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太阳能电池评论正文

光伏技术路线之争:CIGS能否拯救薄膜?

2014-10-27 15:07来源:中国电子报作者:赵晨关键词:晶硅电池薄膜电池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双反”带来微妙影响

要注意发展节奏,谨防因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美国光伏“双反”出台后,我国晶硅光伏产品输美面临高额税率,价格明显上扬,造成北美太阳能市场投资成本大幅提升。然而薄膜电池产品并不在此次“双反”之列,因此对于薄膜电池企业而言,北美市场成了香饽饽。

TrendForce旗下绿能事业处EnergyTrend研究经理胥嘉政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FirstSolar外,以CIGS技术为主的薄膜电池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北美市场,希望利用此次机会扩大CIGS在全球太阳能市场的占有率。一直以本土市场为主的CIGS领导企业日本SolarFrontier已经积极展开布局,针对北美市场的需求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而我国的汉能集团则瞄准分布式的应用,通过并购快速累积相关的专利与技术,并与北美电动车领导品牌Tesla建立了合作关系。

胥嘉政进一步表示,综合考量目前光伏产品的转换效率和在北美市场的报价,从计算出的最终发电成本来看,CIGS产品其竞争力大幅提升,SolarFrontier和汉能都是此次“双反”的获益者。

那么,尝试进入CIGS薄膜电池市场是否可行呢?张为表示,首先,从初始投资方面来看,同样产能的薄膜类产品投资成本大约为晶硅类产品的3~4倍,这对企业的财务能力是个严峻的考验;其次,薄膜电池的衰减问题需要关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等达产之后,这个市场还是不是“当初的模样”。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处的工作人员也建议企业更理性些。他认为,随着CIGS薄膜电池技术逐渐受到市场和资本的关注,以及技术的逐步成熟,国内薄膜电池企业大举进军CIGS技术,以抢占未来发展先机的举措本无可厚非,但仍要注意发展节奏。目前CIGS薄膜电池大规模产业化良率尚未实现突破,生产成本仍然较高。较先进生产技术主要掌握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厂商手中,我国CIGS薄膜电池转换效率仍然与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竞争力不足。

他表示,虽然德国Manz集团宣布,已将CIGS薄膜太阳能实验室转换效率提高至21.7%,其交钥匙工程提供整套设备与生产技术,产品效率达到14.6%,成本能降至2.5元/瓦,但截至目前还未有量产化先例。而且CIGS薄膜电池生产不仅需要设备和生产技术,还需要生产者的团队具备较强的工艺技术实力,且由于材料与设备的国产化程度不高,生产成本能否达到宣传水平仍未可知。因此,企业看待CIGS薄膜技术发展应更加理性。

他强调:“宜首先进行小规模中试,待技术成熟、成本下降后再进入商业化生产,谨防因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原标题:光伏技术路线之争:CIGS能否拯救薄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晶硅电池查看更多>薄膜电池查看更多>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