

BIPV发展历史悠久,但受困于成本、技术,一直没有广泛应用。尚德推动的BIPV应用也多局限于示范项目或者地标建筑的绿色能源应用等领域。

1.jpg

2020年,在光伏迈入平价时代之时,BIPV热潮在行业内汹涌袭来。2020年也被行业称之为BIPV元年。补贴取消、成本下降、碳中和目标等将BIPV推向新战略高度。

然而,除了部分示范项目外,BIPV大规模推广落地仍面临多重问题。包括光伏企业、建筑企业及设计院在内均在力推BIPV发展,但多重矛盾也不断涌现。

生态圈扩容

在2020年SNEC展上,隆基推出独立研发的工商业BIPV屋顶——隆顶。同时,隆基还推出另一款光伏+建筑新品——隆锦。这是一款专门针对建筑外立面开发的屋面光伏产品。据媒体报道,隆基内部对BIPV业务的计划是到2024年左右实现100亿元的营收。

此次收购森特股份,可以说是隆基在打造完产品后,在推广渠道上的布局和加码。负责BIPV业务的隆基新能源是隆基四大事业部之一,与组件、硅片和清洁能源等业务线并列。

近两年,国内主流光伏厂商均在BIPV领域有所布局。以组件厂商为例,隆基、晶科、东方日升、正泰、尚德等均涉猎BIPV领域。

2020年,晶科首次推出多款BIPV幕墙,涵盖多种色彩及透光率等产品选型。2020年1月,采用晶科能源BIPV产品的150千瓦光伏车棚落地运营。

在3月9日的一次投资者互动平台上,东方日升对投资者表示,目前公司正在研究多款BIPV产品,同时透露正在与科研院所及产业链系统单位等合作共同推动BIPV项目产业化落地。

此前,东方日升产品总监莊英宏透露,东方日升常州金坛厂区已经投建2兆瓦的BIPV资源,与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尝试从BAPV到BIPV的思路转变。

作为逆变器龙头,2020年4月8日阳光电源与凯盛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技术研发、项目推广、产品互用、国际业务支持和行业协会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战略合作,重点加强BIPV系统设计、工程施工、运营方面的技术、质量、管理规范等领域的深层次合作。

产业另一配套厂商——亚玛顿玻璃早在2019年开始向特斯拉提供太阳能瓦片玻璃。2020年,亚玛顿发布公告,计划募资1.34亿元投产4条BIPV玻璃智能化深加工建设项目,加速推进BIPV业务。

在国内光伏圈,人们对BIPV发展并不陌生。我国光伏产业最早的一批龙头企业均很早就在BIPV领域有所实践。

嘉盛光电总经理张翼飞介绍,2005德国颁布《可再生能源法》,光伏产业开始爆发,欧洲国家开始在BIPV领域进行实践。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光伏企业,彼时的英利集团也与欧洲同步,确定地面电站、屋顶分布式、与建筑结合三大板块。

张翼飞说,2008年开始,国内一直有大型BIPV项目推进。这一势头直到2013年—2015年才有所回落。“2018年的531之后,行业感觉没有出路,又将BIPV提上一个高度,又开始陆续有项目落地。但那个时候相当于光伏行业热,建筑行业冷。”

BIPV横跨工业级光伏与民用级建材两个领域。在设计、测算和施工上与集中式电站和分布式电站有着完全不同的方法和逻辑。因此,BIPV产业生态圈不断扩容。除主流光伏厂商外,呈现越发多元的状态。

此前被晶硅击败的薄膜路线,也试图通过BIPV回归市场。目前,中建材旗下凯盛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均在抓紧布局光伏薄膜BIPV。

在此前的一次行业会议上,中国建材凯盛薄膜推广总监李明辉透露,目前中建材的薄膜产品已经实现规模化量产。

而就在不久前,国家能源集团自主研发的光伏建筑一体化能源集控与实验平台落成。而其背后的技术来自此前神华集团在薄膜领域的低调布局。2017年,合并前的神华集团联手上海电气和德国曼兹,一起创建薄膜技术NICE公司。

此外,中化集团旗下地产和酒店版块公司中国金茂也在开发BIPV市场。去年9月,中国金茂旗下金茂绿建智慧能源研究院光伏建材产品召开中期专家评审会。

相关企业在2020年集中瞄准BIPV的布局,毫无疑问与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脉络密切相关。集中式电站大规模爆发,光伏度电成本随之下降,分布式投资收益率越发明朗。随着光伏+应用场景的丰富,BIPV也随之升温。

另一个不能忽视的驱动力,则来自于“碳中和”目标下建筑产业减排的巨大需求。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BIPV查看更多>光伏建筑一体化查看更多>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