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1、PERC电池技术的转化效率
光电转换效率是晶体硅太阳电池最重要的参数。
2017年,我国产业化生产的常规多晶硅电池转换效率达到18.8%,单晶硅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0.2%。
与常规电池相比,PERC电池的优势主要有两个方面:(1)内背反射增强,降低长波的光学损失;(2)高质量的背面钝化,这使得PERC电池的开路电压(Voc)和短路电流(Isc)较之常规电池有大幅提升,从而电池转化效率更高。
目前,PERC技术成为P型电池效率继续提升的主要方法,但PERC技术应用在多晶及单晶电池片上的效率表现有所差异。单晶电池产线在导入PERC技术后,可使转换效率绝对值提升1%以上,即单晶PERC电池产业化效率可达到21%以上,部分领先企业可将效率提升至21.5%;应用在多晶电池上有绝对值0.6%以上的效率提升,PERC多晶电池产业化效率可达到19.5%。此外,若在多晶PERC电池上叠加黑硅技术,产业化效率可达到20%以上。目前市场主流太阳电池效率水平如下图所示。
图1:2017年市场主流晶硅太阳电池效率水平
2、主流厂商PERC电池效率进展
1)晶澳太阳能
晶澳是我国最早、最大规模应用PERC技术的企业,早在2012年就获得了PERC电池发明专利的授权,2013年自主研发的工业化PERC电池平均转换效率在全球首次超过20%,2014年实现PERC电池和组件的大规模量产。
目前,晶澳单晶PERC电池量产效率提升至21.2%,60型单晶PERC量产组件的平均功率达到300W,最高功率创世界纪录达326.67W。
2)天合光能
天合光能曾是单晶PERC和多晶PERC电池记录的保持者,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
在单晶PERC上,2014年,天合光能凭借其大面积P型单晶PERC太阳电池21.40%的效率创造世界纪录,并在一年后以22.13%的转换率刷新该记录。2016年7月,天合光能量产P型单晶PERC电池的平均效率已达21.1%。2016年12月,天合光能以22.61%的转换效率再创单晶PERC电池世界纪录。该破纪录的PERC太阳电池采用了大面积工业级硼掺杂的直拉法硅片,集成正反面钝化及反光衰等先进的工业钝化发射极触点电池技术。
在多晶PERC上,2015年11月,天合光能大面积P型多晶硅PERC太阳电池光电转换率达到21.25%,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2016年7月,天合光能在多晶PERC上整合RIE技术,量产化P型多晶PERC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20.16%;2016年10月,天合光能基于120片自产高效多晶PERC电池的高效多晶组件窗口效率达19.86%,再次创造了P型多晶硅组件窗口效率新的世界纪录。
3)尚德
2017年1月,无锡尚德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效多晶硅PERC太阳能电池,量产转换效率最高达到20%。此外,无锡尚德还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合作开发氢钝化技术,能将多晶PERC电池片光致衰减比率降为零。
2017年7月,上海尚德成功开发P型双面PERC电池和组件产品。双面PERC电池正面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1.4%以上,同时背面电池效率能够达到正面电池效率的65%以上。在双面PERC电池的基础上,搭配双玻封装技术,尚德开发的高效P型双面双玻PERC单晶组件正面功率可达300W。
4)晶科能源
晶科能源是目前多晶PERC电池效率世界纪录的保持者。
2017年10月2日,晶科能源宣布其研发的实用面积(245.83平方厘米)P型多晶PERC电池转换效率高达22.04%,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此前,晶科能源在2016年10月曾以21.63%的多晶PERC电池效率创造世界纪录。
2017年10月26日,晶科能源宣布,经中科院检测实验室验证,其研发的P型单晶PERC电池转换效率高达22.78%,创造新的世界纪录。11月8日,晶科能源P型单晶PERC多栅电池效率达到23.45%,再次打破P型单晶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
晶科能源表示,其P型单多晶PERC太阳能电池效率大幅提升,主要基于数项高效技术的应用,包括:高性能P型硅基底,体钝化技术,多层减反膜技术、选择性发射极技术和细栅金属化技术等。其中选择性发射极(SE)和细栅金属化技术极大降低了电池表面复合损失,有效提高了PERC电池开路电压和电池效率。同时晶科特有的多层膜钝化技术亦极大贡献了电池效率的提升。
5)隆基乐叶
隆基乐叶致力于单晶技术路线的研发与提升。在单晶PERC电池转换效率上始终处于领先水平,并多次打破世界纪录,目前是单晶PERC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保持者。
