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005年12月18日,随着洛阳硅产业基地建设启动仪式的举行,以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多晶硅建设项目、无锡尚德150KW太阳能项目和加拿大阿特斯100KW太阳能项目同时在洛阳开工兴建,形成了一条从多晶硅——硅锭——太阳能用硅片——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组件这样一个较完整的硅材料产业链。洛阳从此诞生了一个新的硅产业集群。这个硅产业集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仅仅用了3年时间,在“十一五”期间硅产业年产值突破120亿元。这个硅产业集群的创始人之一就是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文海同志。
多晶硅作为信息产业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原料,过去一直都靠国外进口。长期从事单晶硅事业的孙文海同志,以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从2000年起就致力于推动中国的多晶硅产业发展。在多晶硅市场处于低迷时期,在国内还没有掌握大规模生产技术的情况下,他研究分析多晶硅市场走向,寻求合作伙伴,找技术,筹资金。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3月,以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为技术依托的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03年6月28日,一期年产300吨多晶硅生产线正式在偃师高龙工业园区开工兴建。从此,大规模产业化多晶硅生产线开始在洛阳扎根。
技术创新 撑起民族多晶硅
公司成立初期,国内仅有两家多晶硅生产线,年产不足80吨,且能耗高、成本高,而大规模生产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孙文海深知这里的关键在于技术,这也正是其被美日德等国家垄断的原因所在。要打破上述国家对中国几十年的技术封锁,建立起中国人自己的民族多晶硅企业,难度是可以想象的。带着必胜的信心与无畏的勇气和敢于承担责任的冒险精神,他毅然投入到了这个举步维艰的事业中。在年产300吨项目开工之前,公司即成立了以董事长孙文海为组长的大还原炉攻关试验领导小组,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编制《大还原炉样机试验方案》,与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共同制订了样机设计制造方案,仅9个月时间,经过设计、加工、制造、安装调试、五炉次运行试验,2004年1月21日,国内第一个“12对棒节能型多晶硅大还原炉装置”试验成功,它标志着年产300吨多晶硅工程的核心装备的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填补了国内空白。
2004年3月10日,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以中科院院士梁骏吾先生任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子材料协会半导体分会秘书长朱黎辉先生任副主任委员的9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中硅公司承担的“12对棒节能型多晶硅大还原炉装置”进行了鉴定。通过鉴定,专家组成员一致认为:该装置经过工业试验,工艺稳定,其综合技术指标属国内领先,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试验所得数据可以作为300t/a多晶硅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设计依据。
硅芯是多晶硅还原生长的载体。我国生产多晶硅所用的硅芯的长度一直徘徊在1000mm~1500mm之间,严重制约着多晶硅的产量。为了与生产多晶硅的主体设备——高效节能大还原炉配套,必须生产出超过2000mm的加长硅芯,才能符合大还原炉的技术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加班加点,连续作战,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攻克硅芯生产的技术难关,完成了加长硅芯炉的设计工作。2003年8月20日17时30分,国内当时最长的硅芯在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拉制成功。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随着欧盟光伏“双反”的顺利解决和国内光伏扶持政策的陆续实施,多晶硅产业开始缓慢复苏,实现扭亏为盈。上半年,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硅高科”)多晶硅产量达5000吨,位居全国前列。行业复苏背后,离不开由中国多晶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高效节能多晶硅大规模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的成果支撑。中国多晶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于2009年,致力于加速推进我国多晶硅行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多晶硅工艺提高后,完全能够实现清洁生产。产业发展初期,生产规模小,副产物处理技术不完善,部分副产四氯化硅通过水解及贮存等简单的处理方式,给行业带来负面影响。伴随产业规模扩大,简单的副产物处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大规模生产需要,为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安全环保生产,以中硅高科为代表的企业深入研究四氯化硅氢化技术,将其转化为原料三氯氢硅,实现了多晶硅生产系统的闭路循环,以此降低多晶硅生产成本。舆论误导 2007年,中国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光伏产品生产大国,当年多晶硅产量1130吨,突破千吨大关,中硅高科当年产量506吨,约占全国50%,列首位,成为业内外关注焦点。20
