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电站EPC市场正文

政策催生光伏建电站 企业恐再陷“价格战”

2013-01-05 10:43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关键词:光伏电站光伏企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晶科能源CEO陈康平接受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进入光伏电站最重要的是在光伏产业链上,电站已经成为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部分。事实上,包括航天机电、拓日新能、中材国际、阳光电源、综艺股份、中利科技等诸多上市公司,近年来纷纷涉足光伏电站项目,近期更是频频出手。

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也在加快推进光伏电站的建设。青海省已经在今年发放总量约为1GW的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路条。17日新疆某合作交流会上签下了 6个新能源项目450多亿元的大单,其中仅通威集团就拟投资300亿元在1GW并网发电项目和1GW光伏电站项目上。此外,江苏聚能硅业也于本月初在乌鲁木齐签订了200MW光伏电站合作项目,公司拟投资24亿元。

企业大刀阔斧进军电站,一方面可以消纳产能,另一方面在短时间内可以看到很好的收益。但业内人士担心是否会造成新一轮的中国光伏电站过剩,这种想法不是空穴来风,有前车之鉴。

隐忧

2011年下半年开始,光伏产业面临最大的危机是产能过剩,而产能过剩的罪魁祸首,与企业大肆扩张,政府盲目支持息息相关。光伏兴盛之时带来的效益,让地方政府看到了光伏造富的机会与美好的前景,各地开始纷纷仿效上马光伏产业。江苏、河北、浙江、河南、安徽等多地政府都力推光伏,全国建立了几十个光伏产业园,在政府的推动下,一些地方的老牌企业像浪莎袜业、康师傅等转型光伏制造。自尚德成功在美交所上市之后,又掀起一番上市潮,随后赛维、阿特斯、天合光能也纷纷上市,整个行业一片热浪滚滚。

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光伏总安装量为27GW,而国内已经量产、再加上在建的光伏产能却达到了50GW,产能过剩由此造成。低价进口的产品冲击,使得中国多晶硅产业利润急剧下滑,库存积压严重。据统计80%的企业已经停产,技术团队和工人流失,投资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一家浙江企业已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全行业面临严重生存危机。

相比之下,国内光伏电站建设已有过度开发的苗头。目前大量电站建成未运营,就像盖了房却没人住。对于整个产业来说,最终可能会引发严重的资金链危机。某业内人士爆料。如今的电力公司已经逐渐减少从卖方手上收购电站,而是转向自己投资建设,基金公司等也因电站稍显缓慢的回报率而变得越来越谨慎。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电站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