2017年4月,隆基乐叶100MW电池示范线量产最高效率达到22.17%;9月,隆基乐叶将该效率升级到22.43%;10月17日,隆基乐叶宣布,经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测试认证,其单晶PERC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2.71%,创下新的PERC电池世界纪录;10月27日,隆基乐叶收到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CPVT)测试报告,报告显示其单晶PERC电池转换效率最高水平达到23.26%,再一次刷新世界纪录。
2018年2月28日,隆基乐叶宣布,经中国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CPVT)测试认证,其单晶PERC电池转化效率最高已达到23.6%,再次成为新世界纪录保持者。
在单晶PERC组件功率上,隆基乐叶在2018年1月宣布,其60型高效PERC组件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0.41%,创造了新的单晶PERC组件转换效率世界纪录。
隆基乐叶于2017SNEC上推出了高效单晶PERC双面发电组件产品Hi-MO2。72型组件功率达360/365W,60型组件功率300/305W。该电池正面发电效率超过21%,与单面PERC电池相当。同时,背面采用了玻璃封装,实现了双面受光、双面发电,背面功率与正面功率相比不低于75%,产品背面可带来最高25%的发电量增益。Hi-MO2首年光衰可低于2%,平均年衰减低于0.45%,均优于常规组件。此外,2017年11月,隆基乐叶单晶双面PERC电池双面率达82.15%,突破PERC双面率记录。
6)协鑫集成
在行业单晶热潮中,协鑫集成坚持多晶高效电池及组件产品的推广。在金刚线切割多晶硅片的基础上,坚持推广黑硅+PERC电池技术。
2017年2月,协鑫集成开始稳定量产基于金刚线切割的多晶硅片的黑硅PERC电池。2018年2月,其高效多晶黑硅PERC电池量产平均效率达到20.8%,最高效率达到21.3%,多晶60版型组件功率突破300W。据悉,协鑫集成有效解决了多晶PERC电池的衰减问题,LID可控制在1.5%以内。
在多晶黑硅PERC电池技术量产的基础上,协鑫集成进一步开发了双面多晶黑硅PERC电池。电池平均效率已达到20.2%,双面因子接近70%,同时,(去掉)该组件产品在系统端的不同应用场景下发电量可以增加10%-30%(电池的等效效率21%-24%)。
7)广东爱旭
目前,广东爱旭PERC双面电池在量产中正面光电转换效率大于21.5%,背面光电转换效率大于15%,60片电池双面双玻组件平均功率增加20%,可达到365W。下一阶段,爱旭产线还将叠加新量产工艺技术,预计PERC电池正面效率将突破22%。
8)韩华QCELLS
韩华QCELLS推出的Q.ANTUM电池是全球第一家商业化量产的多晶PERC电池,于2012年开始量产。目前韩华量产的Q.ANTUM多晶电池转换效率达19.5%,Q.ANTUM单晶电池转换效率达21.5%。截至2017年6月,韩华QCELLS已经量产了约5GWQ.ANTUM太阳电池。
此外,韩华QCELLS还与硅片制造商1366科技在技术上展开合作。2017年8月,韩华QCELLS采用1366科技的直接硅片(“DirectWafer”)技术,使得Q.ANTUM背钝化电池转化效率达20.3%。韩华QCELLS曾在2016年3月与1366科技签订700MW直接硅片供应协议,该技术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3、PERC电池效率未来的提升空间
目前,领先厂商的单晶PERC电池的量产效率可以达21.5%左右,多晶PERC的量产效率可达19.7%左右。而截至目前,单晶PERC和多晶PERC的世界最高效率分别已达23.6%和22.04%,分别由隆基乐叶和晶科能源创造。可以看出,PERC电池仍有很大的效率提升空间。
PERC电池效率进一步提升的方向有:
(1)细栅金属化技术,减少正面遮挡,如应用5BB或MBB技术;
(2)正面采用选择性发射极,降低表面复合损失;
(3)先进的陷光技术,如采用多层减反膜技术;
(4)降低背面金属接触区域的复合,如采用局部B掺杂;
(5)采用高质量硅片,如提高硅片的少子寿命;
(6)双面PERC电池。
来源:B Min,M Müller,H Wagner,A Roadmap Toward 24% Efficient PERC Solar Cells inIndustrial Mass Production,IEEEJournalofPhotovoltaics,2017,PP(99):1-10
不同的优化途径对PERC电池效率提升效果如上图所示。通过采用新型发射极结构、掺硼铝背场、减少正面电极栅线宽度、提高硅片质量、多主栅等技术优化之后,PERC电池效率可达到24%以上。
天合光能副总裁冯志强博士表示,如果没有重要的突破性技术,预计2025年左右,单晶PERC电池可实现24%的转换效率,产线效率可达到23%;同时随着PERC电池产业规模的扩大和技术优化,预计至2025年成本也将降低至目前的一半。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21日,钧达股份发布公告称,截至本公告出具之日,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已举行上市聆讯,审议了公司本次发行上市的申请。根据本次发行上市的安排,公司按照有关规定在香港联交所网站刊登本次发行上市聆讯后资料集,该聆讯后资料集为公司根据香港联交所、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的要求而刊发,