11月6日,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考核小组到中硅高科进行光伏制造行业规范考核。根据《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和《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按照河南省光伏制造行业规范考核实施办法,考核小组对中硅高科的生产布局与项目设立,生产规模与工艺技术,资源综合利用及能耗,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安全、卫生和社会责任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现场验查。中硅高科总经理李爱民对工信厅沙惠处长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表示中硅高科将积极配合考核小组开展考核工作。依据考核各项内容,中硅高科副总经理严大洲及相关部门进行相关汇报和说明,考核专家组核实各项生产及能耗数据,并查验各项证
在停产近10个月后,上海超日(洛阳)太阳能有限公司的一条生产线进入试生产阶段;迫于市场压力也经历了长时间停产检修的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自8月18日一条生产线开动以来,已生产200多吨多晶硅,更大的产能正在逐步释放。这些表明,洛阳市硅光伏企业正在走出困境。近年,洛阳市以打造全国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为目标,光伏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受国内产能过剩、欧洲市场需求急剧萎缩等影响,加之欧美对我国光伏产品实施“双反”关税,我市光伏产业走向低迷。今年8月,中欧就光伏贸易争端达成价格承诺,给我国光伏企业带来利好。与此同
人物简介姓名:严大洲职业: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最幸福的事儿:和团队一起,为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做出贡献最遗憾的事儿:我国光伏产业在国际市场上还显得太稚嫩今年50岁的严大洲是我国多晶硅产业的开拓者,多年来,他为我国多晶硅产业和光伏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988年6月,严大洲从中南大学有色冶金专业研究生毕业,同年7月到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工作;2005年,到中国恩菲工程技术公司担任副总工程师,先后承担电解铝、单晶硅、多晶硅等大中型项目的科研、设计和工程总承包项目。多晶硅主要用于集成电路、电子器件和太阳能电池领域,是国家鼓励优先发展的战略材
日前,中硅高科召开了第三届第二次董事会,全体股东及董事、中硅高科总经理层参加会议。中硅高科管理层表示就光伏产业发展形势研判、企业发展前景、生产、经营、技改、财务、管理提升等情况进行了汇报。报告重点提出,中硅高科依靠自主研发技术实施产业化,目前已经具备了年产1万吨多晶硅生产能力,从建设效果看,中硅高科投资成本低,贷款少,财务费用低、折旧少,成为中硅高科成本优势的重要原因之一,也为中硅高科奠定了发展的良好基础。报告通过对国内外同行的对比,详细分析了中硅高科目前的优劣势,由于中硅高科目前执行的电价标准在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多晶硅生产企业中为最高,电力成本占总成本
截至11月30日,建成并连续稳定试运行365天的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多晶硅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已经生产出1016.7吨多晶硅,其中50%为电子级多晶硅。昨日,该项目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委托的专家组验收。验收报告认为:该项目集成了中硅高科自主开发的高效提纯技术、大型低温氢化技术和高效加压24对棒还原炉技术,并进行了优化与再创新,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年产2000吨多晶硅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总投资达15.6亿元,其中国家高纯硅材料专项资金2000万元。该项目依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规模多晶硅生产体系。与已稳定运行的
日前,中国恩菲公司主编的国家标准《多晶硅工厂设计规范》首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来自中国恩菲的规范主编人员及行业内部分从事多晶硅设计、生产企业的代表出席会议。中国恩菲副总经理宗绍兴代表主编单位出席。会议由有色标准规范处杨健主持。会上正式成立了由中国恩菲、中硅高科、多晶硅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单位组成的规范编制组,并讨论通过了编写大纲,确定了任务分工和计划进度。尽管多晶硅产业目前的发展处于“非常时期”,但中国恩菲认清形势,将危机转化为契机,利用这一艰难时期苦练内功、提升二次创业的软实力。编制多晶硅产业国家标准,正是提升公司二次创业软
日前,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的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多晶硅副产物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顺利通过科技部863计划新材料领域办公室组织的验收,该项目包括两个课题:“高性能气相二氧化硅制备工艺技术研究”和“气相二氧化硅表面处理及尾气循环利用技术研究”。这标志着多晶硅副产物利用这一国家级技术难题在我公司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863”计划项目《多晶硅副产物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验收会多晶硅副产物—四氯化硅的综合利用一直是多晶硅规模化生产的技术瓶颈,即便采
