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晶硅PERC(钝化发射极及背接触)电池是目前最先进的太阳能电池技术之一,其量产转换效率已达到22%,并且相较薄膜电池或传统铝背场(BSF)电池,PERC电池的度电成本优势显著。
当前的问题是,哪项技术将成为新一代太阳能技术?
(来源:微信公众号“贺利氏可再生能源”ID:Heraeus_Renewables)
仅采用单一吸收体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在提高转换效率方面的潜力非常有限,其效率增益空间主要取决于吸收体的禁带宽度。图1所示为热力学(细致平衡)效率极限与禁带的关系曲线。太阳能电池的热力学效率极限也叫肖克利-奎伊瑟(Shockley-Queisser)极限,以首次计算出该极限的两位物理学家命名。
图1:最大理论效率与吸收体禁带宽度的关系。[1]
在AM1.5标准光谱下,曲线上的最大值约为33%,对应的禁带宽度为1.1eV或1.4eV。不过,效率峰值分布的范围也比较广。当禁带宽度为0.9-1.7eV时,转换效率也可超过30%。因此,大多数太阳光吸收材料的理论效率极限均较为相近。
晶硅的理论效率极限约为32%。然而,如果稍微偏离理想条件,考虑到(不可避免的)俄歇复合(Auger-Recombination),晶硅的效率极限便会降至29%左右。
2017年,日本钟化集团(Kaneka)开发的一块180cm2太阳能电池创下了26.6%的转换效率世界纪录[2],已经比较接近理论极限。PERC电池(工艺改进)的转换效率记录目前由晶科保持,效率高达23.9%[3]。(注:此文为2019.1文章,目前PERC纪录由隆基保持)
未来5到10年内,晶硅太阳能电池将达到25%左右的效率极限。届时,在不影响其成本优势的前提下,电池量产技术将无法再进一步完善,这样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就将失去主流技术所需要具备的经济可行性。晶硅电池达到上述极限的过程将相对容易,主要依靠不断降低光学损耗、电阻损耗以及最关键的复合损失。这一过程不需要任何“真正的”颠覆性技术。
那么,光伏行业的效率增益将会就此止步不前吗?会不会所有的改进措施都将依靠进一步降低成本(以及通过冷却等方法提高发电量)?
目前看来,唯一的办法似乎只有突破肖克利-奎伊瑟极限。原则上,有两种方法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理论效率极限:一是汇聚更多的太阳光;二是采用两种及以上禁带不同的吸收体材料。采用两种吸收体的电池称为“双结叠层电池”,超过两种吸收体的电池叫做“多结叠层电池”。
若要提高单个太阳能组件的发电量,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组件正反两面都能收集太阳光。相较单面电池组件,双面电池组件能够将光伏系统的发电量提高10-20%,但新增成本却微乎其微。在集中式光伏系统中,双面电池组件已是大势所趋,而且此类电站将是光伏装机项目中的主力军。
因此,在开发一项新的电池技术时,必须评估其与双面技术的兼容性。
聚光电池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聚光电池技术。通过汇聚太阳光,会产生更多的载流子,同时其复合保持不变,这样开路电压就会升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也就随之提高。如图2所示,在理想条件下,电池效率随着辐照强度增强而呈对数增长。理论上来说,如果汇聚的太阳光增强1000倍,太阳能电池效率可提高约25%(相对值),电池效率极限可提高约7%(绝对值)。
