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国际正文

郎咸平:光伏贸易战 中国并非受制于人

2012-11-09 09:28来源:OFweek太阳能光伏网关键词:郎咸平光伏产业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国金证券新能源行业分析师张帅在其研报中指出,虽然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反补贴调查并未立案,但其反倾销调查范围与美国相比,在电池片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硅片、晶体硅组件等产品,假如最终裁决倾销行为成立并征收惩罚性关税,由于国内光伏组件类企业对欧盟出口超过总销售额的六成,若税率水平与美国相当,则造成的不利影响将大大超过美国双反。

萧函预计,行业洗牌或在下半年逐渐上演,结构整合是大势所趋。

对于寒冬中的中国光伏企业来说,裁员、减产仅是权宜之计。《规划》指出,通过整合行业资源,提升自身生产工艺和研发实力,降低产品成本才是摆在面前的主要任务。

拯救光伏产业从让企业破产开始

中国光伏企业真正的挑战并不是反倾销案,甚至也不是很多专家所说的过度依赖出口市场———尽管这个问题也很严重,真正的问题是在企业预算软约束下价格机制不再发挥作用:因为地方政府的各种隐性兜底,尽管光伏产业已经是全行业亏损,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个行业却没有一家企业倒闭,甚至还出现了政府财政为企业埋单的怪事。

从这个意义而言,欧美的反倾销只是让光伏企业的危机提早到来而已。只有当光伏企业开始破产时,市场才开始竞争———以前的市场,只不过是市场在竞争补贴。

9月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这是继3月份美国宣布对我国光伏产品征收31.14%-249.96%的惩罚性反倾销关税后,中国光伏产业海外市场上传来的另一个噩耗。

为何要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单从法律而言,是其指称中国产品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欧洲竞争对手以此为理由来寻求政府保护。但是用这个解释还很不够,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为何在两年或者三年前并没有这样的调查?而且从更广的视野来说,更低的价格有利于欧洲的用户,甚至可以说是有利于整个欧洲,那为何欧盟还是要发起反倾销调查?不景气的经济形势恐怕是真正的原因,企业对中国低成本产品的恐惧、民众对失业的恐惧和政客们对选民的承诺等一系列因素,最终促成了这次欧盟的反倾销调查。

那么,如何应对欧盟的反倾销调查,拯救危机中的中国光伏产业?法律上积极应对当然是一个必须的选择。但是仅凭法律上的应对就能够让中国光伏企业走出目前的危机吗?恐怕很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郎咸平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