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企业正文

避开光伏主场竞争 中盛新能源谋二度转型

2014-04-02 14:57来源:经济观察网 万晓晓关键词:中盛新能源佘海峰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2005年中盛光电刚成立的时候,主要从事光伏制造,“中国当时也有几家开始做制造业,比如尚德。我们那时候的想法就是,别人做什么我们也做什么。尚德做组件,我们也做组件,它做电池片,我们也做电池片,后来尚德做硅片我们也做了硅片。当时很多成功的企业都是我们的榜样。” 佘海峰说。

在当时的一波浪潮中,中盛光电也曾想跟随大部队赴美国上市,公司曾在2007年、2008年成功完成了几轮私募,却在刚刚启动上市的一个礼拜里,遭遇了金融危机。

“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席卷而来,使我们就此错过了,而当时在美国资本市场IPO的很多光伏公司,每家至少拿到1亿美金,但是我们当时没有赶上”。佘海峰说。

跟着别人走的三年,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并不明晰,止步IPO后,中盛光电却发现,别的企业在资本市场拿到钱后,迅速用来扩大产能。

“这种以自有资金扩张的速度非常快。当时,银行也愿意给光伏企业放贷,但是成本非常高。贷款扩张的速度跟自有资金扩张的速度相比是完全不一样”,佘海峰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觉得再去跟随,是看不到方向和未来的,因为别人手里的武器和平台已经完全跟你不一样”。

这种阴差阳错,迫使中盛光电第一次战略调整。今天的佘海峰回忆起来,这是不得不做的转变,在无法同样扩张产能的情况下,得重新找到生机。

佘海峰当时思考的问题是,“未来,当制造业趋于成熟,或者产能平衡、过剩的时候,什么样的企业会更有竞争力”?

由此,中盛光电成为中国第一家在海外做EPC(电站的设计建设施工)的企业。这种向下走的转型,主要是为了服务于那些迅猛扩张的光伏制造企业。

中盛光电看到,当时,光伏行业里整个下游集成技术在全世界都是起步阶段,国外也并没有航母级的大公司,也都是一些粗放型的公司。此外,在那段时间,中盛光电争取到一个德国公司功能性团队的集体加盟,这样就具备了做下游解决方案的基础,这个团队也成为公司日后在欧洲发展的基础。

“等日后大家都去关注下游,想再去招人时都比较困难,中国企业在国际化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人才,怎样找到本土化的优秀人才,哪怕一个都非常困难”,佘海峰说。

在和同行业错开竞争后的日子里,佘海峰发现,之前的制造业竞争越发激烈,十年让一个行业兴起的速度如此之快,而崩塌的速度更快。

“行业从来没发生问题,出问题的是企业”

“其实,光伏行业自诞生开始,每一年的市场都在正增长,没有一年负增长,包括在2011年至2013年期间,每年全球依然都是15%的增长,行业从来没出息过问题,问题是在中国,在中国的制造业。中国的扩张速度远远超过了下游的整个市场份额,导致恶性价格竞争”。佘海峰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盛新能源查看更多>佘海峰查看更多>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