图2:不同串联电阻下的电池效率与聚光比的关系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聚光存在许多限制,如光学损耗至少在15-20%、额外的电阻损耗、温度上升、入射接收角较小、成本高昂等。此外,聚光电池技术与双面技术也不兼容。因此,基于单结电池的聚光光伏系统在性能上不如未采用聚光技术的电池,并且成本还更高。我们不认为聚光电池是突破肖克利-奎伊瑟极限的可行技术。
双结叠层电池
双结叠层电池技术或多结电池技术旨在改善较宽的太阳光谱范围与单一半导体局限的吸收边限不相匹配的问题。图3所示为AM1.5G标准光谱。在禁带宽度为1.12 eV(约1100 nm)的晶硅太阳能电池中,能量较高(即波长较短)的光子全部被吸收,其剩余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消散于晶格中——这一过程叫做热化。所有能量较低的光子均不被吸收,而是直接进入晶硅吸收体层。这些光子在背接触层被吸收并产生热量,或被反射或穿过组件。
图3: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光谱吸收和热损耗。[1]
图4描述了三结太阳能电池的结构:三种不同的材料串联叠放。禁带较宽的材料位于顶部,可吸收所有能量大于其禁带的光子,其它光子将进入下一层。在这一结构中,禁带较宽的材料所产生的载流子的能量(VOC)将比禁带较窄的材料所产生的载流子要高,因此可有效减少热损耗。添加一层禁带较窄的材料可吸收更多的低能量光子,从而提高产光生电流。
图4:三结太阳能电池及相应的吸光区域。[4]
如图5所示,双结叠层电池的理论(细致平衡)效率极限取决于其顶电池和底电池的禁带能量。二者的最佳组合是0.95eV和1.7eV,这时效率最大值可达46%左右。对于底电池材料来说,晶硅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配以禁带宽度为1.8eV的顶电池,转换效率可达44%左右。另外,双结叠层电池技术与双面电池组件技术相容。根据不同的反射率,晶硅底电池可通过背面额外收集10-20%的太阳光。对于双结叠层电池来说,这意味着顶电池的禁带宽度需要降低,从而使其产生更多的电流,确保顶电池和底电池的电流相匹配。因此,在采用晶硅底电池的双面双结叠层电池中,顶电池的禁带宽度最好降低至1.6eV左右。
图5:双结叠层电池的(细致平衡)效率极限[1]
理论上来说,双结叠层电池技术可以将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提高12%(绝对值)那么,双结叠层电池技术能为量产太阳能电池效率带来又一次飞跃吗?
采用III-V族半导体的双结叠层电池或多结电池已被证明具有超高潜力:其实验室效率已超过46%[5],量产效率约为40%。不过,III-V族半导体技术极其昂贵。其中,仅晶片成本就已经是硅片的200倍以上。因此,只有将太阳光的聚光量提高500倍左右,该技术才具有可行性。总而言之,由于成本过高,III-V族半导体技术目前依然无法与主流晶硅电池技术相抗衡。
长久以来,研发人员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吸收体材料来作为顶电池,与晶硅底电池搭配使用。图6显示了与效率为25%的晶硅底电池组合时,顶电池所需要达到的效率[6]。
若要实现接近30%的电池效率,当采用禁带宽度小于1.7eV的材料时,顶电池效率需要达到20%以上。到目前为止,研发人员还未找到合适的材料。碲化镉(CdTe)本来有望成为候选材料,但其禁带过窄,只有1.4eV。非晶硅和铜镓硒(CGS)的禁带宽度在1.7eV左右,比较合适,但其转换效率太低。半导体量子结构不仅不解决问题,还会引发新的问题。
图6:底电池效率不变,顶电池所需达到的效率。[6]
目前,顶电池有两种潜在候选材料:III-V族半导体和钙钛矿。那么,这两种候选材料各有何优劣?
