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近日,北京制造业创新发展领导小组印发了《北京绿色制造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推行园区综合能源资源一体化解决方案,积极利用余热余压废热资源,推行热电联产和分布式能源,提高园区太阳能、地热、生物质等新能源应用比例。继续开展工业领域燃煤设施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基本淘汰10蒸吨以下工业燃煤锅炉等。推进工业用能低碳化,优化调整工业用能结构,鼓励企业提高可再生能源,扩大太阳能、地热、生物质等新能源应用比例,加快工业企业分布式能源中心建设,在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或企业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在园区及企业开展光伏、光热、风能、热泵等分布式能源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方案原文如下:
一、背景意义
绿色制造是全球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为了突破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瓶颈约束,谋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消耗的和谐统一,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各国都在积极追求绿色、智能、可持续的发展,绿色制造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向前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绿色制造将成为我国制造业强国战略的关键支撑。针对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绿色发展作为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实现历史跨越的基本方向,“绿色制造工程”被列入重点实施的五大工程之一。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将成为实现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
绿色制造是北京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十三五”时期,北京工业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发生深刻变化,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北京工业必须坚持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的发展方向,建立节能、清洁、循环、低碳的新型生产方式,以绿色制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瞄准全球制造业绿色发展制高点,以“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为中心目标,以“提质增效、创新示范、产业培育”为行动路径,贯彻全生命周期、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创新三大原则,抓住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回收四个切入点,将绿色理念和技术工艺贯穿制造业全过程,推动绿色材料、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产业链五大领域全面发展。把北京工业打造成为中国工业绿色转型升级、提升绿色发展水平的典范。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绿色制造水平明显提升,企业绿色发展理念显著增强,与2015年相比,全市制造业物耗、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显著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5%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10立方米以下,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绿色制造能力稳步提高,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累计完成500项左右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50个左右能源管理中心,创建50家绿色示范工厂、10家绿色工业园区、10家生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2家绿色制造领域的产业创新中心。
到202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制造业领域绿色制造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形成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成为全国绿色制造创新中心和示范应用中心。
表1“十三五”时期绿色制造主要指标
三、贯彻三大原则,转变传统生产方式
(一)全生命周期
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开展技术创新及系统优化,使产品在设计、制造、物流、使用、回收、拆解与再利用等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源能源利用率最高,对人体健康与社会危害最小。
(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贯彻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研发和应用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制造业能源消耗强度,降低废水、废气排放,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形成高效、节能、环保和可循环的新型制造工艺,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最大限度降低工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绿色创新
把创新理念渗透到绿色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创新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发展先进绿色制造技术,突破绿色产品设计、绿色回收处理等关键技术,提升工艺水平。创新发展模式,培育绿色发展新业态。使创新成为推动绿色制造快速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四、抓住四个切入点,促进制造业转型
(一)重点培育工业产品的绿色设计能力
在产品设计源头就力求考虑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处理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计划、用户要求、环境影响、资源消耗状况等,以集成、并行的方式设计产品。加强绿色设计关键技术应用,提高企业绿色发展意识和生态(绿色)设计能力,推进生态(绿色)设计制度建设和技术进步,促进生态(绿色)设计与产品创新开发、技术工艺改进相结合。
(二)全面提升生产过程的绿色化水平
采用节能设备,开发节约能源及利用绿色能源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无污染、少污染的技术、新设备,消除减少废、污物的产生和排放,对排放的污染物进行“三废”综合治理;开展原材料的循环利用,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三)推进绿色包装的普及应用