电池出货排名再次洗牌前五企业单体出货稳守25GW#x2B;根据InfoLink的调研,2024全年前五大电池片供应商的全球总出货量落在162.8GW,相比去年下滑约10.7%,正式结束了过去数年高速增长的趋势。在前五排名部分,通威股份依然稳居榜首。尽管其组件业务持续拓展,但凭借强劲的海内外渠道优势,下半年实现逆
近日,北交所发布了关于终止南通天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天盛股份)的发行上市审核,原因系发行人主动申请撤回上市申请文件。回溯至2023年11月,彼时处于上市辅导期的天盛股份在综合考虑自身情况和发展战略后,改换赛道将申报板块创业板更换为北交所。2023年12月26日,天盛股份IPO申请正式
1月底,印度Tata电力公司(TataPower)子公司TPSolar位于印度东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4.3GW电池和组件生产厂正式投入运营。TPSolar投资近43亿英镑建立了这座工厂,这座新建工厂是印度目前最大的单体太阳能制造厂。新工厂投产之前,TPSolar在印度卡纳塔克邦的制造厂组件年产能仅682MW,电池年产能仅530MW。
“光伏还在少年期,未来二十年还有二十倍空间,将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扮演最重要角色。我们要坚守提质增效和创新的主赛道,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12月19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主办的“‘向新而行’报时中国经济2025”主题活动在北京成功举办。活动聚合相关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企业代表、
近日,福布斯发布了2024福布斯中国创新力企业50强榜单,更将知识产权作为衡量企业创新实力的关键指标,关注领域从去年的8个扩展至12个,涵盖科技、医疗、能源等多个领域,遗憾的是,头部光伏企业从去年的6家缩减至2家,仅有天合光能和阳光电源上榜。当前,科技创新与专利保护已成为中国光伏企业核心竞争
太阳电池的未来技术究竟会是什么?今天之所以想简单聊下这个话题,是因为按照目前光伏技术的发展趋势,不出意外的话,在接下来的3-4年内,无论是基于n型TOPCon,硅异质结(SHJ)或者BC技术的单结晶硅电池都会先后达到量产效率极限。笔者认为单结晶硅电池的量产效率极限应该在27.5-27.8%左右,且这三种
光伏电池钝化效果越好,电池效率越容易受到紫外波段光线的影响为了获得更高的太阳电池转换效率,电池表面钝化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步骤。由于较高的体复合速度和表面复合速度会限制电池的开路电压,同时也会降低电池的填充因子FF,所以通过采用高质量的表面钝化层来抑制表面复合,成为获得高效率太阳
光伏电池钝化效果越好,电池效率越容易受到紫外波段光线的影响为了获得更高的太阳电池转换效率,电池表面钝化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步骤。由于较高的体复合速度和表面复合速度会限制电池的开路电压,同时也会降低电池的填充因子FF,所以通过采用高质量的表面钝化层来抑制表面复合,成为获得高效率太阳
随着2024年半年度财报陆续揭晓,上半年光伏组件出货量的王者之争也终于尘埃落定。作为“新晋组件巨头”,通威再次展现出强劲实力。上半年,其组件全球出货量激增至18.67GW,不仅稳坐TOP5之位,更以惊人的108.36%同比增幅,成为TOP5中唯一一家成绩翻番的企业。从2022年“出道”即登榜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
产业链的协同合作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光伏行业中的独家技术很难实现高性价比的规模化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沈文忠2024年9月5日—6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联合主办的2024年光伏新时代论坛在江苏南京正式召开,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沈文忠就光伏电池技术的最
2024年以来,全球光伏行业经历“冰火两重天”:一面是能源转型需求持续增长,另一面是阶段性产能过剩引发的价格快速下滑。作为硅料、电池片双料全球龙头,通威股份(600438.SH)保持了一贯的稳健经营步调,通过加强技术研发与生产降本增效,进一步巩固提升主要业务环节领先的技术、成本、品质、品牌等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4月28日,吉林省长春新区管理委员会发布长春日耀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无尘车间建设项目拟审批公示。根据公示,项目位于长春北湖科技开发区长智光谷产业园西地块A1栋,投资1000万元,建筑面积2237平方米,主要从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模组的研发。详情如下:长春日耀