首先,III-V族半导体顶电池可与晶硅底电池配合使用。由于晶格失配和温度收支现象,两种材料无法直接用外延法生长在一起。
目前,III-V族半导体顶电池与晶硅底电池的双结叠层组合已在实验室中达到了32.8%的转换效率[7]。不过,这种电池技术的成本比晶硅电池高出了一个数量级。用外延法生长在锗或砷化镓晶片表面,再进行剥离和转移,似乎是最可行的做法,不过这在技术和经济性方面是否可行,尚有待证明。图7所示为上述结构的截面示意图[8]。
目前,我们认为该技术在经济性上未达到量产标准。
图7:磷化镓铟/硅基双结叠层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8]
第二个选项是采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顶电池。近年来,全球各地的实验室在钙钛矿电池研发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钙钛矿单结电池的转换效率已超过20%。2018年6月,牛津光伏(Oxford PV)公司成功开发出效率高达27.3%的钙钛矿/硅基双结叠层电池,首次打破了单结晶硅电池26.6%的世界纪录[9]。
钙钛矿是一种前景非常广阔的吸收体材料。它们属于直接带隙半导体,因此其作为太阳能电池的吸收体材料时,厚度只需达到1 μm即可。禁带宽度的调整范围为1.5 eV左右至1.7 eV以上。而且,即便采用低成本沉积技术,也能实现出色的复合特性。其开路电压也正在逐步逼近肖克利-奎伊瑟极限。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短时间内就能取得如此惊人的进展,着实令人印象深刻,但钙钛矿/硅基双结叠层电池在实现量产之前,还需要克服不少难关。
挑战1
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确保钙钛矿电池的长期稳定性。标准组件可以在恶劣的户外气候条件下耐受25-30年,而钙钛矿在几分钟之内便会退化。不过,这方面目前也已取得显著进展:钙钛矿/硅基双结叠层电池与双玻组件技术相结合,可以通过DH1000或TC200试验[10]。目前,研发人员正在努力提高钙钛矿/硅基双结叠层电池抵抗紫外线辐射、湿气、高温和氧气的能力。
挑战2
第二项挑战在于要将不足1cm2的实验室级电池提升到正常硅片大小。这需要进行大量的工程设计,不过可以借助晶硅电池、薄膜电池及蓄电池生产中成熟的沉积技术,因此该项挑战不至于成为根本性障碍。
挑战3
钙钛矿通常含有铅、铯等剧毒元素。目前,这一点不会影响其在光伏组件中的使用,因为晶硅电池组件的焊带和金属化浆料中也含有铅。不过,未来新的法规也许会限制光伏组件使用有毒材料。如有需要,浆料和焊带中的铅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替代品。但铅是构成钙钛矿的主要元素之一,目前还无法被取代。
钙钛矿/硅基双结叠层电池及组件结构
原则上来说,双结叠层电池组件有两种设计方法。一种方法是采用集成一体化结构:将底电池和顶电池集成在同一个电池片(如图8所示),再按照标准晶硅电池的工艺将双结叠层电池连接起来,形成电池组件。另一种方法是将顶电池和底电池分开,制成两个组件,然后再串联叠放并封装在一起。底电池组件的敷设多多少少有标准可循。顶电池组件可采用薄膜叠瓦技术。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顶电池和底电池之间不需要电流匹配,缺点在于接触和电池连接的工作量翻倍。
我们相信,在协同效应、成本和生产良率方面,第一种方法的前景更加光明。此外,就目前的生产技术而言,这种方法所需要的改动也少得多。因此,我们将重点关注一体化双端叠层电池。
图8:典型的一体化双结叠层电池结构[11]
底电池
底电池可以采用P型硅片或N型硅片。虽然大多数实验室项目都采用N型异质结电池,但P型电池其实也是可行的。其中,顶电池和底电池的极性需要相匹配,这一点至关重要。在集成一体化型电池结构中,顶电池通常采用“反型”结构,将P层作为底层。这意味着底电池也需要将P接触层作为底层,这一点可以通过背结N型电池或常规的P型电池来实现。
不论是N型电池还是P型电池,都需要在顶电池形成隧穿结以及一层(导电)光学层。底电池正面无需镀减反射膜,也无需金属化。由于底电池不导电,因此不适合采用标准氮化硅正面钝化工艺,可以选择晶硅/氧化铟锡(a-Si/ITO)异质结技术,或选择带ITO覆盖层的多晶硅钝化接触作为光学元件。
目前,钙钛矿沉积工艺还不适用于制绒表面,因此底电池的正面需要进行抛光。不过,只要背面是制绒表面,正面抛光只会造成些微损耗。
顶电池
顶电池通常采用反型结构,第一层为空穴传输层(HTL),可采用贺利氏生产的氧化镍或PEDOT:PSS。空穴传输层必须足够薄,以防止红外寄生吸收。
钙钛矿吸收体层的禁带宽度可调整至1.55-1.6 eV,以便用于双面电池。许多论文特别关注如何提高钙钛矿的禁带宽度,使其达到1.7-1.8 eV,并且设法解决宽禁带材料的潜在损耗较高这一问题。机缘巧合的是,在确定与双面电池相匹配的电流时,恰好可以选用最合适的钙钛矿种类。
对于电子传输层(ETL)来说,PCBM聚合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次是用于横向导电并作为减反射膜的ITO层。
金属化和电池连接
