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原材料及辅料多晶硅人物正文

朱共山为多晶硅正名:“两高”并非产业本质

2014-05-07 14:10来源:索比太阳能光伏网关键词:朱共山保利协鑫多晶硅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逐利本性下的脆弱

光伏产业的危机是在行业达到巅峰时陡然爆发的。2008年下半年开始,欧洲各国尤其是西班牙在太阳能领域的政策发生重大转变,引起全球光伏市场急剧萎缩,中国光伏企业从欧洲接到的订单锐减,普遍陷入困境,大部分企业歇业停产,多晶硅价格也急转直下,价格泡沫随即破灭。

到2009年底,多晶硅现货价格已跌至60美元/公斤以下,当时国内除了保利协鑫的万吨项目可以和国外大厂比拼外,很多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在每公斤50~70美元,没有达到规模化、未采用闭环式生产的企业成本更是高达每公斤100美元,而国外大型企业每公斤成本平均在30美元。

彼时,中国多晶硅投资热形成的产能刚形成规模化生产,这也就意味着,国内部分多晶硅企业刚刚投产便不得不面临亏本或选择退出的尴尬。暴利行情虽能在一时掩盖技术落后、成本偏高的先天不足,但面临危机时似乎更扮演着杀手的角色。

经过近一年多的平稳期及小幅回升,2011年,一场更严酷的“寒冬”来袭,更加剧了行业洗牌。

由于光伏产品的主要消费地区欧洲的支持政策再度削弱,德国、意大利、法国等纷纷降低补贴额度或出台限制措施,加之欧债危机、欧美“双反”及美、韩多晶硅企业大肆低价倾销,多晶硅价格进一步下探。至2013年,多晶硅现货价格甚至跌至20美元/千克以下水平,低于多数国内生产商的成本线。

据初步统计,我国现存的43家硅料生产商中,除中能硅业、洛阳中硅、大全新能源等少数几家大型企业能维持生产外,约80%的企业减产、停产甚至破产。

“韩国、美国多晶硅巨头发起价格战,一方面从政府获得巨额财政补贴,另一方面为抢占市场不惜亏本将产品低价销往中国。”朱共山表示,如果这种情况再持续,我国会有更多的多晶硅企业继续停产倒闭。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朱共山查看更多>保利协鑫查看更多>多晶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