4月28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引导民营经济在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中做大做优做强。在国家政策与技术创新双重驱动下,中国光伏行业正加速构建政策-技术-市场三维联动发展新格局,以突破性技术革新引领全
4月27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德国莱茵TV集团、鉴衡认证中心、爱旭股份、隆基绿能联合于北京发布了《背接触(BC)电池技术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作为全球首份面向光伏行业和社会公众的BC技术权威报告,《白皮书》系统阐释了BC技术的产业化路径、核心优势与可持续发展潜力,标志着这一“
4月27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德国莱茵TÜV集团、鉴衡认证中心、爱旭股份、隆基绿能联合于北京发布了《背接触(BC)电池技术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作为全球首份面向光伏行业和社会公众的BC技术权威报告,《白皮书》系统阐释了BC技术的产业化路径、核心优势与可持续发展潜力,标志着这一
4月16日,经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认证,隆基自主研发的晶硅-钙钛矿两端叠层电池转换效率达到34.85%,再次刷新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消息一出,关于隆基“量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产品研发体系再次引发行业关注和讨论。1年零5个月,提升0.95%光电转换效率是光伏技
4月23日,ST聆达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285.72万元,同比下降89.94%;归母净利润为-2692.13万元,同比增长37.19%;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341.65万元,同比增长46.32%。公告提到,2025年2月27日至2025年2月28日安徽省铜陵市中级人民法院于在淘宝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上公开拍卖原控股股
近日,日本太阳能制造商TOYO宣布,其位于埃塞俄比亚的太阳能电池工厂于2025年4月初正式投产,年产能达2GW,这标志着该公司在非洲大陆的本地化制造布局正式开启。按计划,该工厂将在2025年4月底前向客户交付超80MW的太阳能电池产品,且在5-6月将月产能提升至150-200MW,实现全面达产。今年3月,TOYO便因
4月21日,钧达股份发布公告称,截至本公告出具之日,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已举行上市聆讯,审议了公司本次发行上市的申请。根据本次发行上市的安排,公司按照有关规定在香港联交所网站刊登本次发行上市聆讯后资料集,该聆讯后资料集为公司根据香港联交所、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的要求而刊发,
4月21日,全球知名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IPRdaily发布了《全球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发明专利排行榜(TOP50)》《全球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发明专利排行榜(TOP30)》和《全球TOPCon太阳能电池发明专利排行榜(TOP30)》三大榜单。其中,在全球钙钛矿专利布局前三的企业中,天合光能作为唯一的中国企业,以
在固有印象中,光伏产业可谓“分工明确”,敏锐且灵活的民营企业主攻上游光伏制造,而资金与实力雄厚的央国企则驰骋下游光伏电站开发运营。然而,在“双碳”战略实施以及残酷的光伏去产能淘汰赛下,曾经的分界线愈加模糊,国资早已或主动或被动控股多家光伏组件企业。最近市场熟知的莫过于一道新能,于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要着眼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努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当前上饶市政府大力推进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目前光伏新能源产业涵盖企业近百家,已成为上饶市规上工业经济的重要