钙钛矿只能承受130-150°C的温度,因此无法采用温度高达900°C左右的标准烧结工艺,而必须用低温银浆取代标准银浆或铝浆。贺利氏可根据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的具体要求为客户提供定制浆料。
如果采用PERC电池作为底电池,那么目前还没有合适的低温铝浆。晶硅和铝的共晶温度为577°C,要在低于这个温度的情况下形成局部背场可能比较困难。因此,背面金属化必须在顶电池沉积之前完成印刷和烧结。不过,这种无法保证清洁度的金属化工艺(含粉尘及有机残留物)可能会对后续工艺及顶电池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此外,还可以选择涂覆背银栅线,该工艺目前在双面异质结技术和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opCon)技术中均有使用。
在任何情况下,正面(和背面)的低温银栅线的电阻率均高于标准银栅线。因此,虽然电流减半,但建议选择多主栅(MBB)结构来降低串联电阻,减少银浆用量。多栅线连接和低温焊锡涂层有可能成为电池连接工艺的理想选择。此外,也可以考虑采用导电胶的叠瓦技术。贺利氏可根据固化温度的具体要求为客户提供定制导电胶。由于电流只有5A左右,半片电池组件很可能没有明显优势。
封装
相对来说,钙钛矿对湿度等环境因素更加敏感,因此优选双玻组件。考虑到近期1.5-2 mm玻璃取得的技术进步,对于任何双面组件来说,双玻结构都是优选解决方案。根据我们的计算,无框双玻组件的生产成本已经低于标准有框玻璃背板组件。
系统
每块组件的电压提高了一倍以上;每片电池的开路电压从700 mV左右提高到1800 mV左右。如果将60片电池串联形成组件,总开路电压将达到108 V。因此,电池串长度必须大幅缩减,使电压处于1000 V或1500 V以下。若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将多个子串并联(例如类似基于半片电池的组件设计),或采用组件级直流优化器或微型逆变器。
成本
技术可行性解决之后,下一个问题自然是双结叠层电池技术在经济上可行吗?图9所示为当前市场价下无框双玻组件的生产成本。比较双面PERC单结电池与上述双结叠层电池的生产成本,可以发现双结叠层电池的效率需高出约4-5%(绝对值),其组件生产成本才会与双面PERC单结电池持平。如图6所示,这要求顶电池的效率达到20%左右。
图9:单结电池和双结叠层电池的组件生产成本与电池效率的关系
由于光伏平衡系统(BOS)带来的额外成本,从系统层面来看,每瓦组件价格会随着组件效率的提高而上涨。图10显示了当组件效率提升时,为保持光伏系统成本不变,组件价格的上涨空间。根据不同的BOS成本,组件效率每提高1%(绝对值),组件价格可提高约0.01欧元/瓦。
因此,双结叠层电池所需要的效率增益可以更低:只需要2-3%(绝对值)即可,不用达到5%(绝对值)。这样,组件生产成本只增加不到0.02欧元/瓦,而且可以转嫁到组件价格上。
图10:在保持光伏系统成本不变的前提下,组件价格的允许上涨空间与组件效率的关系。
结论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如今已成为双结叠层电池的可行解决方案,可搭配晶硅底电池,并且在全球各地的多家实验室内都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成果。未来几年内,有望开发出转换效率比单结晶硅电池高出2-3%(绝对值)的双结叠层电池。钙钛矿双结叠层电池在经济性方面也颇具吸引力。目前最大的挑战依然是钙钛矿电池缺乏长期稳定性。
主流晶硅电池与组件技术的发展也令钙钛矿双结叠层电池受益匪浅,如多主栅连接和双玻双面组件。要将钙钛矿顶电池直接叠加在PERC底电池上似乎颇具挑战性,不过可以选择异质结电池或TopCon电池作为底电池,从而进一步推动未来电池技术的发展。
凭借贺利氏的低温银浆、PEDOT:PSS和导电胶,贺利氏将为客户开发钙钛矿双结叠层电池技术提供一臂之力。
钙钛矿电池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距离实现量产还有很长的一段路。不过,此类电池是目前唯一有望突破肖克利-奎伊瑟(Shockley-Queisser)极限、光电转换效率达到30%以上的可行解决方案。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硅料价格近期市场氛围焦灼,上游硅料采买需求陆续有所缓慢释放,需求方的询单和谈判意愿有所回温,前期市场冰冻的局面正在转变为价格激烈博弈。但是在经历前面两周价格迅速下跌后,当前买方的目标价仍然比较激进,在不断挑战和刷新价格下限水平。本期头部企业价格水平降至每公斤49-55元范围,二三线企
3月12日,爱旭股份发布关于义乌基地PERC电池产能升级改造的公告,公告显示,爱旭股份拟将浙江义乌基地现有25GWPERC电池产能升级改造为TOPCon电池产能。爱旭股份表示,项目使用原有PERC厂房作为生产车间,在改造利用原有旧设备基础上,增补新工艺生产设备,并对生产配套的动辅设备设施进行升级。本次产
硅料价格本期硅料环节氛围整体维持,买卖双方的签单氛围和积极性保持不错,新签单价格范围与前期范围基本重叠,尤其是高品质的,用于N型拉晶生产的块料价格水平仍然维持每公斤65-68元范围,不同数量和搭配比例后的价格可能稍有差别,但是整体范围如此。颗粒硅价格水平也维持在每公斤56-60元范围。24年
