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太阳能建筑报道正文

BIPV崎路曲折

2021-04-20 13:56来源:能源杂志作者:武魏楠 田甜关键词: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BIPV的春天

“BIPV距产业化与市场化仅差临门一脚。”中国BIPV联盟秘书长夏爱民对于BIPV的未来发展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碳中和带来的减排需求直接推动BIPV发展,光伏成本大幅下降,以及国家和地方的鼓励政策也为BIPV的落地奠定基础。

建筑领域一直是碳排大户。中国建筑行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现有城镇总建筑存量约650亿平方米。根据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对我国建筑领域用能及排放的核算结果,2018年我国建筑建造和运行用能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7%;建筑改造和运行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占我国全社会排放的42%。


5.jpg

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能耗统计专委会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19)》,中国建筑行业的碳排放将继续增加,达到峰值时间预计为2039年前后。也就是说,在全国碳排放总量达峰之后,建筑行业的碳排放仍将继续增长9年。因此,中国能否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建筑业的表现。

建筑领域碳减排将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主战场。英利集团国家实验室主任宋登元测表示,预计到“十四五”结束,绿色建筑将新增70亿平方米;此外“十四五”期间旧城改造还有10%,近40亿平米的市场。未来BIPV的市场规模最低为110亿平米,而随着成本下降,BIPV规模还将进一步增加,市场总值近万亿元。

事实上,国家政策也进一步推动了BIPV的发展。

2.jpg

2020年7月24日,住建部、发改委、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出台《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提出推动绿色建材应用,加快推进绿色建材评价认证和推广应用,建立绿色建材采信机制,推动建材产品质量提升,指导各地制定绿色建材推广应用政策措施,推动政府投资工程率先采用绿色建材,逐步提高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打造一批绿色建材应用示范工程,大力发展新型绿色建材。

文件下发后,各省纷纷推出自己的《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而时间节点均指向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

“从国家层面看,对BIPV的支持力度很大”。张翼飞表示,“目前,一线城市对绿色建筑基本都有补贴,电价补贴是一种形式。如果建筑是超低能耗绿色建筑,业主会获得容积率补贴;还有的省市会给予绿色建筑300元/平米的补贴,但上限不超过300-500万元。”

碳中和为BIPV推广带来了契机,光伏产业本身的发展为BIPV提供了落地条件。

过去多年来,我国光伏产业成本大幅下降。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光伏电价已经低于火电电价,成为最具竞争力的电力产品。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2011年-2020年,光伏系统价格下降超过4.3倍,组件价格下降超过5.7倍,2021年,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平价时代。

分布式光伏市场的高速发展推动了BIPV的发展。国家能源局统计,2020年我国申报竞价补贴的分布式项目达到3822个,装机容量为443.8133万千瓦,占申报总容量比例为13.2%。虽然装机容量远远低于集中式,但项目数量则要遥遥领先。

根据光伏协会统计,2020年我国分布式装机容量达到15.5GW,占到新增装机容量的27%。

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分布式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包括远景道达尔、特变电工、正泰新能源、隆基新能源、天合光能在内,均将分布式能源作为新的增长点着力打造。隆基股份品牌总监王英歌表示,光伏的增量市场,关键就在于扩大应用场景。

BIPV是分布式的重要实践方式,与BAPV相比具备更多优势。

以工业厂房为例,屋顶彩钢瓦一般寿命为10年左右,如果加装BAPV,中途则需要更换BAPV,其人力成本和物料成本大幅增加。BIPV按照25-30年的耐用性设计,安装后不用中途更换,从投资收益上看更为合理。

“个人判断,2-3年后BIPV企业的经营业绩将会大幅好转。”张翼飞表示。

一波又一波的利好消息都在宣告着BIPV的春天来了。A股市场的投资者们都在不停地向董秘发问:“面对BIPV的发展机遇,公司如何利用好自身优势,有什么远景规划?”

但在真实的市场中,虽然摆脱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窘境,但光伏与建筑两个行业间的融合却并不顺畅,甚至可以说有些艰难。

在BIPV的“繁荣”之下,又掩藏着哪些问题呢?