11月8日,以“引领科技新发展,开辟双碳新赛道”为主题的2022(第三届)国际碳中和与绿色投资大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隆基绿能品牌总经理、全球市场负责人霍焱应邀出席并发表《光伏企业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演讲。光伏科技创新: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引擎如今,在“一毛钱一度电”的光伏技
半年前,一则钙钛矿光伏组件成本将低于1元/瓦的新闻曾引爆光伏行业。尽管如此,不少人仍认为它还只是一个科创概念,其稳定性和铅含量等细节仍有争议,完全商业化尚需时日。无论怎样,钙钛矿这一未来光伏新技术,其商业化进程正在突飞猛进。理论上来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具有理论转换效率高、可与晶
三代太阳能电池技术研究中,高效多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研究取得的成果最为突出,多结级联砷化镓太阳能电池是目前世界上承认的光电转化效率最高的太阳能电池。在高聚光的条件下,这类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已突破40.0%。目前高效多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在空间环境中,砷化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科学家们声称,使用氧化钼(MoOx)作为孔选择性接触的晶体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效率已达到了23.5%。研究人员表示,MoOx——因其高工作功能和带隙而已被用作有机、无机和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载流子选择层和晶体硅衬底——已被运用于设备中,而后者的结构设计能使前者充分发
新年伊始,隆基又传来好消息!其单晶双面PERC电池经国家光伏质检中心(CPVT)测试,正面转换效率达到了24.06%,是商业化尺寸PERC电池效率首次突破24%,就此打破了行业此前认为的PERC电池24%的效率瓶颈,再次成为新世界纪录的创造者。隆基率先实现PERC高效技术规模化的同时,也再次释放出PERC技术的强大潜
前言:新一代电力系统在源端能源基地和终端消费网络支持多种形式能源的协同互补,大大提升了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有效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此外,新一代电力系统在智能电网的基础上,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通过多能互补,形成能源互联网,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系统的调动控制、运行优化和市场化
前言:新一代电力系统在源端能源基地和终端消费网络支持多种形式能源的协同互补,大大提升了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有效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此外,新一代电力系统在智能电网的基础上,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通过多能互补,形成能源互联网,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系统的调动控制、运行优化和市场化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资源的使用也在急速上升。我国传统能源资源总量与能源消费水平呈现明显的反差,石油、煤炭、天然气储量均在世界排名靠后,但能源消费总量却逐年加大,2017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居世界首位,全球占比达23.2%,而且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为了让企业和社会获得可持续发展
南开大学陈永胜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在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研究获得突破。该团队设计和制备的具有高效、宽光谱吸收特性的叠层有机太阳能电池实现了17.3%的光电转化效率,刷新了目前文献报道的有机/高分子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世界最高纪录。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陈永胜教授团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