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中国光伏连遭“双反”雪上加霜

2013-05-28 14:40来源:世纪新能源网关键词:欧盟双反光伏产业太阳能电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摆脱依赖

我国光伏企业面临现今产能严重过剩、企业生产萎缩的困境时,要求政府救市呼声不断高涨。政府也频出扶持政策和补贴进行救市,例如曾出台政策加强光伏发电规划与配套电网规划的协调;根据资源条件制定光伏电站分区域上网标杆电价,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的政策,根据成本变化合理调减上网电价和补贴标准等。企业陷入困境,政府启动相关项目,对其进行新的政府投资,大量资金的投入暂时支撑着国内的光伏企业,但这不是补足资金就能解决的问题,反而造成企业过分依赖政府政策与补贴。

而且光伏企业想要发展关键也在于将已经推出的政策落实,让其“落地”,而不是推出更多的扶持政策,政府推行的扶持政策不能太过,否则过犹不及,企业反而会更依赖于扶持政策,产能的消减也将滞缓,不利于光伏产业的发展。

从业内获悉,国家或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分为三类度电补贴:工商业用户补贴0.2元,大工业用户补贴0.4元,居民、医院、学校以及农村等享受优惠电价用户补贴0.6元。而三类项目自发自用余量部分,电网公司按当地火电标杆价收购,并由财政统一补助0.35元/度。

上网电价是对光伏发展至关重要的政策,但对光伏行业还应该采取更严格的措施和标准,以提高产品质量。不过光伏应用的最终目标还是要摆脱补贴依赖。目前,光伏发电系统的建设成本仍偏高,只有光伏电站的建设投入与火电厂接近,光伏发电成本能够做到与火电同价,能够在国家没有补贴的情况下也能平价上网,中国的光伏产业才能真正有发展前途。

在光伏发电还不能实现平价上网的情况下,政府补贴无疑是刺激市场扩张的重要动力。政府补贴固然必不可少,但若有一个有利于产业良性发展的体制机制使光伏发电能够在国家没有补贴的情况下也能平价上网,中国的光伏产业才能真正发展。

以德国为例,德国分布式光伏发电所占比重远远超过集中式发电,其居民和工商企业是光伏应用的主流。尽管德国FIT政策提供的补贴水平在逐年下调,但始终能够为光伏使用者提供合理的投资回报,电网公司也能从相应的制度安排中获益。在补贴水平不断下降的趋势下,要想依然有利可图,光伏组件的价格就必须同步甚至更大幅度地下降,这就迫使光伏生产企业不得不开展持续的技术创新,并努力实现规模经济,从而推动了光伏产业生产和应用的良性循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欧盟双反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太阳能电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