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太阳能电池人物正文

对话吴选之——中国薄膜太阳能电池梦之队

2013-08-15 08:55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薄膜电池碲化镉薄膜光伏行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龙焱一直在进步

记者:听了你的一席话,在欣喜于给我打开一扇“天窗”的同时,难免会有一个巨大的困惑,甚至是对龙焱公司及你本人的质疑。我过去是做投资的,深知资本和市场是最聪明的,任何一个商业机会都难逃它的“法眼”;资本和市场又是最无情的,它不会为任何一个企业家仅仅的执着和付出“买单”。既然碲化镉技术有如你所说的强大竞争力,既然龙焱公司有如你所说的技术领先优势和数家著名风险资本的进入,可龙焱公司已经成立了五年时间,按照我的标准,龙焱公司的发展结果应当比今天更加辉煌。对此,我不知道应该质疑碲化镉技术还是质疑你的管理能力。因为喜欢龙焱也更喜欢你的理想,所以我的要求也许既无情也无理。

吴选之: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很有代表性,也很尖锐,我很愿意回答你的这个问题。我在光伏行业干了30多年,看到过很多走薄膜技术路线企业的兴衰;我更明白龙焱要走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之路会有多么艰难。

龙焱要在中国实现碲化镉太阳电池技术产业化的决策,不是草率的个人意愿,而是科学分析的结果。在公司成立之前,我们收集了大量数据和报告,分析了国内外光伏市场的需求,以及在碲化镉技术产业化中成功和失败企业的经验教训。我们的结论是:在中国实现碲化镉技术产业化是有机会的,光伏市场之大,不是一两家光伏企业能垄断的。碲化镉不是只有第一太阳能所采用的VTD一种技术,龙焱决定采用的改良型CSS技术就是另一种优秀的可产业化的技术。

龙焱的产业化分4个阶段实施:筹建、研发、中试和建立生产线。但实际上都是围绕三个内容进行:第一、研发新材料和新技术,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套生产工艺。其中数个新材料和新技术,都是在碲化镉生产中首次使用的;第二、整条生产线采用的的40余台设备,全部国产化,其中多台设备是龙焱具有知识产权的核心设备;第三、技术与设备的集成,建成了国内第一条30MW、全自动化全国产化的碲化镉太阳电池组件的生产线。通过优化生产线的工艺,平均组件效率达到了12%。目前,龙焱的产品已经成熟,取得了TUV、金太阳和UL等产品认证,目前开始批量销往世界各地及国内市场。

我想再介绍两个实例,帮助你认识“龙焱速度”究竟是快还是慢。从中你也许会悟出一个道理:简单的重复扩产与研发一个新技术,实现产业化的难度是完全不同的,标准也不应该是一样的。案例一,第一太阳能的前身SolarCellInc是从1991起开始从事碲化镉产业化研究,到1999年第一太阳能收购SCI,2002年开始批量生产碲化镉组件,(当时组件效率只有7-8%)整整花了11年,再到2006年上市,一共花了15年时间。案例二,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收购的PrimeStar公司,从2006年开始研发,后来GE总部和4个全球中心都有团队投入碲化镉的研究,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高达3000万美元。现在GE取得了实验室碲化镉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19.6%,但尚未实现批量生产,它们的400MW生产厂的建设规划去年已决定推迟18个月后再做决定。

谈到这里,我可以自豪地告诉你:龙焱只用了相当于GE一年的研发费用,花了3年多的时间,在中国实现了碲化镉薄膜技术的产业化。建成了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全国产化、年产能力达30WM的碲化镉组件生产线,并实现了稳定量产,组件平均效率达12%,这种“龙焱速度”在光伏行业是少有的。确实,龙焱近两年发展速度不那么理想,这是受制于中国光伏行业所处的“寒冬”环境、晶硅组件产量严重过剩、“价格战”打得整个行业长期亏损的结果。整个行业都面临生存问题,新技术的研发更是无暇顾及。光伏产业是一个非完全市场化的产业,它需要国家和社会的支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薄膜电池查看更多>碲化镉薄膜查看更多>光伏行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