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标杆”倒下 给光伏企业带来什么启示

2013-05-03 09:29来源:解放网-解放日报关键词:尚德破产太阳能发电光伏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9年10月,意大利市场启动。由于意大利市场补贴高于德国,阳光也好于德国,投资回报高出德国50%,大家纷纷涌入这一市场;另一方面,中国组件却供不应求。直到2010年11月,意大利市场还在需求中国组件,甚至以40欧分/瓦的高空运成本替代船运,中国企业也愿意抢时间运到欧洲。进入2011年,大家都纷纷看好美国市场,期望美国政策也会出台。经历了两次火爆行情之后,行业内有了个思维习惯:只要冬季投资就有回报,一般一条生产线,在行业旺季甚至六七个月就可收回投资。但实际上,行业拐点已经悄然出现,可国内产能依旧在增长。没想到,美国进行“双反”,关上市场之门。到了2012年,形势更差,意大利市场没有了,美国市场又没打开,德国也开始“双反”第三次“低谷”来临。

而反观华锐风电,与太阳能相反,过去一直依赖国内市场,但当国内市场快速饱和时,再开拓海外市场为时已晚,又遭受贸易壁垒,败下阵来。

“由于过分依赖单一市场,在行业拐点悄悄出现时,我们的企业却按照固有的经验上项目,以至于最后面临市场没打开,产能却过剩的"两头受困"的局面。”朱元昊说道。

其实,回首过去几年,无论是太阳能、风能,还是其他新能源,都有盲目扩张,拼命上产能的教训。

2008年,我国光伏企业还不足100家,至今已膨胀至500余家,2011年国内的产能估计已经达到30GW-40GW,而2011年全球光伏装机量预计才达到21GW,也就是说,即使全球都用中国的光伏电池,中国还是有1/3-1/2的产能要放空,工厂要关门。

与光伏一样,风电行业前期发展过猛,风电设备制造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设备产量大幅增加,导致严重超过市场需求。据统计,2011年我国主要风电设备制造行业产能已达3000万千瓦以上,而同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约为1700万千瓦,较2010年下降6.85%;2012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约为1400万千瓦,国内风电整机行业产能超过实际需求量的一倍。其实,在2011年,国内风电行业开始出现拐点,而华锐风电一如既往地选择扩大员工规模和基地建设,在海上风电和海外市场上孤注一掷,是如今“折翼”的重要原因。

一家民营太阳能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任何一种新兴战略性产业,一开始进入都有高风险,投资周期长,应用市场还没有起来,或者还不清楚应用市场究竟有多大。这时不能“一哄而上”,不然,结果就是产能过剩,国内企业在海外市场竞争,最后被国外压制。在买方市场下,企业打起价格战,众多企业赔本销售。

他表示,“现在美国又说要搞页岩气,我们不能被牵着鼻子走。这10年,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把价格做低了,发电成本从6元/度降至1元/度左右,在应用上具备了进入千家万户的条件。也就是说,虽然行业在低谷,但国内的应用空间已经慢慢打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尚德破产查看更多>太阳能发电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