鼓励企业优化包装结构设计,选择使用可再生利用或能够自然降解、对环境无污染、对人体无毒害的包装材料,合理包装产品,避免过度包装,优化产品包装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包装废弃物,建立包装材料的回收、循环再利用体系。推广应用绿色包装印刷技术。
(四)完善绿色回收处理系统
围绕传统产品、机电设备、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建立完善包括退役产品回收、拆解、分选、回收利用、再制造、废弃物处理在内的绿色回收处理系统。大力研发和推广再制造技术,引导再制造企业建立产品信息化管理平台,促进再制造过程规范化发展,提高产品回收利用率。
五、聚焦五大领域,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一)绿色材料
高度重视绿色材料发展,围绕产品轻量化、模块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等绿色设计技术需求,面向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高端装备绿色发展,加大绿色新材料的应用力度,推广用量少、可回收、可再用、可降解、无毒害的绿色材料;重视新材料生产过程节能减排,优化生产工艺,完善生产装备;面向消费品绿色发展需求,加快推广安全、无公害材料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推进绿色材料的应用;依据标准,积极推进绿色材料第三方评价。
(二)绿色产品
按照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理念,遵循能源资源消耗最低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原则,通过技术创新、优化设计等方式,以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器、电子元器件、绿色建材等产品为突破口,以保障食品、药品、婴童用品等重点消费品质量安全为基本要求,以点带面,开发推广绿色产品,显著提升产品节能环保低碳水平;积极推进绿色产品第三方评价和认证,制定评价管理办法,开展典型产品的评价,引导绿色生产,促进绿色消费;推动绿色标准制定,鼓励企业积极主导或参与国际和国内先进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推进绿色设计标准国际互认,提升绿色产品国际化水平。
(三)绿色工厂
按照用地集约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原则,结合行业特点,分类创建绿色工厂。优化制造流程,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建设改造厂房,集约利用厂区。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替代有毒有害原料,选用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水、气、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采用先进节水技术,实行清污分流、循环用水、循序用水以及废水回收利用。优化工厂用能结构,采用先进节能技术与装备,提高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建设厂区光伏电站、智能微电网和能源管理中心。推行资源能源环境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资源能源及污染物动态监控和管理。
(四)绿色产业链
以汽车、集成电路、液晶面板、机器人等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绿色供应标准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为支撑,带动上游零部件或元器件供应商和下游拆解回收处理企业,加快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销、物流、回收体系,将“绿色”发展理念从单体企业扩展到产业链上的每一个企业,实现整个生产链条的环保、低碳、可持续发展。鼓励生产企业树立绿色采购理念,提高对供应商绿色设计、清洁生产和绿色包装的要求,建立绿色原料及产品可追溯信息系统,积极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立绿色产业链管理体系;引导生产企业承担产品废弃后的回收和资源化利用责任,推动信息技术在废旧产品回收体系中的应用,创新发展“互联网+回收”模式。
(五)绿色园区
以绿色企业集聚化发展、绿色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代表性强的工业园区,开展绿色工业园区创建示范工程。优化园区规划布局,合理控制园区的土地开发强度,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行园区综合能源资源一体化解决方案,积极利用余热余压废热资源,推行热电联产和分布式能源,提高园区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推动供水、污水等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完善绿色管理服务平台,发展园区信息、技术、商贸等公共服务平台。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中汽协公布了2025年1月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情况。其中燃料电池汽车在1月产量为59辆,同比下降80.8%,销量为132辆,同比下降65.1%。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1.5万辆和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和29.4%。
近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犹如一声春雷,划破了春节期间的沉寂,奏响了新能源电力市场化的隆隆战鼓。这些年,我国光伏和风电发展可谓一路高歌猛进,五年实现了“五连跳”,取得了举世瞩目、彪炳史
2025年地方两会能源热点透视#x2014;#x2014;绿色转型与创新驱动下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彭盼)(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2025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战略布局的承启之年,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从2025年1月地方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可见,各省(区、市
2月14日,北京市发改委发布《关于公开征集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新能源供热、光伏发电项目》的通知。通知在光伏发电项目支持范围中指出,光伏发电设施作为建筑构件的建筑光伏一体化项目、应用光伏发电的综合能源服务、虚拟电厂项目等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应用类项目;产业园区(经国家、市级、区级
近日,首航新能、泽润新能获得创业板IPO注册。值得注意的是,首航新能距离其提交注册仅19天。这也进一步显示当前IPO存量企业在“优胜劣汰”之后尽享效率红利。无独有偶,2025年1月底,海博思创刚刚在科创板完成上市。一前一后,为新能源或整个IPO环境提振了信心。当然,A股有自己的个性。别人能做到的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分析,1月,尽管有效工作日减少,但在“以旧换新”政策、春节经济助力等利好因素驱动下,汽车产量实现小幅增长,销量较同期只微降,行业迎来平稳开局。其中,乘用车延续良好表现,产销同比双增;新能源汽车产销和汽车出口延续良好表现。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1.5万辆和94.4
