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安徽宿州:新能源中寻“蓝海”

2015-11-13 09:16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作者:何雪峰关键词:新能源光伏发电安徽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光伏扶贫’是深受群众欢迎的扶贫项目,但在具体实施中存在诸多瓶颈。”宿州市招商部门一位人士说,一个装机容量3000瓦的小型户用光伏电站造价约为2.4万元,按照有关政策,国家、省市和贫困户各拿三分之一,但一些贫困户拿不出资金;户用光伏电站对贫困户房屋的承重有一定要求,维护上有一定门槛,发电安全和发电收益也因户而异;贫困户脱贫致富以后,建在其屋顶的光伏电站需移交其他贫困户,但实际可操作性较差。综合这些因素,宿州市一些地区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不再分散建设户用电站,而是与上规模的光伏企业合作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统一收益,实现企业、政府、贫困户三方共赢。

按原先的方式,贫困户将屋顶改造成电站,需一次投资8000元,正常情况下每年可获约3000元的预期收益,而现在这笔费用由企业承担,农民不掏分文,还可从企业获得每年3000元固定收益。当贫困户实现脱贫后,收益可转至新确定的贫困户。不仅如此,这种新的运作方式也让政府的扶贫资金实现了保值增值。过去,地方政府在光伏扶贫项目中,一次性投入金额巨大的配套资金,往往效果不佳。今年起,埇桥区政府将这些扶贫资金入股光伏企业,企业按协议规定,一方面保证一定数量的贫困户脱贫,一方面按政府的出资比例给予分红,让政府扶贫资金实现“滚雪球”。

为抢占新能源产业发展制高点,打造全省新能源应用示范基地,宿州市成立了产业推进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重大问题,建立县处级干部包保项目制度,对企业进行“保姆式、管家式、顾问式”服务,新能源企业纷至沓来。今年9月,宿州首批新能源汽车在宿马园区下线;总投资5亿元的泗县新能源设备制造产业园正在建设中;众多垃圾发电厂、生物质能发电厂、水泥固弃物发电厂纷纷落户,正在形成新能源产业集聚的良好态势。

原标题:宿州:新能源中寻“蓝海” 培育跨越崛起新引擎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安徽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