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中国光伏业的勃兴与困境:离不开的一个人和企业!

2012-12-25 08:51来源:《小康·财智》关键词:尚德施正荣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材料环节,一进一出,还是外国人赚了大头,有人说中国人的多晶硅产业是“黑(污染)了中国绿(清洁)了欧美”。

两头在外加上急功近利,把中国光伏产业逼进了得不偿失、进退两难的怪圈,谁是始作俑者?

成败尚德

追根溯源,中国光伏产业的勃兴与困境,离不开一个人:施正荣和一个企业:尚德电力。

施正荣是澳大利亚籍华人,地道的光伏技术专家,大学就读的是长春理工大学(前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硕士就读于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院、博士阶段师从国际光伏电池权威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马丁.格林教授,施正荣的博士论文内容为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技术,施正荣本人持有太阳能电池板方面的相关专利达十几项。

由掌握太阳能发电核心技术的专家创办和经营光伏企业,在中国光伏产业圈可谓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也许因为施正荣洞悉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建设难度和成本,熟知光伏产业的消费市场所在,创业初始选择了当时最有可能较快见效的一环——光伏电池板组件封装。

这个捷径催生了中国光伏产业的“长子”尚德电力,施正荣也因之掘得其人生的第一笔巨额财富,施正荣为此赢得了巨大的社会美誉度。

2005年尚德电力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股价迅速升值,2006年福布斯富豪排名表上,施正荣以22亿美元资产居美元财富排名世界第350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政策的推动,低加工技术门槛,“绿色产业”在股市上融资的便捷,引来了无数跟风者。

施正荣本人及尚德也在这股大潮中被裹挟不能自拔,为控制上游高纯度多晶硅的供货价格,不惜与美国多晶硅巨头MEMC(美商休电子资料公司)签署了一项10年期的供货合同,这个被称为“长协”的合同规定尚德将在2006年~2016年期间按固定价格采购MEMC的高纯度多晶硅材料。这个长协合同的产生背景是正值中国光伏产业大干快上,多晶硅材料供不应求,价格高昂,尚德可以以当时市场价的“一半”拿到多晶硅材料。

殊不知多晶硅材料的价格从2008年的800美元一公斤急跌至31美元左右一公斤,尚德如果还按当时的市场价“一半”拿货,岂不亏掉血本,尚德不得不支付违约金2亿美元(12亿人民币)了结此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