11月5日,苏州固锝披露调研活动信息,活动中,公司表示,苏州固锝银包铜产品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放量,到第三季度末,银包铜产品的出货量已经占到HJT银浆的一半以上,并且浆料中含银量也在逐步降低。目前,晶银在HJT电池银浆产品的市占率达到50%以上,其中银包铜产品的市占率更高。2023年10月,苏州晶银
上半年电池出货成长上榜厂家名单不变根据InfoLink调研,2023上半年电池片出货前二名依旧是通威股份、爱旭股份,中润光能则以些微的领先提升到第三名,第四、五名依序是润阳股份与捷泰科技,观察上榜厂家与去年维持不变。今年上半年前五电池厂家总出货量达到近84.4GW,相比去年上半增长近49%,也达到去
7月5日,InfoLinkConsulting发布本周光伏供应链价格,多晶硅致密料价格止跌,均价至64元/kg,182尺寸的单晶PERC电池片价格上涨。价格说明InfoLink公示价格时间区间主要为前周周四至本周周三正在执行和新签订的合约价格范围。2023年5月起电池片公示价格效率调整到23.1%,并添加TOPCon电池片人民币价格。
6月14日,通威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公司PERC电池产能规模超过60GW。并表示,公司高度重视电池新技术技术研发,在TOPCon和HJT路线方面均持续推进并已取得显著成果。在HJT铜互联技术方面,公司建立了行业首条210半片铜互联中试线,在设备、工艺及材料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开发,目
11月10日,阳光中科发布公告称,当前全球光伏市场持续增长,为把握行业发展契机,同时提高公司竞争力,公司拟进一步投资建设三期1.2GWPERC电池AGV中试线生产项目(以下简称“三期项目”),经测算,本次扩建项目预计投资不超过1.8亿元,主要用于购置生产设备、配套设施建设、测试仪器等。项目情况:项
10月24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发布“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依托隆基绿能、隆基乐叶等骨干企业,大力发展新型光伏电池材料,发挥单晶技术优势,持续降低生产成本,稳步扩大设计产能,以经开区、航天基地和西咸新区为主承载,打造太阳能光伏产业集群,打造航天基地光伏材料产业园、
10月10日,中节能太阳能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活动中,中节能太阳能表示,截至2022年6月末,公司合计装机容量已达到7.26吉瓦;截至6月底公司全部发电量中有38.69%为市场化交易电量。对于项目建设收益率,公司表示在项目申报、投标前会对项目进行细致的可研测算,权衡组件等产品价格、项目当地标杆
9月15日,横店东磁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光伏产业都是PERC的电池和组件产能,今年有新增2.5GW高效组件项目,该项目已经在今年7月投产,目前产能利用率较好。预计到今年年底公司将拥有9GW电池、7GW组件的PE-RC产能。后续产能规划的技术路线主要是TOPCon和P-IBC,公司在研发上一直有跟踪和推进TOPCo
11月28日,以“聚焦零碳场景、共创绿氢未来”为主题的鄂尔多斯新能源研究院成果发布会在鄂尔多斯临港经济区举行。现场发布了氨氢动力矿卡130T及井下矿车、国际首款60cm幅宽离子溶剂膜产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房-车-网融合与零碳微网系统4项技术成果。鄂尔多斯新能源研究院与3家
近日,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钙钛矿产业分会主办、通威股份等联合主办的“中国钙钛矿与叠层太阳能电池(大西南)产业化论坛”在四川成都召开。本次会议为首次面向西南地区的钙钛矿论坛,钙钛矿全产业链企业及西南地区著名高校钙钛矿研究团队均出席参会,是一场面向全国的全方位领先交流盛会。通威股份光
11月20日,2024第九届国际(三亚)铝产业链绿色发展高峰论坛开幕式在海南省三亚举行。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滨州市铝产业重大投资合作项目签约仪式,20个项目签约,总签约金额157.4亿元。其中,中尽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3GW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项目签约邹平市。此前,桓台县商务局组织召开鑫兰德100MW钙
从南京大学获悉,近日,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谭海仁教授课题组在全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领域取得新突破。经国际第三方权威认证机构测试,面积为1.05cm的全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稳态光电转换效率高达28.2%,刷新了该尺度全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的世界纪录效率,进一步推动了全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的
