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上海银行折戟光伏产业说明了啥

2013-12-03 09:15来源:新浪博客 不执着关键词:光伏产业光伏产业发展前景光伏企业现状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这种信贷战略驱动之下,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对中小企业兴趣微弱,刻意回避,在支持中小微企业中条件苛刻、手续繁锁,也使不少中小微企业要么贷不到款,要么怨声载道,二是银行对大型企业热情高涨,甚至不惜采取种种优惠政策,放宽条件以拉拢“金客户”,于是,便出现对大型企业多头授信、过度授信的现象,最终酿成贷款“垒大户”,也使信贷风险急剧上升。

在这次对尚德集团贷款中,包括上海银行在内有9家债权银行,其中有大型的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名列其中,而71亿元贷款中大都为无抵押信用贷款。可见,尚德破产案造成信贷风险,银行信贷策略难辞其咎。笔者认为,各银行应对“抓大放小”的信贷策略进行调整,树立“不怕增加信贷管理难度、不怕增加信贷管理成本”的信贷经营理念,收缩对大型企业信贷投放,加大对有市场潜力和经营活力的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以避免贷款“垒大户”和巨量贷款损失现象再次发生。

其二,当光伏产业在盲目扩张时,银行应该起到“泼冷水”的作用,而不是通过信贷投放给予“助燃”。现在很多银行存在着一种信贷管理误区,银行往往被企业表面的业绩“光环”所迷惑,而从不去考虑这个企业的业绩是否具有可持续性。随着信贷支持力度愈来愈大,最终不仅把企业推向盲目扩张之深渊,也会引发银行自身的不良贷款的上升。其实近两年光伏产业遭遇全球产能过剩、欧美对华“双反”等一系列危机后,光伏产业陷入低迷状态,应该是一件可预见的事情。

而上海银行则一边频繁发债,其在2009年曾发行总规模50亿元的金融债。其中,3年期27.7亿元,5年期22.3亿元;2011年发行总规模50亿元次级债;2012年底再发50亿元次级债。另一边,被企业表面的“繁荣”所迷惑,忽视企业的市场前景和风险进行预测,对其进行大规模信贷投入。最后导致今天无锡尚德的4亿多坏账和超日太阳不良贷款恶果。

其三,对于地方政府的“指挥棒”应正确分辩。在很多地方,政府支持一个企业发展,尤其是对新兴产业发展是不遗余力的,所以地方政府往往喜欢给大企业贷款、土地、税收等方面慷慨支持。这次地方政府在支持尚德集团发展中可谓竭尽所能,不仅使其获得了巨量银行贷款,而且还完成企业私有化。

其实,包括上海银行在内的9家国有债权银行在尚德破产之时形成巨量信贷风险,与其对地方政府“唯命是从”有关。本来各个基层银行该受银监会监管,并受上一级银行所领导,现在地方基层银行经营因离不开当地政府支持,而对地方政府的要求难以把握“度”的分寸,只能不顾信贷资金安全一味迎合地方政府政绩冲动,在一些地方银行看来“政府领导怎么说,贷款就怎么放”的和事佬角色最安稳。笔者认为,在地方政府干预贷款时,特别是企业明显出现破产征兆时,银行要不卑不亢,拿出足够的理由耐心解释,消除误解,获得理解和支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产业发展前景查看更多>光伏企业现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