2011年10月23日,由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和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大型低温加压四氯化硅氢化技术与装置的研究”、“干法处理多晶硅生产回收氯的技术与方法”和“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生产尾气回收新工艺技术及装备研究”三项科技成果通过专家鉴定,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已成功应用于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多晶硅生产线中,经过实践表明具有物料循环、生产清洁高效、投资省、产品收率高、能耗低、环保好、运行稳定可靠等特点,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此三项多晶硅成果鉴定会在北京召开,由中国
春日初融北疆雪,内蒙古巴彦淖尔的朔风犹带残寒,由上能电气供货的磴口县160万千瓦光储+生态治理项目已于近日正式并网。无垠的光伏蓝海之下,点点新绿悄然破土,与塞外的早春共赴一场绿色能源之约。高效逆变绿动新能地处内蒙古西北部,项目规划建设容量160万千瓦,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的方式以
4月2日,硅业分会公布最新多晶硅价格,本周多晶硅价格维持稳定。n型复投料成交价格区间为3.90-4.6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4.17万元/吨,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3.80-4.1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90万元/吨,p型多晶硅成交价格区间为3.20-3.6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40万元/吨。本周多晶硅企业成交数量较少,
4月2日,集邦新能源发布光伏产业链价格情况。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新能源研究中心4月2日最新报价,N型复投料主流成交价格为41元/KG;N型致密料主流成交价格为40元/KG;N型颗粒硅报价为38元/KG,企稳不变。本周M10硅片主流成交价格依旧为1.1元/片;G12价格维稳在1.65元/片。N型182单晶硅片最新人民币
2025年6月我国即将步入光伏电价市场化时代,垂直组件市场如春笋破土,有望迎来飞速发展。垂直组件为土地稀缺的地区解锁大规模光伏项目的新机遇,更在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中凭借独特优势,实现差异化的“光伏+”应用;在广袤的“沙戈荒”及“农光互补”项目里,垂直组件大展身手,高效发电的同时兼备调和微
4月2日,国家能源局对网民关心的新老项目备案时间,以及430前未并网的分布式是否需重新备案等问题进行了集中回复。详情见下:网民留言选登(一):国家能源局2023年第2号公示废止了《国家能源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光伏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规范的通知》国能安全〔2015〕127号和国家电力监
4月2日上午,在政府机构、中介机构、合作伙伴等诸多嘉宾的见证下,首航新能源董事长许韬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仪式大厅敲响开市宝钟,首航新能(股票代码:301658)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截至上午11:30,首航新能股价报39.80元/股,总市值达到164.12亿元。上市,是首航新能源发展历程中的重
天合光能海外电站事业部(以下简称“天合光能ISBU”)是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专注于公用事业级光伏及储能项目开发的业务部门,近日,与全球数字基础设施及数据中心领导者Equinix(纳斯达克代码:EQIX)在日本签署了一份为期20年的购电协议(PPA)。根据协议,天合光能ISBU将通过其自主开发、建设和
4月2日,南水北调中线新能源(北京)有限公司2025-2026年度光伏组件集中采购中标候选人公布,入围企业来自于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东方日升
2025年4月1日,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宣布,其澳大利亚子公司与澳大利亚领先的能源零售商FlowPower公司达成合作,双方将在南澳大利亚州库纳瓦拉地区(Coonawarra)共同建设首个采用阿特斯抗冰雹组件的“光伏+储能”项目,并计划于2025年建成投运。该项目的落地标志着阿特斯自主研发的抗冰雹技术首次进入澳
3月6日,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国家能源局主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国能发科技〔2025〕23号)。其中指出,紧密围绕国家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重大需求,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引领能源革命为核心,遵循专项实施方案,优化配置能源领域科技资源,持续践行新型举国体制,着力
4月2日,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省预算内基建投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循环利用方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支持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再生资源精深加工,废旧家电家具回收利用,废旧动力电池拆解和规范化梯次利用,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回收利用。支持试点城市、园区构建绿色能源资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