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光伏业走出“荣衰怪圈”缘何这么难?

2012-12-03 12:54来源:中国化工报关键词:光伏产业太阳能光伏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首先,是企业浮躁心理作祟、急功近利使然。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是,高回报产品一旦在市场上出现,立马就会招来无数企业热辣辣的目光和垂涎三尺。于是各路热钱一拥而上,急冲冲上去分食一杯羹。在大规模投资行动中,许多企业显然无暇考虑是否符合自身产业方向和产业链,有的企业还美其名曰实现跨行业转移,试图以此作为救命稻草,挽救岌岌可危的命运。可想而知,集中投资并不能诱导集中需求,陡增的供应量只能把高高在上的价格打到地板价之下。再好的产品也怕多。

其次,企业鲜于掌握现代化大生产规律,淡漠社会分工与协作精髓。有相当一部分化企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真谛知之甚少,仍然停留在落伍的经营概念上,其中最为集中的表现就是不放弃大而全、小而全的做法,认为品种越多越好。

实际上,现代化大生产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协作越来越密切,这就要求每个企业都有合理的生产经营定位,按照社会分工协作的要求,做精做优某个或几个产品。否则,希冀产品“东方不亮西方亮”是不可能如愿的。某种产品骤热骤冷,市场供应量忽高忽低,不仅不利于培养市场,对企业冲击也很大,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

再次,企业疏于研发,仿制与买技术成为主流。一些企业认为,自我研发新产品,投入大见效慢,影响企业发展,便紧盯市场热点产品,不惜花费重金购买相关技术,使其早日发挥生产能力,最为关心的就是尽快回收投资。久而久之,这类企业养成了蜻蜓点水式的经营劣习,这样做不利于自身长远发展,也会对市场的干扰冲击最大。

事实上,看看那些著名跨国公司,哪个不是在某个领域钻研探索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不断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就像农药领域,每个新品的推出,都要经过复杂的生产试验、药理试验、残留试验、环境试验等等,所以国际农药巨头公司的产品所向披靡,保持长期稳定增长。而依赖仿制与购买的技术,市场热得快、冷得也快。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太阳能光伏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