合作与冲突

2020年10月26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光电建筑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来自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环境与能源研究院的张昕宇被选举为光电建筑专业委员会的秘书长。

“我们的主要工作是推动整个建筑光伏行业的规范与标准化。”张昕宇告诉《能源》杂志记者,“如果这个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在未来市场快速发展的时候,很可能会存在很多的隐患。”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光伏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尤其是最近10年左右的时间,光伏产业无论是从规模、还是技术等方面,都经历了数次迭代。技术与产品更新之快,让人目不暇接。

相比之下,建筑市场更称得上是“历史悠久”,技术革新远远滞后于光伏产业。光伏与建筑分属于工业与民用领域,两者的融合受产业背景、商业模式等因素影响存在一定挑战。

中国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咨询部主任王玉凤曾就职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在推进光伏与建筑的结合的过程中,她感受颇深。“目前来看,光伏在建筑中的应用只是很小的一个专业版块,相比于水、暖、电专业,光伏与建材结合的标准、设计规范、专利、施工工艺、设计计算软件等等确实是空白。”王玉凤对《能源》杂志记者说,“更难的是光伏人与建筑人互相不理解,交流存在障碍。”

在光伏企业看来,这种不理解很大程度是因为光伏行业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发展太快了,行业外完全跟不上光伏发展的脚步。

“行业外甚至还认为光伏发电停留在金太阳时期,国家补贴一半的电价。”一家光伏企业的BIPV产品负责人告诉《能源》杂志记者,“建筑设计院也好、业主也好,如果都不能形成对光伏行业的正确认识,那光伏和建筑和结合就完全无从谈起。”

合作已经开始进行了。据能源杂志了解,隆基新能源正在参与工信部、住建部以及地方政府有关BIPV的标准及规范制定。张昕宇作为光电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几乎每个活动都在呼吁行业积极推进标准化、规范化。

最大的分歧还是观念上的。“很多企业还是抱着一个观念,BIPV或者说光电建筑一体化,只不过是把将组件换了一个地方安装。”张昕宇给《能源》杂志记者举例说道,“那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就会按照地面电站的安装方法,安装到建筑上。但这是不是符合建筑安全规范?有没有考虑结构承受力?遇到台风等特殊天气怎么办?完全不去考虑。”

在建筑行业看来,BIPV放在首位的应该是建筑而不是光伏。“地面电站基本都建在地广人稀的地方。BIPV建筑要么是高附加值的厂房,要么是人员密集的商业建筑,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带来的损失都是不可承受的。所以安全一定在第一位。”

光伏企业也深知安全的重要性,防火、防水、防漏电等安全标准在新近推出的BIPV产品中都被制造商重点关照。但在建筑行业看来,这还远远不够。

上述光伏企业负责人跟《能源》杂志记者讲述了一件与建筑行业沟通时的情况。“当时我们给建筑行业的专家介绍产品在抗风、防水、防火方面能达到的水平。大家就会提出疑问,这些数据是怎么得来的?经过了什么样的验证?标准是什么样的?从中也看得出来,在安全标准和规范方面,建筑行业对于光伏行业还存在很多的疑虑。”

潜力与问题并存、合作和冲突同在,这就是目前光伏行业与建筑行业合作的真实现状。但在“碳中和”的大趋势下,加上国家及地方政策的不断完善,TOB的光伏与TOC的建筑注定要深度融合。但现在,面对还不够大的市场,也许两个行业对彼此的重视程度还多少有些欠缺。

“现在建筑上要求的安全电压是36V,但是很多光伏组件发电时,经过串并联可能会达到几百伏、上千伏。这个问题就需要解决。”张昕宇说,“但是很多类似这样在安装、技术细节方面的标准规范,不是某一方努力就可以解决的。而现在BIPV市场的规模还没有大到足以让建筑业专门为其制定一个全新的标准。”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光伏行业。相比于地面电站,BIPV产品定制化需求很高。除了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还有不同颜色的需求。:张翼飞告诉《能源》杂志记者:“定制化就意味着更高的成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来降低整体成本,当光伏建筑一体化成为社会共识,有越来越多的机构使用这项技术时,规模化效应就可以实现成本的大幅降低。从企业个体角度来说,可以采取模块化生产方式,通过一定程度的规模化生产来降低成本。”

这就意味着BIPV产品不足以支撑企业运营。甚至对很多组件商来说,BIPV更多是锦上添花的作用。自然地,也就鲜有企业愿意在BIPV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上做更多投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BIPV查看更多>光伏建筑一体化查看更多>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