内蒙古新能源公司1月份发电量突破2.74亿千瓦时,1月份结算电价189.56元/兆瓦时,同比增长16.59元/兆瓦时,实现2025年首月电量、电价“开门红”。今年以来,内蒙古新能源公司深入落实集团公司、北京公司2025年工作会议要求,积极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坚守安全生产底线,强化缺陷管理、对标管理、营销管理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月17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01.5万辆和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和29.4%,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8.9%,我国汽车行业迎来开门红,实现平稳开局。在出口方面,1月份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亮眼,出口量达到15.0万
2月14日,同心县华炬创能新能源有限公司50万光伏组件采购项目发布招标公告。本招标项目划分为2个标段,总规模140MW。其中,一标段招标400Wp及以上N型TOPCon光伏组件400MWp,二标段招标新型高效光伏组件(BC或异质结)100MWp,开标时间为2月28日。投标人资格要求1投标人应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合法注
近日,连云港神舟新能源有限公司再次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这是我司第五次获此殊荣。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企业,连云港神舟新能源有限公司自2010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研发、制造与技术服务。公司以航天高科技技术为依托,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自主研发的HT品牌
近日,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气风电”)党委书记、董事长乔银平一行拜访陕西铁路集团(以下简称“陕铁集团”)党委负责人、执行董事刘永社。双方围绕新能源领域合作、交通和工业装备领域合作、科研创新领域合作及共同拓展海外市场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达成多项共识,并正式签订战
2月13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关于2024年度第6次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转付情况的公告。2024年12月,财政部下达公司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年度预算841294万元,其中:风力发电403529.5万元,太阳能发电422381.5万元,生物质能发电15383万元。全文见下:按照《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
2025年2月13日,云南省统计局发布2024年云南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产品生产情况。其中,风力发电量374.3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6%;太阳能发电量281.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1.0%;发电量中清洁电力(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比重为86.3%,较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原文见下2024年云南规模以上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2025年1月7日,广州公用新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陈平燕,注册资本4000万人民币,公司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经营范围包括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光伏发电设备租赁、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以及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等。天眼查资料显示,广州公
2月6日,协合新能源发布2025年1月的权益发电量公告。根据公告,2025年1月协合新能源风电发电量为655.61GWh,较2024年1月的685.7GWh,下降了4.39%;太阳能发电量为94.64GWh,较2024年1月的70.54GWh,增长了34.17%。总体来看,2025年1月的总发电量为750.25GWh,较2024年1月的756.24GWh,微幅下降0.79%。
《越南快讯》1月1日报道,越南工贸部日前在落实第八电力规划实施计划及调整第八电力规划会议上表示,支持地方投资建设垃圾发电站,优先将湖面光伏发电项目列入规划。越工贸部电力和再生能源局官员表示,第八电力规划的垃圾发电规模仅为2200兆瓦,分配给各地的容量有限。目前越已运营的垃圾发电站有河内
1月24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中电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郝英杰发布《2024-2025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报告指出,2024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8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2024年,包括第一、二、三产在内的全国全行业用电量比2020年增长了29.5%,“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长6
独立能源智库Ember23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欧洲联盟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47.4%,接近总发电量的一半,主要缘于太阳能、风能发电量增长迅速。2024年6月20日,一名参观者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2024年欧洲国际太阳能展上参观。新华社记者李函林摄报告显示,2024年欧盟国家太阳能发电量比2023年增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12月全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交易数据。一、绿证核发情况2024年12月,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1.99亿个,同比增长2.12倍,涉及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5.8万个,同比增长21.29%,其中可交易绿证1.46亿个,占比73.29%,2024年11月份可再生能源电量对应绿证1.59亿个,占比80.04
