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安徽宿州:新能源中寻“蓝海”

2015-11-13 09:16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作者:何雪峰关键词:新能源光伏发电安徽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棚上卖电力 棚下搞种养 现代农业增加“新引擎”

记者最近走访宿州农村发现,正在规划建设的一种新式大棚引人注目:棚顶搭设光伏电板,棚下发展种植养殖,空中和地面相结合,发电和种养两不误。宿州市紧紧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探索新能源产业与现代农业综合开发、互促共赢,规划建设一批“农光互补”光伏大棚,不仅能解决新能源产业的用地问题,而且有助于推动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的发展。

今年8月,国内最大的民营能源公司——协鑫新能源公司与埇桥区政府签约,在该区投资10多亿元,建设2000亩40MW高标准“农光互补”光伏大棚项目,计划打造华东地区最大的“农光互补”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1.7亿千瓦时,再加上大棚带来的收益,年产值可达10亿元,可带动周边数千名农户致富。据介绍,大棚建成后,一部分由协鑫新能源公司成立的协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行管理,公司依托国家农科院进行规划,聘请农技专家管理;另一部分面对种养大户优惠出租,并无偿提供农技支持。由于“农光互补”光伏大棚连片建设,设施完备,设计标准高,租金还低于普通大棚,深受种养大户青睐。

近期,宿州市还选取了10个村庄试点建设“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每个站点投入48万元,充分利用废弃砖窑和鱼塘,搭建成片光伏电板,上面发电,下面养鱼,由附近农民优先承租。水产品喜阴不喜阳,鱼塘上方往往需要加盖遮阳板,而光伏电板恰好起到遮阳效果,每亩可省去养殖户上千元成本。养殖业和光伏业相结合,不仅降低了光伏电站用地成本,也有助于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等问题。

瞅准光伏电站的旅游前景,宿州市还着手引入相关企业,依托“农光互补”“渔光互补”项目,发展休闲垂钓和农家乐,在全省率先开发以新能源为卖点的特色观光农业。

农户不掏钱 每年享“红利” “光伏扶贫”引入新思路

农家屋顶不仅能遮风挡雨,还可改造为小型光伏电站,农户只需花少量改造费用即可获得持续的发电收益。如今,许多贫困农民正借助光伏扶贫项目脱贫致富。今年,宿州市极积探索政府与企业合作投资,由企业帮助农民统一建设光伏电站,让贫困户分文不掏,每年还坐享“红利”。

原标题:宿州:新能源中寻“蓝海” 培育跨越崛起新引擎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安徽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