近年来钙钛矿材料在光伏领域的潜力不断被人们发掘,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屡创新高。为进一步提高光电转化效率,研究者进一步制备了一系列基于宽带隙钙钛矿的叠层太阳能电池,比如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钙钛矿/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等。相较于其他种类的叠层太阳能电池,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能
10月10日,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白沙工业园的年产3GW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西南基地项目正式开工。据介绍,这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将助力江津区打造千亿级新能源光伏产业园。该项目由无锡众能光储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中建二局承建,占地260亩,总投资50亿元,分为2期,将建设3
9月11日,2024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盛大开幕。其中包括,上海交通大学与黎元新能源的“100MW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产学研合作重大项目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服务产业创新园区”研讨会上现场签约。
近日,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绿能”)作为第一单位在《Nature》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Perovskite-silicontandemsolarcellswithbilayerinterfacepassivation”的研究论文,公开报道了通过研制晶硅-钙钛矿双结叠层电池突破单结太阳电池效率极限的研究成果。双结叠层太阳电池在光电转换
8月27日,以“深化产业协作共享开放机遇”为主题的投资中国·2024沿边临港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暨国家级经开区协同发展对接会在昆明开幕。华彩光能(科技)云南有限公司的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项目与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管委会正式签署投资,华彩光能总经理刘军生参与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8月31日,甘肃电力科学研究院与大唐甘肃发电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合作开展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示范应用项目在大唐甘肃发电有限公司武威太阳能科技示范电站并网,这是半透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全国首次实现并网发电。该项目并网后,将源源不断地为电网输送清洁电能,助力缓解能源供应压力,减少碳排放,
8月26日,衢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对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45号建议的答复,根据衢州市发展需要和光伏产业链补强延,聚焦新一代光伏技术领域项目招引,强化先进、优质项目对产业链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动包含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在内的新一代光伏技术企业与本土企业的产销对接,充分利用衢州光伏产