1月23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型储能发展、油气勘探开发和绿证核发有关情况,解读《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现场,电力业务资质管理中心副主任魏青山介绍绿证核发工作有关情况。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下面我就2024年我国绿证核发和交易情况作简要介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2025年1月16日,六安东都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公开资料显示,六安东都能源有限公司位于安徽省六安市,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王敏,公司主营范围包括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停车场服务、站用加氢及储氢设施销售、集中式快速充电站、机动车充电销售、机
1月2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1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8.9亿千瓦,同比增长45.2%;风电装机容量约5.2亿千瓦,同比增长18.0%。2024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3442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15
2月14日,北京市发改委发布《关于公开征集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新能源供热、光伏发电项目》的通知。通知在光伏发电项目支持范围中指出,光伏发电设施作为建筑构件的建筑光伏一体化项目、应用光伏发电的综合能源服务、虚拟电厂项目等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应用类项目;产业园区(经国家、市级、区级
2024年12月12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印发《北京市2025年电力市场化交易方案》和《北京市2025年绿色电力交易方案》(以下简称电力市场化交易方案和绿电交易方案)。根据北京电力市场化交易方案,2025年,北京市电力市场化交易总电量规模拟安排910亿千瓦时,其中,直接市场交易规模300亿千瓦时,电网代
绿色经济是可促成提高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同时显著降低环境风险和生态稀缺的经济。近日,北京市发布《关于北京市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意见》(京办发〔2024〕7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将与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形成“双标杆引领、双引擎驱动”,进一步推动新
日前,北京市密云区发展和改革委发布关于对《北京市密云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集意见的公告,公告显示,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基于以电力、油品和天然气为主体的能源结构,坚持净煤、少油、稳气、强电,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利用,进一步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建设穆家峪达岩村一期兆瓦集中式
9月25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开展第二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申报的通知。原文如下: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第二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申报的通知京发改〔2024〕1411号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组织申报第二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的通知》
9月20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关于公示北京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补贴名单(2024年第二批)的通知。原文如下:关于公示北京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补贴名单(2024年第二批)的通知京发改〔2024〕1366号按照《关于印发推进光伏发电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的通知》(京发改规〔2023〕4号)、《关于开展光伏发电项
8月28日,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印发《顺义区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坚持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应用原则,巩固深化“阳光惠民、阳光园区、阳光商业、阳光乡村、阳光基础设施、阳光公共机构”六大阳光工程,挖潜屋顶光伏资源,全面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高质量发展。有序实施光伏发电
8月30日,北京市朝阳区生态环境局发布《北京市朝阳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推广光储直柔、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智慧交通、交通能源融合技术。主要目标到2024年底,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初见雏形,基本构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政策体系,制定并出台减污降碳
8月27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关于公示拟纳入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新能源供热、光伏发电项目清单的通知,通知指出,光伏发电项目清单41个。原文如下:关于公示拟纳入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新能源供热、光伏发电项目清单的通知京发改〔2024〕1268号各有关单位:按照《关于印发全面推进新能源供热高质
7月25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发布关于对《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利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公告指出,本市统筹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城乡风貌管控、生态环境保护,分类制定并落实可再生能源发电支持措施。按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及相关国土空间规划,鼓励单位和个人建设分布式光伏发
8月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设美丽北京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推动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优化能源结构,严控化石能源利用规模,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供给低碳化和能源消费电气化水平;加快构建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