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评论正文

中国光伏2.0时代“破冰”新思考

2012-10-31 09:19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光伏企业光伏市场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因此,对于中国光伏企业来说,在充分了解日本市场准入要求的基础上,以高效、经济且便利的方式获得日本市场的认证,能够为其自身抢占市场先机赢得“主动权”。在这一过程中,第三方认证机构不仅是质量的“把关者”,还是市场准入的“推进器”。

以UL为例,凭借专业、严谨以及科学的作风在日本市场获得广泛认同的UL日本,于今年9月中旬获得日本政府和相关监管机构的核准,推出了专用于日本市场、效用等同于JET认证的UL JP标志,同时获得授权成为可以提供相应JIS Q8901工厂审核服务的四家认证机构之一。这样一来,企业若已经获得由相关NCB机构颁发的CB证书或由CBTL测试机构出具的CB测试报告,只需要进行部分相关测试,即可获授权使用UL JP标志,从而减少重复的测试环节,节省宝贵的时间。在获得授权使用UL JP标志的基础上,中国企业可同时申请UL JIS Q8901审核。企业若具备ISO9001体系认证资质,原则上所需的审核时间仅为1个工作日。通过审核后,若无不符合项,在后续1周之内,企业即可获得由UL出具的JIS Q8901审核证书。

第三方认证机构如同光伏企业布局新兴市场的“风向标”,将与企业同步甚至先于企业充分了解行业以及市场的发展需求,提前为中国企业进入包括日本民用和工业市场在内的新兴国家,做好市场准入的准备。

   记者:在光伏行业,产品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参与UL认证的光伏企业产品目前有哪些变化?

Evelyn M. Butler:面对目前各个市场中存在的激烈同质化竞争,越来越多的光伏企业开始着手布局差异化竞争战略,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其中,又以突出某一或某些性能特点或安全品质,作为企业增强差异化竞争力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往往会选择与独立的第三方检测与认证机构合作,借助第三方测试的权威结果,突出产品卓越的性能,以竞争更为细分的市场份额。以光伏组件的机械载荷测试为例,业界一般的载荷压力标准是5400pa。然而,目前有部分中国企业已经与UL展开合作,进行6400pa的机械载荷测试,以证明其产品具有更加优异的机械载荷能力,在更极端的天气和环境下也可以保证其产品的安全性。

目前,困扰很多光伏企业的一个热点问题是光伏组件的电势诱导衰减(PID)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在实际的电站运行中,PID现象会造成组件功率显著的衰减,从而会影响单个组件乃至整个光伏系统的发电量,严重时还有可能造成光伏电站的安全事故。因此,光伏企业纷纷“热衷于”进行光伏组件的PID测试。但是目前,由于业内并没有针对PID测试出台统一的标准,因此许多企业都会与第三方权威检测与认证机构合作,通过遵循权威机构的测试方法或客户定制的相关测试要求进行测试,并出具独立的检测证书和报告。比如,晶科能源与UL合作,在严格的标准下进行PID测试(85%的湿度,85℃的温度,1000V的系统电压,持续96小时),成为大中华区首家获得UL PID测试证书的公司。

同时,作为业界标准和技术的领导者,UL通过对目前主流的几种PID测试方法进行大量的研究和比较,进而开发出UL特有的测试要求和方法,以增强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同时还提供高光照和低光照条件下的PID数据,以便为企业提供更具说服力的测试结果。

如今,不少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在追求产品卓越性能的同时,通过对“特性化”的逐步挖掘,可以进一步提升自身产品的品质与差异化竞争力。而事实上,随着光伏2.0时代的到来,光伏行业已经开始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企业的差异化竞争战略能够为自身在今后越来越细分的市场中分得一块“蛋糕”。UL认为,企业需要充分发掘自身更多的产品新性能,找准产品特性进行细分市场的精准定位,从而深入渗透到市场的终端。

中国光伏企业正在“摸索”前进的道路上前行,这需要企业对市场、产品以及产业链各环节进行更加充分的研究、理解以及把控,始终将安全与品质放在首位,加强与第三方的合作以拓展市场,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在新一轮的市场成长与竞争中站稳脚跟。(原标题:中国光伏2.0时代“破冰”新思考——访UL全球能源与燃料系统总监Evelyn M. Butler)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市场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