近日,隆基绿能与江苏科技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三方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制造出高柔韧性、高功率重量比的晶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相关研究成果以“Flexiblesiliconsolarcellswithhighpower-to-weightratios”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Nature》(自然)上。晶硅太阳能电池是目前最为成熟、应用最广的光伏发电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近期,经权威认证机构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测试,迈为股份采用低铟含量的TCO工艺结合银包铜栅线,在全尺寸(M6,274.5cm2)单晶硅异质结电池上获得了25.62%的光电转换效率。25.62%的认证效率是此类电池目前的最高纪录,该技术不仅确保了极高的可量产电池效率,而且实
2月24日,经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测试证实,中国建材凯盛科技集团旗下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所属德国Avancis公司生产的30x30平方厘米铜铟镓硒(CIGS)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19.64%,再次打破了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组件光电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标志着凯盛科技不断突破CIGS薄膜
企查查APP显示,比亚迪(002594)于2021年1月1日,公开一种“光波转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太阳能电池”相关专利,公开号为:CN109988370B,申请时间为2017年12月29日。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领域,具体涉及光波转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太阳能电池。本发明提供的光波转换材料,能够使得太阳
钙钛矿是一种具有与矿物钙钛氧化物(最早发现的钙钛矿晶体)相同的晶体结构的材料。通常,钙钛矿化合物具有化学式ABX3,其中“A”和“B”代表阳离子,X是与两者键合的阴离子,大量不同的元素可以结合在一起形成钙钛矿结构。利用这种成分的灵活性,科学家可以设计钙钛矿晶体,使其具有多种物理,光学和
最近,英国班戈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电子工程学院的TudurWynDavid等研究员提出了一种从有机光伏(OPV)太阳能电池数据中提取信息的机器学习方法。在1850个器件特性、性能和稳定性数据条目组成的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顺序最小优化回归(SMOreg)模型,用以推测太阳能电池稳定性和功率转换效率(PCE)的最大影响因
日本冲绳科学技术研究所已开发出兼具高转换效率和稳定性的过氧化物太阳能电池模块。研究人员表示,该模块实现了16.6%的转换效率,即使在经过2000小时的照射后,仍能保持约86%的初始性能。与目前主流的硅基太阳能电池相比,由于其转换效率高、制造成本低,因此超氧化物太阳能电池有望成为下一代太阳能电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新研发的全无机钙钛矿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16.1%,而获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认证的效率亦高达15.6%。香港城市大学学务副校长兼化学及材料科学讲座教授任广禹指出,这次研究成果的突破在于找到了简单方法,用于制造光电转换效率与稳定性兼具的全无机钙钛矿电池。据悉,香港城市大学的
太阳能是绿色环保可持续清洁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已成为新兴产业。利用晶硅等无机半导体的传统光伏发电造价昂贵,科学家便把目光转向有机材料太阳能电池领域。如何实现更高的光电转化效率,设计制备新的有机光电材料,需要弄清楚发电的微观过程。近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团队的一项最新成果,揭示了高效
为什么HJT转化效率高?异质结电池结构中,P型非晶硅薄膜拥有更宽的禁带宽度,导致了更高的开路电压。VOC与内建电场的电势差VD正相关。内建电场越强,光生载流子能更有效地分离,载流子复合越小。VD是VOC的上限,VD越高,VOC才有高的可能性。由于内建电场的存在,电子在空间电荷区有附加的电势能,使能
晶硅电池转换效率的理论上限?1954年贝尔实验室的CHAPIN等三人发表了第一篇关于硅太阳电池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就已指出有反射、复合、电阻三方面的因素使电池的效率低于某个上限。早在1961年,WilliamShockley等人根据细致平衡原理在只考虑辐射复合作为电子-空穴对唯一的复合机制的理想情况下,通过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